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南斐,余順得,鄭松源,蔡玉軍
倫敦奧運周期鞍馬動作發(fā)展趨勢
吳南斐1,余順得2,鄭松源1,蔡玉軍3
采用文獻資料和錄像觀察法,分析第41屆和42屆世界體操錦標賽鞍馬單項決賽參賽運動員完成的成套動作,得出倫敦奧運周期鞍馬動作的發(fā)展趨勢,以期為我國男子體操隊備戰(zhàn)過程中鞍馬訓(xùn)練提供依據(jù)。研究表明:世界優(yōu)秀鞍馬選手對動作類型的選擇表現(xiàn)出更加集中的趨勢;第Ⅰ組別動作逐漸向李寧和反交叉轉(zhuǎn)體90°經(jīng)單環(huán)起倒立落下成騎撐集中;馬橋爾打滾成為第Ⅱ組別動作的首選難度動作;第Ⅲ組別集中在馬橋爾前移和斯維多后移高度兩個動作;第Ⅳ組別動作的使用將以E組或D組Flops、吳國年、(環(huán)中或馬頭)俄式挺身轉(zhuǎn)體,以及E組或D組Flop組合為主;第Ⅴ組別動作將以D組或E組難度的斯托克里起倒立下為首選。
倫敦;奧運;周期;世界體操錦標賽;鞍馬;發(fā)展趨勢
2008 年第29屆北京奧運會上,中國男子體操隊以7金1銀的輝煌戰(zhàn)績創(chuàng)造了新的歷史。至今,倫敦奧運周期已經(jīng)過半,各國備戰(zhàn)2012年第30屆奧運會的隊伍已基本確定。2009年至2012年版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男子競技體操評分規(guī)則(以下簡稱2009年版規(guī)則)也不會再有太大的變動。此時分析各單項動作的發(fā)展趨勢,對于我國備戰(zhàn)倫敦奧運會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但至今關(guān)于本周期男子鞍馬動作發(fā)展態(tài)勢的文章未見報道。本研究主要通過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以及專家訪談法,以參加2009年第41屆和2010年第42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的運動員所完成的成套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鞍馬項目動作發(fā)展趨勢,以期為我國男子體操隊備戰(zhàn)過程中鞍馬項目的訓(xùn)練提供依據(jù)。
以第41屆和第42屆世界體操錦標賽鞍馬單項決賽前8名運動員的成套動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體操鞍馬單項決賽運動員的8套動作為輔助研究對象。
1.2.1 錄像觀察法
通過反復(fù)觀摩兩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以及北京奧運會比賽錄像,記錄運動員成套動作的名稱及難度、組別、數(shù)量、編排和完成情況等,為比較兩屆世錦賽鞍馬比賽的動作使用情況及分析鞍馬動作的發(fā)展趨勢提供依據(jù)。
1.2.2 文獻資料法
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及多種渠道,搜集兩屆世錦賽鞍馬單項決賽參賽運動員的基本情況、成套動作的D分及最后成績等資料;通過多種數(shù)據(jù)庫,查閱與體操動作發(fā)展趨勢有關(guān)的文章,為本文的撰寫提供基礎(chǔ)。
從不同組別動作總體使用數(shù)量看(見表1),兩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中5個組別的動作個數(shù)呈現(xiàn)下降趨勢,由第41屆世錦賽的25個下降為第42屆世錦賽的20個。從不同組別動作出現(xiàn)個數(shù)看,除了組別Ⅰ和組別Ⅳ動作個數(shù)保持不變外,其它3個組別動作個數(shù)均有所下降,說明世界優(yōu)秀體操運動員對各種類型動作的選擇更趨集中。2006年版規(guī)則發(fā)生了重大變革,2009年版規(guī)則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修訂之后,其導(dǎo)向作用更加明顯,經(jīng)過2009年世界體操錦標賽檢驗后,運動員在成套動作編排時動作選擇更趨集中的主要原因。
表1 兩屆世界體操錦標賽鞍馬單項決賽動作組別統(tǒng)計TableⅠ Groups of Movements in the Pommel Finals of the Two World Championships
從不同組別動作使用次數(shù)及比例看,各種類型動作表現(xiàn)出“三平一升一降”趨勢?!叭健睘閮蓪檬厘\賽中,組別Ⅰ、組別Ⅳ及組別Ⅴ的使用次數(shù)及比例持平;“一升”為組別Ⅲ的動作使用比例由第41屆世錦賽的23.75%上升至第42屆世錦賽的26.25%;“一降”為組別Ⅱ的動作使用比例由第41屆世錦賽的13.75%下降至第42屆世錦賽的11.25%。
總體上講,鞍馬動作的難度偏低,是除自由體操之外的5個項目中最難提高成套難度價值的一項(見表2),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因為自2006年版規(guī)則修改以來,鞍馬項目取消了連接加分;二是因為運動員鞍馬難度動作較少,在動作的選擇上存在一定的困難。但運動員要想摘得桂冠,并非僅由成套動作的高難度決定,而是較高難度價值的成套動作、較好的完成質(zhì)量以及運動員鮮明的個人特點3個主要因素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較高的成套難度是獲勝的基礎(chǔ),鮮明的個人特點是獲勝的亮點,完成質(zhì)量才是獲勝的關(guān)鍵。第41屆世界體操錦標賽鞍馬單項決賽中,匈牙利名將Berki Krisztian成套動作難度最高,為6.9,我國運動員張宏濤成套動作的難度價值僅有6.6,但憑借近乎完美的完成情況(僅扣0.4分)奪得冠軍。第42屆世界體操錦標賽鞍馬單項決賽中,英國選手Louis Smith的成套難度價值最高,也是6.9,但Berki憑借著良好的完成質(zhì)量和突出的個人特點獲得第一名。
表2 兩屆世界體操錦標賽各單項決賽成套動作平均D分比較TableⅡ Comparison between the Average D Marks of the Combinations in the Finals of the Different Events of the Two World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
鞍馬項目各組別動作中,第Ⅰ組別即單腿擺越和交叉類動作數(shù)量較少,列入2009年版規(guī)則難度表中的只有18個動作。規(guī)則鼓勵運動員所完成的成套動作類型多樣化,在總則中規(guī)定,每完成一個動作組別要求(該動作須被D裁判計入成套動作中),運動員將得到0.5的加分。
兩屆世界體操錦標賽鞍馬單項決賽第Ⅰ組別動作的使用均僅涉及3個(見表3),即正交叉轉(zhuǎn)體90°經(jīng)單環(huán)起倒立落下成騎撐(李寧)、反交叉轉(zhuǎn)體90°經(jīng)單環(huán)起倒立落下成騎撐,以及正交叉轉(zhuǎn)體180°反進腿。北京奧運周期,單腿擺越和交叉類動作更多地使用正交叉轉(zhuǎn)體180°反進腿這一動作。與之相比,倫敦奧運周期該組別動作的使用顯示出多樣化的趨勢。
表3 兩屆世界體操錦標賽鞍馬單項決賽第Ⅰ組別動作使用情況Table Ⅲ 1st Group Movements Performed in the Pommel Finals of the Two World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
自2006年版男子競技體操規(guī)則修改以來,運動員成套動作突破了完美10分的限制,采取難度不封頂?shù)男乱?guī)則。雖然也相應(yīng)地加強了扣分的力度,不鼓勵運動員使用不熟練的動作,但是卻不能阻礙競技體操追求更高成套動作難度價值(D分)的趨勢。如果仍然僅僅使用一個B組難度的動作(如正交叉轉(zhuǎn)體180°反進腿)來滿足第Ⅰ動作組別,顯然不利于提高D分。第Ⅰ組別18個動作中,D組為最高難度價值,且僅有4個,李寧和反交叉轉(zhuǎn)體90°經(jīng)單環(huán)起倒立落下成騎撐是本周期使用頻率最高的兩個。兩屆世錦賽共有11人次使用了交叉起倒立的動作,5人次在一套動作中使用了2個交叉起倒立的動作。因此,筆者預(yù)測上述兩個D組難度動作,特別是李寧,將成為倫敦奧運會體操比賽單項決賽中滿足該動作組別的首選難度動作。
北京奧運會后,交叉起倒立類動作使用頻率增加,但在運動員使用此類動作的規(guī)范程度及D和E裁判的判罰方面引起了不少的爭議。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召開會議并通過了補充規(guī)定:在動作規(guī)格上,強調(diào)運動員使用此類動作時,須擺動至倒立位置,不能有停頓或用力動作,且髖要充分打開,并不要求兩腿并攏;在完成情況上,規(guī)定經(jīng)倒立后,一只手觸馬后又回到環(huán)上由E裁判扣0.3,一只手觸馬后又回到環(huán)上由E裁判扣0.5,雙手都觸馬則D裁判不承認動作難度,E裁判扣0.5(繼續(xù)成套動作)或1.0(失?。5?1屆世界體操錦標賽鞍馬單項決賽中,英國名將Louis Smith在使用李寧這個動作時因未經(jīng)倒立而沒有被D裁判認可。
2009 年版規(guī)則難度表中,第Ⅱ組別的動作只有17個,是除下法(第Ⅴ)組別外,動作最少的一個組別。任意的馬頭、反馬頭全旋或托馬斯全旋,以及任意的全旋打滾90°的動作均為A組難度;以單環(huán)、環(huán)中或隔兩環(huán)完成的全旋,任意的全旋打滾180°的動作,以及全旋或托馬斯全旋起倒立落下成騎撐均為B組難度;全旋或托馬斯全旋起倒立落下接全旋或托馬斯全旋(轉(zhuǎn)體180°或不轉(zhuǎn),又稱蒂佩爾特)為C組難度;任意的全旋或托馬斯全旋打滾360°(最多兩個全旋)為D組難度;以環(huán)中或隔兩環(huán)完成的全旋或托馬斯全旋打滾360°(最多兩個全旋)為E組難度。
表4 兩屆世界體操錦標賽鞍馬單項決賽第Ⅱ組別動作使用情況Table Ⅳ 2nd Group Movements Performed in the Pommel Finals of the Two World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
從表4可以看出,第41屆和第42屆世錦賽鞍馬單項決賽中,使用第Ⅱ組別中D組難度打滾動作的數(shù)量均為6次,分別占該組別動作數(shù)量的54.55%和66.67%。與第Ⅰ組別較為相似的是,倫敦奧運周期第Ⅱ組別動作的使用也有增加難度的趨勢,而且向馬橋爾打滾集中,用單環(huán)、環(huán)中以及環(huán)上全旋來滿足該組別的情況減少,這主要是因為前者更能有效地提高成套動作的D分。因此,可以預(yù)見,倫敦奧運會體操比賽單項決賽中滿足第Ⅱ組別動作的首選難度動作為馬橋爾打滾。
第Ⅱ組別的動作數(shù)量雖少,但合理的編排和運用卻能在比賽中給運動員的成套動作增添不少色彩。兩屆世錦賽中,共有11人次使用了2個全旋(或托馬斯全旋)打滾360°的動作,但只有匈牙利選手Berki Krisztian在成套動作中同時使用了2個此類動作。這名運動員具有身材修長(身高178 cm),雙腿開度大等特點。其開場第一個動作即以托馬斯全旋完成的環(huán)上正撐打滾360°,成為成套動作最大的亮點,為其獲得優(yōu)異的成績買下了伏筆。另外,有“馬神”之稱的我國運動員肖欽和美國的多名運動員也曾在多次比賽中使用上述動作,贏得了裁判和觀眾的一致認可。因此,筆者建議在此類動作上較有天賦的運動員,可增加其使用頻率。
第Ⅲ組別動作比較豐富,共有32個動作。其中,D組難度以上動作以正撐和側(cè)撐移位3/3的動作為主,占該組別動作總數(shù)的34.38%,比例較高。但是鞍馬規(guī)則中規(guī)定,運動員在一套動作中,最多只能做兩個側(cè)撐移位3/3的動作(包括向前和向后移位)。相比之下,移位3/3的動作要比移位少于3/3的動作難度價值要高。這就將該動作組別的使用限制在一定范圍。即運動員既要獲得相對比較高的動作難度價值,又要不能超過2個側(cè)撐移位3/3的動作。
表5 兩屆世界體操錦標賽鞍馬單項決賽第Ⅲ組別動作使用情況TableⅤ 3rd Group Movements Performed in the Pommel Finals of the Two World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
從表5可以看出,第41屆和第42屆世錦賽鞍馬單項決賽中,運動員成套動作的編排無一例外的選擇了馬橋爾前移和斯維多后移兩個D組難度的動作來滿足該組別的要求,贏得組別加分。除此之外的移位動作以使用只有B組難度的側(cè)撐向后移位2/3居多,使得整套動作的難度價值打了折扣。只有1名運動員(美國運動員Mcneill Timothy)在第41屆世錦賽鞍馬單項決賽中,不僅使用了上述兩個D組的移位動作,還額外使用了正撐馬端背跳平移越兩環(huán)至另一馬端(1~2至4~5)這個動作,這對于擅長移位類動作的運動員來說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由此可以預(yù)測,倫敦奧運會體操鞍馬單項決賽中,第Ⅲ組別動作仍將以馬橋爾前移和斯維多后移為主。但正撐(跳或不跳)移位3/3的動作既有較高的難度價值,又不受上述規(guī)則的限制,對于擅長移位類動作的運動員來說,應(yīng)該增加其使用比例。
關(guān)于鞍馬Flops及Flop組合,2009年版規(guī)則中有說明,但并不是非常清楚。筆者認為,在單環(huán)上完成的單個全旋或斯托克里可以分別被看作1個Flop,E組的Flops是由4個Flop組合而成,D組的Flops是由3個Flop組合而成,但不管是E組還是D組的Flops,同一個Flop最多可以連續(xù)使用2次;而Flop組合是由1個或2個Flop與俄式挺身轉(zhuǎn)體組合而成,常見的E組Flop組合為2個Flop接俄式挺身轉(zhuǎn)體360°,常見的D組Flop組合為2個Flop接俄式挺身轉(zhuǎn)體180°。
第Ⅳ組別的動作共有34個,是鞍馬難度表中動作最豐富的一個組別。其中,D組以上難度動作13個,占該組別動作總數(shù)的38.24%。運動員使用該組別動作的比例最高,使用的動作數(shù)量也最多。第41屆和第42屆世錦賽鞍馬單項決賽中,8名運動員共使用了9個第Ⅳ組別的動作(見表6)。從具體動作的使用情況看,兩屆比賽E組或D組Flops使用率最高,均為100%;其次為吳國年、(環(huán)中或馬頭)俄式挺身轉(zhuǎn)體,使用率均為87.50%;另外,F(xiàn)lop組合使用率也較高。
可以推斷,在倫敦奧運會鞍馬單項決賽中,第Ⅳ組別動作的使用將在運動員的成套動作中占據(jù)較大的比例。其中,E組或D組Flops、吳國年、(環(huán)中或馬頭)俄式挺身轉(zhuǎn)體,以及E組或D組Flop組合將成為滿足該組別要求的重點動作。但該組別動作的使用仍然存在較大的空間,運動員及教練員在編排其成套動作時,應(yīng)盡可能多地使用本組別動作。另外,索恩由E組難度降為D組后,運動員可適當提高貝倫基、童非、莫吉爾尼等動作的使用頻率。
表6 兩屆世界體操錦標賽鞍馬單項決賽第Ⅳ組別動作使用情況Table Ⅵ 4th Group Movements Performed in the Pommel Finals of the Two World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
常用的鞍馬的下法有3種:一是馬頭俄式挺身轉(zhuǎn)體接俯騰越下,二是全旋或托馬斯全旋起倒立(轉(zhuǎn)體或不轉(zhuǎn)體,移位或不移位)下,三是反斯托克里或斯托克里A起倒立(轉(zhuǎn)體或不轉(zhuǎn)體,移位或不移位)下。自2006年版體操規(guī)則使用以來,規(guī)定成年人體操比賽下法動作達到D組或D組以上難度,才能夠完全滿足下法組別要求,可以獲得0.5的加分。
從兩屆世界體操錦標賽鞍馬單項決賽第Ⅴ組別動作使用情況看(見表7),下法類動作基本上集中在上述第三種,特別是第42屆世界體操錦標賽鞍馬單項決賽中,斯托克里起倒立(轉(zhuǎn)體或不轉(zhuǎn)體,移位或不移位)的比例達到了100%。2009年版規(guī)則中規(guī)定,運動員的一套鞍馬動作中,最多允許出現(xiàn)2次以俄式挺身轉(zhuǎn)體完成的動作,包括下法(但在單環(huán)上完成的Flop組合動作不受此規(guī)定限制),雖然D裁判要首先將下法計入成套動作的難度,但下法前俄式挺身轉(zhuǎn)體類動作的數(shù)量勢必受到影響。另外,規(guī)則中還規(guī)定,以反斯托克里或斯托克里A完成的下法,比以全旋或托馬斯全旋完成的下法難度值高一級。這些都引到運動員更多地使用D組或E組難度的斯托克里起倒立下。但需要指出的是,反斯托克里起倒立移位3/3下本身就要伴有270°的轉(zhuǎn)體來完成,如果運動員要獲得E組難度的下法,則需要額外再加轉(zhuǎn)360°。
表7 兩屆世界體操錦標賽鞍馬單項決賽第Ⅴ組別動作使用情況TableⅦ 5th Group Movements Performed in the Pommel Finals of the Two World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
通過對第41屆和第42屆世界體操錦標賽鞍馬單項決賽分析發(fā)現(xiàn),世界優(yōu)秀鞍馬選手對各種類型動作的選擇表現(xiàn)出更加集中的趨勢;單腿擺越和交叉類動作逐漸向李寧和反交叉轉(zhuǎn)體90°經(jīng)單環(huán)起倒立落下成騎撐集中;馬橋爾打滾成為全旋和托馬斯及打滾和倒立類動作的首選難度動作;正撐和側(cè)撐移位類動作向馬橋爾前移和斯維多后移高度集中;第Ⅳ組別動作的使用將以E組或D組Flops、吳國年、(環(huán)中或馬頭)俄式挺身轉(zhuǎn)體,以及E組或D組Flop組合為主;下法類動作將以D組或E組難度的斯托克里起倒立下為首選。另外,第Ⅲ和第Ⅳ組別動作將成為鞍馬成套動作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于擅長移位類動作的運動員來說,應(yīng)該增加正撐(跳或不跳)移位3/3的動作使用比例。
[1]李軍,陳海濤.2008年體操世界杯總決賽鞍馬冠軍最高難度成套動作的設(shè)計與訓(xùn)練[J].中國體育科技,2010,(3):87-90.
[2]周曰智,邵斌.第29屆奧運會男子體操單項決賽動作分析[J].體育學(xué)刊,2009,16(2):85-90.
[3]劉紅波,王健.新國際男子體操規(guī)則對單杠成套動作編排的影響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8,43(5):119-124.
[4]周曰智.新奧運周期中國男子優(yōu)秀體操運動員動作的發(fā)展[J].體育學(xué)刊,2010,17(5):77-80.
[5]王文生.第40屆世界體操錦標賽評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8,44(2):38-41.
[6]蘇小波.第39屆世界體操錦標賽評析及我國2008年奧運會奪牌策略[J].體育學(xué)刊,2007,14(4):105-107.
Development Trend of Pommel Horse during London Olympic Cycle
WU Nan-fei1, YU Shun-de2, ZHENG Song-yuan1et al
(Shantou Univertisy, Shantou 515041, China)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study and video observ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ovements performed by the participating gymnasts in the finals of the 41st and 42nd World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It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he movement of pommel horse during London Olympic Cycl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pommel horse training for Chinese Men’s Gymnastics Team.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election of movements of the world elite gymnasts tends to be more concentrate; the first group movements tend to concentrate on Lining and Swing bwd. w. 1/4t. through hstd. on 1 p. lower to sup.W. strad. Legs; Magyar Spindle becomes the preferred movement of the 2nd group; the 3rd group focuses on Magyar and Sivado Travel; the 4th group is characterized by Flops (D or E), Wu Guonian, Russian Wende Swings (near pommel or far pommel) and the combined Flop elements of D or E; the first-choice movements in the 5th group are reverse Stockli or DSA through hdst (D or E).
London; Olympics; cycle; World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 pommel; development tendency
G832
A
1006-1207(2011)03-0067-04
2011-03-07
吳南斐,女,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運動訓(xùn)練與體育教育.
1.汕頭大學(xué)醫(yī)學(xué)院體育藝術(shù)教研室,廣東 汕頭 515041;2.汕頭大學(xué)醫(yī)學(xué)院總務(wù)處行政科,廣東 汕頭 515041;3.上海體育學(xué)院繼續(xù)教育學(xué)院,上海 200438
何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