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妮(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qū)一中)
高山流水覓知音
——中國古代文人的精神避難所(二)
■劉小妮(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qū)一中)
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聽。世間有多少文人雅士寂寞一生,欲取鳴琴彈,恨不知音賞。屈原幽獨空谷半生,在“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钡那吆凸阎型妒枇_;阮籍不滿司馬氏統(tǒng)治,在“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的真實寫照中表露出孤獨無依的巨大痛苦;李清照“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在“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的自語中孤寂終老。在那個年代,腐朽落后的思想傳統(tǒng),專橫嚴酷的制度統(tǒng)治,禁錮壓抑著文人們的思想,而困厄自守的節(jié)操讓他們難逃孤獨。在孤獨的摧殘下,友情顯得彌足珍貴。真正的友情如一杯陳釀美酒,歲月愈久遠,酒香愈濃厚,帶給人的是永遠揮之不去的記憶。
著名琴師俞伯牙彈奏高山流水,巧遇樵夫鐘子期,琴心相通,二人從此結(jié)為莫逆。后來,鐘子期死去,伯牙悲痛萬分,在子期墓前彈了最后一曲后,將瑤琴摔碎,從此不再彈琴;鮑叔牙與管仲車笠之交,少時管仲貧賤,鮑叔牙對他謙讓寬容有加,甚至最后將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榮耀拱手相讓;藺相如以三寸之舌在趙國平步青云,位至列卿,廉頗心中不平,挑釁中傷,藺相如退避三舍,終使得廉頗負荊請罪,二人前嫌盡棄,成為刎頸之交。歷史上知己之交的美妙篇章,無一不是超越了貧富與身份的差別,超越了年齡和地域的隔閡。他們注重的是心靈相通,彼此以心相許,心心相印。難怪劉勰思有言:“逢其知音,千載其一乎!”
中國古代社會制度決定了文人的悲劇命運,世與相違,知音所稀。自古圣賢皆寂寞。千金易得,知音難覓。在寥落的歷史夜空中,只閃爍著幾顆文人相知的熒熒明星。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弊鳛槔寺髁x詩歌和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兩位集大成者,李白、杜甫在文學領(lǐng)域比肩齊驅(qū),在生活和感情世界里,也是一杯酒,一生情,情如手足。
唐天寶三年(公元 744年),詩仙李白剛剛結(jié)束“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御用文人生活,憤懣不已;詩圣杜甫剛剛離開“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寄人籬下境遇,抑郁不盡。兩人初次相遇于洛陽。這一遇,好似青天里太陽月亮碰了頭,恰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二人一見如故,遂結(jié)為忘年之好。他們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結(jié)伴交游于齊魯之間,留下了許多動人詩篇,也留下了許多動人的相知故事。
李杜當時居則同食,寢則同席,出則同行,形影不離。杜甫在《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中寫道:“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眱扇四軌蜻@樣朝夕相處,足可見其深厚感情。
李白獲罪于李璘,幾乎面臨著死罪,四面受敵,風聲鶴唳。杜甫危難之時力排眾議,寫下十分感人的《不見》:“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之,吾意獨憐才……”患難中的肝膽相照、生死與共由此可見。
聽到李白流放夜郎,杜甫積思成夢:“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李白獲釋后,杜甫未得到具體情況,憂思成疾,在《天末懷李白》中為他鳴冤不平:“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yīng)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李白對杜甫同樣情深意篤。與杜甫分別后,常常寫詩以寄托對杜甫的無限思念:“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fù)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p>
一次相聚,讓二人情系終生。共同的命運讓彼此用真誠友情相互溫暖,相互關(guān)心。感動之余,想起了那句歌詞: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
如果要為一對歷經(jīng)坎坷的知己相聚設(shè)定一個情境,那么,莫如是在秋雨如注的暗夜,寒意徹骨的窗前,一壺濁酒,幾粒青豆,喜相逢!相見盡歡,人生苦難,都化在酣飲暢談中。
在凄風苦雨中,劉禹錫、柳宗元就是這樣一對天涯咫尺的友人。二人經(jīng)歷十分相似,一起進京考試,同榜登進士第。同朝為官,一起共事。一齊參與永貞革新,并肩戰(zhàn)斗;共同創(chuàng)作詩文,趣味相投。后雙雙因革新失敗一貶再貶。
共同的志向、共同的趣味、共同的遭遇,使他們結(jié)下深厚的友誼。順境中,他們相互支持,相互砥礪;逆境中,他們彼此關(guān)心,彼此憐惜。
元和十年,二人再次被貶異地,歧路重別,以詩贈答,二人的惺惺相惜之情于一唱一和中得以充分表現(xiàn)。柳宗元作《重別夢得》:“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歧路忽西東?;识魅粼S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痹娭谢貞浂陙矶斯餐?jīng)歷的宦海浮沉、人世滄桑,預(yù)感如今一別或許就是永別,希望能與對方離官歸田,做鄰居老翁。有詩云“落日見秋草,暮年逢故人”,又有云“說盡向來無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須”。柳宗元歷經(jīng)滄桑后,最渴望的就是與摯友劉禹錫一同閑看庭前花開花落,靜望天外云卷云舒。劉禹錫在酬答詩中同樣表達了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的深情:“去國十年同起召,渡湘千里又分岐”,“桂江東過連山下,相望長吟有所思?!?/p>
現(xiàn)實中,二人此別竟成了訣別。元和十四年,年僅四十七歲的柳宗元含冤長逝。這時,劉禹錫正護送母親靈柩回鄉(xiāng),當接到柳宗元去世的噩耗后,肝腸寸斷、悲痛欲絕。他立即停下來為柳宗元料理后事。后來又幾次以詩文寄托無盡之悲,并幫助撫養(yǎng)柳宗元的遺腹子,還將余生用于整理柳宗元生前的文章,編纂成《柳宗元文集》。
這種貴賤不相移,生死不相棄的友情實在難能可貴!正因難能,所以可貴。真是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
真正的友情是經(jīng)得住任何考驗的。世路愈是兇險,愈能見出友情的高貴與偉大。翻開唐朝的詩歌,我們會被另外一對友人的那份默契所感動。元稹、白居易,他們即使天各一方也能靈犀相通,命途多舛卻始終休戚與共。
他們也有許多相同經(jīng)歷,同中進士,同朝為官,同被貶外,又同倡新樂府詩,志同而道合。白居易在《贈元稹》一詩中道出二人心有靈犀:“不為同登科,不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因此,元白幾十年如一日,親密交往,從未間斷。
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元稹貶官通州,白居易謫居江州。二人隔月相望,鴻雁傳信。當元稹聽說朋友被貶官降職時,他病中驚起,愁苦萬分:“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卑拙右浊Ю镏?也臨風懷想,魚傳尺素:“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毕嗨汲砂?苦思成夢。當元稹聽說朋友夢中思念自己時,他病中夢非所想,悔恨交加,當即賦詩一首《酬樂天頻夢微之》:“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閑人不夢君?!碑斣〗拥脚笥亚Ю飦硇艜r,他泣不成聲,老淚縱橫,“遠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何如。尋常不省曾如此,應(yīng)是江州司馬書!”他異乎尋常的舉動讓妻女驚異哭泣,不禁猜想:誰的信讓他如此激動,如此傷心?沒有別人,唯有一個白樂天!
人之相識,貴相知心;人之相知,貴相摯誠。古代文人們共同的人生旨趣、命運悲劇讓他們心靈相依;而一樣的肝膽赤誠、肺腑相見讓他們堅守住那株共同的常青樹。就在這棵樹下,輕風為他們拂去身上的塵土,白云為他們找回久違的笑容。于是,擦肩變成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