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 輝,黃 洋,岳文斌,張曉強,張春香
(山西農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山西太谷030801)
1997年,美國John Hopkins大學的McPherron等[1]從小鼠骨骼肌cDNA文庫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生長分化因子(Growth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該因子只有1個可讀框,可編碼376個氨基酸,具有轉化生長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家族的典型特征,但通過與TGF-β家族其他成員比較,其與TGF-β家族其他成員的同源性很低,最高僅為45%,因而列為TGF-β家族的一類因子——GDF-8。就C端而言,GDF-8基因在不同物種間十分保守,大鼠、人、豬、雞、火雞、小鼠的同源性達100%[2]。
GDF-8是一種對骨骼肌生長具有負調控作用的重要細胞因子,GDF-8基因的突變或缺失會導致肌肉細胞的增生和肌纖維的肥大,該基因敲除的動物具有生長速度快、肌肉含量高、脂肪含量少的特點[1]。利用基因敲除技術研究GDF-8功能時發(fā)現(xiàn),敲除GDF-8基因的小鼠骨骼肌是正常野生型小鼠的3倍以上,但在其他生長發(fā)育性狀上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表現(xiàn)型的差異[1]。GDF-8基因自然突變的雙肌牛——比利時藍牛[3],其肌肉數量較一般品種多20%左右,而且肉質鮮嫩,極大地提高了飼料轉化效率。因此,建立敲除GDF-8基因的轉基因動物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本試驗采用脂質體轉染法,用紅色熒光蛋白(RFP)標記的GDF-8基因干擾質粒轉染綿羊耳成纖維細胞,探索其最佳轉染條件。
1.1.1 表達載體與菌種 紅色熒光蛋白標記的GDF-8基因干擾質粒和大腸桿菌DH5α為山西農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遺傳育種與繁殖實驗室保存。
1.1.2 試劑 DMEM/F12(Boster),胎牛血清,胰蛋白酶(Solarbio),雙抗(Sigma),LipofectamineTM2000(invitrogen),Opti-MEM(GIBCO)。
1.2.1 細胞培養(yǎng)液的配制 在DMEM/F12中添加10%胎牛血清(FBS)、1%雙抗所構成的培養(yǎng)基(簡稱基本培養(yǎng)基)用于綿羊耳成纖維細胞的原代培養(yǎng)和傳代培養(yǎng)。在DMEM/F12中添加10%FBS,所構成的培養(yǎng)基(簡稱無抗培養(yǎng)基)用于GDF-8基因干擾質粒的轉染。
1.2.2 靶細胞的培養(yǎng) 取1周齡綿羊新鮮耳組織,采用組織塊貼壁培養(yǎng)法進行原代、傳代培養(yǎng)和凍存,建立綿羊耳成纖維細胞系[4-7],為脂質體介導的GDF-8基因干擾質粒轉染提供靶細胞。
1.2.3 脂質體法介導轉靶細胞 將傳至4代已經純化的耳成纖維細胞接種于96孔板中,每孔細胞數為10 000個。待細胞匯合至70%~80%時,將基本培養(yǎng)基換為無抗培養(yǎng)基。更換培養(yǎng)基24 h后,細胞匯合度已達到90%,按如下步驟進行GDF-8基因干擾質粒的轉染:(1)將不同量的質粒 DNA(0.1,0.2,0.4,0.6 μg) 和不同量的LipofectamineTM2000(0.1,0.5,1.0,1.5 μL)分別稀釋于25μL的Opti-MEM中。然后,將稀釋好的不同量質粒DNA和不同量的LipofectamineTM2000兩兩混合,室溫擱置20min,構成轉染液,加入一個培養(yǎng)孔中,每個組合重復3個孔,12 h后更換為基本培養(yǎng)基。48 h熒光倒置顯微鏡下檢測每個組合表達紅色熒光蛋白的陽性細胞數,用以篩選最佳質粒DNA用量和最佳LipofectamineTM2000用量。檢測時每個轉染處理組隨機選取5個視野,檢測表達紅色熒光蛋白的陽性細胞數,計算每個處理組的陽性細胞數平均值。(2)用篩選出的最佳質粒DNA用量和LipofectamineTM2000用量構成轉染液,分別于 3,6,12,24,48 h 后更換為基本培養(yǎng)基,每個時間重復3次。48 h熒光倒置顯微鏡下檢測不同轉染時間的陽性細胞數,用以篩選最佳轉染時間。檢測方法同(1)。
試驗結果表明,當DNA用量為0.4μg,脂質體用量為1.0μL時,不同時間觀察轉染效率均較高。不同時間觀察的轉染效果如圖1所示。
48 h計算5個視野平均陽性細胞數,結果如表1所示。
用篩選出來的最佳質粒DNA量0.4μg和脂質體量1.0μL轉染綿羊耳成纖維細胞,計算不同時間后的陽性細胞數,結果表明,轉染時間為6 h時,可以獲得較高的轉染效率(表2)。
表1 48 h不同質粒DNA量和不同脂質體量轉染5個視野平均陽性細胞數 個
表2 不同轉染時間對轉染效果的影響
本試驗采用紅色熒光蛋白(RFP)標記GDF-8基因干擾質粒,RFP在靶細胞內表達,可以直接在熒光倒置顯微鏡下觀察,便于識別轉染陽性細胞,因此,RFP作為一種理想的標記物應用于轉基因領域。目前,陽離子脂質體法常作為轉染外源基因的手段[8]。研究發(fā)現(xiàn),多種脂類可以在合適的條件下形成小的單層陽離子脂質體,這些脂質體的表面帶有正電荷,能被DNA的磷酸根所吸附,同時也能被表面帶負電荷的細胞膜吸附,通過細胞融合或胞吞作用使脂質體和DNA復合物進入細胞質,最終進入細胞核并使外源基因整合到染色體中進行基因的表達[9]。由于不同類型的細胞吸收大小各異顆粒的能力不盡相同,針對不同細胞類型以及所介導的核酸(DNA,RNA或核苷酸),選擇合適的脂質體是十分重要的。LipofectamineTM是一種新型脂質體,其獨特的精胺基團強正電子頭部可以同時與帶負電的DNA和細胞形成復合物,大大提高了轉染效率。LipofectamineTM作為載體在體內外基因轉染的研究中已有很多文獻報道[10]。該方法具有高效、簡便、對細胞損傷小和容易重復等優(yōu)點。
本試驗探討了LipofectamineTM2000介導的GDF-8基因干擾質粒轉染綿羊耳成纖維細胞的最佳轉染條件。首先在轉染前24 h,將含抗生素的基本培養(yǎng)基更換為無抗生素的無抗培養(yǎng)基,因為在抗生素存在的情況下不利于轉染。另外,試驗探索了轉染時的最佳質粒DNA和脂質體用量以及最佳轉染時間,由于不同細胞達到最佳轉染效果時所用的DNA量和脂質體量是不同的。由本試驗結果可知,當脂質體量一定時,轉染效率會隨DNA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有一個最大值,超過這個最大值時轉染效率降低。當DNA量一定時,轉染效率會隨脂質體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也有一個最大值,超過最大值后轉染效率也會降低。因為高濃度的脂質體對細胞有毒性,會導致細胞萎縮、死亡。此外,轉染時間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轉染效率的高低。以上結果表明,DNA和脂質體用量以及轉染時間會影響轉染效率,欲提高轉染效率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用GDF-8基因干擾質粒轉染綿羊耳成纖維細胞的最佳轉染條件為:DNA用量為0.4μg,脂質體用量為1.0μL,轉染時間為6 h。
[1] McPherron AC,LawlerAM,Lee SJ,etal.Regulation ofskeletal musclemass in mice by a new TGF-βsuperfamilymember[J].Nature,1997,387(6628):83-90.
[2] Alexandra CMcPherron,Se-Jin Lee.Doublemuscling in cattle due tomutations in themyostatin gene[J].Proc Natl Acad Sci,1997,94(23):1457-1461.
[3] Grobet L,Mani I J,Poncelet D,et al.A deletion in the bovine myostatin gene causes the double-muscled phenotype in cattle[J].NatGenet,1997,17(1):71-74.
[4] 李桂芳,李巖,趙宗勝,等.綿羊耳成纖維細胞的體外培養(yǎng)[J].中國草食動物,2003,23(4):5-7.
[5] 萬發(fā)春,劉曉牧,宋恩亮,等.用于保種的蒙山牛耳成纖維細胞的培養(yǎng)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9,24(增刊):109-112.
[6] 王亮,劉婷婷,彭濤.荷斯坦奶牛耳組織成纖維細胞分離培養(yǎng)及冷凍保存方法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06(5):9-11.
[7] 關偉軍,馬月輝.小尾寒羊耳組織成纖維細胞系的建立與生物學特性研究[J].畜牧獸醫(yī)學報,2005,36(5):511-516.
[8] Raniere R Oliveira.Effectiveness of liposomes to transfect livestock fibroblasts[J].GMR,2005,4(2):185-196.
[9] 胡義德,高鋪.Fugene-6,一種介導體外真核細胞高效率基因轉染的新方法[J].免疫學雜志,2001,17(2):138-140.
[10] Madry H,Reszka R,Bohlender J,et al.Efficacy of cationic liposome-mediated gene transfer tomesangial cells in vitro and in vivo[J].JMo1Med,2001,79(4):184-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