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琳琳
(南通職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南通226007)
英語文化導入式教學中教師角色定位探究
沈琳琳
(南通職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南通226007)
在英語教學中采用文化導入式教學是英語教學本意的回歸,即學習語言,交流文化。文化導入是英語教師的首要任務,但在實際英語教學中,卻缺乏英語文化的學習氛圍。教師應該潛移默化地導入英語文化,防止課堂文化教學中的“陷阱”,要擔當警示牌角色。此外,教師對文化導入式教學中的個人角色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完整考慮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方式,完整地闡釋文化導入的目的,從而教會學生有系統(tǒng)地學習。
英語學習;文化導入式教學;教師角色
在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英語教學中,為了服務于各類考試,教師們大多傾向于教授詞匯和語法,從客觀上來說,學生的語法都學得不錯,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都能在各類考試中能取得較理想的成績。但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問題是,在取得高分的同時,學生不能很好地利用英語來進行交流,主要表現(xiàn)在他們用英語交流時不能很好的理解對方或者使自己被對方理解,這種情況大大違背了語言學習的初衷。
分析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很多人將其歸因于教學方法、教材、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班級人數(shù)等等。然而,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與英語文化的接觸,缺乏良好的文化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一方面,人們通過語言滲透他們的思想,表達對這個世界的看法,語言展現(xiàn)了文化的現(xiàn)實性;另一方面,作為文化的產(chǎn)物,語言使文化得以延續(xù),并且反過來揭示出文化的演變。二者是相互聯(lián)系、密不可分的,學生們不能夠很好地用英語進行交流,不僅僅是因為語言能力的限制,更為重要的是因為文化的單一性。由于語言跟文化是交織的,知識和信仰構成了一個人的文化內(nèi)涵,這種知識和信仰在用語言表達時習慣性地按照本國的語言被編碼和傳輸,因此是學生產(chǎn)生了交流的障礙。
中國學生缺少英語的文化氛圍,對英語文化知識的了解不夠充分。在對英語國家文化知之甚少的情況下要學好英語,特別是地道的英語是相當困難的。以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為例,考查內(nèi)容已在過去的單詞和語法等基礎上滲入了更多的英語文化,加入了更多的聽讀理解,這一改革充分詮釋了學習英語的真諦。因此,英語教師必須要認識到文化導入教學的重要性,它不僅僅是教學方法的變革,更是英語教學本意的回歸——學習語言,交流文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文化導入應該是教師的首要任務?;蛘哒f,文化的導入者應該是英語教師的本質角色。
由此可見,外語或第二語言的教學與文化的教學是密不可分的。當學生們學習外語時,他們不僅應該學習外語的發(fā)音、單詞和語法,還應該學習以這種語言為母語的外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簡而言之,學習外語是要學習他們的思想,習俗和社會行為的方式,從而真正學習到外國人所說的“心靈的語言”。否則,文化的無知會造成語言學習和交流的障礙,甚至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誤解和混淆。
語言影響人們在集體中的行為和信仰,不同文化中單詞、短語、表述和非語言行為各不相同。一種文化標準一旦建立,就難以靈活的廣泛應用于不同文化。從這個意義上說,當發(fā)現(xiàn)即使經(jīng)過努力學習,跟別人交流時還存在著困難,很多學習者就會因此感到困惑與迷茫。如果教師能夠認識到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并有意識地幫助、引導學生,他們就會明確方向,并朝著這個方向更為堅定而快速的邁進。這樣的教師對于學生來說,無疑就像黑夜中的火把。
教師們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在英語課上傳授學生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這些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們意識到各國文化存在的差異,并意識到了解并適應這些差異的重要性。如果學生們能夠體會到文化差異,并且學會一些方法和技巧來縮小與這些差距,便會使得他們在交流中更加順利并能夠有效地理解對方和被對方所理解。所以,這是縮小異國文化差異和減少文化沖突的一個理想的解決方法。然而,上述行為在實踐時可能會導致一種“身份的缺失”。事實上,如一些評論家所言,英語的優(yōu)勢會影響人們對于語言、文化、種族和身份的看法,而這些因素又受到英國本土人士世界觀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授文化知識的同時必須提防文化教學中的諸多陷阱。在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老師應起到警示牌的作用,防止他們掉進這些“陷阱”中。
在英語對中國人的影響中,最嚴重的是對人們語言、文化、種族和身份這些觀點形成的影響。某些人有這樣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英國人和他們的文化都是優(yōu)質的和高雅的,其他蕓蕓眾生跟英國人都是有差距的。在這方面,如果老師僅僅簡單地要求學生去追求英國文化的價值觀,遵守英語規(guī)范,盲目遵循其行為,乃至照搬其思維方式,就會陷入一個巨大的誤區(qū)。導致的可能性之一,即是學生會認為英國文化比我們自己的文化優(yōu)越。因而教師在訓練過程中要不斷強調的是,差異的重點是“異”而不是“差”。學習者不需要判斷哪種語言或是國家更好或者更優(yōu)越,教師必須告訴學習英語文化的學生要盡量保持客觀、中立的態(tài)度。與此同時,對于自己的文化也應該提供一種明確無偏向的描述。中國人使用漢語規(guī)范和思維方式來說英語,如果沒有較長時間的潛移默化和一定環(huán)境氛圍的影響是無法改變的,這是一個難以彌補的大缺陷。當學生想強化交際能力時,就必須著眼于進行大量的實戰(zhàn)訓練。惟有這樣,教師才可以防止學生因兩種文化而形成思維形式上的偏見。
另一方面,定勢的印象和有關英語文化的價值判斷都會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不斷被強化。例如,英語在語篇上往往看起來更具邏輯性而且更為直接,學生們可能會認為用英語思維方式的表達是正確的而用其他方式是錯誤的。這被認為是教授學生英語文化習得中的最大陷阱(Damen 1987)。實際上,之前一些有關教師怎樣指導文化差異的建議過于簡單化和廣泛化。斯特雷文斯(1987)曾有過這樣的建議:“教師要倍加注意,由于‘文化推定’而傳達出的以英語為母語的話題——它們是亞里士多德的修辭學、羅馬社會制度和公共道德、笛卡兒的邏輯學(含數(shù)學和科學方法)、猶太教和基督教、現(xiàn)代科學和工業(yè)革命。無論何時,當學生們只要遇到一個文化差異的問題,就必須投入到上述的一個或多個問題之中嗎?”由此可見,教學中對英語文化的泛化可能會成為一個潛在的陷阱。
有關上述引證的可能會導致英語文化的泛化問題,其不利的影響也只能通過英語教師才能最大限度地被減少。教師應該擔當起警示牌的角色,始終要以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為大前提和出發(fā)點,說明每種文化都有其個性——就如同沒有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
眾所周知,每個教師都有其獨特的個性、才能和對英語教育的方法和理念。一方面,教師的語言必須被規(guī)范化、教法也必須被規(guī)范化,但另一方面各國文化卻又體現(xiàn)出其交錯性,教師需要事先接受相關的培訓,這點是勿須質疑的。在沒有被特別訓練過的情況下,教師的教學效果最終只能取決于他們的直覺、擁有的知識和以往的經(jīng)驗。
在我國,師范類大學培養(yǎng)出來的畢業(yè)生確實在語言和教育方法上都已經(jīng)被規(guī)范化地培訓過,但他們普遍還沒有上升到了解和研究英語國家文化的層面。雖然各大學均已經(jīng)開設了英美文化的相關課程,但僅僅依賴課程學習到的文化背景知識是有限的,絕大部分人并沒有研究目標語言國家的社會、生活和世界觀的差異。很少有教師會完整考慮如何在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導入,完整地闡釋學習文化是出于什么目的,從而教會學生有系統(tǒng)地學習。
教師是黑暗中的火炬,他們應該在學生心中樹立文化學習的重要性;教師擔當起警示牌的角色,必須要提醒學生文化學習中陷阱的存在。只有這樣的教師才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習得“接受-產(chǎn)出”技能的培訓師。這些技能會幫助學生找到其本土文化和第二文化之間的融合位置。另外,教師應當創(chuàng)造良好課堂氛圍來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正如本文所述,在英語課的文化導入教學中,教師的主導角色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南通職業(yè)大學教改課題“英語課程微觀結構及個性化教育學研究”(項目編號:2011-YB-35)
沈琳琳,女,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與翻譯技巧。
G712
A
1674-7747(2011)24-0065-02
[責任編輯 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