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菊
何其芳(1912—1977),我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散文家、文藝評論家、“紅學(xué)”理論家。四川萬縣(現(xiàn)重慶萬州)人。北京大學(xué)哲學(xué)系畢業(yè),在學(xué)校任過教,出版過刊物,后來主要從事文學(xué)研究和評論,并長期參加文藝界的領(lǐng)導(dǎo)工作,是“漢園三詩人”之一。主要著作有:散文集《畫夢錄》(成名作)和《還鄉(xiāng)雜記》《星火集》;詩集《預(yù)言》《夜歌》;文論《西苑集》《論<紅樓夢>》等。
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xué)樣式是詩歌,早期作品鮮明地表現(xiàn)出一個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青年的思想感情和個性。他不滿丑惡的現(xiàn)實,又不清楚路在何方;他熱切地向往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熱烈的追求,在徘徊與懷念、憧憬與夢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憂郁。
他執(zhí)著地探求藝術(shù)形式的完美,在詩歌上,十分講究完整的形式、嚴(yán)格的韻律、諧美的節(jié)奏,并注意表現(xiàn)出詩的形象和意境,他的詩明顯地具有細(xì)膩和華麗的特色。
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早期作品善于融合詩的特點,文字濃郁纏綿,借用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顏色和圖案,精致瑰麗,帶唯美、傷感的色調(diào),頗具散文詩的語境與意蘊。參加革命后,作品趨于樸素激昂,注入了明朗剛健的氣息。
作品原文
獨 語
◎ 何其芳
設(shè)想獨步在荒涼的夜街上一種枯寂的聲響固執(zhí)地追隨著你,如昏黃的燈光下的黑色影子,你不知該對它珍愛抑是不能忍耐了:那是你腳步的獨語。
人在孤寂時常發(fā)出奇異的語言,或是動作。動作也就是語言的一種。
決絕的離開了綠蒂的“維特”,獨步在陽光與垂柳的堤岸上,如在夢里。誘惑的彩色又激動了他做畫家的欲望,遂決心試卜他自己的命運了;他從衣袋里摸出一把小刀子,從垂柳里擲入河水中,若是能看見它的落下他就將成功一個畫家,否則不。那寂寞的一揮手使你感動嗎?你了解嗎?
我又想起了一個西晉人物,他愛驅(qū)車獨游,到車轍不通之處就痛哭而返。
絕頂?shù)歉?,誰不悲慨的一長嘯呢?是想以他的聲音填滿宇宙的寥闊嗎?等到追問時怕又只有沉默地低首了。我曾經(jīng)走進(jìn)一個古代的建筑物,畫檐巨柱都爭著向我有所訴說,低小的石闌也發(fā)出聲息,像一些堅忍的深思的手指在上面呻吟,而我自己倒成了一個化石了。
或是昏黃的燈光下,放在你面前的是一冊杰出的書,你將聽見里面各個人物的獨語。溫柔的獨語,悲哀的獨語,或者狂暴的獨語。黑色的門緊閉著:一個永遠(yuǎn)期待的靈魂死在門內(nèi),一個永遠(yuǎn)找尋的靈魂死在門外。每一個靈魂是一個世界,沒有窗戶。而可愛的靈魂都是倔強(qiáng)的獨語者。
我的思想倒不是在荒野上奔馳。有一所落寞的古頹的屋子,畫壁漫漶,階石上鋪著白蘚,像期待著最后的腳步。當(dāng)我獨自時我就神往了。
真有這樣一個所在,或者在夢里嗎?或者不過是兩章宿昔嗜愛的詩篇的糅合,沒有關(guān)聯(lián)的奇異的糅合:幔子半掩,地板已掃,死者的床榻上常春藤影在爬;死者的魂靈回到他熟悉的屋子里,朋友們在餐聚,嬉笑,都說著“明天明天”,無人記起“昨天”。
這是頹廢嗎?我能很美麗的想著“死”,反不能美麗的想著“生”嗎?
冥冥之手牽張著一個網(wǎng),“人”如一粒蜘蛛蹲伏在中央。憎固愈令彼此疏離,愛亦徒增錯誤的掛系。誰曾在自己的網(wǎng)里顧盼,跳躍,感到因冥冥之絲不足一割遂甘愿受縛的悵憮嗎?
而,何以我又太息“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親?”是慨嘆著我被人忘記了,抑是我忘記了人呢?
“這里是你的帽子”,或者“這里是你的紗巾,我們出去走走吧”,我還能說這些慣口的句子。而我那有溫和的沉默的朋友,我更記起他。他屋里有一個古怪的抽屜,精致的小信封裝著丁香花,或是不知名的扇形的葉子,像為著分我的寂寞而展示他溫柔的記憶。墻上是一張小畫片,翻過背面來,寫著“月的漁女”。
唉。我嘗自忖度:那使人類溫暖的,我不是過分的缺乏了它就是充溢了它。兩者都足以致病的。
印度王子出游,看見生老病死,遂發(fā)自度人的宏愿。我也倒想有一樹菩提之蔭,坐在下面思索一會兒。雖然我要思索的是另外一個題目。
于是,我的目光在窗上徘徊了。天色像一張陰晦的臉壓在窗前,發(fā)出令人窒息的呼吸。這就是我抑郁的緣故嗎?而又,在窗格的左角,我發(fā)現(xiàn)一個我的獨語的竊聽者了,像一個鳴蟬蛻棄的軀殼,向上蹲伏著,噤默地,噤默地,和著它一對長長的觸須,三對屈曲的瘦腿。我記起了它是我用自己的手筆描畫成的一個昆蟲的影子,當(dāng)它遲徐地爬到我窗紙上,發(fā)出孤獨的銀樣的鳴聲,在一個過逝的有陽光的秋天里。
一九三四年三月二日
作文賞析
《獨語》是何其芳寫于1934年3月2日的一篇表現(xiàn)自己孤寂的內(nèi)心世界的散文,以含蓄委婉、極富美感的文字,摹寫了瞬間的感受與情緒,集中展現(xiàn)了自己這一時期對于孤寂這種情緒與生命狀態(tài)的觀察和體驗,表現(xiàn)了對擺脫孤獨寂寞的探索和思考。作品在冥想中不僅充分展示了這些情緒,而且還隱含了孤獨寂寞是生命本質(zhì)的一種存在的意思,內(nèi)中充滿了朦朧的孤寂、傷感、迷茫與執(zhí)著的追求。在形式上,此文確定了“獨語體”散文的體式。
這篇短小精致的散文由三部分構(gòu)成。
第一部分(1—6節(jié))作者設(shè)想了古今中外孤獨的種種形式和狀態(tài)。
“荒涼的夜街上”發(fā)出“枯寂的聲響”的“腳步的獨語”是形單影只獨行者的孤獨。
“獨步在陽光與垂柳的堤岸上”,“決絕地離開了綠蒂”的少年維特,“摸出一把小刀子”,“擲入河水中”,“那寂寞的一揮手”是一種既沒有愛的陪伴的青春,更是無從把握命運的孤獨、憂傷。
愛“驅(qū)車獨游”的阮籍到“車轍不通之處”,始“痛苦而返”,這是一種在外部生存環(huán)境的逼迫和壓抑之下難以找到出路和前途的孤獨,更是一種窮途末路的絕望和悲哀。
“絕頂?shù)歉摺北L嘯是欲用空谷猿鳴般的長嘯,喚起回應(yīng),然而宇宙寂寂,聲定音消后更增添了心之荒涼與傷感,這是一種面對廣袤蒼穹空谷無音的孤獨與凄涼。
“古代的建筑物”里“畫檐巨柱”爭著訴說“低小的石闌發(fā)出聲息”,“我”本是找人對話的傾訴者,此時倒成了一個化石了。此處在主客置換中,渲染的是懷著強(qiáng)烈的表達(dá)欲望在茫茫人海中卻找不到一個傾聽者和對話者的孤獨與悲哀。
“昏黃的燈光下”“面前是一本杰出的書”“里面有各個人物的獨語”,書中的言說只是內(nèi)心各個人物的獨語,我們并不能真正理解和體驗人物和作者的內(nèi)心,盡管作者十分期待讀者的理解,讀者也盡力找尋作者的思想,但卻一個“死在門內(nèi)”,一個“死在門外”,個體與個體之間不只是心理空間上的疏遠(yuǎn),更是心靈與心靈之間的隔膜,這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永遠(yuǎn)難以達(dá)成溝通與理解的孤獨和寂寞,這也是一種關(guān)于人的存在本體的孤獨。
盡管孤獨在古今中外以種種形式普遍存在著,讓人傷感甚至絕望,但是并不意味著聽之任之?!翱蓯鄣撵`魂都是倔強(qiáng)的獨語者”,他們對人的孤獨狀態(tài)心有不甘,努力地表達(dá),執(zhí)著地打破,不斷尋求對話的可能性。對種種獨語的列舉,其實也是對孤獨的一種反抗,不僅如此,作家還試圖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第二部分(7—14節(jié))作者在思索怎樣才能走出孤獨,方法是借助愛的力量。
“死者的魂靈回到他熟悉的屋子里”“朋友們在聚餐,嬉笑,都說著‘明天明天,無人記起‘昨天?!辈还苁且驗榭臻g還是時間,朋友分離了,友情還照舊嗎?“無人記起‘昨天”,朋友很快就忘記了死去的人了,不管生前感情多么深厚。這是一種我遺棄了人群,也就被人群遺棄了的悲哀,友愛難以長久,友情不能拯救孤獨。
“小信封”“丁香花”“不知名的扇形的葉子”墻上的“小畫片”,都是十分真摯美好的愛情,但是信誓旦旦的愛情,同樣經(jīng)不起歲月的侵蝕,不久也會被風(fēng)干,留下來的依然是踽踽而行中的孤獨寂寞。
感性的友情、愛情解決不了孤獨寂寞的根本問題,由此又想到了“印度王子”菩提樹下枯坐,萌發(fā)了宏愿,由此也得到了啟示,自己進(jìn)行了“另一個題目的思索”,即:如何能夠讓人走出孤獨的境地,真正的解除人的精神痛苦。這里作者無意深究這個問題的具體答案,只是為讀者提供了一種哲理空間和思索氛圍,從而使人們的深思默想上升到一個神秘而抽象的世界。
第三部分(末節(jié))由遐想回到現(xiàn)實,更深層揭示現(xiàn)實生活中孤獨的恒久與無可逃避。
當(dāng)“我的目光在窗上徘徊了”時,“在窗格左角我發(fā)現(xiàn)一個我的獨語的竊聽者了:像一個鳴蟬蛻棄的軀殼”,“竊聽者”的出現(xiàn)似乎使傾聽行為在那一瞬間成為可能,然而它只是“我用自己的手筆描畫成的一個昆蟲的影子”,“影子”還是“畫下來”的,使傾聽更深一層地成為了無源之水。
陽光下,燈光里,醒著,夢里,塵世,陰間,前也是孤獨,后也是孤獨,孤獨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無處不在,作者在反抗孤獨,但這種反抗成為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孤軍奮戰(zhàn)。
孤獨是人的內(nèi)心世界、內(nèi)在情感的一種折射,極具隱秘性和微妙性,不借助奇特的想象和有形的物體,是傳達(dá)不出來的?!丢氄Z》中作家設(shè)置了聽見的聲音,看見的動作、物體,以及書中人物的訴說等形象,將抽象的孤獨寂寞化成了形象的可感可知的感受。這也是“獨語體”散文的共同特點。
作家還以詩人的筆觸構(gòu)制文章,用凄清柔美的詩化語言,把充滿孤寂、傷感、迷茫的朦朧意象組合在一起,營造了傷感哀怨的意境,如荒涼的夜街,昏黃的燈光,黑色的影子,絕頂、古老的建筑物,這些意象意蘊深厚、朦朧而又唯美,讓人在傷感的、茫然的、幽怨的、哀婉的氛圍中難以自拔。
《獨語》深層次地挖掘出了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感受的本質(zhì),喧囂、密集的人群中無人真正理解自己,無人可以完全交流,所謂思想、感受,只能是一個人的舞蹈。
(參考資料:《感悟生命的孤獨——何其芳<獨語>賞析》,曾琪《名作欣賞》2008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