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鵬
(成都理工大學 文法學院,成都 610059)
孫中山的憲政思想及其偉大實踐
曹 鵬
(成都理工大學 文法學院,成都 610059)
孫中山的憲政思想是其三民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民主共和的政體、主權在民的保障、人人共守的法治、分權制衡的制度。其思想理論內涵豐富,系統(tǒng)完整,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卓越的獨創(chuàng)性。而且于民國伊始,孫中山即進行了民主立憲,保障民權等偉大憲政實踐。作為一個偉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孫中山無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在實踐層面,都為中國民主主義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憲政思想;孫中山;時代特色;獨創(chuàng)性;臨時約法
孫中山的憲政思想,是其三民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他以西方資產階級憲政學說與中國的歷史和現(xiàn)實相結合,提出了既體現(xiàn)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憲政制度的基本原則,又具有自身顯著特點的憲政理論,并以推翻清朝政府、制定《臨時約法》等偉大實踐,開創(chuàng)了民主共和的新時代,揭開了中國近代憲政歷史的新篇章。
孫中山的憲政思想,是他所提倡的憲政的本質、特點、原則、方法等的基本觀點和主張。其主要內容如下:
民主共和的政體,是孫中山憲政思想的核心內容。他認為,國家應該為人民所“公有”,國家法律應該代表“公意”。他堅定不移地反對封建帝制違反公理的非法之國,“一人之國,一姓之國”。他是中國政治制度史上第一個提出推翻帝制的人。他之所以鄙棄中國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君主立憲思想,主要就在于這種立憲主張仍然脫離不了封建專制的窠臼。他對清末出現(xiàn)的?;世碚撜归_了激烈的論戰(zhàn)和批判,對企圖欺騙輿情,借以保持搖搖欲墜的皇權統(tǒng)治的所謂清末“新政”進行了尖銳的揭露和頑強抵制。他認為,要立憲必先革命,只有推翻封建君主,建立民主共和國家,才能真正實現(xiàn)政治的革新。早在中國同盟會的革命方略《軍政府宣言》中,他就制定了一幅美好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藍圖:“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立民國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大總統(tǒng)由國民共選,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構成之,制定中華民國憲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1]317他熱烈“盼望和祈求”“顛覆朝廷,代以立憲政府的到來”[2]4,也竭盡畢生精力為廢除封建制度和建立民主共和的國家而奮斗不息。
民權思想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核心,也是其憲政思想的核心。他指出:“三民主義是為人民而設的,是為人民謀幸福的?!盵3]331他認為:“國家政治的主權在民。”“國家為人民的公產,凡人民之事,人民公理之?!盵1]186他之所以十分重視憲法的制定,一再強調:“憲法是立國的基礎”,[4]331“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4]400“一國之政事,依于憲法以行之”,[1]298民國建立后,工作有輕重緩急,而“劈頭第一事,須研究一部好憲法”,[5]5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憲法者,國家之構成法,亦即人民權利之保障書也?!盵6]319他認為,憲法的關鍵作用就是維護人民之主權,這是人民權利的保障。
如果說孫中山的舊三民主義仍未超出“天賦人權”的范疇,那他的新三民主義則賦予了民權主義以嶄新的內容。一是更富于民族特色。他指出:“近世各國所謂民權制度,往往為資產階級所專有,適成為壓迫人民之工具。若國民黨之民權主義,則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shù)者所得而私也。[7]761”二是主張“直接民權”,即“為國民者,不但有選舉權,且兼有創(chuàng)制,復決,罷官諸權也。[7]762”他強調,真正的中華民國必須保證人民享有這四權,中華民國的憲法必須具體規(guī)定這四項權利。他熱烈憧憬著“俟天下大定,當制定中華民國之憲法,與民共守。……民國則四萬萬人一切平等,國民之權利義務無有貴賤之差,貧富之別,輕重厚薄,無稍不均,是為平民之制。”[1]317他始終把主權在民,維護人民合法權益擺在首位,致力于把中國建成“全民政治”的國家。
孫中山認為,“共和的根本在法治”,無法是不可以立國的。他說:“立國于大地,不可無法也。立國于20世紀文明競進之秋,尤不可以無法”,法“所以障人權,亦所以過邪僻”。(1)他明確提出:“奉大法以治國”,“國之大事,一依法律解決。”[8]588他十分重視立法,視立法和奪取政權一樣重要:“立法事業(yè),在與我戎機相待并用”。[9]44他強調司法公平,要求廢除封建專制社會的一切酷刑峻法,建立健全司法制度。在國家法律創(chuàng)立之后,必須“人人受此大法之支配”,[4]265一切政黨和團體都應在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他指出:“國民黨所求者,國中無論何人及何種勢力,均應納服于法律之下,不能在法律之外稍有活動?!盵2]235絕不允許有超越法律之上的人,即使是國會議員,國家總統(tǒng)也不能例外,為此他斬釘截鐵地說:“總統(tǒng)不過國民之公仆,當守憲法,從輿論”。[9]110“國會議員不過國民之公仆,并非有何神圣,茍其瀆職,即須受法律之制裁?!盵2]645他還指出:在華的外國人,亦要“受制于我國法律之下?!盵2]192他告訴在華的外國人:“你們要遵守中國的法律,全中國各地和各地的人民都會歡迎你們?!盵10]389他所領導的護法運動“六年苦戰(zhàn)”,重要目的之一就在于“乃能使人人知道尊重法律?!盵11]531
孫中山認為,“立憲政府之精義”就是分權與制衡。[8]490權力是政府處理公務的手段,也是一把雙刃劍,善用可以興邦興國,濫用則會禍國殃民。缺乏制約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這與權力的負面特性和官員的人性弱點有關。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說得好:“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變的一條經(jīng)驗。”“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制約權力?!盵12]164主張權力分立,互相制衡,正是近代啟蒙思想家的一大貢獻。
西方各國普遍以三權分立為主。但孫中山認為,三權分立的憲政固然在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很多弊端。為了補救其流弊,結合中國的國情,孫中山于1906年12月在《民報》創(chuàng)刊周年紀念的演說中,[1]300他就提出了獨具特點的“五權憲法”理論。所謂“五權”,就是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三權之外,再加上考試權和監(jiān)察權。以“五權分立”為架構的憲法,就叫做“五權憲法”。孫中山指出,考試權與監(jiān)察權,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制度,其中考試可以彌補三權分立下官員選任中的弊病,而監(jiān)察則可以防止三權分立下議會專制的危險。
為了充分實現(xiàn)人民管理政府的權利,孫中山還以“政權”和“治權”的分立(也叫“權能分治”)作為“五權憲法”的核心。他認為:“政治之中,包含有兩個力量:一個是政權,一個是治權。……一個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個是政府自身的力量?!盵7]761政權就是民權,簡稱“權”;治權就是政府的權力,簡稱“能”,即政府的職能或管理權。孫中山又把民權分為兩類:一類是管理官吏的權利,包括選舉權和罷免權,另一類是管理法律的權利,包括法律的創(chuàng)制權和復決權,加起來即上文所提到的四項“直接民權”。孫中山要求“權”與“能”(即“政權”與“治權”)之間要保持平衡,要“用人民的四個政權來管理政府的五個治權(即其所掌握的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jiān)察五權)”,使“政府的一動一靜,人民隨時都可以指揮,人民的力量可以得到擴充,政府的威力可以得到發(fā)展”。孫中山認為,這樣就能夠造成一個真正“五權分立”的政府,這樣的政府,“才是世界上最完美最良善的政府”,“國家有了這樣純良的政府”,才是“民有、民治、民享的三民主義國家”。[7]764
此外,因孫中山認為民主共和制度的建成須經(jīng)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故而他提出了從“軍法之治”(即“軍政時期”)到“約法之治”(即“訓政時期”)再到“憲法之治”(即“憲政時期”)的“建國三期”說,及旨在落實各地民眾權利和發(fā)揮地方積極性的“地方自治”論等,這也是孫中山憲政思想的重要內容,此處則不再展開論述。
孫中山的憲政思想,不僅如上所述,涉及了民主共和憲政理論的各個層面,蘊含深厚、系統(tǒng)完整,而且特色突出,具有尊崇法治、維護人權、充滿民主精神和富于革命氣息等諸多特點,其鮮明的時代性和卓越的獨創(chuàng)性尤為引人矚目,值得我們特別關注。
這一鮮明特點首先表現(xiàn)于他對自己所處時代的高度敏銳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那樣,孫中山“是站在正面指導歷史潮流的偉大歷史人物?!盵13]314作為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和領導,孫中山總是能夠站在歷史的前列,反應時代的最新要求,順乎時代的主要潮流,來提出他的革命目標和具體綱領。他明確指出,對制度的改革必須“取法乎上”,這樣才能符合時代的主流。他一再強調:“若我們今日改革的思想不取法乎上,則不過徒救一時,是萬不能永久太平的”。“所以我們作志士的總要選擇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來救我們的中國。”[1]281他的三民主義就是為了解決中國社會面臨的民族解放、民主革命與社會革命而創(chuàng)立的,這充分回應了挽救民族危亡、實現(xiàn)中國現(xiàn)代化的時代主題。他的全部思想和理論都具有極其鮮明的前瞻性和時代性。其憲政思想當然也不例外。中國近代憲政思想,在不同時代大致有兩種: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應該說,在19世紀70年代,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君主立憲尚不失為一種進步的政治體制,但是時代潮流滾滾向前,二三十年后,民主民權思想已經(jīng)如火如荼,民主共和的浪潮已在全世界澎湃涌動,其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顯然已越來越落后于不斷前進的時代步伐。正是順應了時代的先進潮流,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才毅然決然,堅定不移地選擇了能賦予民眾更大權益的民主共和政體。而堅持保留帝制、主張君主立憲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之所以不能不最終成為被時代摒棄的?;逝?以“預備立憲”為核心的所謂清末“新政”,其所以很快被席卷中華大地的革命風暴所摧毀,這也正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
堅持實踐,與時俱進,緊緊把握時代脈搏,不斷升華自己的認識,也是孫中山思想理論時代特色的一個表現(xiàn)。他的三民主義由舊到新的飛躍,就是一個經(jīng)典性的范例。毋庸諱言,孫中山的早期曾經(jīng)過度相信國家法律的至高無上的地位與效力,卻相對忽視了國家政權和民眾擁護對法律的直接作用。比如對憲法,他就不僅以為“憲法成立,國之根本庶難動搖”,[4]400而且認為“憲法良,則國強;憲法弱,則國弱。強弱之點,盡在憲法?!盵4]331這顯然是把憲法過于理想化。但是面對后來辛亥革命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等篡奪,以及在列強支持下軍閥橫行的嚴酷現(xiàn)實的教訓面前,孫中山絕沒自護己短,固執(zhí)舊見,而是及時修正了自己的認識,他深深醒悟到:憲政固然不能沒有憲法,但有憲法并非就一定有憲政。他因而公開宣稱:“憲法之所以能有效力,全恃民眾之擁護,假使只有白紙黑字之憲法,絕不能保證民權,俾不受軍閥之摧殘。……憲法之成立,唯有在列強及軍閥勢力顛覆之后耳?!盵7]522
孫中山既善于學習,也銳于創(chuàng)新。對于西方和東方文化以及中國的具體國情,孫中山都有著比較全面的了解和研究。其救國救民的政治經(jīng)濟方案固然主要來自于西方各國,但是,在對西方各國的學習中,他既能看到西方制度的不足,又能重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因此,他絕不主張一味模仿西方,事事拜倒在洋人腳下,“奉歐美為至上”。[1]444他要求學其所長,避其所短,而且要熟知中國的國情,“對本國文化的優(yōu)點亦殊不可拋棄”。[2]273他明確指出:“歐美有歐美的社會,我們有我們的社會,彼此的人情風土各不相同,我們能按照自己的社會情形,迎合世界的潮流去做,社會才可以改良,國家才可以進步”?!爸袊袢找獙崿F(xiàn)民權,改良政治,便不能完全效仿歐美,便要重新想出一個辦法?!盵4]320他的“五權憲法”便是考察西方各國憲政,同時結合中國國情和文化傳統(tǒng)而提出的一種獨創(chuàng)性理論。在他創(chuàng)立“五權憲法”時他就認為,歐美三權分立存在兩大問題:一是歐美國家選拔官吏的方法是選舉和任命,缺乏嚴密而公開的選拔人才的考試制度,這就難以選拔出最優(yōu)秀的人才,所以美國代表院中往往有愚蠢無知的人夾雜其中。二是監(jiān)察權不獨立,議會兼有監(jiān)察權,監(jiān)察效率不高,且易造成“議會專制”。[1]330而考試權和監(jiān)察權在中國古已有之,中國古代用科舉考試選拔官吏,由御史、諫議大夫等掌握監(jiān)察權,只要揚棄其封建糟粕,注入民主主義精神,這一傳統(tǒng)完全可以吸取。他的“五權憲法”就是歐美的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加上中國自己的考試權、監(jiān)察權的五權分立。正因為它“集合中外之精華,(能)防止一切流弊,連成一個很好的完璧”,因而,孫中山自己也頗覺欣慰地指出:這“是我的獨創(chuàng)”,是“中外古今所沒有的”,“破天荒的政體”。[6]486而從以上所述,我們還可以明顯看出,在學習西方和繼承中外思想文化上,既不否定傳統(tǒng),又不拘泥于古人;既借鑒西方文化,又不全盤照搬,密切結合自己的國情,充分汲取中外政治文化精華,加以融會貫通,推陳出新,這也正是孫中山政治法律思想(包括憲政思想)獨創(chuàng)性的主要根源。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于武昌率先爆發(fā),在革命怒濤的沖擊下,清王朝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民國建立伊始,盡管局勢尚不穩(wěn)定,但孫中山仍然勇敢地把自己民主、法治的理想迅速付諸實施,進行了民主立憲、保障民權等偉大憲政實踐。在他的主持下,3月1日即正式公布了體現(xiàn)自由、民主、法治原則的中華民國第一部憲法性文件《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部約法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成果,宣判了幾千年封建帝制的死刑。根據(jù)“主權在民”的原則,約法中確定了民主共和的政體,規(guī)定了漢、滿、蒙、回、藏等“五族共和”,各民族一律平等,確定了人民的權利和義務,也初步規(guī)定了權力分立的政府建制。
在《臨時約法》的指導下,孫中山又組織人力,很快制定并以大總統(tǒng)名義頒布了一系列“以擁護人權為第一要義”的法律法規(guī),如《通令開放蛋戶,惰民等,許其一體享有公權私權文》、《禁止販賣華工,保護華僑令》、《令廣東都督嚴禁販賣豬仔文》等,從“天賦人權、胥屬平等”的原則出發(fā),明令解放賤民,解放婦女,保護僑民,宣布:蛋民、惰民、丐戶、優(yōu)倡、隸卒等均享有選舉、參政、居住、言論、出版、集會、信教等自由的一切公民權利,嚴格禁止買賣人口,并解除一切人口買賣契約,凡雇主雇人關系皆不得再有主奴名分。他還主持發(fā)布了《大總統(tǒng)令內務部通知各官署革除前清官廳稱呼文》,禁止官府關于“大人”、“老爺”的稱呼,規(guī)定政府職員,均為“人民之公仆”,以務使“博愛、平等之義,實力推行?!蓖瑫r還發(fā)布了《保護財產令》,規(guī)定“凡在民國勢力范圍內之人民,所有一切私產,均歸人民享有?!睌M定了《商業(yè)注冊章程》,其中不僅規(guī)定了商人注冊,納稅等,而且強調了“注重公司財產,保護債主權利,上以裕國課之支艱,下以順商戶之吁懇”,體現(xiàn)了行注冊以“保商”,征輕稅以“恤商”的精神。對教育改革也先后頒布了《普通教育課程標準》、《普通教育暫行辦法》等,指出“學者、國之本也,若不速設法修舊起廢,鼓舞而振興之,何以育人才而培國脈?!币?guī)定男女可以同校,各類教科書,要“注重于公民之道德”,還提倡辦蒙、回、藏等民族學校,并鼓勵私人辦學。在法律制度方面,除在《臨時約法》中就已規(guī)定了司法的獨立,還連續(xù)發(fā)布《大總統(tǒng)令內政、司法兩部飭所屬禁止刑訊文》,《大總統(tǒng)令法制局審核呈復律師法草案文》等,規(guī)定司法審判實行公開制、辯護制、陪審制、合議制等原則,建立健全律師制度,在司法部下設詮敘科,以為律師組織的管理機關;并嚴格禁止刑訊逼供,一切不法刑具,悉令焚毀,對違反規(guī)定者,一經(jīng)查出,除剝奪官職外,并付有司治以應得之罪。(2)
在袁世凱撕毀《約法》以帝制自為之后,孫中山又以《臨時約法》為旗幟,領導了反對專制復辟的擁法護國運動,鼓舞了成千上萬的人們?yōu)槊裰鞴埠蛧⒂露窢帯?/p>
總之,作為一個偉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孫中山無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在實踐層面,都為中國民主主義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雖然革命尚未成功,他的憲政理想在舊中國也未能真正實現(xiàn),但其憲政思想在我國近代革命政治史上仍不失為一個里程碑,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占有崇高的歷史位置,至今有著不容忽視的借鑒作用,作為一筆豐厚的思想文化遺產,是永遠值得我們認真記取和學習的。
注釋:
(1)這段話轉引自馬作武《中國法律思想史》(新編)337頁,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
(2)本節(jié)所引,凡未另注出處者,均見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編譯組《辛亥革命資料》,北京中華書局,1961。
[1]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1.
[2]陳旭麓.孫中山集外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3]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八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5.
[4]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四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5.
[5]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三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4.
[6]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五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5.
[7]孫中山.孫中山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8]孫中山.孫中山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9]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2.
[10]郝盛潮.孫中山集外集補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1]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六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2]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1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Sun Yat-sen’s Philosophy of Constitutionalism and Its Great Fulfillment
CAO Pe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Law,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
The philosophy of constitutionalism is the core of three p rincip les of the peop le put forward by Sun Yat-sen,which mainly includes the democratic and republican form of government,the guaranteeof sovereignty,the ruleof law kept by everyone and the system of restriction by divided power.The ideology and theory inside this philosophy ismarked by its rich contents and systematic integrity,with a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 of time and marvelous o riginality.Moreover,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Sun Yat-sen made some great constitutional practice,like carrying out democratic constitutionalism and p rotecting civil rights.As a great revolutionary and thinker,Sun Yat-sen made an enormous and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Chinese democratic revolution bo th at the theo retical level and practical level.
philosophy of constitutionalism;foundational contents;characters of the age;creation;tempo rary regulations
D693.09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
1672-0539(2011)05-001-05
2010-11-11
曹鵬(1976-),男,成都人,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制史。
劉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