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 劉登寬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素材是寫作的關鍵和支撐。就如一棟樓房的建筑材料,如果離開了素材,縱使才華橫溢,技法再高,也難寫出美文佳作。如果我們說觀點是文章的靈魂,結構是它的骨骼,那么素材就是它的血肉。然而當下許多學生在素材積累和運用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1)素材陳舊 無生機和活力
現(xiàn)在許多考生看書不多,看報甚少,甚至不看。又不肯花心思在作文素材的挖掘上下一番功夫,結果是在考試時生編亂造,反復陳述破舊的觀點,空說大道理,令人一看就感到厭倦??忌鷮懗鰜淼奈恼录葻o文化底蘊,又無現(xiàn)代生活氣息。
(2)胡亂堆積材料 無發(fā)揮性
雖然有些考生平時積累材料,但是卻不加思考,不善化用,不注重素材的處理,沒有發(fā)揮素材應有的價值和作用。結果是無論什么話題都硬搬生拉歷史人物,這樣的素材運用自然不會贏得閱卷老師的青睞。
(3)角度單一 無闡發(fā)性
學生從上學到高中會遇到很多素材,但有的考生考慮問題角度單一,不會多角度思考,不會多方面論述,也不會靈活變通,這樣的素材運用就顯得比較單一,無闡發(fā)性。
那么,我們如何去指導學生既能廣泛占有素材,又能精妙地化用素材呢?下面以2010年高考為例,淺談素材積累在高考作文中的運用。
生活處處皆語文,生活處處皆素材。我們要用心去觀察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用心去創(chuàng)造生活,用心去書寫生活。如江西優(yōu)秀作文《找回童年》中寫道:因為沒回家,到了晚上母親顯然有些坐不住了,打著火把,一遍一遍地在村子附近找我,叫著我的乳名。開始的時候,我絲毫不想讓她發(fā)現(xiàn)我,但看到她來來回回,一遍又一遍地、火急火燎心急如焚地到處尋找我的背影,我有些心軟了。母子連心,誰不是娘的孩子呢,我的眼淚在眼眶里打轉。實在太晚了,父親也坐不住了,也出來尋找我了,正當我想讓他們找到時,我想起了父親在別人眼里面前的那種謙恭、唯諾,我氣就上來了,干嗎對別人那樣呢?為什么以前總是狠心打我呢?我一橫心,就繼續(xù)躲藏著,躲藏著。
文章集中筆墨重點記敘了作者自己一次淘氣搗蛋后躲避責罰的經過,躲到家門前的樹上,餓了就吃,困了就睡,詩意盎然地將童年的時光,童年的情景,童年的自由自在描繪得十分絢爛,迷人。
事事留心皆學問,事事留心皆素材,多多采擷生活花絮,努力用心去感悟書寫生活,必將把你的作文裝點得新穎別致,給你的作文增添亮麗的色彩。
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歷史的長河里有許多歷史名人讓我們銘記和感動。我們學生的作文就要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里,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就大氣磅礴,文采飛揚,文化底蘊深厚。如甘肅優(yōu)秀作文《猶憶書香》中寫道:總能看到江畔那個人:頭戴巍峨之冠,身著蘭草香服,披發(fā)行吟,時而悲嘆,時而沉吟。他亦如他的文,散發(fā)出點點馨香,遍染層林。他感時傷懷,他亦憂國憂民,司馬遷稱贊他:“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彼瓦@樣徜徉于汨羅江。國家的滅亡,百姓的哭聲,都化作他眼角的淚滴,流入江底。他是千古傳唱的歌者,留給后世一片震驚。如果不是深入了解,誰又知道他的內心,誰又能知道他的凄苦,誰又能去學習他的節(jié)操?
作者引用了屈原的例子,屈原心系祖國,心系百姓。但最終卻以悲情離開人世,這真是一個讓人無比敬仰而又無比痛惜的歷史文化名人。舉這個例子很有說服力,增添了文章的歷史文化內涵。
又如山東優(yōu)秀作文《陰影之美》中寫道:但生活沒有給李清照太多的恩寵。人到中年,北宋滅亡,丈夫病逝,她卻依然渴望在亂世中為朝廷做點貢獻??墒窃谀莻€“才藻非女子事也”的年代,一個孤弱的女子,縱有再多的抱負,也無用武之地,于是她只能孤弱地抱著她的志向到終老,無奈地吟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前半生上天賜予她的光明,讓她擁有了過人的才華和美滿的愛情,而后半生生活施加給她的陰影才真正使她擁有了超越古今的大氣大度,大節(jié)大義。
李清照這個被梁衡稱之為“亂世中的美神”的女子用自己的筆觸寫出了對命運的控訴和對生活的追求,更有對國事的關切和憂憤。作者運用這個素材鮮明地說明了陰影之美,彰顯了主旨。
我們在學習中要逐漸地學會并運用這些歷史資料,經過自己的努力內化為自己的寫作素材。
現(xiàn)當代作家在文學史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并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作家成長或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都會帶給我們震撼和感動。
甘肅優(yōu)秀作文《與品讀相擁》中寫道:在當代,當我們捧著《邊城》細細品讀時,被沈從文的新麗雋永的筆調以及美麗迷人的湘西所傾倒,但是如此之高的文學成就竟由一位只讀小學的人來寫,其困難之大不言而喻。沈從文也嗜學,他對命運的風浪,從不畏懼,在平靜的心態(tài)下認真品讀,終于獲得了成功。
自學之路漫漫,成才之舟遙遙。沈從文在自己認真的品讀中成就了不朽的《邊城》,我們不禁感嘆——與品讀相擁,能克服一切困難。
本文引用了現(xiàn)代作家沈從文的事例,充分說明了與品讀相擁才能讓讀書成為凈化心靈,提升品質成就大事業(yè)的主題,讓讀者看到了“品讀”的獨特韻味和魅力。
北京優(yōu)秀作文《仰望天空與腳踏實地》中寫道:在錢鐘書先生去世后不久,曾有人撰文紀念他“寂靜”、“勤于鉆研”的一生。的確錢鐘書可謂是腳踏實地的典范,終身致力于學術研究,從不以口舌求名爭利,從不為交友虛擲光陰,覽古籍,做學問,寫專著,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做學問求實踐中去了??炭唷⑶趭^造就了這個學貫中西的大學者。試想,如果沒有腳踏實地地孜孜以求,錢鐘書先生又如何能成為玩轉中西文化的大師?
錢鐘書的一生可謂是勤奮的一生,又是耐住寂寞,甘于清貧的一生。文章選用這個例子十分恰當。準確地表達了主題。
我們學習了許多優(yōu)秀的文章和詩篇,這些東西內容涵蓋廣,思想層次高,經過學生的深度思考,應該成為寫作的好素材。
山東優(yōu)秀作文《光明和陰影創(chuàng)就人生魅力》中寫道:光明和陰影如同人的左右手,缺一不可,又如人的物質和精神文明,相輔相成。海倫·凱勒年幼時因生病而雙目失明,加之耳聾口啞,整個人生陷入了黑暗的陰影之中。而海倫·凱勒在心理學家蘇文麗小姐的耐心指導下,用心去感知周圍的世界,用心去領悟人生的美麗。她的第一篇著作《我的人生》一發(fā)表,就引起了整個美國的震動。她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文中,充分展現(xiàn)了一個堅強、勇敢,渴望人生魅力的光明使者。
假如不是陰影感化了海倫·凱勒,假如不是心對光明的感知,又怎能再現(xiàn)無數(shù)青年所追崇的海倫·凱勒式生命的光彩?
作者運用了課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海倫·凱勒的事例告訴我們陰影的人生也是人生。只要我們努力奮斗,堅忍不拔,也是可以成為光彩亮麗的人生。事例運用非常恰當。
又如重慶優(yōu)秀作文《難題》中寫到道: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昨夜西風調碧樹,是史鐵生在最年輕的歲月中失去雙腿的迷惘和苦痛,生活的困難,人生的艱難像一個巨大的問號劃在他未來的人生路上;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地壇的頹廢與生機,清靜與熱鬧使他領悟生命的高樓,在無盡的輾轉與思索之中,他終于看透了生的華麗,死的必然,用文字在漫漫天涯之路開辟出一條道來。
本文引用了課本《我與地壇》中史鐵生的例子,旨在告訴我們即使面臨人生的難題,也不要畏懼和害怕,用我們堅強的信念去創(chuàng)造我們美好的人生。很好地印證了主題。
央視每年都有感動中國的人物評選活動,選出的這些人物身上總有一種讓觀眾感到心靈震撼的精神力量在感召我們。
河南優(yōu)秀作文《恪守義務、職責》中寫道:張正祥,我是滇池的兒子,滇池養(yǎng)育了我,我要不惜一切地保護她??v然衣食無憂,張正祥一樣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保護滇池的事業(yè)中去。幾十年如一日,一位鐵骨錚錚的硬漢,面對威脅、棍棒,從不屈服,他一如既往地堅持,堅守。只因他篤信,這是他的職責,是他義不容辭的義務,他恪守著,從不因為生活的優(yōu)渥而放棄,從不因外界的一切而動搖,他沒有為自己喝上干凈的水而放棄滇池,也沒有因保護滇池的力量的增加而松懈。
他是世俗中的“傻子”,但他對義務的職責的堅守卻感動了中國,贏得了尊重。
文章引用了2009年度感動中國的人物張正祥。顯示出文章有較強的說服力,在感動中揭示了主題。
又如河南優(yōu)秀作文《放不下的責任》中寫道:沈浩走了,走得那么安靜,可他留給小崗村的卻是永恒的回憶。為了小崗村的群眾,他與家人兩地相隔,幾次升官的機會他都放棄了,下決心帶領小崗村人走致富之路。46歲的沈浩倒在他摯愛的小崗村,他奉獻出年輕的生命,譜寫出一曲責任的贊歌。于民有益,拼命工作,這是沈浩的一貫作風。他的心胸如大海深邃,如藍天廣闊,他用鐵的肩膀撐起了一片責任就是奉獻的天空。
文章選用了2009年度感動中國的人物沈浩,在生命結束時仍放不下小崗村的責任,放不下小崗村的發(fā)展并為此勤勞一生,生動地闡述了責任的重要性。
當下有許多熱點話題可以成為我們的寫作素材。我們應該站在時代的高度,將最新的熱點素材,社會萬象融入作文,定能使作文因極具鮮明的時代特色而出彩。如江蘇優(yōu)秀作文《綠色生活》中寫道:我們越來越忙。學生忙著考試,商人忙著賺錢,政客忙著拉選票。綠色,成了櫥窗里的玩具,偶爾獲得行人匆匆一瞥。綠色生活——閑適寧靜的生活,更多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神話,遺忘在塵埃的過去。
看著富士康的員工一個又一個決絕地往下一跳;看著豐田汽車一輛又一輛地灰溜溜地被召回,我不禁問:現(xiàn)在的生活,怎么了?
作者列舉了時下熱點話題:綠色生活,緊密聯(lián)系實際,指出了時下我們的生活缺乏綠色生活,更重要的是心靈缺乏“綠色”。作者還列舉了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和豐田汽車被召回的時下最新素材,使文章通過這些素材的巧妙運用讓主旨得到全面提升,給讀者帶來心靈深處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