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選舉民主有限性剖析

2011-04-11 11:04吳雨欣曹玉香
湖北社會科學 2011年5期
關鍵詞:有限性選民民主

吳雨欣,曹玉香

(浙江工商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浙江 杭州310018)

選舉民主有限性剖析

吳雨欣,曹玉香

(浙江工商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浙江 杭州310018)

選舉民主的有限性是指選舉民主在正常運轉(zhuǎn)的情況下所導致的最終結(jié)果的非正義問題。對選舉民主的有限性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是選舉民主主體的有限性,二是選舉民主運行機制的有限性。主體的有限性是指選舉民主中的主體———選民———能力是有限的。選舉民主運行機制的有限性是指選舉民主為保障其順利運行所遵循的原則、程序和方法所導致的局限性,包括多數(shù)裁定的不完善性、程序性原則的弱點、委托—代理的困境三個方面。因此,在實踐中首先要加強選民的政治教育,提升選民的政治參與能力;其次要在選舉民主運作時增加人民直接參與的內(nèi)容,彌補選舉民主運行機制的缺陷;再次,為了提升選舉民主的品質(zhì),需要把選舉民主與協(xié)商民主結(jié)合起來。

選舉民主;內(nèi)涵;有限性

長期以來,學術界對民主的有限性進行研究的成果是比較多的,尤其是西方學者較早開始了對民主的反思和批判,并且已出版了大量的相關著作。比如達爾的《民主及其批評者》、托馬斯?戴伊的《民主的嘲諷》、麥可倫?曼寧的《民主的黑暗面》,杰克?斯奈德的《從選舉到暴力》等等。然而,直接針對選舉民主有限性進行研究的成果卻不多,因此本文試圖闡釋選舉民主有限性的內(nèi)涵并進一步探討選舉民主有限性的具體表現(xiàn)。

一、選舉民主有限性的內(nèi)涵

在古希臘哲學中有限性是指現(xiàn)成之物,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有限的存在才是一種現(xiàn)實的、肯定的完成的存在,是一種真正的存在。在中世紀哲學中,有限性是相對于上帝的一種缺陷,是人的一種原罪。在近代哲學中,有限性被當作一種局限性,人的認識能力的不完整性。[1](p41)因此,對有限性的理解需要我們針對不同的領域作特定的考察。本文認為,選舉民主的有限性是指選舉民主在其運作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局限性,確切地說這種局限性是指選舉民主在正常運轉(zhuǎn)的情況下所導致的最終結(jié)果的非正義問題。

為更好地了解選舉民主的有限性,我們需要對選舉民主的有限性進行必要的分類,可以把選舉民主運行中出現(xiàn)的問題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選舉民主中出現(xiàn)的問題是由于其缺乏順利運行的基本條件所導致的。選舉民主的運行需要一系列實踐條件,但是當今世界許多新興的民主國家都是在嚴重缺乏民主選舉所必備的自由、法治和對個人權(quán)利的保護等基本條件的基礎上,就開始實行了全國大選,走向了選舉政治。因此,在這些國家選舉民主經(jīng)常引發(fā)爭議與暴力,甚至激化矛盾,在大選結(jié)束之后,失敗的一方常常不承認選舉的結(jié)果,從而使得局勢長期動蕩,導致政府的合法性危機。似乎選舉民主不僅并沒有給這些國家?guī)砀髯钥是蟮拿裰髋c繁榮,相反,連最基本的社會政治秩序和政府權(quán)威都被破壞無余。然而,事實上這些國家從未實現(xiàn)過真正的選舉民主,他們只是實現(xiàn)了缺乏法治、缺乏自由和公正基礎的選舉民主。正如薩托利所說,“如果我不得不在實行全民普選但法治不健全的國家和與此相反,即雖然全民選舉程度較低,但實行健全法治的國家二者間做出選擇,我將毫不猶豫選擇后者,因為它是一種比前者更優(yōu)秀的民主”。[2](p250)第二種情況,選舉民主中出現(xiàn)的問題是由于選舉民主非常態(tài)運行或選舉過程被操縱的結(jié)果。長期以來,選舉作為一種實現(xiàn)民主的方式具有獨特的價值,然而選舉作為一種技術也是最容易被外力所操縱的。比如歷史上導致希特勒以及墨索里尼上臺的選舉,就是法西斯政黨操縱選舉后的產(chǎn)物,并非人民真實意志的表示。在現(xiàn)代社會的許多國家仍然廣泛存在操縱選舉的情況。因此,雖然選舉民主所需的各項條件基本完備,但選舉民主仍然可能被個人或者個別集團、政黨所操縱。這種由于外界因素導致的一系列問題顯然不能歸于選舉民主本身。第三種情況,選舉民主中出現(xiàn)的問題是選舉民主自身正常運轉(zhuǎn)下的邏輯產(chǎn)物,即它是指選舉民主在正常運轉(zhuǎn)的情況下所導致的最終結(jié)果的非正義問題,這才是本文所指的選舉民主的有限性。這種有限性無論是新興的民主國家還是發(fā)達的老牌民主國家都難以避免。比如,選民投票率在許多國家呈下降趨勢使當選者的合法性受到質(zhì)疑,同時選舉結(jié)果扭曲民意的情況也廣泛存在;另外,雖然具有非常完備的選舉程序,但是在選舉中也會出現(xiàn)爭議等等。以上這些都是選舉民主常態(tài)運行時可能面對的問題。這些問題是所有采用選舉民主的國家都可能會發(fā)生的,是本質(zhì)意義上的。而這也恰恰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選舉民主的有限性。

二、選舉民主有限性的具體表現(xiàn)

選舉民主的有限性可以分成兩類進行考察:一是選舉民主主體的有限性,二是選舉民主運行機制的有限性。主體的有限性是指選舉民主中的主體——選民——能力是有限的,并不存在純粹的理性選民。選舉民主運行機制的有限性是指:選舉民主為保障其順利運行所遵循的原則、程序和方法所導致的局限性。具體包括,多數(shù)裁定原則的不完善性、程序性原則的弱點、委托——代理的困境三個主要方面。下面首先闡述選舉民主主體的有限性。

(一)選舉民主主體的有限性——選民的有限理性。

選舉民主相信人的理性,如果不具備理性,就絕無可能通過參與選舉來實行自治。然而由于多種因素導致選民的理性能力不夠完備,即選民僅僅具備有限理性,而這可能導致一系列消極的后果。

1.選民有限理性的具體表現(xiàn)。

選民的有限理性一般來說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由于外在的環(huán)境缺少獨立自由的信息來源,另一方面是由于人類自身認識能力的局限性。兩個方面的綜合作用導致大量選民在選舉活動中無知、矛盾和易變,這些也是選民有限理性的突出特點。

(1)無知。

要使選民選擇的結(jié)果能夠真正體現(xiàn)人民的意志,選民們必須對選舉所涉及的問題有所了解,并對此擁有自己的觀點。但是,大部分選民在政治上了解甚少、孤陋寡聞且不善表達。英國學者詹姆斯·布賴斯認為,大多數(shù)公民多半不大注意國家大事,所以除了特別重要的事件之外,愿將所有事件委托給少數(shù)人。[3](p1040)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更多的人能夠認出體育明星、電影明星而不是他們的政治官員和有影響力的政客——僅有43%的被調(diào)查者能夠說出他們所在州議員的名字,只有19%的被訪對象知道議員們就特定議案如何投票。[4](p8)康弗斯指出:“選民并不了解民主政治運作的具體過程,比如所有政黨的運作綱領、所有的候選人的能力以及政策主張?!辈祭锾沟囊豁梼?nèi)容相近的考察也指出,在政治生活中“普通公民缺少刺激……所以不會變得哪怕是適當了解實情”。[5](p122)總之,選民的表現(xiàn)與選舉民主的信念背道而馳。一般選民的明顯無知,這一切從未停止過使觀察者感到吃驚。百分比是變化的,因為它們?nèi)Q于標準寬泛到什么程度。不過,在所有選舉民主中,投票研究和民意測驗都把大多數(shù)選民的信息基礎描述得很糟糕。

(2)矛盾。

要使選舉民主能夠有效運轉(zhuǎn),選民需要具備獨立與一致的思想觀點。選民自己必須能夠衡量哪種政策或者哪個候選人與自己的思想對路,這樣才能在選舉中作出理性的選擇。然而現(xiàn)實中的選民常常對持完全不同立場的候選人予以完全一致的贊同。他們自己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對候選人的立場知之甚少,同時與大部分選民持有矛盾的觀點。[6](p181)比如,坎貝爾和米勒以美國1956年的大選中的選民投票數(shù)據(jù)為基礎發(fā)現(xiàn),選民存在分裂投票行為。所謂分裂投票是指選民在不同的場合將自己的選票分別投給不同的政黨和候選人的現(xiàn)象。分裂投票的出現(xiàn)是由于選民政治動機的內(nèi)在矛盾,即選民有可能認同某一政黨及其政策,但同時又偏好另一政黨的候選人。[7](p213)總之,選民常常會支持自相矛盾的政策或完全對立的候選人,他們在選舉中矛盾搖擺、缺乏明確的獨立意志。

(3)易變。

在談到選民態(tài)度的搖擺性時,康弗斯說:“大部分選民沒有明確的信仰,即使是那些長期引起政治精英們激烈政治沖突的問題上?!盵8](p223)選民的輿論是變化不定且缺乏一致性。根據(jù)大眾心理學的理論,隨著聚眾規(guī)模的擴大,人的智力下降,更容易受情感支配,作為一個群體,其特征是沖動、易變和急躁,易受暗示、輕信,情緒夸張而單純,信念偏執(zhí)、專橫而保守。如同熊彼得十分中肯地指出的,典型的公民只要一進入政治領域,其思維能力就會降低到更低的水平。他再次成了原始人,他的思想變得易于人云亦云,易于受到感染……,尤其在規(guī)模較大時,每個人因為其所占份額的無足輕重而變得隨意且淡漠,因此選舉的結(jié)果更容易成為選民一種隨意的選擇。理性的投票者及投票行為,在現(xiàn)代選舉中變得比較稀缺。

2.選民有限理性的可能后果。

選民的有限理性對于選舉民主的影響是非常復雜的。眾多學者,如詹姆斯·布賴斯、加塔諾·莫斯卡、托馬斯·戴伊等指出,選民的有限理性會極大地削弱選舉民主,甚至使選舉民主徹底失去民主性。

首先,選民無法選出合格的代表。由于政治生活中的選民不可能無所不知地了解所有相關信息,所以大多數(shù)選民在選舉中常常是在面對很多模糊與不確定性時做出選擇。因此,在客觀上很難選出真正具備政治才能的合格代表。其次,選民受制于自己選舉產(chǎn)生的專家和精英。在莫斯卡眼里,由于選民的有限理性導致所謂的選舉行為并不是選民選擇他們的代表,而是“代表讓選民使他當選”。由于自身的理性局限使得專家對選民的影響常常大于選民對專家的影響。因此選民更多地是受制于他們自己選舉產(chǎn)生的社會精英。選舉民主,如同其他事情一樣,它是無知的民眾與專家實現(xiàn)合作的一種形式,這種合作必然包括領導者和被領導者、代表制而非直接民主、抉擇而非參與。而在這一過程中,選民顯然處于被代表和被領導的地位。再次,選舉民主可能轉(zhuǎn)變?yōu)榫⒚裰鳌啿薄ち挚系摹懊裼?、民治、民享的政府”是民主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但是,很多學者指出由于選民的有限理性,民有和民治的目標是不現(xiàn)實的,選舉民主僅僅是關心人民福利(民享)而已。莫斯卡認為,在民主制度中選民的選票不起實質(zhì)作用。即便起作用,選民的選擇也常常是被限于兩三個可能勝出的人中間,而這兩三個人總會是那些由團體、委員會或是有組織的少數(shù)支持的人。[9](p103)即,選舉民主只是讓群眾意識到自己在發(fā)揮某種作用,并借此把群眾與既定的秩序聯(lián)系起來的一種象征性活動。用學者王紹光的話說:這種“民主”,一言以蔽之,就是“選主”。[10](p243)總之,在選舉民主中,由于選民的有限理性,選舉民主可能會轉(zhuǎn)變成少數(shù)精英的民主甚至是選舉的獨裁。

(二)選舉民主運行機制的有限性。

選舉民主的運行機制是指選舉民主在運作過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原則、程序和方法的總稱。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以精確的數(shù)理分析選舉民主的主要運行機制——多數(shù)裁定原則、程序性原則和委托——代理的方式,幾乎一致地發(fā)現(xiàn),這些原則是不完美的。這些運行機制中存在的弱點導致選舉民主產(chǎn)生一系列問題,這也就是選舉民主運行機制的有限性。

1.多數(shù)裁定的不完善性。

在選舉民主中由于必須要保證選舉結(jié)果的確定性,因此廣泛采用了能夠確保效率與一致性相結(jié)合的多數(shù)裁定原則。然而,提供了從個體偏好到集體偏好整合工具的多數(shù)裁定原則,在實踐中卻備受質(zhì)疑。當代政治理論界幾乎一致認為,這一工具經(jīng)不起邏輯的推衍,甚至已經(jīng)不具備一些顯而易見的理性。

(1)多數(shù)裁定的結(jié)果不能保證代表公共利益。

盧梭明確指出,“眾意不等于公意”,“多數(shù)人的意志不等于人民的意志”。社會的普遍利益不是個人利益的簡單相加,公意也不是個人意志的簡單相加,而是大于個人意志的總和。因此,他非常清楚地斷言,多數(shù)人的決定并不必然體現(xiàn)公意或者表達了普遍利益,這要取決于每一個人是僅僅按照他或她的個人利益去行動和投票呢,還是考慮到了共同體的利益,并按照共同體的利益去行動。雖然盧梭認為以公共善為導向的共同意志“永遠是對的”,但他卻否認由此“可以推出人民的審議也永遠具有同樣的正確性”,因為這些審議可能存在很多問題,如信息不充分、或被私人利益所主導、或屈服于派系沖突、或所處理的問題不存在共同的利益。[11](p242-243)因此,多數(shù)人的選擇未必是最智慧的選擇,多數(shù)人的意見未必是最好的意見,由多數(shù)人選擇產(chǎn)生的公職人員也未必是最能代表人民利益的合格當選者??傊谧鳛楸娨獾膰抑?,是投票者的數(shù)目來決定共同意志;在作為公意的國家中則是共同利益來團結(jié)人民。[12](p13)在選舉民主中共同意志是被構(gòu)建的、由票數(shù)決定的,而這種由數(shù)目決定的共同意志并不一定等同于公意。

(2)多數(shù)裁定可能會導致選舉結(jié)果的不一致。

一致行動是選舉民主有效發(fā)揮作用的有機組成部分。然而,現(xiàn)實中的多數(shù)裁定卻可能會導致選舉結(jié)果的不一致。一方面,多數(shù)人的意志未必是一致的。精英民主理論家熊彼特指出,不存在全體人民能夠同意或者用合理論證的力量可使其同意的獨一無二地決定的共同福利。即對不同的個人和集團而言,共同福利必然意指不同的東西。因此,我們所有的人作為個體所需要的和我們作為一個共同體所需要的是不同的。即多數(shù)人的意志未必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多數(shù)裁定可能會導致“投票悖論”。早在18世紀,孔多塞就指出,在個人偏好給定的情況下,加總這些偏好所獲得的結(jié)果可能會使選舉產(chǎn)生所謂的循環(huán)悖論。1951年肯尼斯·阿羅指出,從個人偏好出發(fā)來理性地導出社會選擇是不可能的,因為會發(fā)生難以避免的投票循環(huán)的悖論,除非采取獨裁的方式。1998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印度學者阿馬蒂亞·森對于匯聚選民偏好的多數(shù)裁定所導致的悖論進行了更進一步的分析后指出,阿羅不可能定理雖然不是絕對的,但是缺乏信息基礎的多數(shù)裁定確實會產(chǎn)生嚴重的謬誤和不一致的。[13](p252)

(3)多數(shù)裁定可能會扭曲選民意志。

由于采用多數(shù)裁定原則,選舉民主經(jīng)常導致許多當選者嚴重缺乏代表性。尤其是一些實行相對多數(shù)制的國家。不僅如此,在選舉民主中為了獲得多數(shù)選票還廣泛存在互投贊成票、階級立法、中位投票等策略投票現(xiàn)象。在這種討價還價的策略投票中,形成的所謂多數(shù)并不是在一般性規(guī)則上形成共識的多數(shù),而是通過收買、賄賂那些在選舉中處于舉足輕重地位的小群體拼湊成的多數(shù);達成的共同行動綱領也不是多數(shù)的共同意見,而是不同個人和群體根據(jù)互不協(xié)調(diào)的愿望而達成的大雜燴??偠灾?,大多數(shù)選民既不了解也不關心選舉中涉及的大部分內(nèi)容,但是他們卻會隨時準備贊同這些內(nèi)容,以此作為實現(xiàn)自己愿望的代價。由此,占少數(shù)地位的社會聯(lián)盟的成員通過交易與操縱所獲得的多數(shù)利益是虛假的,是對多數(shù)聯(lián)盟成員所希冀利益的扭曲或強占。

2.程序性原則的弱點。

程序性是選舉民主的重要特征,程序性原則反映的是參與主體對程序“正當性”的道德訴求。然而,選舉民主的程序性原則屬于一種不完善的程序正義,在不完善的程序正義的場合,程序未必一定能導致正當?shù)慕Y(jié)果。[14](p30)

(1)難以保障失敗者的利益和缺席者的權(quán)利。

按照選舉民主的程序性原則,選舉競爭的勝利者構(gòu)成政府,獲得授權(quán)在一定的時期里履行治理國家的職責,同時并不剝奪失敗者存在的權(quán)利,而是與失敗者和平共處、互相監(jiān)督。而失敗者自動退出,承認勝利者的合法性。但是,失敗者的利益偏好怎樣處理?如果說現(xiàn)代民主政治的政府是社會中的多數(shù),甚至有時只是社會中最大的少數(shù)支持的,那些支持一個失敗的政黨或者政黨的選民的利益偏好和愿望怎樣照顧?在未來的若干年里,他們的利益怎樣得到保障,而不是受到他們沒有投票支持的政府當權(quán)者的欺凌甚至報復?更為不利的是,有的時候,對于那些民族、宗教或者文化的少數(shù),他們可能永遠不能成為一個全國性的選舉的勝利者。他們的利益怎樣得到滿足,單純依靠選舉機制,顯然不能解決這些問題。

在選舉民主中利益得到忽視的不僅是失敗者,還有缺席者。羅伯特議事規(guī)則指出,民主需要保障三部分人的權(quán)利,即多數(shù)者的權(quán)利(多數(shù)者的意志可以約束少數(shù)者)、少數(shù)者的權(quán)利(尊重少數(shù)意見,只要有一名提議、一名附議即可成立動議)、缺席者的權(quán)利(必須滿足法定人數(shù),提供事先告知)。對于選舉民主來說,缺席者的利益由于其沒有參加選舉而被忽略(這里排除那些由于缺席者過多而導致選舉失效的情況)是理所應當?shù)?。然而,根?jù)羅伯特議事規(guī)則,民主社會中完全可以考慮通過其他方式,比如上門調(diào)查以及電話詢問等了解缺席者的投票意愿,尤其是對于那些被動缺席者。

(2)無助于包容與縮小分歧。

按照程序運作的選舉民主是一種聚合式的民主,聚合式的安排自身缺乏產(chǎn)生和維系合法的集體性解決方案所需要的各種道德資源。[15](p301)聚合機制不會形成關于共同的善的公共輿論,因此選舉民主的程序性原則無助于包容與縮小分歧。在選舉投票過程中,任何一個選民,都只能擁有效力相同的一張選票,根據(jù)選票的數(shù)字來決定最終的結(jié)果,選民之間的分歧就這樣被以最簡單化的方式解決了。然而這種力求平等的程序性原則,卻由于過分簡單而無助于選民對不同社會問題的彼此交流和相互理解。而缺乏交流與審慎思考的結(jié)論可能產(chǎn)生不公正的結(jié)果。民主需要解決深層次的道德不一致的政治問題,雖然他們不期望總是能夠產(chǎn)生一致,但是他們期望能夠產(chǎn)生理解和相互尊重,從而會使甚至更深層次的道德沖突較為緩和。[16](p10)但是選舉民主顯然無法達到這一點。

(3)可能導致民主價值的空洞化。

選舉民主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程序性的特點使它能產(chǎn)生確定的結(jié)果,同時其用以解決分歧的程序相對來說無可爭議。但是當我們把政治合法性固定在程序上卻可能導致民主價值的空洞化。抽象的人民意志在民主實踐中以多數(shù)裁定表現(xiàn)出來,判斷民主性的標準轉(zhuǎn)變成了選票的單純的數(shù)學計算,而不依賴實質(zhì)性的價值標準,人民意志的實質(zhì)決定力被形式規(guī)則取代。正如林毓生所言,民主重量不重質(zhì),凡事求最大公分母,表現(xiàn)在文化上就是糊里糊涂,沒有什么好壞的價值觀念,大家都差不多。[17](p96)程序由此變成空洞的實踐技術,變成與理性選擇和正義等實質(zhì)因素脫離的純形式。選舉民主就是依賴這些程序運轉(zhuǎn)的,程序的機械導致了政治參與的危機,投票參與沒有實質(zhì)性的價值,僅僅是一種民主授權(quán)形式而已,在具體的政策上人們感到無法發(fā)揮自己的影響力??傊环矫孢x舉民主必須靠這種無主體的、非人格的程序來表現(xiàn),以抵制任何特殊意志或?qū)V埔庵?。但是另一方面,程序的機械所導致的民主價值的空洞化持續(xù)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3.委托——代理的困境。

在選舉民主中,選民通過自己的選擇確定國家公職人員,把自己的意志和要求委托給這些任職者,由此形成一種委托——代理關系。然而委托——代理關系的直接后果是造成了人民主權(quán)與管理權(quán)的分離,這也就導致了委托——代理的困境。選舉民主中的委托——代理困境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選民與代表之間由于目標沖突導致道德風險;二是選民與代表之間信息的不對稱導致無法進行有效監(jiān)督。

(1)選民與代表之間由于目標沖突導致道德風險。

委托——代理理論的重要假設是,委托者和代理人都是經(jīng)濟人,因此當選民與代表之間存在目標偏差時,代表為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會做出逆向選擇,從而損害委托人的利益導致道德風險。從選舉來看,候選人在競選時為了能夠當選,常常迎合選民期望,許下不具備可操作性的諾言,在當選之后卻難以兌現(xiàn),選民作為委托人可能不能從當選者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由此,在每隔幾年進行一次的周期性選舉中,選民在選舉投票的那一天行使了當家作主的權(quán)利但是在隨后的若干年里,他則隨時存在被當選者背叛的風險,并且還要受其組成的政府制定的政策規(guī)則的控制。確實,正如盧梭的名言:“英國人自以為是自由的,他們是大錯特錯了。他們只有在選舉國會議員的期間,才是自由的;議員一旦選出之后,他們就是奴隸,他們就等于零了?!盵18](p121)

(2)選民與代表之間信息的不對稱導致無法進行有效監(jiān)督。

如果當選者的逆向選擇能夠被選民輕易地察覺到,那么選民隨時可以撤換這些公職人員,但是委托代理的困境就在于,選民無法做到這一點。在委托——代理過程中,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一方面,代理人比委托人掌握更多的信息?,F(xiàn)實中有人慨嘆:“與官僚對我們的影響愈來愈大相比,我們對他們的了解卻越來越少。”[19](p369)就有關代理人的能力、素質(zhì)及其工作努力程度和政治與行政的專業(yè)技術、所面臨的客觀情勢等方面的知識和信息而言,委托人似乎總處于劣勢地位。亨廷頓提出,除非具備切實可行的機制以確保候選人講真話,或能對候選人的真實質(zhì)量予以準確評估,而且委托人能幾近免費地得到這些信息,否則充分的競選并允許競選者互相揭短以及新聞媒介自由報道和大眾輿論的積極參與等于是“沒辦法的辦法”。倘若連這些信息渠道也被堵塞的話,再民主的選舉恐怕也只是“被設計來產(chǎn)生共識,而不是選擇”。另一方面,代理者的行為信息不易被直接觀察。擔任公職者具備專業(yè)技能和業(yè)務上的優(yōu)勢,其掌握的信息和個人行為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從而形成“私人信息”和“私人行為”。這導致選民無法準確辨別不良的績效是由于當選者個人的能力還是其他因素造成的。總之,在選舉民主中由于信息的不對稱,選民無法對當選的公職人員形成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

把選舉民主過程以抽象的委托——代理關系表現(xiàn)出來,使我們充分體會到委托——代理的困境是選舉民主運行難以繞避的“灰區(qū)”。除非擔任公職者利益需要與選民的相一致,否則損害選民的利益常常都會發(fā)生。而且就算代理人能夠道德自律也無法保證徹底解決委托——代理的困境,僅僅是減少其發(fā)生的概率或風險而已。

結(jié)語

綜上所述,不論從主體還是運行機制來看,選舉民主都存在諸多的局限。但毫無疑問的是,探討選舉民主的有限性并不是要否定選舉民主。對于選舉民主的有限性,我們不能因噎廢食而只能是揚優(yōu)去劣。正如簡·亞當斯女士的名言所說:“救治民主弊病的唯一良方是更多的民主?!盵20](p4)針對選舉民主的有限性我們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充分發(fā)揮它自身的優(yōu)勢,其次才是針對它自身的不足去考慮完善的方式和途徑。因此,當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選民的政治教育提升選民的政治參與能力,從而充分發(fā)揚選舉民主的自身優(yōu)勢。其次可以考慮在選舉民主運作時增加人民直接參與的內(nèi)容。這是因為直接民主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沒有中介環(huán)節(jié),它使選民能夠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利益,而無須依靠自利的政客,它強化了公民對自己命運的掌握,從而彌補選舉民主運行機制所導致的諸多缺失。再次,把選舉民主與協(xié)商民主結(jié)合起來,有利于提升選舉民主的品質(zhì)。在實踐中,把選舉民主與協(xié)商民主結(jié)合起來,不僅能夠彌合與縮小選舉中存在的分歧,增強共識,完善選舉民主的過程,還能培育選舉過程中的公共理性,從而提升選舉民主的品質(zhì)。

總之,本文揭示選舉民主的有限性只想說明一個事實:在選舉民主華麗的背后仍然有其陰暗的一面。正如大多數(shù)西方思想家都承認的那樣:民主并不是一幅藍圖或?qū)μ囟ńY(jié)果的一種承諾。事實上,民主本身不能保證任何東西,它既提供成功的機會,也提供失敗的風險。選舉民主也是如此。對于民主社會中的公民來說,不能無視選舉民主的有限性,而應該去發(fā)現(xiàn)和認識有限性,接受選舉民主運作過程的某些局限,在有限性中堅守選舉民主自身,把它們作為實現(xiàn)民主過程中所付出的可以忍受的代價,最終在堅守中完善選舉民主。

[1]王靈倫.主體的有限性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碩士學位論文.

[2][美]薩托利.自由民主可以移植嗎?[A].劉軍寧.民主二十講[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

[3][英]詹姆斯·布賴斯.現(xiàn)代民治政體(下冊)[M].張蔚慈,等,譯.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4][美]E·E 謝茨施耐德.半主權(quán)的人民[M].任軍鋒,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5][美]喬·薩托利.民主新論[M].馮克利,閻克文,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9.

[6][美]托馬斯·戴伊,哈蒙·齊格勒.美國民主的諷刺[M].張紹倫,金筑,等,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7]何俊志.選舉政治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8][美]托馬斯·戴伊,哈蒙·齊格勒.民主的嘲諷[M].孫占平,等,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1.

[9][美]E·E 謝茨施耐德.半主權(quán)的人民[M].任軍鋒,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10]王紹光.民主四講[M].北京:三聯(lián)書店 ,2008.

[11]喬舒亞·科恩.一種認識論民主的概念[A].談火生.審議民主[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12][意]薩爾沃·馬斯泰羅內(nèi).歐洲民主史[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

[13][印度]阿馬蒂亞·森.以自由看待發(fā)展[M].任賾,于真,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14]韓強.程序民主論[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2.

[15]杰克·奈特,詹姆斯·約翰遜.聚合與審議:論民主合法性的可能性[A].談火生.審議民主[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16][澳]約翰·S.德雷澤克.協(xié)商民主及其超越:自由與批判的視角[M].丁開杰,等,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

[17]林毓生.中國傳統(tǒng)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8.

[18][法]盧梭.社會契約論[M].何兆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19]彭和平,竹立家,等.國外公共行政理論精選[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

[20][美]詹姆斯·博曼,威廉·雷吉.協(xié)商民主:論理性與政治[M].陳家剛,等,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

D621.4

A

1003-8477(2011)05-0019-05

吳雨欣(1976—),女,法學博士,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曹玉香(1976—),女 ,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

浙江省社科聯(lián)重點課題“選舉民主的效度與限度”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0Z08

責任編輯 申 華

猜你喜歡
有限性選民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另辟蹊徑的《選民登記》
聽奶奶講當“選民”的事兒
不負當初對選民的承諾
淺析人的有限性與哲學的無限性
論“神化”學校教育傾向
關于現(xiàn)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好民主 壞民主
淺談學術自由的合理性及其有限性
建立選民測評代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