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華 李文靜 江麗杰
1河北省遷安市中醫(yī)醫(yī)院(河北遷安 064400)
2河北省玉田縣婦幼醫(yī)院(河北玉田 064100)
中藥貼片聯(lián)合苓仙健脾止瀉方治療小兒病毒性腸炎116例
郭小華1李文靜1江麗杰2
1河北省遷安市中醫(yī)醫(yī)院(河北遷安 064400)
2河北省玉田縣婦幼醫(yī)院(河北玉田 064100)
目的 觀察中藥貼片聯(lián)合苓仙健脾止瀉方治療小兒病毒性腸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均給予病毒唑、甲氰咪胍等入液靜滴,口服思密達、媽咪愛,治療組加用中藥穴位敷貼聯(lián)合苓仙健脾止瀉湯治療,72h后評效。結(jié)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結(jié)論 中藥貼片聯(lián)合苓仙健脾止瀉方是治療泄瀉的有效方劑。
病毒性腸炎 中藥貼片 健脾止瀉
小兒病毒性腸炎,屬于中醫(yī)學“瀉泄”范疇,西醫(yī)又稱嬰幼兒腹瀉。四季均可發(fā)病,多以秋、冬季為多見,臨床大便次數(shù)增多,便質(zhì)稀薄呈水樣,伴有不消化的乳食及黏液。我院采用中藥穴位敷貼聯(lián)合苓仙健脾止瀉湯治療本病,取得滿意療效?,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8年1月-2011年3月我院住院病毒性腸炎患兒228例,診斷均符合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4年發(fā)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相關標準。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瀉,大便呈蛋花湯樣水便,每日5~20次,大便鏡檢呈陰性或有脂肪球,有不同程度的脫水。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治療組116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57例;年齡4~36個月,平均 10.30個月;病程 6~96h,平均13.00h;輕度脫水29例,中度脫水69例,重度脫水18例。對照組112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 55例;年齡 4~34個月,平均 10.28個月;病程 9~99h,平均14.50h;輕度脫水28例,中度脫水68例,重度脫水16例。兩組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利巴韋林、甲氰咪胍等入液靜滴,口服思密達、媽咪愛,治療組加用中藥穴位敷貼聯(lián)合苓仙健脾止瀉湯。中藥敷貼方藥組成:肉桂、吳茱萸、丁香各等份。研磨生姜汁調(diào)成糊狀,置神闕穴,外用6cm×6cm大小膠布封貼,每6~8h換藥1次,連用3d。苓仙健脾止瀉湯組成:茯苓9g,威靈仙6g,炒白術 6g,蒼術 6g,車前子 6g,葛根 6g,焦三仙各 6g,炒白芍6g,炙甘草3g,生姜6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72h后評效。
1.3 療效標準[1]治愈:大便成形,全身癥狀消失,大便鏡檢無異常,病原學檢查陰性。好轉(zhuǎn):大便次數(shù)及水份減少,全身癥狀改善,大便鏡檢脂肪球或紅、白細胞偶見。未愈:大便次數(shù)及水份未改善,或癥狀加重。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治愈86例,好轉(zhuǎn)24例,未愈6例,總有效率94.83%;對照組治愈66例,好轉(zhuǎn)26例,未愈 20例,總有效率82.14%。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用藥過程中未見任何不良反應。
小兒病毒性腸炎多發(fā)于6~24個月小兒,以秋、冬季為甚,四季皆發(fā)。中醫(yī)學認為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脾常不足,小兒泄瀉病在脾胃,與腎有關;小脾胃虛弱,感受外邪,清陽不升,運化失職,故大便稀,色淡不臭,而久瀉不止,脾腎陽虛,命門不足,不能溫煦,故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方中肉桂溫中散寒;吳茱萸溫脾益腎,助陽止瀉;丁香溫中散寒止痛;生姜汁調(diào)成糊狀,置神闕,起溫中散寒之功。而臍中穴名神闕,意指神氣由所出入,是上腹與下腹之間的一座門樓,于此穴進行貼敷,可起到溫脾腎的作用,它能斡旋深部氣機,通徹上下,溫脾補腎,以達止瀉的目的。加用口服苓仙健止瀉湯,健脾滲濕,消食化滯,利尿止瀉。方中茯苓健脾滲濕利水止瀉;威靈仙祛風寒而除濕止瀉;蒼術、白術健脾除濕、祛風止瀉;焦三仙健脾化積導滯;葛根升舉脾陽而降濁陰。在以上的基礎上加用中藥外用,不會增加患兒的痛苦,且能有效縮短治療時間,無不良反應,家長易于接受。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88.
R725.7
B
1004-745X(2011)11-1879-01
201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