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大同出土的唐代蘇承悅墓志考析

2011-04-12 10:21:01胡學(xué)忠
關(guān)鍵詞:平城云中墓志

胡學(xué)忠

(山西大同市府文廟帝君廟文物管理所,山西大同 037000)

唐代蘇承悅墓志銘記載了墓主人的生平簡歷,涉及唐代軍職、安史之亂、仆固逆變、唐代云中城與北魏平城等內(nèi)容。尤其重要的是佐證了唐代云中城就是北魏平城,位置清晰,信息正確。這是歷史文獻(xiàn)的一個重要補(bǔ)充,對研究唐代有關(guān)歷史事件提供了新的線索。本文對此作初步研究。

1 唐代蘇承悅墓志銘及其讀釋

2006年春天,友人將其搜集的一通在大同市振華南街出土的墓志拓片復(fù)印件相贈。墓志拓片為兩張,一張中央篆刻“蘇公墓志”四個篆字,周邊四向以線刻陰十二生肖,每面3個,獸首人身,都作人身漢式裝束,寬衣博袖,捧笏拱立,上面以鼠居中,按順時針排列;另一張是墓志正文。墓志正文的文字從左至右排列共18行,299個字。第一行是“特進(jìn)蘇公墓志并序”8個字,第二行至第十八行為志文,有291個字。茲錄全文:

特進(jìn)蘇公墓志并序

公諱承悅,河內(nèi)人也,其祖周司寇之后,時千祉焉。公幼而博藝,長而成道,心不忘愿,言不遺行。其昔曾跪先人之誨曰:“爾其性也剛,其力也強(qiáng),終有擎旗之美,而無稽古之業(yè)?!惫鄺壩亩臀?,徙居云中將,拒林胡之牧。自開元初,累遷府官,至天寶,授末折衛(wèi)。遭羯胡之亂,處豺狼之境,公拱戈解甲,辭疾不仕。及一人垂拱,九鼎止沸;揮衾而起,髯劍而士。后仆固繼逆凴陵,太原節(jié)度追公為鋒突之將。公守忠無家,受命無敵,施七縱七擒之謀,歸三載三北之地,加特進(jìn)、鴻臚卿、開國公,封五百戶。公春秋卅有九,永泰元年乙己之歲,薨於太原,歸柩於云中。二年正月,歲行丙午,葬於故魏之野。嗚呼!悊人魂兮逝矣,泉埋玉樹,天滅將星,何以記功,勒石為頌。祖司寇兮邑已封,身特進(jìn)兮累稱功,馭戰(zhàn)士兮虎生風(fēng),助吾君兮云從龍。孤獨(dú)先固於河內(nèi),應(yīng)當(dāng)后繼於云中。

志主蘇承悅行伍出身,衛(wèi)戍地方。在紛亂的“安史之亂”中,稱病抵制割據(jù)政權(quán)。后以忠君無敵為己責(zé),以“守忠無家,受命,施七縱七擒之謀,歸三載三北之地”之功,“加特進(jìn)、鴻臚卿、開國公,封五百戶”,身居高位,因疾終于太原。以“特進(jìn)、鴻臚卿、開國公,封五百戶”身份出現(xiàn)。然而《新唐書》、《舊唐書》等文獻(xiàn),并無墓主人蘇承悅的記載。依墓志籠統(tǒng)的說法,蘇承悅是河內(nèi)人,其祖先是周朝司寇之后裔,其交代的籍貫也是范圍極廣的含糊說法。籍貫、三代祖先與子女及家庭情況,語焉不詳,疑竇叢生。在大同已發(fā)現(xiàn)的較多的唐代墓志銘,一般在墓志中都至少敘述三代人的情況。以此分析,蘇承悅應(yīng)是微末家族,本人年紀(jì)很小的時候就投軍,是行伍出身。

蘇承悅,“幼而博藝,長而成道,心不忘愿,言不遺行”。在他人“爾其性也剛,其力也強(qiáng),終有擎旗之美,而無稽古之業(yè)”指點(diǎn)下棄文而就武,成為一名職業(yè)軍人。后作為下級軍官隨軍徙至云中,任務(wù)是“拒林胡之牧”,即防備北方的游牧民族侵襲。從自開元年間初次提拔,累次在府內(nèi)升遷官職,至天寶(742-756年),授“末折衛(wèi)”,成長為一名中級軍官。天寶14年(755年)發(fā)生的“安史之亂”,他便稱病不予,未予叛亂者合作。在唐肅宗李亨稱帝后,重新加入軍隊。仆固懷恩在廣德元年(763年)八月發(fā)生逆變后,太原節(jié)度使以其為鋒突大將。蘇承悅公而忘私,謀略有智,威武勇敢,以“守忠無家,受命無敵,施七縱七擒之謀,歸三載三北之地”之功,“加特進(jìn)、鴻臚卿、開國公,封五百戶”,完成了職業(yè)軍人的輝煌之路。死于太原,次年靈柩歸葬在云中。

古代河內(nèi),是指古代中國黃河、太行山之間的大片土地,即今河南沁陽為核心的縣區(qū)。司馬遷說:“昔唐人都河?xùn)|,殷人都河內(nèi),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國各數(shù)百千歲,土地小狹,民人眾,都國諸侯所聚會,故其俗纖儉習(xí)事”[1]。東漢時,河內(nèi)為郡城,治在懷州,即今沁陽?!昂觾?nèi)帶河為固,戶口殷實,北通上黨,南迫洛陽”[2]。唐初天下設(shè)置十道,其中的河南道下轄河南府。“武德四年,置洛州總管府,領(lǐng)洛、鄭等九州。武德九年,置洛州都督府,領(lǐng)洛、懷、鄭、汝等四州,權(quán)于府置尚書省”[3]。依王琚、穆寧、王友貞三人傳記[4],皆曰“懷州河內(nèi)人也”分析,河內(nèi)屬懷州。我們判定墓主人蘇承悅祖籍應(yīng)是今天的河南沁陽。

“開元”是唐玄宗李隆基使用的三個年號的其中一個,依次是“先天”、“開元”、“天寶”。永泰是唐代宗李豫使用的三個年號的其中之一,時間從765~766年十一月,永泰元年即公元765年。按墓志記載,墓主人蘇承悅在“永泰元年乙己之歲”去世,時年49歲(古人習(xí)慣常說虛歲,周歲約為48歲),那么他出生時間正是唐開元五年即公元717年。據(jù)此,墓主人蘇承悅生卒時間是717~765年。

墓志中所說的“公春秋卅有九,永泰元年乙己之歲,薨於太原,歸柩於云中。二年正月,歲行丙午,葬於故魏之野”。揭示了兩個重要的問題。墓志中的“云中”是唐代的云中,即今山西省大同市。從此墓志的出土地來看,說明墓主人蘇承悅“葬於故魏之野”是為實情。大同古城周邊地域的有許多唐代墓葬,是完整的歷史鏈條。墓志中直接記載說云中就是北魏平城,從另一個側(cè)面證明了北魏平城與唐代云中的繼承關(guān)系。

2 墓志中提及的軍職和爵位

墓志提及的墓主人軍職和爵位,按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有:“府官”、“末折衛(wèi)”、“特進(jìn)”、“鴻臚卿”、“開國公”,其中與文獻(xiàn)記載完全吻合的是后三個名稱。同時也出現(xiàn)了“太原節(jié)度”這一官職名稱。

首先,依《舊唐書·志第二十二·職官》記載,結(jié)合墓志記載來判斷墓主人蘇承悅“特進(jìn)、鴻臚卿、開國公,封五百戶”的品級。

特進(jìn),“特進(jìn)”是榮譽(yù)級別,品級有幾種情況:一是“從第一品,開府儀同三司及特進(jìn)不帶職事官者,朝參祿俸并同職事,仍隸吏部也”。二是“特進(jìn)”,正二品(舊例,開府及特進(jìn),雖不職事,皆給俸祿,預(yù)朝會,行立于本品之次)。三是“特進(jìn)、文散官。正第二品”。

“鴻臚卿”,是鴻臚寺主要負(fù)責(zé)人,官銜為從三品?!爸茉淮笮腥耍卦坏淇?,漢景帝曰大行,武帝曰大鴻臚。梁置十二卿,鴻臚為冬卿,去“大”字,署為寺。后周曰賓部,隋曰鴻臚寺。龍朔改為同文寺,光宅曰司賓寺,神龍復(fù)也”[5]。其主要職責(zé)是,“掌賓客及兇儀之事,領(lǐng)典客、司儀二署,以率其官屬,供其職務(wù)。凡四方夷狄君長朝見者,辨其等位,以賓待之。凡二王后及夷狄君長之子襲官爵者,皆辨其嫡庶,詳其可否。若諸蕃人酋渠有封禮命,則受冊而往其國。凡天下寺觀三綱,及京都大德,皆取其道德高妙、為眾所推者補(bǔ)充,申尚書祠部。皇帝太子為五服之親及大臣發(fā)哀臨沛,則贊相焉。凡詔葬大臣,一品則卿護(hù)其喪事,二品則少卿,三品丞一人往。皆命司儀,以示禮制”[5]。

“開國公”,是極高的功勛爵位,品級有以下幾種。第一種:從第一品的“嗣王、郡王、國公。爵”。第二種:正第二品的“開國郡公”。《武德令》唯有公、侯、伯、子、男,貞觀十一年加開國之稱也。第三種:“從第二品,開國縣公”。

從蘇承悅的履歷分析,當(dāng)時唐王朝中央政府與叛軍處于緊張的軍事斗爭和政治瓦解中,不可能將一名征戰(zhàn)多年具有豐富經(jīng)驗的高級軍官調(diào)往朝庭,作為是鴻臚寺主要負(fù)責(zé)人,去“掌賓客及兇儀之事”。此職應(yīng)是虛職,以待其功。

“太原節(jié)度”,實為“河?xùn)|節(jié)度使”,駐扎地在太原府即今山西省太原市,按墓志記載的時間,此時的節(jié)度使應(yīng)是辛云京。如《舊唐書》記載:“辛云京者,河西之大族也。代掌戎旅,兄弟數(shù)人,并以將帥知名。累建勛勞,官至北京都知兵馬使、代州刺史。鄧景山統(tǒng)馭失所,為軍士所殺,請云京為節(jié)度使,因授兼太原尹,以北門委之。云京質(zhì)性沉毅,部下有犯令者,不貸絲毫,其賞功效亦如之,故三軍整肅……數(shù)年間,太原大理,無烽警之虞。累加檢校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3 唐代云中府城與北魏平城

墓志中的”云中“是唐代的云中,即今山西省大同市中心地域中的大同古城。按《新唐書·志第二十九·地理三》河?xùn)|條記載:“云州云中郡,下都督府。貞觀十四年自朔州北定襄城徙治定襄縣。永淳元年為默啜所破,徙其民于朔州。開元十八年復(fù)置。戶三千一百六十九,口七千九百三十??h一。有云中、樓煩二守捉。城東有牛皮關(guān)。云中(縣)。本馬邑郡內(nèi)之恒安鎮(zhèn)。武德六年置北恒州,七年廢。貞觀十四年復(fù)置,曰定襄縣。永淳元年廢。開元十八年復(fù)置,更名。有陰山道、青坡道,皆出兵路”。

“襄城,移云州及定襄城于此?!?/p>

《后漢書》卷一《光武帝紀(jì)下》中有唐章懷太子李賢注:“平城,屬雁門郡,今云州定襄縣也。”

張嵩《云中古城賦》:“開元十有四年冬月,張子出玉塞,秉金鉞,撫循邊心,窺按窮發(fā)。走汗漫之廣漠,渉崢嶸之高闕。徒觀其風(fēng)馬哀鳴,霜鴻苦聲;塵昏白日,云繞丹旌。虜障萬里,戍沙四平。乘蒙恬之古筑,得拓跋之遺城。”說明作者是在開元十四年冬月,即726年的冬天到過唐代的云中古城。同行的呂令問也隨張嵩這位太原府尹一起巡邊,并且和了《云中古城賦》,其中有“訴古城之謂何,傳魏家之所筑”語句。

這兩篇賦在清順治胡文燁《云中郡志》、乾隆吳輔宏《大同府志》和道光黎中輔《大同縣志》均有記錄。兩篇賦中皆描繪了北魏平城之雄偉,非??尚?。文獻(xiàn)記載的唐代貞觀年間和開元年間的云中縣或稱云中古城是在北魏平城的原址上興建的。

作為實物,墓志中對云中與北魏平城的繼承關(guān)系有直接的線索和敘述,是對文獻(xiàn)記載的一個重要補(bǔ)充,尤其“公春秋卅有九,永泰元年乙己之歲,薨於太原,歸柩於云中。二年正月,歲行丙午,葬於故魏之野”,印證了唐代云中城就是北魏平城,位置清晰,信息正確,具有較高價值。同時還揭示了兩個重要的問題。其一,故魏之野的“魏”乃是北魏之“魏”。北魏曾經(jīng)在大同定都近百年,唐代的人們對北魏的歷史既熟悉又欣賞。明確云中就是北魏平城的語句,肯定了云中就是故魏之野的地域概念,從另一個側(cè)面證明了北魏平城與唐代云中的繼承關(guān)系。其二,故魏之野的“野”是云中之“野”,說明墓地非大型家族墓地。如果是家族墓地,應(yīng)該象《梁秀墓志銘》那樣記載清晰。

4 林胡、羯胡之名稱與“羯胡之亂”、“仆固懷恩逆變”

林胡是我國北方古代民族,又稱林人、儋林。以畜牧業(yè)經(jīng)濟(jì)為主,兼狩獵,善于馬上生活,尤精于騎射。春秋晉文公時,林胡活動于晉國的北邊(今山西省北部),西與樓煩為鄰。作為游牧民族,居無常處,逐水草,一再遷徙。到戰(zhàn)國時,林胡已從晉國北遷至燕國的北邊(今河北省北部)。后又遷到趙國北部。趙肅侯時(公元前349~325年),向北開疆辟土,滅代,并“敗林人于荏”,奪取“林胡之地”。趙武靈王繼位,“北破林胡、樓煩,自代并陰山下至高闕為塞,而置云中、雁門、代”[7]。即擊敗林胡、樓煩,趕至趙國西邊。趙武靈王二十年即公元前306年,繼續(xù)對林胡用兵,“西略胡地至榆中”[7],即今伊盟準(zhǔn)格爾旗一帶,林胡王獻(xiàn)馬,緊接著武靈王命“代相趙固主胡,致其兵”[7]。林胡由東向西遷至今伊克昭盟境內(nèi),主要在大青山以南黃河以東地區(qū)(今清水河縣及呼和浩特市一帶)。趙武靈王在公元前307年推行“胡服騎射”,便是向林胡、樓煩等北方騎馬民族學(xué)習(xí)騎射之術(shù)和改著其服裝的。建立騎兵,并招募林胡、樓煩及北方其他民族參加趙國騎兵。趙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趙國大將“李牧大破殺匈奴10余萬騎。滅譫檻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8]。此后林胡不再作為一個民族見諸史籍。

唐代,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是“突厥”而非已經(jīng)消失的“林胡”,但在此墓志中記載的游牧民族不稱“突厥”而稱“林胡”,故“拒林胡之牧”實為“拒突厥之牧”。其它的墓志也有此喻?!短拼怪緟R編(下)》第1516頁記載,啜祿夫人鄭氏墓志銘中有“夫人去開元十八年,屬林胡不寧,酋首背伴”。大同市博物館館藏《梁秀墓志銘》亦有“此邦之人,實維御侮。境□□□,勢吞林胡”。由此我們可以推測,“林胡”一詞是當(dāng)時用以泛指來自北方外族的一種稱謂。

羯胡,也是中國北方古代一民族名,我國古代的羯鼓,據(jù)說就起源于羯族。羯人入塞前,曾附屬于匈奴,即“匈奴別落”。羯人具有深目、高鼻、多須的特點(diǎn)。其族源說有數(shù)種。蓋言之來自外族,約于漢代為匈奴所俘而帶入塞。入塞后的羯人保留著部落組織,部有大、小酋帥。羯人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生活貧困。魏晉時散居上黨郡(今山西潞城附近各縣)的武鄉(xiāng)、羯室一帶,與漢人雜居。他們原信仰“胡天”(祆教),后來多信佛教。人死后,實行火葬。晉時,人們泛指雜胡為羯胡;羯人石勒建立后趙政權(quán),為五胡十六國之一?!棒珊眨质例?,小字匐勒。其先匈奴別部,分散居于上黨武鄉(xiāng)羯室,因號羯胡”[9]。

根據(jù)民族稱謂和時間推算分析,墓志中稱之為“羯胡之亂”的重要事件應(yīng)該就是史稱“安史之亂”,一方面告訴我們當(dāng)時人們對事件的政治態(tài)度和立場,另一方面也說明唐時也繼續(xù)沿用“羯胡”這種稱謂來泛稱北方游牧民族?!鞍驳撋?,營州柳城胡也,本姓康。母阿史德,為覡,居突厥中,禱子于軋犖山……”[10]?!笆匪济?,寧夷州突厥種,初名窣于,玄宗賜其名。天寶十一載,祿山奏授平盧節(jié)度都知兵馬使。十四載,安祿山反,命思明討?zhàn)堦柕戎T郡,陷之。十五載正月六日,思明與蔡希德圍顏杲卿于常山,九日拔之……”[11]。而對同樣是來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仆固懷恩的叛亂問題,墓志銘中稱“后仆固繼逆憑陵”,顯然與“羯胡之亂”的程度在表述上有很大的不同?!捌凸虘讯?,鐵勒部落仆骨歌濫拔延之曾孫,語訛謂之仆固。貞觀二十年,鐵勒九姓大首領(lǐng)率其部落來降,分置瀚。海、燕然、金微、幽陵等九都督府于夏州,別為蕃州以御邊,授歌濫拔延為右武衛(wèi)大將軍、金微都督。拔延生乙李啜拔,乙李啜拔生懷恩,世襲都督。天寶中,加左領(lǐng)軍大將軍同正員、特進(jìn)。歷事節(jié)度王忠嗣、安思順,皆以善格

斗,達(dá)諸蕃情,有統(tǒng)御材,委之心腹。及安祿山反,從郭子儀討高秀巖于云中,破之,又?jǐn)⊙χ伊x于背度山下,抗賊七千騎,生擒忠義男,襲下馬邑郡。十五載,進(jìn)軍與李光弼合勢,及史思明戰(zhàn)于常山、趙郡、沙河、嘉山,皆大破之,懷恩功居多”。

而有關(guān)仆固懷恩的叛亂問題,也有較為詳細(xì)的記載?!笆乔餅猷l(xiāng)導(dǎo),誘吐蕃十萬入寇涇、邠州,祭來瑱之墓,自序云‘俱遭放逐’??芊钐?、醴泉,郭子儀拒之而退。永泰元年,上征天下兵以防之。懷恩又糾合諸蕃,眾號二十萬,南犯京師:遣吐蕃之眾自北道先寇醴泉、奉天,任敷、鄭庭、郝德自東道寇奉先、同州,羌、渾、奴剌之眾自西道寇盩厔、鳳翔。朝廷大駭,詔遣郭子儀屯涇陽……上親率六軍,令魚朝恩屯苑中,下詔親征。懷恩領(lǐng)回紇及朔方之眾繼進(jìn),行至鳴沙縣,遇疾舁歸。九月九日,死于靈武,部曲以鄉(xiāng)法焚而葬之。”

這一事件給當(dāng)時的社會造成了浩劫?!皯讯髂婷?,再犯順,連諸蕃之眾,為國大患,士不解甲,糧盡饋軍……”。正與“公守忠無家,受命無敵,施七縱七擒之謀,歸三載三北之地”相吻合,故有“加特進(jìn)、鴻臚卿、開國公,封五百戶”之封。

[1](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M].

[2](南朝)范曄.后漢書·地理志[M].

[3](宋)歐陽修.新唐書·地理志[M].

[4](后晉)劉昫.舊唐書·列傳(第 56、第 105、第 142)[M].

[5](后晉)劉昫.舊唐書·職官 [M].

[6]殷憲.大同地區(qū)出土唐代墓志中的大同城[A].魏晉南北朝史論文集——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xué)會第八屆年會暨繆鉞先生百年誕辰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201-208.

[7](漢)司馬遷.史記·匈奴列傳[M].

[8](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M].

[9](北魏)魏收.魏書·石勒傳[M].

[10](后晉)劉昫.舊唐書·列傳(第 60)[M].

猜你喜歡
平城云中墓志
阿來《云中記》的死亡言說及其反思
阿來研究(2021年2期)2022-01-18 05:36:12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遼耶律公迪墓志考
南陽出土兩方唐代墓志
“一個人”的村莊:阿來《云中記》解讀
阿來研究(2020年2期)2020-02-01 07:12:36
云中歌
云中笛音
北魏孝文帝遷都環(huán)境因素考論
賦與唐代墓志
北魏道武帝至明元帝前期平城布局初步探討
衡阳县| 威宁| 大足县| 包头市| 汝南县| 玉环县| 萝北县| 泽州县| 天峻县| 眉山市| 神农架林区| 平利县| 桃江县| 阿拉尔市| 宝鸡市| 饶河县| 老河口市| 乐东| 嵊泗县| 鹤壁市| 青铜峡市| 武乡县| 昆山市| 阿拉善盟| 阳城县| 富川| 澜沧| 巫溪县| 湛江市| 双鸭山市| 天长市| 通河县| 固阳县| 青河县| 广丰县| 兴城市| 津市市| 葫芦岛市| 舟山市| 九江县| 崇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