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聽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其實,飯后走或不走對健康長壽的影響需要經(jīng)過科學實驗的方法才能得到證實。任何個人的體驗、周邊觀察和邏輯推理,最后都免不了要通過實驗結(jié)果來確認。
無論是祖國醫(yī)學,還是西方醫(yī)學,都認為飯后散步是身體健康的秘訣。在美國,人們通常把飯后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的人稱為“沙發(fā)上的土豆”,指的就是那些長期缺乏運動、中段肥胖,像是生在沙發(fā)上的土豆一般的角色。遺憾的是,這種生在“沙發(fā)上的土豆”近年來大有“增產(chǎn)”的趨勢。與此同時,那些和肥胖有密切關(guān)系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已悄悄地威脅著人類的健康生活。事實上,肥胖已經(jīng)成為僅次于吸煙的第二號致病因素。如果能堅持在空氣新鮮的環(huán)境中閑庭信步,不僅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也能減少把自己“種”在沙發(fā)上的時間。因此,對大多數(shù)健康人而言,飯后百步走依然是有益于保健的好習慣。
一般來說,放下筷子就走的習慣并不可取。因為,吃進去的食物需要在胃里停留一段時間,從容地與幫助消化吸收的胃液相混合。然后,再緩緩地從胃里排出,進入十二指腸。進食后馬上站起來走路無疑會給胃增加許多緊張因素,破壞正常的工作程序。這樣說來,飯后坐在原地休息10~15分鐘后,再開始散步才能起到保健的作用。除此之外,氣候、季節(jié)直接決定著散步的環(huán)境。寒冬臘月顯然不適合飯后到戶外散步。
走路的學問雖然并不深奧,如果不加注意,也可能背離健身的初衷。進食后,胃內(nèi)容物增加,胃的負擔較重,此時,走路過急、上坡下坡,或者走舞步,甚至蹦迪等超出散步范疇的活動形式,都會加重胃腸負擔。這非但不利于健康,還可能導(dǎo)致胃下垂等疾病。另外,胃腸道的消化吸收過程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yīng)。運動量太大,一來增加肌肉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二來擴張皮膚表面小血管以促進散熱,于是,原本分布到胃腸道的血液就被分流到身體其它地方,結(jié)果影響了食物中營養(yǎng)成分的正常吸收。飯后百步走的正確走法可以用閑庭信步來描述。
如果說對“百步走”問題的回答還不算明確的話,醫(yī)學家通常還建議以時間作為適量散步的尺度,根據(jù)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飯后散步的時間可以從10分鐘到30分鐘。體弱年邁的人可以少走一些,避免勞累和增加心臟負擔;而那些平時缺乏運動、體重超標、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人則需要多走一些,才能打破體內(nèi)代謝過程中的惡性循環(huán)。
總之,飯后散步和體育鍛煉不同,它可以給人帶來輕松愉快的心情和胃腸保健的效果,是健康生活的良好習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