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芝, 高俊麗
(石家莊鐵道大學外語系,河北 石家莊 050043)
禮貌語言是語言使用者用來達到交際目的的一種(或者一系列)策略——諸如用來達到促進或者維護和諧關(guān)系的目的[1]。禮貌是普遍性現(xiàn)象,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人們表達禮貌的方式及其所遵循的原則也不盡相同。在一個文化中非常有禮貌的語言和行為,可能在另一文化中被認為是不禮貌,甚至是粗魯?shù)摹R虼?,要確??缥幕浑H的順利進行,必須認識禮貌的文化差異性。翻譯不僅僅是兩種語言的轉(zhuǎn)換,而且是一種文化中的交際行為在另一文化中的再現(xiàn)。通過具體例析發(fā)現(xiàn),如果不考慮譯語文化的禮貌原則,而直接翻譯句子的表面意義,原文在源語文化中體現(xiàn)的禮貌在譯文與譯語文化中可能與禮貌毫無關(guān)聯(lián),更無法達到原定的交際目的。
對于禮貌現(xiàn)象研究,國外比較著名的是Leech[2]提出的禮貌原則,即得體準則、慷慨準則、贊揚準則、謙虛準則、贊同準則和同情準則。中國學者顧曰國[3]提出了中國式的禮貌準則,即“自卑而尊人”與貶己尊人準則、“上下有義,貴賤有分,長幼有序”與稱呼準則、“彬彬有禮”與文雅準則、“臉”“面子”與求同準則和“有德者必有言”與德、言、行準則。
顧曰國(1992)指出Leech的贊揚準則和贊同準則與我們的求同準則有相似之處。他的謙虛準則相當于貶己尊人準則的一部分。貶己尊人準則可以說是最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禮貌現(xiàn)象。中國人在聽到贊美之詞時,往往是否定對方的贊美之詞,貶低自己一番,以示自謙。歐洲人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因他們的話被直接否決而感到中國人不禮貌。稱呼準則的中國特色不在于其他文化里沒有這個準則,而在于用作稱呼語的詞項上。漢語里的很禮貌的稱呼語在英語文化里卻可能是很不禮貌的。例如“小+姓”在漢語里是個親切的稱呼語,但若如此稱呼一位英國人,卻是不禮貌的。漢語中的文雅準則在英語里也屬禮貌現(xiàn)象。漢語里的雅言與穢語基本上能找到對應(yīng)的英語的雅言與穢語。委婉語情形有所不同。在漢語里需要用委婉語的地方在英語里不一定要用。
許多學者對于禮貌在翻譯中的再現(xiàn)問題有過探討。House[4]認為禮貌是衡量翻譯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標準。但她的研究限于英德兩種語言之間的翻譯,而且她認為顯性翻譯中文化差異對禮貌的再現(xiàn)沒有任何影響。Hatim and Mason[5]對銀幕翻譯這一特殊翻譯方式中禮貌問題的再現(xiàn)作了研究,他們的結(jié)論是原影片中的禮貌并未完全在譯文中得到再現(xiàn)。孫志祥[6]也對漢英翻譯中的禮貌對等作了探討,他認為禮貌對等是相對的。
許多學者(如Wierzbicka[7], Mey[8])都曾指出,禮貌這一概念具有相對性,不同語言表達禮貌的規(guī)范和方式不盡相同。因此,在翻譯中,需要考慮到譯入語的禮貌規(guī)范,避免使用侮辱、輕慢譯文讀者的表達方式。換言之,在翻譯過程中,有時禮貌重于精確。譯者應(yīng)該尊重譯文讀者的感情和期待,在譯文中可以考慮忽略或者替換某個對譯文讀者不禮貌的表達式或禁忌語[9]。
何自然提出了語用翻譯這一概念[10-11],即從語用學的角度探討翻譯問題,運用語用學理論去解決諸如翻譯所涉及的理解過程和重構(gòu)過程,語用和文化因素在譯文中的處理方法,以及原作的語用意義的傳達及其在譯作中的得失等問題。何自然指出語用翻譯應(yīng)該使原作和譯作在語用語言和社交語用兩個層面上達到等值效果或稱之為語用等值。所謂語用語言等效,指的是在理解原作的語言信息(包括字、詞、句等層次傳達的信息)的明示意義(explicit meaning)和暗含意義(implicit meaning)的基礎(chǔ)上將它們完全復制到譯作中。
所謂社交語用等效,指社會文化層次上的等效,要求譯者對翻譯所涉及的兩種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文化的差異導致中西文化對禮貌的理解、各自遵循的禮貌原則及表達禮貌的策略有所不同,交際過程中使用的禮貌用語也必然有所不同。
上述關(guān)于語用對等的闡述對禮貌用語的翻譯能夠起到指導作用,而且為禮貌用語的翻譯提供了理論支持。
東西方的許多風俗習慣是很不相同的。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碰面打招呼的話語表達方式。在漢語文化中。常用“吃飯了嗎?” 、“去哪兒呀?”、“出去呀?”或“下班啦?”等等來招呼對方。如果將這些招呼語直譯成英文:“Have you had breakfast/lunch/supper?”, “Where are you going?”,“Are you going out?”, or “Are you back from work?” 必然令英美人感到疑惑或者覺得隱私受到了侵犯,甚至可能會引起不快,從而無法達到交際目的。那么作為譯者,應(yīng)當考慮當時的交際語境及聽話人的文化背景,使用聽話人文化中相應(yīng)的招呼語表達方式??筛鶕?jù)交際發(fā)生的語境譯為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或者如果交際雙方是特別熟識的朋友,可直接用 “Hello/Hi” 進行傳譯。對于這種高度程式化的套話,即說話內(nèi)容并不一定是說話人的真實思想,翻譯時可直接用譯語文化中的套話來代替,以確保交際順利進行。
貶己尊人準則可以說是最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禮貌現(xiàn)象。即指謂自己或與自己相關(guān)的事物時要“貶”,要“謙”;指謂聽者或與聽者有關(guān)聯(lián)的事物時要“抬”,要“尊”。如果說話者把他稱詞語用于自稱,聽起來就 “傲慢”、“自大”;如果把自稱詞語用于他稱,聽起來就“不懂禮貌”、“瞧不起人”[3]11。請看下面的例子:
A:您貴姓?B:敝姓張。A:有暇請到敝舍一敘。B:一定拜望。譯文一:What’s your noble family name?My humble family name is Zhang.When you have time, please come to my shabby house to have a chat.Surely I will see you respectfully.譯文二:What’s your family name?My family name is Zhang.When you are free, please come to my house for a chat.Surely.
該對話中,他稱用“貴姓”,去別人家做客用“拜望”,而稱呼自己和與自己相關(guān)的事物則用“敝姓”,“敝舍”。而在美國或其他西方社會,因為其文化取向、社會格局、人際關(guān)系與東方截然不同,對相互“稱呼語”的使用和對其意義的解釋也自然相差懸殊,至少不像中國社會中的“稱呼語”那樣紛繁復雜[12]。譯文一是對原文字面意義絕對“忠實”的再現(xiàn),分別用 “noble”, “respectfully”, “humble” 和 “shabby” 翻譯原文中漢語文化特有的禮貌用語。但是,這種譯文在不了解漢語文化特色的西方人看來是很令人費解的。譯文二則順應(yīng)英語表達習慣,再現(xiàn)了說話者的真實意圖,做到了語用對等。下例是從《散文佳作108篇》[13]中的一篇《夜間來客——名人被訪實錄》中節(jié)選的一段對話及英文:
他拿出一張名片:“我是S文藝報社記者,由X同志介紹來的。來京開會,兼帶訪問在京名人的使命,已拜訪過Z老、J老?!薄拔宜闶裁疵?,哪能比他們兩老。既來之,則安之。那就請坐,不知要談點什么,請?zhí)岚?!”“您叫什么名字??/p>
He took out a calling card from his pocket and said:“I’m a reporter of the Literature and Arts Gazette of S city and I’m here to see you on Mr. X’s recommendation. I’ve come to attend a symposium in Beijing and in the meantime I’m visiting some celebrities here. I’ve had the honor of visiting with Respected Mr. Z and Mr. J.”“I’m not much of a celebrity though. How can I be lined up with them? However, since you’ve come, come on in and take a seat. Whatever you want to talk about, please go ahead.”“What’s your name?”
在這里,正打算洗臉泡腳然后上床睡覺,卻有客人來說要采訪的是老黃,因為老了,人稱“黃老”。記者介紹稱自己已拜訪過其他兩位名人:Z老和J老?!靶?老”是對德高望重的老者的尊稱,在知識界比較流行,也是漢文化中特有的表示禮貌的稱呼語。譯文將這一稱呼語譯為“Respected Mr. Z and Mr. J”,傳達了原文中表達的對長者的尊重,遵循的是漢語的禮貌原則。當老黃聽完記者介紹,得知自己與Z老和J老一樣,作為在京名人接受采訪,必然要自謙一番:“我算什么名人,哪能比他們兩老”,體現(xiàn)的是“貶己”原則。譯者將之譯為“I’m not much of a celebrity though. How can I be lined up with them?”,遵循的是漢語的禮貌原則。
再看下面從經(jīng)典文學作品《紅樓夢》[14]中選取的一段對話及其英文譯文:
鳳姐兒笑道:“親戚們不大走動,都疏遠了。知道的呢,說你們棄厭我們,不肯常來;不知道的那起小人,還只當我們眼里沒人似的?!眲⒗牙衙δ罘鸬溃骸拔覀兗业榔D難,走不起,來了這里,沒的給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爺們看著也不像?!兵P姐兒笑道:“這話沒的叫人惡心。不過賴著祖父虛名,作了窮官兒,誰家有什么,不過是個舊日的空架子。俗語說,‘朝廷還有三門子窮親戚 ’呢,何況你我。”說著,又問周瑞家的回了太太了沒有。周瑞家的道:“如今等奶奶的示下?!?鳳姐道:“你去瞧瞧,要是有人有事就罷,得閑兒呢就回,看怎么說。”
(《紅樓夢》第六回)
“Relations don’t come to see us much nowadays,” said Xi-feng affably. “We are getting to be quite strangers with everybody. People who know us realize that it is because you are tired of us that you don’t visit us oftener; but some spiteful people who don’t know us so well think it’s our fault, because we have grown too proud.”
Grannie Liu invoked the Lord Buddha in pious disavowal of so shocking a view.
“It’s hard times that keeps us away. We can’t afford to visit. We are afraid that if we came to see you looking the way we are, you would disown us; and even the people at the gate might think we were tramps!”
“Now you are really being too hard on us! What if Grandfather did make a little bit of a name for himself and we do hold some miserable little appointment? What does it all amount to? It’s all empty show, really. You know what they say: “Even the emperor has poor relations.” It would be strange indeed if we didn’t have a few!”
She turned to Zhou Rui’s wife.
“Have you told her ladyship yet?”
“No, ma’am. I was waiting for your instructions.”
“Go and have a look, then. If she has anyone with her, you had better leave it; but if she is free, tell her about their visit and see what she says.”
(Vol 1 Hawks: 160-161)[15]
這段話是劉姥姥第一次進大觀園時王熙鳳和劉姥姥及周瑞家的之間的對話。在中國等級社會中,王熙鳳是主子,周瑞家的是仆人,劉姥姥則是又窮又沒地位的老農(nóng)婦?!白鸨坝袆e,上下有分”體現(xiàn)在文中王熙鳳對王夫人的稱呼“太太”、周瑞家的對王熙鳳的稱呼“奶奶”、劉姥姥對王熙鳳的稱呼“姑奶奶”及劉姥姥對賈府看門人的稱呼“管家爺們”。這些都是漢語文化中特有的稱呼語。在英語譯文中,“太太”翻譯成了“her ladyship”,保留了原文暗含的禮貌?!叭缃竦饶棠痰氖鞠隆敝械摹澳棠獭北蛔g為“your…”,但是有前面的稱呼語“ma’am”進行補充,再現(xiàn)了原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禮貌。而劉姥姥對王熙鳳的稱呼“姑奶奶”在譯文中成了 “you”, 對賈府看門人的稱呼“管家爺們” 成了 “people at the gate”, 劉姥姥所表現(xiàn)出的禮貌未能得到再現(xiàn)。王熙鳳用“虛名” 、“窮官兒”和 “舊日的空架子”等詞表示謙虛,這也是漢語文化中禮貌的表現(xiàn)。在譯文中分別譯為“did make a little bit of a name”,“some miserable little appointment”和“all empty show”,遵循了漢語文化的貶己尊人原則,再現(xiàn)了其中體現(xiàn)的禮貌。
禮貌現(xiàn)象是普遍現(xiàn)象,但是禮貌又具有相對性。話語“受語境社會因素的制約,在一定的語境中顯得禮貌的話語,在另一語境中可能顯得不夠禮貌,也可能顯得過分禮貌。不夠禮貌固然使話語不能被接受,但過分禮貌也同樣會使話語不能被接受”[16]。同理,在一種文化語境中的禮貌用語在另一文化語境中未必如此。作為跨文化交流橋梁的譯者應(yīng)當充分了解源語與譯語文化中禮貌原則及禮貌用語的差異。在翻譯之前對譯文讀者的認知狀況和對所涉及到的禮貌現(xiàn)象或禮貌用語進行評估,認真識別說話人或者原作者的意圖,在翻譯過程中充分考慮聽話人或譯文讀者的接受能力,采用恰當?shù)姆g策略,完成交際任務(wù)。禮貌用語的翻譯是個復雜的問題,也是值得探討和研究的問題。限于篇幅,本文研究僅是對這一問題的淺顯探討,日后會做更多的后續(xù)研究,希望能在此領(lǐng)域有更多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