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教育學會地理教育研究會和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huán)境與旅游學院主辦的“兩岸四地中學地理教育研討會”,2010年10月23~25日在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如期召開,會期三天,注冊代表170多人,加上旁聽的有關人員共約300人。2006年11月,曾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辦了“兩岸四地中學地理教育研討會”,這是第一次在大陸舉行這樣的研討會,唯其規(guī)模擴大,增加了現(xiàn)場課、錄像課和周口店、盧溝橋參觀考察活動。
研討會由林培英教授主持。特邀嘉賓David Lambert博士(英國倫敦教育學院教授)作了題為“學校地理課與生存教育”的報告;陳國川教授(臺灣師范大學地理系主任)作了題為“臺灣地理教育的改革與反省”的報告;林智中博士(香港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教授)作了題為“內(nèi)地與香港地理教學風格”的報告;Hakhee Kim博士(韓國國立京仁教育大學助理教授)作了題為“地理在國家課程中的位置”的報告。以上報告都得到聽眾的熱烈掌聲和極大好評。
“現(xiàn)場授課”成為這次研討會最新鮮的節(jié)目。付遲(首都師范大學附中)、蔡宗祥(澳門中葡職業(yè)技術學校)、姚建興(香港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分別在初中講授了“地形圖”、“地圖”、“地圖閱讀”;徐泓(北京理工大學附中)、周慧心(澳門培正中學)、何婉婷(香港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分別在高中講授了“大氣運動”、“地球出發(fā)看宇宙”、“大氣運動”。此外,臺灣的兩位教師李鳳華、孫細分別拍攝了“等高線地形圖”(初中)、“鄉(xiāng)土地理教學”(高中)兩部課堂錄像。以上活動,都做得非常成功,頗多啟發(fā),獲得普遍贊賞。
在北京舉行的這場研討會,內(nèi)容豐富多彩,活動方式多樣,精心安排,求真務實,三天之內(nèi)圓滿結束,構成一次思想和學術層位很高的教育教學研討集會,在我國文教發(fā)展道路上開創(chuàng)了與國際接軌的大好態(tài)勢,這對于我國普通地理學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發(fā)展,未嘗不是一次示范性演示。真是好得很,令人鼓舞!
這次研討會由首都師范大學承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地圖出版社、星球地圖出版社、地質(zhì)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和一些公司都給予贊助,積極支持,充分體現(xiàn)了當今產(chǎn)業(yè)界對文教學術活動的關懷和激勵。這種動態(tài),也反映出我國和諧共建的成效。
我深切地期望,今后每隔兩年就能舉辦一次這樣頗有特色和品位的著重提高中學地理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研討會。
褚亞平教授,我國地理教育學界的著名學者和專家。1948年畢業(yè)于北平師范大學地理學系,1954年參與北京師范學院地理系的創(chuàng)建工作,并長期擔任系主任,教學、科研、師資培養(yǎng)工作“三肩挑”。首都師范大學地理系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執(zhí)教于北京師范學院及首都師范大學地理系。曾兼任中國地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學會地理教學研究會理事長、中國地名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國家教委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學科審查委員。褚亞平先生在學術領域的重大貢獻是開創(chuàng)了地理教育學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褚亞平先生在地理教育學科建設方面做了積極主動和富有成效的探索,提出要把地理教學法學科向地理教育學方向發(fā)展,并為研究生開設出“地理教育學”課程,提出了地理教育教學的一些新思路和理論見解,對我國中學地理教材的革新、發(fā)展及理論建設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