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芹
遠程教育資源的運用豐富了語文教學
宋振芹
遠程教育資源的利用給語文教學改革帶來了無限生機??梢哉f,遠程教育資源通過大量的信息和各種生動的界面,豐富了語文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過程,活躍了課堂氣氛,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提高了教學效率,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促進了學生全面和終身發(fā)展。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有效地發(fā)揮遠程教育資源的教學優(yōu)勢,更好地實現(xiàn)語文教育教學的目標。
遠程教育資源綜合表現(xiàn)力極強,可以把圖像、文字、音樂、朗讀等多種信息有機結合起來,圖文并茂,直觀形象,豐富多彩,集新穎性、趣味性、藝術性于一體,可以創(chuàng)設有趣的學習情景,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使學生的各種感官得到充分利用,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思維活躍,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化概括為具體,學習興趣極其濃厚。例如教學《山市》這篇文言文時,學生很少看到海市蜃樓,難以想象,學生學起來就沒有興趣。教學時,在遠程教育網上下載很多海市蜃樓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海市蜃樓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再利用遠程教育網中提供的與課文配套的動畫,一邊講課文一邊播放動畫,直觀而形象,學生置身于模擬的教學氛圍中會感到興趣盎然,自然就想進一步了解課文的相關內容。
遠程教育資源應用于語文教學改變了以往主要靠口頭語言和文字符號進行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方法,打破了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以其鮮明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從而使教學內容得以優(yōu)化,使教學變得輕松自如,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學習《中國石拱橋》一課時,由于學生對中國石拱橋的造型特征、結構特征和制作特征知之甚少。于是教學時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形象地向學生展示趙州橋、盧溝橋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現(xiàn)代的典型拱橋的畫面和視頻短片。學生一邊欣賞銀幕上各式各樣的拱橋畫面,一邊興趣盎然地聽著講解,對中國石拱橋的形式、結構、裝飾等了解得非常清晰。遠程教育資源使用方便,可以產生類似于對實物的親身感受,再加上配樂簡介,比干巴巴地看幾張掛圖或是教材插圖的教學效果要好得多。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學生很輕松地了解了中國石拱橋的優(yōu)美、堅固、精巧的特征,從而輕松的掌握了課文內容。
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師板書占據了大量的課堂時間,很難實現(xiàn)大面積、大容量、高速率地提高語文成績。而運用遠程教育資源增多了課堂信息傳遞的通道,提高了單位時間內傳遞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課堂的密度。教學時,只需點一點鼠標即可,節(jié)省教學時間。利用省下的時間進行課堂練習、知識拓展、課堂討論等,這樣課堂的知識容量自然就加大了,減輕了學生課下作業(yè)的負擔。例如在教學《安塞腰鼓》一課時,先播放安塞腰鼓的舞蹈表演:強烈的舞姿粗獷、豪放、震顫,火熱壯觀的舞蹈場面奇?zhèn)グ蹴?,隆隆隆隆的鼓聲愈捶愈烈,激昂高亢……在這樣的背景下再指導學習課文,學生情緒高漲,激情真切。然后在遠程教育網上下載激動人心的大場面,當堂進行仿寫練習。如下載播放《千手觀音》的舞蹈視頻后,有的學生寫道:“千手觀音變化萬千,忽而孔雀開屏,忽而亭亭玉立;忽而雙眉綻放,忽而電閃雷鳴,忽而舞動肩臂,忽而頂天立地……令人贊不絕口!在聾啞舞女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神奇的力量:不卑不亢,不向命運低頭!”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的語文課程植根于現(xiàn)實,面向社會,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遠程教育資源的使用,拓展了學生的學習資源,把語文學習延伸到社會、網絡,不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自主拓展閱讀與交流,真正實現(xiàn)了生活處處皆語文的教學境界。例如教學《月亮上的足跡》一課之后,針對學生對探索太空奧秘的濃厚興趣,結合最近幾年我國載人航天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神舟六號”“神舟七號”的成功發(fā)射,讓學生圍繞“中國航天”“太空奧秘”的探究專題,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進行相關主題內容的拓展和延伸,也可以寫出有關航天科技專題內容的感想、設想和報告等,在全班進行交流。這樣,既增加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活動、合作探究、交流表述等綜合實踐能力。同時也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航天事業(yè),獻身世界科學的志向。這樣的教學效果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可比擬的。
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新課程標準為我們推薦了多部古今中外文學名著,規(guī)定了“課外閱讀推薦書目”。為使語文教學這一目標得以良好實現(xiàn),我們將語文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分不同年級指定不同的名著進行研讀,如七年級研讀《西游記》,八年級研讀《水滸傳》,九年級研讀《三國演義》,在此基礎上,分別建立相關的研讀網頁。如《西游記》的研讀網頁涉及《西游記》全文,《西游記》電視劇本,以及專家研究《西游記》文學成就方面的論文,《西游記》連環(huán)畫等,網上與《西游記》相關內容網站的鏈接,還有供師生交流讀書心得體會的論壇等。按不同年級不同名著,對學生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并做好指導工作。事實證明,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建立名著研讀網頁,探索了一條名著閱讀的新途徑,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了閱讀內容,促進了課外名著的研讀,也為學生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
此外,現(xiàn)代遠程教育資源的運用,實現(xiàn)了教育資源的共享,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教育的公平,縮短了城鄉(xiāng)孩子們在教育起跑線上的差距。運用現(xiàn)代遠程教育資源還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業(yè)務素質和水平,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全民素質教育的真正實現(xiàn)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1] 皮連生.遠程教育資源實現(xiàn)語文現(xiàn)代信息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 陳夢稀.現(xiàn)代教育裝備建設[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3] 楊再隋.《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學習與輔導[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
宋振芹,本科,中教一級。
河北省滄縣杜生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
另外,初中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的內容距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較遠,學生學習和理解這樣的課文受到一定的限制,沒有學習的興趣。雖然常規(guī)教學也想盡一切辦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效果總不理想。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可以彌補學生的某些缺憾,把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聲情并茂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一課時,由于我校地處河北省河間市,多數學生來自農村,對濟南不很了解,即便是了解也只是耳聞一些濟南的地理知識。教學時,學生借助遠程教育資源目睹濟南冬天迷人的美景,再加上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教學效果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