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管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國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形勢、新問題和新挑戰(zhàn),尤其是高職高專的大學生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于是該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必須加強和改進。這就要求我們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作用,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實際效果,以致實現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管理的法制化。這對于高等教育來說,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管理;以學生為本;法制化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 AB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1)06 — 0116 — 02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向前發(fā)展,社會法制化也在不斷健全和完善。這就彰顯了人們理性化生活的法制已成為我國走向文明社會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在高職高專院校發(fā)展過程中,其學生的權利意識、法制意識在不斷加強,法制化管理愈加受到重視。因此,在高職高專院校中進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必然要求實行法治化管理,這也是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走向文明化、法制化、系統化的重要標志。
近年來,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發(fā)展迅猛,其生源構成也發(fā)生了重大改變,這也就相應地產生了一些諸如管理、培養(yǎng)人才等方面的問題,出現了學校管理方面的系列法律問題。在學校層面,一些院校的學生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尚不健全,學校、學生及家長之間的法律關系還不很明確,三方的責權利不明,存在無法可依、有法難依想象;一些高職高專院校管理存在法律缺陷,相關規(guī)定過于粗俗簡陋;還有,一些高職高專院校本身制定的管理制度過高,導致相對低水平的學生和學校校規(guī)高設置的矛盾,這種權利與義務設定的嚴重失衡,說明了學校對學生權利的漠視。學生的權益層面,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管理中涉及學生生命健康權的法律問題,一些訴訟、爭端應引起學校的高度重視;在一些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籍處理、學生處分、學歷授予等方面還是相應地存在侵犯學生受教育權的問題;還有,在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管理方面也涉及學生人格權的法律問題;同時,也存在學生公正評價權、話語權等的法律問題。在這里,還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高職高專的生源相對較差,總體素質偏低,管理上一定會有許多困難。為此,建立一套與之相適應的法律管理制度便成為當務之急。
一、學生管理法制化基本概念
所謂學生管理法制化,就是指通過對管理主體、管理權限、管理行為和管理監(jiān)督進行協調、規(guī)范和引導,以保障管理秩序,實現管理育人的一個實踐過程。作為一個系統化的結構體系,學生管理法制化包含學生管理觀念的法制化、學生管理制度的法制化、學生管理行為的法制化、學生管理侵權救濟的法制化等。
二、高職高專學生管理法制化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校是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業(yè)深化改革、加快發(fā)展,推進教育法制建設的重要內容。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國家教育部2005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確定了依法治校、維護學生合法權益的相關規(guī)則,為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指明了方向。
(一)明確了學生的權利和義務?!兑?guī)定》中詳細地闡述了學生享有的六項權利和應當履行的六項義務,增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為學生正確行使權力和履行義務提供了法律依據。
(二)明確了學生違紀處分的標準?!兑?guī)定》明確了學生違紀處分的種類為五種,每種處分的認定都有比較清晰、易于判斷的法律標準、紀律標準、學業(yè)標準、疾病標準,減少了學校在處分學生時行為的隨意性、不確定性和不可預見性,維護了學生的合法權益。
(三)規(guī)范了學生違紀處理程序?!兑?guī)定》中明確了學校在處理違紀學生時,必須履行正當的程序,在對學生實施管理行為時,要尊重學生的合法權益,必須遵循權限、條件、時限、告知和送達等程序。
(四)確立了學生權益救濟制度。學校在對學生的處分時如果失實或失當,必然會傷害學生的合法權益。對此,《規(guī)定》增設了學生對處分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和申訴權,充分體現了高校學生管理的法治思想。對于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具有重大意義,在一定范圍內限定了學校管理的自由裁量權限,使高校的學生教育管理更加科學合理。上述特點,標志著我國高校對實現學生管理法制化的決心和行動,這對于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具有劃時代的進步意義。
三、高職高專學生管理法制化的路徑選擇
學生管理法制化涉及到學校與學生雙方的要求,在我們實際工作中學校與學生之間的地位是不對等的,隨著高等教育改革不斷的深入,如何使高校學生的管理法制化呢?筆者認為,主要是規(guī)范學校的行為。根據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的實際狀況,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加大宣傳力度,讓全體師生熟知有關制度。全校教職工要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guī)知識,正確領會規(guī)章制度的精神實質,要讓每一名學生熟知各項規(guī)章制度,明確雙方各自的權利和義務,以學生為本,引導和教育學生。新生入學后,為進一步明確學校與學生雙方的權力和義務,學校應該與學生、學生家長簽訂“三方協議書”,即“學生管理與學生自律協議書”和“學生住宿管理協議書”,將學校和學生的權利和義務及相關責任明晰,學生教育管理中涉及學校與學生之間的一些事情,以“協議”的形式確定下來。在校學習期間學生管理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將按照協議解決。
(二)堅持“以學生為本”,轉變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理念。對于高校教育者而言,必須切實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管理工作理念,強化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三大職能。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特別是上學要繳納學費、畢業(yè)后不再分配工作,而是采取學生本人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自主擇業(yè),學校負責的只是就業(yè)理念的培養(yǎng)、就業(yè)能力的指導、就業(yè)方向的引導、就業(yè)單位的推薦、就業(yè)行為的規(guī)范等,對于傳統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產生了極大沖擊。但是,由于傳統思維和習慣影響根深蒂固,我們學生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理念還沒有徹底轉變過來,在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上,有些仍然停留在傳統的管理方式上,片面強調學校的權力,缺乏對學生的合法權益的尊重。隨著學生管理法制化的不斷完善,這種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必須要徹底轉變。同時,學生整體和個體的自我意識在不斷覺醒,他們已經懂得運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本是件好事,但由于有些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缺少法律知識,缺少對學生的理解,往往采取強制措施,只重視管理和處罰,不對其進行教育和引導,使學生管理工作缺少人情味,形成學生的逆反情緒,嚴重還會使學生出現厭學情緒,甚至形成學生產生對學校不滿和痛恨社會的扭曲心理。狀告母校的案件縷縷屢屢發(fā)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因此,我們在行使管理權時,不應當首先考慮的是如何處置學生對學校更有利,而應當是這樣處置是否合法、是否會侵犯學生的權利,是否是以學生為本,我們一定要將學生作為一個平等的權利主體來對待。
(三)牢固樹立法制觀念,堅持依法治校。推進學生管理法制化,一是要當轉變思想,樹立法律之上的觀念及科學的教育理念。二是要特別強化教育主體的權利意識,培養(yǎng)學生法律意識,增強學生守法的自覺性,提高學生的法律素質。將法律納入到教育領域,這是當代社會進步和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和客觀要求。當代高等教育作為社會系統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存在各個層次、各個方面的利益關系,尤其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實行收費管理,因此,依法治校顯得尤為重要。而依法治校必然要求學生教育管理者首先具備法律意識,在具體工作中靈活運用,依法辦事。學校實行依法治校首先要注重“立法”的質量,在制定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時候,首先考慮到學生的切身利益,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并聽取學生的意見,反復論證,必要的時候組織學生座談、聽證,使學?!傲⒎ā备涌茖W合理,使各項規(guī)章制度具有很強的可行性,特別是學生的管理規(guī)定和各項管理措施,要在國家法律的框架內制定和實施,不得與法律相違背。正如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說:“凡是制度不健全的地方,必然是缺乏真正公民教育的地方。”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要進行公示,使學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在實施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程序辦事,處罰學生時,要使學生從內心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從而使管理達到教育的目的。尤其是學生退學、開除等涉及到學生根本利益問題時,要格外慎重,要進行公開的咨詢,給學生申訴的機會,并給予一定的申訴期限,保證學生的合法權益得到真正保護。同時,必須使處理復議的機構和處罰機構保持相對的獨立。
(四)強化服務意識,堅持平等原則。隨著上學交費制度的實施,學生從某種程度來說是學校的“顧客”,是學校的服務對象,這不單單是學生的紀律問題,還存在學校和學生之間的服務和被服務的關系。因此,學校要堅持平等的原則,強化服務意識,提高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合理要求,這不僅是學校發(fā)展的要求,也是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的客觀要求。當然改革需要一個過程,任何轉變都不能一蹴而就,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和管理者從內心轉變觀念,在工作中積極落實,不能把科學的、合理的管理措施當成擺設,徹底轉變工作作風,樹立依法治校的思想意識,真正保障學生的合理的、正當的權益,使學生管理工作法制化。
〔參 考 文 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1號《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2004.
〔2〕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 號文),2004-8-26.
〔3〕 溫秀芳.關于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高教高職研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