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全
我們透過微博了解的世界會比真實世界更簡單,更多沖突,更不理性。
名人
名人在微博里粉絲眾多,容易產生自己跟隨者眾多的錯覺,不自覺地高估了自己的影響力。其實很多粉絲是看熱鬧,不是跟隨者。因此名人在微博里要格外警惕,一旦和別人口角,都會被當成鬧劇的主角而被長期圍觀。
朋友
兩人在微博上能否成為朋友遵循的還是現實世界的法則:一、社會階層相當的人容易相互認識,甚至可以跨領域;二、相同興趣、社會階層相近的人可以相互認識;三、有能力的人會被伯樂接受。
信用
微博其實有信用,不論在微博里說什么,即使沒加V,只要不是馬甲,都會變成信用沉積下來。但在微博這樣迅速形成的社會中,信用如能顯形化,將會使社會更加迅速地趨于穩(wěn)態(tài)。
時尚
微博的單向關系大大提高了信息擴散的速度,而準實名制保證了信息的信用,因而微博已經成為時尚信息的重要傳播渠道。在這樣的渠道里,你想要有多時尚是由你自己決定的。
傳播
微博里的信息傳播遵循和現實世界同樣的法則:負面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廣度都超過正面信息。接觸太多負面信息,我們的心情和看問題的態(tài)度都會產生負向偏移。因此,微博的重度用戶容易對社會產生更加負面的認知。
過濾
在微博里做誰的粉絲是我們的自由,我們只會粉自己有興趣的人,忽略自己沒興趣或不認同的人。這樣,我們在微博里看到的是不完整的話題。
交友
微博里一個鍵就能加名人的關注,天天能看到名人在那里聊天、打嘴架,下意識會覺得和他們很熟,如果附和兩句還得到了名人的回應,更是覺得自己已經是名人的朋友了。這時如果要求名人辦點事而名人不理自己,則容易對名人心生怨懟。其實名人是名人、自己是自己,離人近不代表是朋友!
認同
寫微博者的心態(tài)會受到評論者的綜合影響,支持者眾多,寫微博者的自我認同感會得到加強;但評論中的少數反對意見者也容易給寫微博者造成受到微博整個群體反對的假象,因而降低其自我認同。持社會公認的主流意見的人容易獲得認同,受到挑戰(zhàn)時也容易有人代為還擊,因此自我認同較高。
道德
道德的維系依靠的是人類中腦系統(tǒng)的尾核和殼核——人的成癮性行為涉及的區(qū)域。當我們發(fā)現違反社會規(guī)則的行為未得到懲罰時會覺得不舒服,而一旦公正得以建立,我們都會產生類似使用興奮劑的快感。當懲罰違規(guī)者不產生自身代價時,懲罰行為最易出現。因此社會網絡中易引發(fā)大規(guī)模道德聲討。
視角
微博和我們的五官一樣,是我們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和眼睛只能接收可見光卻“看”不到真實物體一樣,微博反映的并不是完全真實的世界,而是我們微博好友的主觀意識和態(tài)度,即微博這個小社會的“集體無意識”。因此,我們透過微博了解的世界會比真實世界更簡單,更多沖突,更不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