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90后”大學生群體特征剖析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探索

2011-03-20 11:10周琳
文教資料 2011年2期
關鍵詞:思政思想大學生

周琳

(南京理工大學學生工作處,江蘇南京210094)

“90后”大學生群體特征剖析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探索

周琳

(南京理工大學學生工作處,江蘇南京210094)

“90后”大學生在生活、思想、情感等方面表現(xiàn)出一些群體性的顯著特征,這些群體性特征的產生緣于社會、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問題因素。對此,高校工作者需從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模式等各方面出發(fā),探索出一條新的高校德育教育途徑。

“90后”大學生群體特征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據(jù)統(tǒng)計,出生于1990年后的人口為2.64億,其中在校生約有1億[1]。2008年9月,第一批“90后”大學生正式步入高等學府。于是一個新的問題孕育而生:如何開展“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青年研究》曾發(fā)文說,一方面,從青年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看來,其人格組成中不僅僅需要“工具理性”的支持,更需要“價值理性”的指引。另一方面,盡管“90后”的思維方式和行動特點呈現(xiàn)多元化,但他們發(fā)展自我、渴求成長的愿望是相同的,在走向社會的人生過渡期都需要學業(yè)、工作、情感、生活等方面的引導和幫助。因此,高等教育工作者要順勢而為、與時俱進,在準確把握“90后”群體接受規(guī)律與成長路徑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相應教育引導工作。

本文首先闡明“90后”大學生的群體性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因素,然后對癥下藥,提出開展“90后”大學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徑。

一、“90后”大學生群體特征

之所以要弄清楚“90后”大學生的群體性特征,一方面在于其存在性,每個時代都會留下那個時代特有的烙印,在中國社會繁榮發(fā)展的歷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90后”大學生,確實存在著不同于“70后”“80后”的群體性特征。另一方面在于其必要性,只有掌握這些特征,才能對癥下藥地去實施教育工作。更何況,調查表明,社會對于“90后”的看法與其自我意識間存在著較大的分歧,“90后”大學生并不是人們通常意義上想象的那樣“標新立異”、“嬌慣自私”、“不可理喻”,而是表現(xiàn)出較為復雜的群體特征??傮w來說,這些特征可以歸結為生活、思想、情感三方面。

1.生活方面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我國國民經濟飛速發(fā)展。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90后”大學生,雖仍存在較大的家庭貧富差距,但整體富裕程度有較大的提升。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擁有較好的家庭經濟保障,“90后”大學生更加注重生活質量和生活品位,大多接受過較好的早期家庭教育,更加注重社交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這使得他們具有多才多藝、全面發(fā)展的良好素質。然而,未經歷過太多生活磨礪的“90后”大學生,經濟獨立意識較差,理財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明顯不足。武漢大學針對800名“90后”新生的調查顯示,51.4%的受訪者在遇到生活費透支的問題時,選擇向家人索要;只有18.1%的學生打算通過打工賺錢、自力更生的方式彌補,這表明其在經濟上還對家庭有著很強的依賴性[2]。另外,他們將很大比重的生活費用于服裝甚至奢侈品及煙酒等消費,表明社會監(jiān)管以及其個人理財能力仍存在很多問題。

同時,隨著信息時代、網絡時代的來臨,“90后”表現(xiàn)出很多特殊的群體性特征。首先是電子產品的占有率明顯提升。調查表明,“90后”大學新生中,91.9%的學生配有手機或小靈通,幾乎實現(xiàn)“人手一機”,近七成學生擁有電腦,而購買了MP4、數(shù)碼相機等電子產品的學生接近六成。在信息獲取、人際交往的方式上,他們更愿意通過網絡陣地來進行,互聯(lián)網的概念已深深扎根在他們的思想,QQ、E-mail等聯(lián)系工具已不再陌生,網絡時代的出現(xiàn),使他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2.思想方面

一方面,良好而開明的早期家庭教育,使“90后”大學生的思想更為開放,易于接受新事物,并且學習模仿能力很強;他們崇尚創(chuàng)新與探索,反對因循守舊。寬松自由的成長氛圍,使他們對問題的認識更為深刻,不會輕信盲從,學會更加辯證、全面地想問題。這使他們更加自信,自我意識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也使他們較早擁有了明確的個人成長計劃。

另一方面,這種開明自由的生活環(huán)境,造成許多不利因素。首先,過于“理性”的思考模式導致一定程度的信仰缺失,出現(xiàn)所謂的“信仰危機”,這使他們很難凝聚在一起,并可能在一些重大人生點上出現(xiàn)動力不足、惘然彷徨的情況;其次,自我意識的過分膨脹,造成其團隊協(xié)作意識薄弱,也使他們過于注重實效,蔑視形式和口號,對社會公共事務態(tài)度冷淡,社會責任感缺失。

3.情感方面

“90后”大學生擁有豐富的情感經歷,這與通常意義上“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學生形象有明顯出入。在這個層面,他們表現(xiàn)出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情感的復雜性,這種復雜性體現(xiàn)在以下幾對矛盾之中。

首先是豐富的情感經歷與脆弱的心理抗挫能力之間的矛盾。以早戀為例,調查表明,有50.6%的“90后”新生承認,自己在進入大學以前就已經談過一次“戀愛”,其中接近10%的同學談過多次。而在親情、友情、師生情誼等各種情感方面,他們也普遍有著豐富的情感經歷。然而,這些情感經歷并沒有增強他們的心理受挫能力,反而使他們極易受挫折的打擊,并且因此出現(xiàn)了“90后”方方面面的心理問題。

其次是人際交往方式多樣與人際關系淡漠之間的矛盾?!?0后”們從小注重社會交往,信息時代也賦予了其豐富的交往手段,如電話、短信、互聯(lián)網等。然而,有77.4%的學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會因自己無人傾訴而覺得“莫名空虛”和“無助”。同時,當各種虛擬媒介成為了其主要的交際工具,也使得他們在交往中不注重表達方式,團隊協(xié)作意識極其淡薄。

最后是對于成才的渴求與由此帶來的巨大精神壓力的矛盾。生活在知識經濟時代,面臨方方面面的競爭與篩選,“90后”大學生有著強烈的求知欲與對成功的渴求。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精神壓力,這種壓力來自于社會、家庭對于他們的期許,也來自于其過高的自我定位。于是,物質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與生存帶來的精神壓力形成越來越明顯的反差,這使他們往往承受理想與現(xiàn)實落差的煎熬。

二、“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探索

1.轉變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將外在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

中國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注重理論層面的灌輸,體現(xiàn)為一種“灌輸”式的或“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沒有受到重視,積極性、主動性得不到調動和發(fā)揮。同時,“我國的學校德育強調系統(tǒng)的教育,注重道德知識的傳授,使道德教育具有強調政治性、注重統(tǒng)一性和規(guī)范性的特點”[3]。在這種道德教育中,概念與理論講得多,但學生真正內化為自身素質并身體力行的少。因為“90后”更加崇尚一種自由、多元化的學習氛圍,他們更愿意接受一種發(fā)散式的教育模式,而對各種“形式”與“口號”不屑一顧。

一方面,教育者們應當轉變對“90后”的傳統(tǒng)看法,擺正姿態(tài),突出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正確對待其思維模式多元化、情感經歷豐富、自我意識強烈、心理抗挫能力脆弱等特點。另一方面,將傳統(tǒng)的正面理論灌輸模式轉變成一種滲透式的、體驗式的教育方式。高等教育工作的最終目的是實現(xiàn)成功的“心靈教育”,即通過激發(fā)大學生的內在道德自覺,使之主動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形成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能力結構和健全人格。因此,通過有效的手段提高“90后”學生的“元認知”[4]能力,不僅符合其個性色彩鮮明、自主意識強烈的特點,而且能提高其甄別能力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作出理性的合乎自我發(fā)展需求的選擇。進而,逐漸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和道德判斷能力,將所接受的觀念潛移默化地變?yōu)閮仍谧杂X和外在習慣,為個人的成長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2.堅持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營造和諧的育人氛圍。

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90后”大學生對于世界大格局的認識更加深刻。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使信息獲取更加便捷,也使“90后”大學生能更快捷明了地把握時代脈絡。與八十年代大學生的朝氣蓬勃、血氣方剛相比,他們顯得更加沉默,雖理智卻顯得冷漠,缺乏必要的社會責任感和堅定的理想信念,缺乏核心價值觀念和一種相對統(tǒng)一的價值評判標準。這使得他們在生活中很難“覓得知己”,且缺乏起碼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雖個體上人人都是精英,但很難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這對于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社會的發(fā)展、民族的振興顯然是不利的。

因此,要堅持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德育重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為導向,營造和諧向上的校園氛圍,引導他們形成內在的價值基石,所有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都是建立在這座基石之上的宏偉大廈。具體來說,要加強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將大學教育作為其人生教育的練兵場,在教育中滲透歷史使命意識、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同時還要以重大歷史事件為契機,從現(xiàn)實出發(fā)來規(guī)范其核心信仰,砥礪其堅強品質和高尚人格。當然,仍然要申明的是,我們需要靈活教育手段,使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以一種喜聞樂見并富有時代氣息的形式呈現(xiàn)在“90后”大學生的面前。

3.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拓展組織網絡對“90后”學生的覆蓋范圍。

進入21世紀的信息時代,網絡這一無處不在的信息傳播媒介,毫無疑問已成為“90后”大學生群體性特征形成的關鍵因素。調查表明,“90后”大學新生中,近七成學生擁有電腦,對于剛步入大學殿堂的新生來說,這個數(shù)字足以讓人震驚。網絡改變了“90后”大學生的信息獲取方式,讓他們足不出戶即可知曉天下大事;同時,也改變了他們的交友方式,調查顯示,“QQ聊天”竟以高達六七倍的受青睞率,超越傳統(tǒng)聚會、書信等交友方式,成為“90后”們的首選。與此同時,一些網絡新想象、新思維也以勢不可當?shù)膭蓊^涌來,一批網絡青年自組織也如雨后春筍般興起。所有這些都表明,思政教育必須要跨出開拓創(chuàng)新的一步,建立網絡教育的新體系。

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拓寬思政教育的新渠道。從理論層面來看,如果將思政教育體系看成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那么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下,這個系統(tǒng)的信息流動是單向的(即從施教者到受教者),且存在嚴重的滯后性,很難反映客觀問題。而“網絡是一個沒有邊界的世界,它提供一個無中心的自由領域,它使網絡使用者跨越時空界限增強了溝通和交流”[5]。網絡給思政教育系統(tǒng)引入了反饋環(huán)節(jié),有利于系統(tǒng)穩(wěn)定,并勢必加快各環(huán)節(jié)的響應速度。而從事實層面出發(fā),各種網絡陣地如論壇、QQ群、校內網的出現(xiàn),確實為大學生交流學習提供了方便。通過視頻、博客等手段,可以更有效地發(fā)揮思政教育的作用。在網絡體系內,施教者與受教者處于該扁平體系的同一地位,有利于雙方良好關系的建立,使受教者更易接受。網絡的靈活性也使施教者能更游刃有余地進行思政教育,可以通過建立網上心理咨詢室,開展網絡團會、網絡虛擬社區(qū)等活動,拓寬教育渠道。

因此,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牢牢樹立“唯有參與才能引導”的意識,積極了解、介入在當代大學生中間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群體形式,深入研究、準確把握各種新生事物、新型群體的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在宿舍、網絡等載體中建立工作組織,不斷延伸工作觸角、健全組織脈絡、提升工作成效。

三、結語

哈羅德·羅森堡曾在《荒漠之死》中寫道:“一代人的標志是時尚,但歷史的內容不僅是服裝和行話。一個時代的人們不是擔起屬于他們時代的變革的重負,便是在它的壓力之下死于荒野?!背砷L于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大背景下的“90后”大學生,肩負著振興中華、撐起未來中國之脊梁的重任,因此,這一代人理應受到教育者的特別關注。而面臨“90后”紛繁復雜的群體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最重要的教育內容之一,將受到多方面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當制度與人發(fā)生沖突時,我們不是要一個個地去糾正人的行為,因為人才是制度的主體;相反,我們應該大膽地去進行制度本身的理論創(chuàng)新。對于“90后”大學生的思政教育體系,我們同樣需要這樣一番偉大的創(chuàng)新探索:需要完成一次徹底的對于傳統(tǒng)德育模式的轉變,需要尋求新的甘泉來熬制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精神良藥,需要重新樹立起人作為教育體系的主體性地位,開拓新的網絡德育陣地。唯有此,才能為“90后”大學生們插上騰飛的翅膀,承擔時代賦予的重任。

[1]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主要數(shù)據(jù)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tǒng)計局.

[2]全國首份“90后”大學新生調查報告公布.中國青年報,2008,(11).

[3]蔡海棠.課程與模式——中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比較[J].邵陽學院學報,2007,(2).

[4]張孝義.元認知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意義[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5]周研.大學生網絡思政的機理論析[J].法制與社會,2006,(4).

猜你喜歡
思政思想大學生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思想與“劍”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