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價值觀的作用和發(fā)展趨勢看經濟社會政策的價值引導*

2011-03-31 13:42:56王順達
關鍵詞:價值觀人類價值

王順達

(重慶市委黨校哲學教研部,重慶400041)

“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集中國共產黨幾十年文化建設經驗之大成,提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理想信念,凝聚國民力量,引領社會思潮。無疑是準確把握了時代脈搏,抓住了文化建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是一項理論任務,也是一項艱巨的實踐工程。尤其需要廣大實踐工作者,對影響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各項政策措施,以是否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進行對照反思,并及時調整,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奠定實踐基礎,從而把這一偉大工程落到實處。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理論上,必須首先弄清價值觀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及其發(fā)展趨勢。

一、價值觀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一)價值是社會對發(fā)展模式的自主選擇

第一,價值是主體的好惡情感,選擇行為和持久的期望。文德爾班認為,人們面對世界,一個是“事實”的世界,一個是“價值”的世界?!笆聦崱钡氖澜缡亲匀豢茖W研究的對象,它屬于“理論”判斷,它需要解決“真假”、“是非”等問題;“價值”的世界表示主觀評價和被評價的對象之間的關系,它所表達的是主體采取的態(tài)度?!啊@個東西是白’和‘這個東西是好的’”這“兩個命題之間存在著根本的區(qū)別”,前者是一種理論(真理性)判斷,絲毫不能混雜主觀的因素;后者是評價性(價值)的判斷,它“暗示出與一個有目的的意識的關系”,表示主體對于對象的估價,對于對象的態(tài)度,這種估價和態(tài)度完全取決于主體的情感和意志,取決于主體對它們所抱的“贊成或不贊成”的態(tài)度,而不涉及事實的特性本身。[1]文德爾班關于“事實”與“價值”兩個世界的劃分,源自休謨:“我所遇到的不再是命題中通常的‘是’與‘不是’等連系詞,而是沒有一個命題不是由一個‘應該’或一個‘不應該’聯(lián)系起來的。……這個應該或不應該既然表示一種新的關系或肯定,所以就必須加以論述和證明;同時對于這種似乎完全不可思議的事情,即這個新關系如何能由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些關系推出來的,也應當舉出理由加以說明?!保?]不能從“是什么”,直接推出“應該”,客觀存在的事物無所謂好與壞,好與壞是人從自己的角度對事物的一種主觀判斷。同一個事物,同一種現(xiàn)象,有認其為惡者,有認其為善者,在此時此地出現(xiàn)是惡,在彼時彼地出現(xiàn)可能是善,價值是主體自己的好惡和選擇。所以,在價值哲學的領域,人起著決定的作用。正如羅素所說:在價值哲學中,“自然只是我們所能想像的事物的一部分;任何事物,不管是實存的還是想像的,都能由我們評價,沒有什么外界的標準可以否定我們的評價。我們自己就是價值的最終也是不可辯駁的決定者,……是我們創(chuàng)造了價值,是我們的欲望授予了價值。”[3]在這里,主體不僅成了自己的主人,自己的責任、使命、權利、義務均由自己做主,而且也成了自己面對的一切對象的評判者和選擇者,人、主體,完全是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和情感對對象進行評價和選擇。價值正是“相對于一個估價的心靈而言”的,“抽開意志與情感,就不會有價值這個東西?!保?]

第二,價值的作用及其表現(xiàn)方式。價值的作用并不以情感好惡為終點,欣賞、喜歡只是價值的開端?!扒槿搜劾锍鑫魇?,如果只是停留于欣賞、羨慕上,就毫無意義。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們對欣賞、羨慕的對象總有一種實現(xiàn)的沖動和欲望,在這種欲望的驅使下,他會制定一套行動的方案,并由此決定措施和方法。杜威把價值定義為“行為方式”,認為“這種行為方式有助于人們和獨立于被評價的活動外而存在的事物保存在的關系”[5]。個體價值觀的作為方式,表現(xiàn)為一個直線過程,即:欣賞、羨慕——追求,及行為方式(制度)選擇——持久的情感寄托三個環(huán)節(jié)。社會價值的作用方式,則表現(xiàn)為立體式的三環(huán)節(jié)或三個方面:一是在特定范圍內,通過實現(xiàn)價值認同,形成社會凝聚力;二是通過滲入目標—行為方式(制度)鏈條,形成社會向心力;三是通過價值升華,形成信仰體系,對社會產生巨大而持久的感召力。倫理學重點研究價值認同以及形成的社會凝聚力問題,政治學、社會學研究的重點在于價值通過形成目標—行為方式(制度)鏈條對社會產生的向心力,宗教學重點研究價值升華為信仰的條件和過程。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們都是把關注的重點放在實現(xiàn)價值的“行為方式”或制度上,而不是價值起點或目標本身,因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價值的起點和目的,對人類的大多數(shù)時間來說都是一目了然的。由于人類對行為方式、制度的特殊關注,也由于行為方式和制度對實現(xiàn)價值的特殊作用,所以,有時顯得制度本身好像成了價值的起點和價值目標,把原來所追求的價值遺忘或邊緣化,以至買櫝還珠,本末倒置,抱住選擇錯誤了的行為方式(制度)不放,而且經過實踐反復檢驗這些行為方式(制度)早已過時。這種情況下,價值就會阻礙社會進步。

(二)價值觀是發(fā)展的巨大動力

價值觀是社會發(fā)展的基本動力。馬林諾夫斯基認為,“價值是人類存在的基本動力。它表現(xiàn)在一切人類行動中并貫穿于整個社會文化?!保?]在價值觀對社會發(fā)生作用的過程中,制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價值目標必須通過一定的制度才能付諸實施:價值目標——行為方式(制度)選擇——實現(xiàn)目標。帕森斯認為,價值觀通過制度不僅對社會產生推動力,而且還能通過這種推動作用,調整制度的合法化認同:“制度化的價值系統(tǒng)當內化入個人的個性時,就能足以‘驅動’經濟生產,完成無數(shù)的工業(yè)化勞動,并且使制度調整以及與這一過程有關的政治結構‘合法化’。”[7]

但是,一種制度無論被置于何種神圣的地位,它總是服務于價值目標。不僅如此,這種制度選擇是否合理,即合法性也只能通過其對目標實現(xiàn)的成本、效率和實現(xiàn)的程度來得到證明。價值觀通過形成制度,實現(xiàn)目標,在實踐中以目標—行為方式(制度)的結構形式得到體現(xiàn)。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目的—手段是一個復雜的、循環(huán)性的結構系統(tǒng),上一層次的手段可能成為下一層次的目標。人類社會要發(fā)展,必須通過有組織的勞動,有組織的勞動是發(fā)展的手段;每一個人要充分發(fā)揮作用,必須服從組織制度,組織制度又成了個人發(fā)揮作用的園地甚至目標。但任何時候,都不能以強制對制度的服從而犧牲總目標,否則不僅影響總目標的實現(xiàn),還要使制度本身的合法性會受到質疑。

通常所說的價值觀選擇不當,是指中間層次的價值,即是作為手段的價值,如行為方式、制度等。一般來說,人類不會在總價值的選擇上出錯:誰都愿意發(fā)展,誰都希望生活越來越好。一定時期的人們可能把一種錯誤的或過時的制度作為終極價值,并要求社會成員固守,如神權時代的神權體制和皇權時代的皇權制度都曾有過這種情況。所以,影響社會發(fā)展的不是人類的總價值,而是中間層次的價值或者表現(xiàn)價值的制度。如中國歷史上的抑商政策、專賣制度、對財富生產者的鄙視和任意戲弄的“亞細亞”制度等;泰國歷史上的成年男子要出家當幾年和尚,以修身養(yǎng)性的制度;拉丁美洲和一些亞洲國家通過擴大軍隊、警察等強力機構的特權,以維持由于分配不公造成的社會動蕩,通過壓制反對意見和阻塞民意通道,以維持權力的穩(wěn)定和制度的不被改變等,都是在與人類總價值觀相違背的中間層次的價值上的錯誤選擇。

可見,價值觀是人類對發(fā)展道路和模式的自我選擇,這種選擇直接影響發(fā)展的方式和進程,正確合理的價值觀是社會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確立正確合理的價值觀,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價值發(fā)展的基本趨勢,才不至于南轅北轍。然而,人類價值觀發(fā)展的基本趨勢是什么呢?

二、價值觀發(fā)展的基本趨勢

價值觀的發(fā)展是指:一是隨著社會進步,產生了全新的價值觀,如理性與平等就是這類價值觀。二是某些已有的價值隨著社會發(fā)展又增添了新的內涵。如公平、正義在人類文明的早期就已經有了這兩種價值,但隨著人類認知水平的提高,對公平、正義的內涵有了更新的認識。價值觀發(fā)展的基本趨勢是指:一是人類可能還有其他諸多價值觀念,但都不能取代、否定基本價值;二是在人類的某些區(qū)域或時期,可能并不視其為基本價值,但這只是文明進程的暫時性曲折,社會早晚回歸這些價值;三是人類不管現(xiàn)在還是將來,始終都會為實現(xiàn)、完善這些價值觀而不斷追求和努力。這些趨勢有以下幾點。

(一)去自然化趨勢

文化即是“人化”,人化的本質是創(chuàng)造,作為文化核心的價值,最根本的趨勢就是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發(fā)展或人化,表現(xiàn)為與蠻荒的純自然漸行漸遠?!吨芤住べS卦》把“火”在“山”中,作為文化的象征,把火的發(fā)明和使用看作是文化發(fā)展、文明進步的決定性因素。所謂“文明以止,人文也”,并要求“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瘪R林諾夫斯基對火在人類文化史上的劃時代的意義給予了充分肯定。學會使用火,人類可以輕易戰(zhàn)勝其他動物,把自己和動物界最終區(qū)別;學會使用火,人類告別了茹毛飲血的歷史,熟食增進、改善了人類食物的營養(yǎng)結構,生理機能得到改善;學會使用火,覓食的時間大大縮短,從事其他社會活動的時間增多?;饚Ыo了人類光明和進步,隨著文明、文化的進一步發(fā)展。人類在使用火的基礎上,又創(chuàng)造了更加燦爛輝煌的文明,從而使自己遠離所有動物,站在一個高度認真審視自然,用人類的物質化的文化力量去美化自然、并試圖協(xié)調自然的某些野性力量,試圖用物質化的文化使人和自然盡可能地保持一種和諧關系。文化、文明使人類走上了一條美好的不歸路,任何要返回純自然的主張,只能是一種浪漫的想象。

(二)理性化趨勢

理性是文明發(fā)展的結果,也是價值觀發(fā)展的基本趨勢。文明社會的政治,很少再以神秘力量的名義進行統(tǒng)治。但在人類初期,幾乎所有民族都有過神權統(tǒng)治的經歷。維柯把文化分為依次遞進的三個時代:“神的時代”,人們“相信他們在神的政權統(tǒng)治下過生活,神通過預兆和神諭來向他們指揮一切”;“英雄時代”,英雄支配著社會生活,英雄們“自以為比平民具有某種自然的優(yōu)越性”;“人的時代”,“一切人都承認自己在人性上是平等的”[8]。人的時代,即是平民化時代,沒有什么非凡的“英雄”和萬能的神,沒有什么人是“精英”,也沒有人是“渣滓”,“人皆可以為堯舜”,因為堯舜都是平民,這就是理性思維。

理性化是現(xiàn)代主流思想,也是馬克思和馬克斯·韋伯等思想的主題。馬克思主義強調人民群眾的實踐,強調人民對歷史的創(chuàng)造作用,是對神權和精英觀的否定。馬克斯·韋伯把“祛除巫魅”的程度作為衡量人類文化進步和理性化程度的重要標準。湯普森把理性化歸功于近代工業(yè)和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使“前工業(yè)社會流行的宗教與巫術信仰和習俗的衰落。工業(yè)資本主義在經濟活動層面的發(fā)展在文化領域伴隨著信仰和習俗的世俗化和社會生活的不斷理性化?!保?]導致理性化的原因可能很多,但理性化的趨向卻是文化與價值觀發(fā)展趨勢。

(三)自覺化趨勢

所謂自覺,就是“知錯即改”,它包括認知自覺和行為自覺兩個方面。“知錯”即認知,以理性為基礎;“即改”即行為的自我調整。沒有理性化的發(fā)展,連對錯了都分不清,也就談不上改正。

自覺化的主體既包括個體和也包括社會。個體行為自覺,是指個人認知水平、認知能力提高,并自覺調整行為使之符合社會規(guī)范,不認同的規(guī)則,盡可能通過合法的方式來糾正,而不是通過極端手段解決。個體行為的自覺化程度與社會強制力量使用的頻率和強度成反比,強制力量的弱化是文明進步的標志。社會行為自覺,是指社會在選擇制度、制定規(guī)則時,盡可能地體現(xiàn)多數(shù)成員的意志,制度、規(guī)則出現(xiàn)了問題,能夠及時矯正。社會的自覺程度越高,暴力事件、革命性事件就越少。中國自秦王朝建立到清王朝覆滅的兩千年間,經過了若干次激烈的顛覆政權的“革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自覺”性。誰掌握了最高權力,誰就是“一切”,主宰著所有人的生殺予奪,不管犯了多么嚴重的罪行,都被捧為“日月之食”,不自覺調整其錯誤的制度是野心和“革命”的最大誘因。文明程度越高,個人和社會就越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越能自覺調整自己的規(guī)則和行為。

(四)溫情化趨勢

溫情化即“人性化”,文化也就是人性化。純自然是蠻荒而殘酷的:海嘯、地震、火山等都是毫無拘束地爆發(fā);動物經常處在殘酷的爭斗和屠殺之中,不論族群內部,還是外部,都充滿血淋淋的殺戮;在人類的早期階段,也出現(xiàn)過吃人習俗和殘酷的血緣復仇;傳統(tǒng)社會是殘忍的,一言不慎就會付出生命的代價,“滿門抄斬”,不絕于史書,面對面刀砍槍刺的戰(zhàn)爭,令人不寒而栗。但從總的趨勢來看,人類的行為越來越溫和,那種把復仇和屠殺當歌唱的時代一去不復返?,F(xiàn)在,人類基本廢除了肉刑。溫情化,表現(xiàn)在社會和個體行為的中庸化,即不做偏激、過分之事,盡可能避免使他人不愉快;對分歧和糾紛的解決盡量采用比較溫和的相關者基本能夠接受的方式、方法。在互相讓步和妥協(xié)中解決分歧和糾紛,在解決分歧中學會妥協(xié),妥協(xié)和讓步是文明進步的應有之義。

(五)平等和公平、公正的趨勢

平等是社會關系的實際狀態(tài),公平、公正是主體對社會關系狀態(tài)的一種主觀認同,對一種關系是否公平公正的認識,取決于主體的認知水平。文化的本質就是人的普遍化,要求都過人的生活。梁啟超說:“人類平等及人類一體的觀念,的確一天比一天認得真切,而且事實上確也著向上進行?!保?0]從社會發(fā)展的軌跡來看,“一天比一天平等”和公平、公正,是生物進化的大趨勢:動物界奉行“贏者通吃”的法則,在動物族群內部,一般成員和首領的差別遠遠大于人類內部;神權時代的皇帝,山珍海味,后宮三千,但畢竟不能“通吃”,理性告訴他:“水可載舟,亦可覆舟”?,F(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官員與百姓的差別更小。社會的平等和公平、公正的程度是衡量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再從橫向的對比來看,文明程度越高、經濟社會越發(fā)達的國家和地區(qū),官員的特權就越少,在一個把“當官”作為發(fā)財手段的社會,與一般動物界的距離更近。

(六)自由化趨勢

馬克思把文明進步和人類自由度提高看作是同一個過程:在文明的初期“人的生產能力只是在狹窄的范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發(fā)展著”,“人的依賴關系”成為社會常態(tài);隨著文明進步“形成普遍的社會物質變換,全面的關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體系”,人的依賴關系減輕,“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成為這個階段的自由的特點;社會生產能力和文明發(fā)展不但要突破人的依賴,而且要突破物的依賴,最終實現(xiàn)“個人全面發(fā)展”的自由個性,是社會的最終目標。[11]

自由包含:一是人類在自然界面前的自由。社會從自然界獲取所需財富的能力,在這里沒有個人和社會的對立,對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把握和利用的能力越高,其自由度就越大:自由“在于認識這些規(guī)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guī)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人類通過提高自身能力擴大自由,“自由是在于根據(jù)對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認識來支配我們自己和外部自然界”。人類的認識、實踐史是一部文化史,而“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12]二是個人在社會中獲得的自由:在不影響社會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作自己愿意作的任何事情。不管哪一種意義的自由,都是文化的產物,是人類的基本價值取向,“自由是文化的饋贈。也可以說文化是自由的饋贈,因為自人類誕生之日起,自由就是文化成就運作、維持與發(fā)展的前提?!保?3]

三、經濟社會政策調整、改革的價值觀引導

政治、經濟和法律制度和各項措施的制定、調整都離不開價值觀的指導。當前,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經濟社會政策的制定和調整尤其迫切。這是因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當前經濟社會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第一,行政壟斷愈演愈烈。中國改革以搞活企業(yè)為起點,以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為目的??墒墙陙?,在“維持國家經濟安全”、“保證社會主義方向”、“保證國家對經濟的控制力”、實現(xiàn)“規(guī)模經營”、“加強安全”、“環(huán)?!钡雀鞣N理由和借口下,壟斷行業(yè)愈演愈烈。國家的經濟職能由政府全權代表,所謂國有經濟、國有企業(yè),事實上就是政府經濟、政府企業(yè),在官員從上到下一級一級任命的權力運行機制下,政府經濟實際上成了官員經濟,權力經濟。金融、能源、交通甚至主要原材料都被權力壟斷,超越市場競爭,嚴重擠壓社會企業(yè)的生存空間。事實上,把“國有”等同于社會主義的觀點,早就被恩格斯痛斥:“自從俾斯麥致力于國有化以來,出現(xiàn)了一種冒牌的社會主義,它有時甚至墮落為一種十足的奴才習氣,直截了當?shù)匕讶魏我环N國有化,甚至俾斯麥的國有化,都說成社會主義的。顯然,如果煙草國營是社會主義的,那末拿破侖和梅特涅也應該算入社會主義創(chuàng)始人之列了。如果說,比利時政府出于純粹日常的政治和財政方面的考慮而自己修建自己的主要鐵路,如果說,俾斯麥沒有任何經濟上的必要,只是為了使鐵路能夠在戰(zhàn)時更好地適應和利用,為了把鐵路職員訓練成政府的投票家畜,主要是為了取得一種不依賴于議會決定的新的收入來源而把普魯士的主要鐵路收歸國有,那末,這無論如何不是社會主義的步驟,既不是直接的,也不是間接的,既不是自覺的,也不是不自覺的。否則,皇家海外貿易公司、皇家陶磁廠,甚至陸軍被服廠,也都是社會主義的設施了。”[14]我們補充一句:如果把國有、政府控制等同于社會主義,那么,從周、秦時代到明清王朝整個中國傳統(tǒng)社會早已就是“社會主義”了,“國進民退”的實質權力的惡性膨脹。

第二,就業(yè)的“公務員熱”,權力失去制約而泛濫成災。權越大,誘惑力也就越大,各種野心和貪婪都可能被誘發(fā)。持續(xù)升溫的“公務員熱”,與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初的“下海熱”形成巨大反差。“下海熱”彰顯的是人們對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追求和創(chuàng)業(yè)熱情,有利于全社會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而“公務員熱”,除了反映出官本位意識和權力崇拜這一傳統(tǒng)腐朽價值觀的泛濫外,還表明:個體喪失自我,缺乏創(chuàng)業(yè)熱情,逃避自由,回歸依附和被束縛狀態(tài)。權力行使沒有邊界,一些權力機關將部門利益最大化,侵害社會利益。所謂“有為才有位”,因人設事,沒事找事,權力之手伸向社會各個角落。一些地方官員,隨心所欲,中小企業(yè)的生死全取決于他們的高興與否,隨便給企業(yè)加以罪名,就可以將其“抹掉”,權力嚴重缺乏制約,腐敗泛濫成災,成了嚴重中國社會健康發(fā)展的毒瘤。

第三,收入分配上國富民窮,“馬太效應”突出。分配懸殊的馬太效應,除了傳統(tǒng)三大差別外,近年又多了一個“政府與國民的差別”。據(jù)國內權威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和多家媒體披露:2010年中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30%以上,全年將達8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二。而居民收入,位列第100多位。1993—2007年,勞動者報酬占 GDP比重由49.49%下降到39.74%,發(fā)達國家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除澳大利亞接近50%外,其余國家均在50%以上,最高的美國為56.92%,比中國高出17.18個百分點;其間,我國GDP以9%左右的速度增長,各級政府的財政收入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長,但工資占GDP的比例,則從1989年的16%下降到2003年的12%。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不僅低于GDP增速,甚至低于商品零售額的增速。[15]從歷史上看,國富民窮是社會動蕩和和政權滅亡的導火線。新王莽、明王朝都是因為國庫太充盈,百姓太窮垮臺的;從經濟上看,財富太集中,不利于資金的合理使用,由幾個人代表全國人民用錢,與全國人民自己用錢,其合理性與效率不可同日而語;從后果看,政府集財過多,最好的結局也只是給后代留下的一些可作旅游用的浩大工程,如萬里長城、大運河等,但嚴重影響國民的身體和文化素質的改善與提高。

第四,社會缺乏創(chuàng)新動力和創(chuàng)業(yè)熱情,國民生存迷茫。社會成員處于兩種對照鮮明的生活狀態(tài):“一方面,是一些人集財產、權勢和悠閑于一身,從而能夠生活豪華,尋歡作樂,講究文雅,欣賞藝術;而另一方面,是一些人終生勞動、粗野和無知。”[16]豪華酒樓里的燈紅酒綠和街角小販的徹夜忙碌相映成戲。能夠進入行政機構和壟斷組織者,可過上安全、閑適而富足的生活,反之,則終身勞累。兩大生活群體,通過底層執(zhí)法者和底層求生者經常碰出火花的接觸,使人的尊嚴完全掩蓋于粗野和無知之中。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者越來越少,甚至學者迷上了權力。創(chuàng)業(yè)熱情,是經濟社會發(fā)展和繁榮的前提,創(chuàng)新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創(chuàng)新的主體是企業(yè)及其員工和知識分子、科技工作者,這些人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是社會發(fā)展的原動力。社會企業(yè)的利潤被行政壟斷擠占,生存空間縮小,為社會提供的就業(yè)機會減少,社會問題趨于嚴重;大量人員擠進“公務員”隊伍,財政開支擴大,企業(yè)稅負增加,缺乏積累,創(chuàng)業(yè)更加冷淡,失業(yè)更嚴重,低層生活更趨困難,社會問題成堆,不得不增強警察等武裝力量,納稅人的負擔會更加重……

(二)經濟社會政策調整和改革的價值引導

從社會表現(xiàn)出的問題來看,當前最迫切,也最需要的是兩大基本價值:公平、公正和平等。

第一,以公平、公正價值引導政策的調整和改革。有悖公平、正義是導致一切經濟社會問題的總根源。有人把我國經濟社會中的問題與俄國斯托雷平改革前后俄國的形勢作了相似性的對比:一是經濟相對繁榮了,但不公正的改革與反改革的平均主義要求都在積累,而公正改革要求的社會影響卻在消失。二是傳統(tǒng)的集體主義精神被專制的執(zhí)政者放棄,導致特權進入市場,國家機器嚴重腐敗,日益處于內在的渙散狀態(tài)。三是凝聚國民的官方意識形態(tài)支柱出現(xiàn)了空白,為了填補這一空白,政府極力強化民族主義與大國沙文主義。四是政府的改革加劇了知識分子的邊緣化。[17]最后導致用暴力革命的極端手段解決社會問題。所以,當前首要的是要真正用“公平、公正”的價值觀引導政策的制定和調整,而不只是在口頭上放棄所謂“兼顧公平”的錯誤提法;知識分子的邊緣化問題既是公平問題,也是影響社會發(fā)展動力的問題;不應放棄鄧小平的韜光養(yǎng)晦策略,而讓極端狹隘而愚蠢的民族主義影響發(fā)展的大方向。

第二,以平等價值重構社會各個主體的關系和地位。不平等敗壞社會道德。托克維爾認為:“人們之所以變壞,決不是由于執(zhí)政者行使權力或被治者習慣于服從,而是由于前者行使了被認為是非法的暴力和后者服從于他們認為是侵奪和壓迫的強權。”[18]不平等是一切社會矛盾的根源,“凡是使國家改變了面貌的革命,幾乎不是為了使不平等神圣化就是為了破壞不平等而進行的。”從世界歷史角度來看,凡是實現(xiàn)了人與人的關系平等的社會,不僅人際關系和諧,而且發(fā)展的方式也健康得多,可以說,社會關系的平等是對世界和平的重大貢獻。平等有利于人格獨立形成,不會盲人迷信,有利于個人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使人各自獨立和重視自己的個人價值,使人愿意自己處理自己的工作,教導人學會成功之道。身份平等不會有盲人和迷信。平等有利于建立有序的生活:“平等在推動人前進,同時又控制他前進;平等在激勵人奮起,同時又讓他把腳踏在地上;平等在點燃人的欲望,同時又限制人的能力。”[19]事實證明,我們不能背離鄧小平開創(chuàng)的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否則就會犯錯誤。鄧小平明確地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據(jù)此,他提出了衡量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政治結構和政策是否正確的三條標準:“第一是看國家的政局是否穩(wěn)定;第二是看能否增進人民的團結,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產力能否得到發(fā)展?!保?0]

[1]劉放桐.現(xiàn)代西方哲學[M].人民出版社,1981:123-124.

[2]休謨.人性論(下)[M].商務印書館,1980:509-510.

[3]羅素.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M].商務印書館,1982:51.

[4]文德爾班.哲學概論[M].倫敦英文版,1921:215.

[5]杜威.人的問題[M].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228.

[6][13]馬林諾夫斯基.自由與文明[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92,21.

[7]帕森斯.現(xiàn)代社會的結構與過程[M].1988:113.

[8]維柯.新科學[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26.

[9]約翰.B.湯普森.意識形態(tài)與現(xiàn)代文化[M].譯林出版社,2005:85.

[10]梁啟超選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813.

[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1963:104.

[12][1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1972:125-126,302.

[15]北京青年報[N].2006-10-26.

[16][18][19]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M].商務印書館,1988:10,799,810.

[17]金雁,卡悟.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村社傳統(tǒng)與俄國現(xiàn)代化之路[M].中央編譯出版社,1996:302-303.

[20]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1992:213.

猜你喜歡
價值觀人類價值
我的價值觀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知名企業(yè)的價值觀
人類正在消滅自然
奧秘(2015年2期)2015-09-10 07:22:44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學習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邯郸县| 南木林县| 新平| 南投市| 浮山县| 麻阳| 彭山县| 大方县| 大冶市| 那坡县| 遂昌县| 车险| 富民县| 杭锦后旗| 琼海市| 临泽县| 突泉县| 横峰县| 建水县| 隆尧县| 吉安市| 武义县| 东宁县| 富宁县| 马关县| 云阳县| 安丘市| 枞阳县| 旬阳县| 罗山县| 昌图县| 天气| 永宁县| 资兴市| 青海省| 大渡口区| 湘阴县| 秦安县| 克拉玛依市| 嘉祥县| 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