為了健康安全地度過酷暑盛夏,夏季養(yǎng)生中,人們必須注意以下8項:
1.睡眠要充足 健康來自于睡眠,俗話說:“每天睡得好,八十不見老?!?br/> 良好的睡眠能增強人體抗老防病能力。夏季由于蚊蠅騷擾,且天氣炎熱不適,常使人睡眠不足或睡得不香。因此,保證足夠的睡眠是夏季保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首先,每天應午睡1~2個小時;其次,不能入睡太晚,以免打亂生物鐘節(jié)律;第三,努力創(chuàng)造舒適、安靜、和諧、使身心完全放松的睡眠環(huán)境。
2.冷飲莫多食 過量地吃冷飲會刺激胃腸蠕動,縮短食物在胃腸內的停留時間,影響人體對食物營養(yǎng)的吸收。另外,人體熱量在夏日里很難散發(fā),體內胃腸溫度也相對較高,驟然進食大量冷飲,會引起胃腸痙攣、腹痛等。
3.木上不久坐 俗話說“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其原因是夏季氣溫高、濕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頭(如椅、凳等)含水分較多,表面上看來是干的,經太陽一曬,它便會向外散發(fā)潮氣,久坐其上,能誘發(fā)痔瘡、關節(jié)炎等。
4.外出當防曬 夏季外出應盡量避開“驕陽似火”的晌午,確需外出時,要打遮陽傘或戴遮陽帽、太陽鏡等,有條件者可在暴露部位涂抹防曬霜。烈日下勞作時,要定時休息。
5.飲食富鉀、鈉 盛夏人體多汗,常耗傷津液,使鉀鈉丟失較多。因此宜多補充水分和鉀、鈉元素,如多吃一些水果及含鈉食物,防止低血鉀和低血鈉的發(fā)生。
6.高溫別貪涼 外出歸來時,勿立即以冷水沖洗出汗的身體,以免全身毛孔突然閉合,使熱量留于體內不得散發(fā);勿臥于磚地、水磨石地,防止引發(fā)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痛等;勿將空調溫度開得過低,使室內外溫差過大,導致進出時人體難以適應;勿長時間讓風扇直吹身體,以免人體調節(jié)失衡而致病。
7.進補宜益氣 炎夏高熱,人體大量出汗,往往氣隨津泄而致氣衰。中國醫(yī)學有“補氣防暑法”,即夏日進補時,宜選取一些補氣藥物,連服數劑,以扶正氣。夏季最常用的補氣藥是西洋參,也可用五味子3克搗碎煎湯代茶飲,可治氣虛不斂、口渴多汗。
8.疾病早防預 夏季氣溫高,蚊蠅、昆蟲及病原微生物繁殖迅速,人體此時消耗也較大,抵抗力下降,較易患病。“病已成而后藥之”,那就為時已晚,所以夏病應重在預防。
另外,夏季飲食以清淡、新鮮、易消化為主,如蔬果、蛋類、豆制品等,少食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烹調應注重色、香、味,以增進食欲。要多喝白開水或含微量元素的礦泉水;亦可自己制作一些清涼食品,如綠豆粥、蓮子粥、荷葉粥以及赤豆糕、酸梅湯、菊花茶等,還可以吃一些新鮮涼拌菜,加些醋、蒜泥、姜末等調味品,既能解暑祛濕、健脾益腎,又能抑菌殺菌、預防腸道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