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趨勢。結合對云南大學400名在校大學生的相關調查,分析認為,當前高校要擴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蓋面,提高實效性,就要建好網、用好網、管好網。
[關鍵詞]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234(2011)01-0048-02
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趨勢。結合對云南大學400名在校大學生的相關調查,分析認為,當前高校要擴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蓋面,提高實效性,就要建好網、用好網、管好網。
一、建好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基礎
(一)統(tǒng)籌規(guī)劃,整體構思。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尚處于摸索之中,因此要注意統(tǒng)籌規(guī)劃,整體構思。一要旗幟鮮明,堅持科學發(fā)展觀,以先進思想文化占領網絡陣地;二要思想明確,有長短期規(guī)劃和部署,堅持辦出特色,形成合力。一方面鼓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創(chuàng)建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另一方面,要突出重點,加大投入,打造一批網站精品。
(二)開辟高質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和網頁。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否有效實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和網頁的質量和吸引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重視高質量網站和網頁的開發(fā)。一要開辟學習宣傳科學發(fā)展觀的網站,通過文字、聲音、圖像、數(shù)據等多種形式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的教育引導作用,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水平。二要在校園網上建立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網站,包括宏觀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和專門性思想政治教育網站?!昂暧^思想政治教育網站既能從總體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難點、熱點,又可起到思想政治教育門戶網站的作用”,而專門針對思想政治教育某方面內容或某特定對象建立的專門性思想政治教育網站針對性強,實效性強。
(三)加快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源建設。據調查,9.8%的學生認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好的最主要原因是“網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枯燥,不吸引人”,這就要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加快信息源建設。高校信息源建設應以“以科學的理論指導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這一目標為指導分步實施。第一步,選好內容。信息源的內容應主要包括:馬列著作選讀、中共黨史黨建重要知識、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優(yōu)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網上黨校、網上團校、優(yōu)秀影視作品、新聞時事、先進人物典型、愛心行動、熱點透視、美文欣賞、就業(yè)指導、學習指導、心理咨詢等。第二步,精心設計。不同的方式表達同一教育內容,其效果往往不同。因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選好內容的基礎上,還要研究如何傳達,如對抽象的理論難點問題的解答,就要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用簡單、生動、具體的事例表達,盡可能吸引學生的關注和參與。
(四)豐富網絡欄目。網絡信息源開發(fā)和利用的廣度和深度,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實施成功的重要標準。調查顯示,44.6%的學生不愿在網絡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這反映出很大一部分學生不愿訪問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因此,高校必須深入調查學生關心的問題,然后針對這些問題,主動出擊,在網上設立有關指導、咨詢、服務等欄目,還可在這些欄目下設立小欄目,力圖使整個版面的設計融知識性、教育性、娛樂性為一體。另外,還需開設一些討論專欄,引導學生進行專題討論,也可開設專家論壇,使學生與專家直接交流。
二、用好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關鍵
建好網的目的就是要充分運用網。如果說建好網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實施的基礎,那么,用好網則成為其關鍵。
(一)通過網絡BBS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BBS,即網絡中的電子公告欄,是當代大學生了解信息、發(fā)表言論、交流思想的重要陣地。而只有根據BBS上輿論的特點,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原則,采取有針對性的科學方法,才能發(fā)揮BBS的這一功能。
首先,要根據BBS中輿論的特點,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原則。第一,根據BBS中輿論形成速度快的特點,堅持及時引導原則。BBS中輿論形成速度非??欤缡程貌藘r上漲、澡堂水不夠熱,公寓衛(wèi)生狀況差等任何一個細微的地方都可引起一片輿論。針對這一特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對出現(xiàn)在BBS中的各種輿論盡可能及時地作出處理和反饋。如事件本身存在問題,就要及時處理事件后答復;如發(fā)文者情緒偏激,就要在及時分析后疏導;如多數(shù)BBS用戶反映的普遍性問題,就要及時講道理。第二,根據BBS中輿論正反兩面性特點,堅持正面引導原則。BBS中有正面輿論和反面輿論兩種,而更多的是反面輿論。所謂正面輿論是指對確實存在問題的正確反映,而反面輿論則指對存在問題言過其實的情緒化反映。對此,一定要堅持對正面輿論的正面引導原則。正面的輿論要有說服力,不能以勢壓人。對一些事物尤其是新生事物進行介紹和評價時,要先盡可能深入調查,然后進行全面分析。第三,根據BBS中輿論自由開放的特點,堅持柔和性引導原則。BBS的匿名性使輿論具有開放自由的特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以溫和的態(tài)度而不能以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命令式的手段來與學生交流。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立場要堅定,手段要靈活多樣,并要形成科學的認識,掌握質變量變規(guī)律、矛盾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及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這三條辯證邏輯規(guī)律,以對學生全面科學的引導。
其次,要掌握BBS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是對話法和討論法。BBS中的交流是匿名的,這使得無論是客觀事實發(fā)布還是虛假信息發(fā)布,無論是理性的問題分析還是情緒化的傾向性表達都可能遭到網上學生用戶的懷疑。對此,有必要請出一位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權威與網上學生用戶對話。這有利于對輿論的正確引導和輿論影響力的增強。與對話法不同,討論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引導者以匿名的一般網民身份介入BBS某一論題進行交流的一種方法。它要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以平等的身份積極用戶的姿態(tài)不斷參與和引導,以實現(xiàn)潛移默化的效果。這種討論往往主題多樣,但每天討論的內容會有幾個側重點。二是事實發(fā)布法。BBS提供了一種信息發(fā)布渠道,由于對事件的未知或不甚了解,網上虛假信息的出現(xiàn)已不足為怪。為了有效防止虛假信息的產生和蔓延,就要對事件尤其是突發(fā)事件和重要事件的信息及早發(fā)布,這有利于爭取網上輿論宣傳的主動性。
(二)開展網上專項服務,及時解決學生關心的問題。通過開展網絡服務,解決大學生關心的一些問題不失為一種有效方法。調查顯示,學生關心的問題主要是學習、就業(yè)和生活三個方面(見下表)。
第一,開辟學習指導專欄。一方面對大學生特別是新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另一方面,建立大學生成績管理系統(tǒng),在網上公布學生平時的學習成績,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平時學習狀況,以進行有效的學習指導,也使一些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在學習上存在的差距。以加強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第二,設置網上答疑系統(tǒng),解決學生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具體問題。一要設置學生生活服務、校務公開、校長信箱、學生處長信箱等網站和主頁,使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通過及時、平等的網上交流,及時解決學生思想上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盡快解決學生實際中的問題。第三,利用網上黨建和團建網站,開展多項服務。如建立學生勤工助學信息系統(tǒng),在此系統(tǒng)中,建立在校貧困生檔案,根據此檔案,對所有貧困生進行勤工助學崗位的網上招聘,以解決貧困生的燃眉之急;在學生服務網站中建立“共青團”聊天室,給學生提供一些與國家、社會或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熱點問題的討論,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設立新聞服務平臺,即利用網絡新聞服務器向廣大學生用戶提供各種專題討論和交流的服務:開辟就業(yè)咨詢和指導專欄,發(fā)布最新就業(yè)信息。
三、管好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保證
互聯(lián)網的特點及高校學生的特點,要求高校在建好網、用好網的同時,要管好網,這樣才能保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實施。
(一)加強網絡倫理和網絡責任教育,注重自我管理。高校上網學生既是網絡的使用者,又是信息的發(fā)布者和接受者。加強網絡倫理和網絡責任教育,提高上網學生對不良信息的自覺抵制意識和能力,對于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實施具有基礎性意義。一方面,要積極引導高校學生正確認識網絡作用,提高學生對網絡信息的識別能力,特別是對那些有政治性的或屬于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帶有傾向性的網上宣傳,應引起高度重視。另一方面,要有針對性地加強網絡倫理和責任教育。如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中增加“建設網絡文明”和“依法使用網絡”的專題,以增強大學生的網絡道德和網絡責任意識,提高其對網絡信息的辨別力,從而使學生自覺抵制不良網絡信息的干擾,自覺遵守網絡道德和自覺樹立網絡責任意識。
(二)加強網絡法律法規(guī)教育,實施強制管理。法律法規(guī)是規(guī)范網絡行為的重要方式。大學生好奇心強,富于挑戰(zhàn),少數(shù)學生在掌握了大量的計算機知識后,便將網絡當作施展技能的天地,所以有必要對高校學生加強網絡法律法規(guī)教育,使學生了解網絡法律法規(guī)方面的各項規(guī)定,自覺規(guī)范網上行為。
自90年代以來,我國在信息技術方面制定了許多相關法規(guī),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網絡國際聯(lián)網人口通道管理辦法》、《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lián)網管理辦法》等。近幾年,網絡立法的進程更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關注這方面的動態(tài),把新舊網絡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傳達給學生。同時,要向學生灌輸《憲法》、《民法》、《刑法》等法律的相關內容,因為這些法律在網絡上同樣適用,任何違法犯法行為都要依法處理。除此以外,高校應結合網絡這一特殊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制定自己的網上管制法規(guī),包括網上信息發(fā)布規(guī)范、網上信息監(jiān)管規(guī)定、違反網絡規(guī)定懲罰措施等,對上網學生實行嚴格的強制管理。
(三)采取技術措施,實行直接控制。盡管網絡技術在我國已取得了快速發(fā)展,但是直接服務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包括殺毒、過濾、密碼等在內的信息安全技術還不成熟,對于日漸猖獗的黑客、病毒和有害信息,仍需修“防火墻”。因此,要加快技術進步,實行直接控制。首先,要嚴格審查在網絡上發(fā)布的各種信息,在網絡信息入口處設置過濾裝置,把含有攻擊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穩(wěn)定和民族團結的信息和含有封建迷信、色情、暴力等危害社會治安秩序內容的有害信息留在網外。其次,要對提供免費主頁的網站進行定期掃描,刪除不符合規(guī)定的內容,對BBS論壇要派專業(yè)人員監(jiān)管。最后,要根據網站的信息類別、信息可獲得性、信息更新速度等指標,對網絡分級管理,封鎖有害信息,避免學生接近不健康內容。
[參考文獻]
[1]陳勇,論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J],煤炭高等教育,2001,(06):37.
[責任編輯:李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