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楚 廷
(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025)
論文、理、工關(guān)系
張 楚 廷
(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025)
關(guān)于文、理、工三者的關(guān)系,可以達到共識的看法是,理引領(lǐng)著工,文引領(lǐng)著理。沒有一流的理,就沒有一流的工;沒有一流的文,就沒有一流的理。凡世界一流大學,必有一流的文、理。沒有一流的文、理,就不可能是世界一流大學。沒有一流的工,卻可以有世界一流大學。工科的重大意義是具有相對性。對于全社會,對于一個國家的整個高等教育體系而言,工科是必需的,十分重要。但即使就經(jīng)濟的發(fā)展來說,文、理、工的那種邏輯關(guān)系也是不可忽視的。就個人發(fā)展來說,一個人最好是文理工都行;在走向?qū)I(yè)時,無論做事還是做人,無論做什么事,文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所大學要想文理工都強大是很不容易的,單一的工或者單一的文或理要想成為杰出者,都有一定困難。更有可能成為杰出者的是文理組合。真正意識到自己使命的大學,應(yīng)當特別自覺地看重人文教育。沒有人文大師的大學,難以有科學大師;沒有人文大師的國度,也難以有科學大師。
大學;文;理;工
我曾問:是牛頓更偉大,還是愛迪生更偉大?
一學者答:都偉大。
我只好笑了,我問的是誰更偉大,而他回避了比較。故亦答非所問。
數(shù)月后,該學者見我,主動提起曾遇到的問題,并且說:“還是牛頓更偉大。”
說牛頓更偉大,并不否認愛迪生偉大,愛迪生有很大的貢獻。然而,技術(shù)的、發(fā)明的成果,其時限性明顯??墒桥nD的理論,牛頓的原理性成果至今有用,廣泛有用,今后亦有用。雖然相對論也指明了它的局限性,但它在一般時空中依然有效。
后來,我又曾問學生:是亞里士多德更偉大,還是牛頓更偉大?
學生(高年級學生)答道:亞里士多德。這當然是已有一定知識的學生才能作出此判斷的。
以上涉及的三個人,很具體。而關(guān)于他們誰更偉大的問題就不那樣具體了,就需要一定的理性分析和推斷了。
然而,這種分析和推判也還是相對具體的,對它們所能進一步說明的問題的思考,就更不那樣具體了,更需要一些抽象思維了。
首先是對這三個人,需從具體的人考察一下他們的特征,然后再看看這些特征所反映的關(guān)聯(lián)。
亞里士多德是邏輯學家、哲學家,邏輯學、哲學屬于文,因而,他可以代表文。
牛頓是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數(shù)學、物理屬于理(也有認為數(shù)學不屬于理的觀點,數(shù)學是人文的近親),因而,他可以代表理。
愛迪生是發(fā)明家,是會發(fā)明新機器、新技術(shù)的,可以歸之為工,因而,他可以代表工。
歸結(jié)起來,他們?nèi)朔謩e可以代表文、理、工。前面關(guān)于他們?nèi)苏l更偉大的問題,便可以歸結(jié)為文、理、工三者誰的作用更大的問題,也是三者關(guān)系的問題。
可以達成共識的看法是,理引領(lǐng)著工,又是文引領(lǐng)著理。于是,人們也說,沒有一流的理,就沒有一流的工;沒有一流的文,就沒有一流的理。
因而,凡世界一流大學,必有一流的文、理。當然,沒有一流的文、理,就不可能是世界一流大學。
但是,沒有一流的工,卻可以有世界一流大學。哈佛大學可以證明這一點。沒有人否認哈佛大學是世界一流的,但它基本上沒有工。
哈佛的這類案例不能說明工是不重要的,更不能說明工是可有可無的。對于一所大學而言,可以沒有工,但對于全社會,對于一個國家的整個高等教育體系而言,不能沒有工,不能沒有很高水平的工,只要是發(fā)達國家,就不可能不尋求建立一流的工科,建立擁有世界一流工科的大學。
但是,從學科與學科的關(guān)系而言,文理工這種順序的合理性是沒有問題的。工科的重大意義同時是具有相對性的。
不僅工科是必須有的,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對于社會經(jīng)濟的影響而言,工科的作用是最直接的,理科是間接的,哲學、文學的作用就更間接了。不過,即使就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而言,文、理、工的那種邏輯順序也是不可忽視的。有眼光的經(jīng)濟學家、政治家們,如果僅就工科發(fā)展工科,工科的持續(xù)繁榮和先進也是沒有保障的。
工科不僅不是可有可無的,就從事工科的人口來說,它是最大的。最多的人進入工(廣義地說,還包括農(nóng)、商、林、醫(yī)……),以理科為主要活動的人相對較少;專做哲學研究的人就更少了。同樣,人數(shù)的多少也不構(gòu)成忽視某一科類的原因。
不只是大學,一個發(fā)達的社會,也總是要有一些人從事理科的,也總是要一些人(雖然更少)從事哲學的,否則,這個社會是肯定稱不上發(fā)達,稱不上先進的。
對于一個科學發(fā)達、經(jīng)濟發(fā)達的社會而言,哲學絕不只是一種點綴。19世紀的德國是世界上經(jīng)濟最發(fā)達、科學水平最高的國家,同時也是哲學最繁榮的國家。到了20世紀,這種地位為美國所替代(雖然德國依然很發(fā)達,但不再處于頂端地位)。并且,哲學的繁榮絕非經(jīng)濟與科學繁榮的副產(chǎn)物,相反,它是這種全面繁榮最必不可少的因素。這樣,文科的重大意義就具有了相對而言的絕對性。
回顧一下,我們已敘述了三個問題:
2.就一所大學發(fā)展而言的文、理、工各學科的關(guān)系問題;
3.就一個社會發(fā)展而言文、理、工三者的關(guān)系問題。
我們還可以述及對于個人發(fā)展的意義。
通俗地說,一個人最好是既會動手,又會動腦的;既有動手能力,又有很強的思維能力。同樣又可以通俗地說,動手就是工,動腦就是理;更高層的動腦就到了哲學(文)。所以,一個人最好是文理工都行的。
事實上,很會動手的人,不可能是不會動腦的。這就是說,能工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能理的。然而,若更會動腦,更自覺地動腦,必定更有利于動手。這就是理對工的意義。
動手,就是知道怎么做;動腦,就還要力求做得更好、更妙,就還會思考根據(jù)什么去做,在一些怎樣的原理下去做,這就是有了理的作用。在理的作用下,就可以工作得更有效,更自覺更有效地去做,有設(shè)計、有預見地去做。
實際上,還要思考的是:為什么要去做?為什么要做這件(或這類)事?這件(或這類)事對于人(或這類)意味著什么?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就超出了理的范圍。這就是文的思考,社會的思考,人文的思考,哲學的思考。
1.2 方法 本研究使用siRNA抑制lncRNA ASB16-AS1的表達量。對LN382和U87MG細胞系分別進行如下分組:NC組(轉(zhuǎn)染negative siRNA)、silence組(轉(zhuǎn)染lncRNA ASB16-AS1 siRNA)。用RTCA增殖實驗、Transwell侵襲遷移實驗、劃痕試驗檢測細胞在沉默lncRNA ASB16-AS1后增殖、侵襲、遷移功能變化。具體實驗方法如下。
一個人對于所有這些都有清醒的思考,這就意味著文理工方面的知識皆有,至少是沒有明顯的缺陷。
還要求有更高層的思考,乃至哲學思考,似乎是過分了。的確,沒有可能每個人都有明確的哲學思考。然而,哲學也并不是很神秘很稀罕的東西。大凡那些比較愛動腦的人,常常是到了哲學而不自知其然的,常常是相見不相識,不那樣明確,不那樣自覺地跟哲學往來,但擦肩而過的情形并不稀罕。
哲學常稱為智慧之學。那些比較愛動腦、會動腦的人,也就是比較智慧的人,也就是跟哲學靠得比較近的人。這些現(xiàn)象在一般布衣百姓之中也不難見。并且,越是處在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之中,越容易看到這種現(xiàn)象。
衡量社會發(fā)展與進步,可以以不同的尺度、不同的視角為指標。指標之一就是看其經(jīng)濟發(fā)展中知識的作用有多大。
人的四肢很有力量,但是,人腦更有力量,思想更有力量。僅靠四肢所能做的事十分有限,若靠腦,那么,人所能做的事就幾乎是無限的了。
歷史已證明了這一點。在農(nóng)耕時代,所需知識甚少;進入工業(yè)時代,對知識的需求劇增;再到信息經(jīng)濟時代,就更不一樣了,乃至于這個時代就可以稱之為知識經(jīng)濟時代。
實質(zhì)上,這個歷史表明,是人的思想越來越展現(xiàn)出自己的力量,是人本身(人的精神,人的文化)在展現(xiàn)出越來越巨大的力量。
表面上看,似乎是科學在顯示力量,實際上是人,是人文精神在顯示力量。人文科學一直起著決定性作用,科學也只是在人文引領(lǐng)下才會更好地發(fā)揮影響的。并且,在科學、經(jīng)濟、政治、文化的發(fā)展演變中,人文的地位越來越突出,越來越重要了。是人文孕育了科學,引領(lǐng)了科學,把握著科學。
美國曾與中國有一項交流,中方和美方各有十位校長聚集在一起切磋和討論高等教育發(fā)展。有一次,與會的中國十位校長中的專業(yè)背景是九理一文,而美國的十位校長中則是九文一理。于是大家就議論,是哪一種情形更合理?結(jié)果20位校長一致認為,美國的結(jié)構(gòu)合理。
以哈佛為例,在它的歷史上共28位校長,其中僅三位出身理科,其余25位全是文科,無一工科。
北京大學在1949年之前基本上是文科,1949年之后基本上是理科。哪一種情形更合理呢?答案也是很明顯的。
一所大學想要文理工都十分強大,是很不容易的。因而,往往只有少數(shù)大學才做得到。也因此而大多數(shù)大學是偏于學科的某一或某些方面的,或者說是有學科特點的。在文理工并不十分齊全的大學中亦不乏杰出者。但是,已如我們所指出的那樣,單一的工科是很難成為杰出者的。其實,單一的文,單一的理,都是有一定困難的。
就文理工三者的兩兩組合而言,可有文理組合的大學,可有理工組合的大學,邏輯上,還可有其他組合,但現(xiàn)實的兩兩組合主要就是這兩種。其中,更有可能成為杰出者的是文理組合。
我們亦已指出,對于個人而言最好是文理工齊備。然而,這也是難以做到的。因而,往往只有極少數(shù)人做得到,那就是全才。也因此而大多數(shù)人是偏于某一或某些方面的,或者說是有專業(yè)特點的。在文理工并不十分齊備的個人中亦不乏杰出者。
盡管如此,對于個人來說,早期教育仍然應(yīng)當是力求齊全的。同時,在走向?qū)I(yè)時,無論是專業(yè)的工程師,還是專業(yè)的理論自然科學家,都是需要一定的文做基礎(chǔ)的。無論是做事還是做人,無論做什么事,文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走向?qū)I(yè)時能否只需單一的文呢?比如說成為文學家、史學家、哲學家,不就只是文了嗎?其實,他們都不能對于物質(zhì)世界和物質(zhì)科學一無所知,不僅文學家、史學家不能這樣,哲學尤其不能這樣單一。對于一般人而言,這些道理是同樣的。
歷史上,曾經(jīng)有一些教育思想家在高等教育出現(xiàn)某種偏向時出來捍衛(wèi)文科的地位,尤其人文教育的地位。他們在高等教育發(fā)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
從根本上說,這就是捍衛(wèi)人的地位。
當一個國家的教育中人文教育地位不高時,大體上可以表明在這個國家中的人的地位不高。
在中國,1978年前的30年正是人文教育極度削弱的時期,1978年之后的這30年又正是人文教育逐步加強的時期。
也正是在前30年,中國人的地位極為低下,人在不斷動蕩的時局中處于驚恐不安和難以把握自己命運的困境之中;當然,也正是在后30年,中國人作為人的地位日益上升,人在日益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下,有了安全感,有了尊嚴,有了把握自己命運的更多機會。
在后30年之中,人文教育也就得以日益加強,不僅是人的地位日益提高的反映,而且也是為人的地位真正提高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
所以,真正意識到了自己的歷史使命的大學,應(yīng)當是特別自覺地看重人文教育、加強人文教育的,而這樣的大學也就是應(yīng)當涌現(xiàn)人文大師的大學,如同上世紀上半葉的北大、清華那樣。
沒有人文大師的大學,難以有科學大師;沒有人文大師的國度,也難以有科學大師。
建設(shè)高水平的人文學科,其意義是兩個方面:一是帶動和引領(lǐng)理工的發(fā)展,二是著眼于人(尤其是學生)本身的發(fā)展。無論學習什么專業(yè)的人,人自身的發(fā)展都是根本。就歷史而言,文業(yè)已存在了數(shù)千年。
作為理論自然科學的理,其存在則只有三四百年。
至于工,作為與近代工業(yè)相應(yīng)的學科,其出現(xiàn)在大學,則已是工業(yè)革命之后的事了。
伴隨著文明最悠久的文,其地位也應(yīng)當是最崇高的。凡從事理工的人,越是意識到這種崇高,他們在理工的事業(yè)之中取得更大成功的可能性也更高。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rts,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HANG Chu-ting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ollege,Changsha,Changsha,Hunan 410025,China,)
Abou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rts,science and engineering,there is a consensus that science guides engineering and arts guide science.Without first-class science,a university could not have first-class engineering;without first-class arts,a university could have first-class science.All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have the first-class arts and science.Without the first-class arts and science,it is impossible for a university to be world-class.While without the first-class engineering,a university could be world-class.The significance of engineering is relative.For the whole society an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of a country,engineering is necessary and important.Even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among arts,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uld not be ignored.As far as personal development is concerned,it will be better that an individual is good at arts,science and engineering.Arts are indispensable for an individual whatever he does.It’s very hard for a university to be excellent in all of arts,science and engineering.There exist some difficulties for a university to be outstanding only in engineering or arts or science.The combination of arts and science is more likely to become overachiever.The university which is really aware of its mission should pay much attention on humanistic education.It’s hard for a university to have masters in science without masters in humanities;and so does a country.
university;arts;science;engineering
G640
A
1672-0717(2011)01-0108-04
(責任編輯 黃建新)
2010-11-20
張楚廷(1937-),男,湖北天門人,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院名譽校長,湖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教育哲學、高等教育學等領(lǐng)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