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600 蘭州軍區(qū)臨潼療養(yǎng)院第二療養(yǎng)區(qū) 張忠虎 楊建新 錢飛虹
我院2000—2005年共收治19例23趾跖骨頭壞死手術治療患者,女14例,男5例;年齡16~56歲,主要年齡段為16~21歲;第2跖骨頭壞死18趾,均采用跖骨頭壞死截骨筋膜瓣包裹,形成假關節(jié),治療跖骨頭無菌性壞死,取得良好效果。術后疼痛即消失,隨訪11例癥狀無復發(fā),X線檢查截骨面血運良好,正常行走無癥狀,長跑時腳底不適2例。該術式操作簡單,術后假關節(jié)血運良好,愈合快,癥狀無復發(fā),遠期效果好,值得借鑒。
①切口:在足背側以跖骨頭為中心作長約4~5 cm縱弧形切口。②顯露病變:切開腱膜,將跖長肌腱拉向一側,顯露關節(jié)囊,以近端為蒂做一關節(jié)囊筋膜瓣后,切開關節(jié)囊,徹底顯露病變壞死骨及增生骨贅。③切除病灶:從跖骨頭頸部截骨或從壞死骨交界處截骨,徹底去除壞死骨或骨贅,修整截骨面平整光滑,鉆數(shù)洞與髓腔相通,將筋膜瓣與足底關節(jié)囊縫合覆蓋殘端,形成假關節(jié),若遠端趾骨頭壞死或增生骨贅可同樣處理,分層縫合傷口。④術后處理:術后制動2周后,再局部固定2周,可負重活動,有疼痛癥狀時可臨時加用跖骨墊。
跖骨頭無菌性壞死又稱跖骨頭骨軟骨炎,以女性居多,好發(fā)年齡12~18歲,也可見于成人,發(fā)病部位以第2跖骨頭為主,其次是第3跖骨頭,偶見于第4、5跖骨頭或多發(fā)性跖骨頭壞死。跖骨頭壞死與累積損傷、久站負重職業(yè)有關,這些外傷使叢韌帶進入跖骨頭的血管受損,以致跖骨頭缺血壞死。因第2跖骨頭較長,負重較大,故受傷機會較多。臨床表現(xiàn)為步行時腳疼痛,有時呈陣發(fā)性疼痛,檢查患處腫脹、壓疼明顯,尤以跖側按壓為最,活動跖趾關節(jié)可引起痛疼,足跖背伸時疼痛加劇。X線片顯示跖骨頭硬化,變扁,橫徑變寬,且有碎裂,骨干遠側段肥厚,關節(jié)面不整齊。根據(jù)側位X線拍片可分:①前緣型,病變只限于跖骨頭前上方,不超過前上緣的1/3。②全骨垢型,病變廣泛,致跖骨頭全部破壞。③中間型,病變超過前緣型,但不及全骨垢型。治療:急性期可臥床休息1~2周,避免負重,癥狀緩解后可用鞋墊保護,減少患處負重,一般可維持日常活動,不致影響太大。對前緣型及中間型病變輕微者,不宜手術,如跖骨頭過于增大或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可行關節(jié)修整或跖骨頭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