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一方面是在過去十幾年高速增長過程被置于邊緣的人群的生計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在增長中受益人群的社會政治權利問題。針對前一個問題,共同富裕差不多是唯一的解決方案;面對后一個問題,則只能是采取社會建設的方案
近些年來,面對日益明顯暴露出來的種種社會緊張與沖突,地方政府不能再單純追求經濟的高速增長,而必須具有更為寬廣的視野。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慶和廣東兩地主政者分別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
7月4日上午,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和另外五名省委常委一起,以“共議社會建設、助力幸福廣東”為主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這已經是汪洋主政廣東四年來,第四次與網友“親密接觸”。這一事件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尤其是汪洋下面的兩段話,在網絡上被廣泛傳播:“為什么領導可以發(fā)脾氣,群眾不能發(fā)脾氣?為什么領導可以罵娘,群眾不能罵娘?”“我們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應該正確地對待各種不同的意見,甚至是罵我們的意見?!?/p>
本次網絡交流的主題是社會建設。汪洋認為,社會建設已經是當務之急。這些年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或多或少地對社會建設重視不夠,使社會建設落后于經濟建設,有許多欠賬。另外,經濟發(fā)展以后,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更強,社會訴求也越來越多,像廣州出現的“口罩男”“光頭哥”“舉牌哥”,反映的都是一種社會訴求。似乎是針對前不久發(fā)生在潮州和增城的本地政府與外來打工者的沖突,汪洋專門提到,由于社會結構的變化,流動人口和戶籍人口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和社會訴求,值得重視。
汪洋透露,廣東正在制定出臺《中共廣東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社會建設的決定》,將會出臺一些切實措施。
就在此之前,6月24、25日,由中國社科院主辦的“共同富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討會”在重慶召開。共同富裕是重慶模式的核心理念。過去十幾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但增長過程也伴隨著財富分配失衡:大量社會財富迅速向少數人手中集聚,由此導致嚴重的經濟、社會問題。如何縮小“三個差距”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重慶模式似乎致力于解決這個問題。2010年12月,重慶市2011年經濟工作會上,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在“民生十條”之上提出“共富”理想。隨后的2011年重慶市兩會上,重慶在全國率先將降低基尼系數寫入“十二五”規(guī)劃,明確提出將衡量社會貧富差距的指標——基尼系數由0.42降到0.35。這可能是全國第一個地方政府如此明確地將大幅度降低基尼系數,作為施政目標。重慶也提出,用五年時間,將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到2.5:1。
事實上,重慶為此也出臺了諸多政策。2010年,重慶市財政用在民生方面的支出達887億元。這已是連續(xù)4年重慶將半數以上的財政用于民生。這樣的比例可能是全國最高的。重慶提出“民生十條”,從多個方面紓緩民眾疾苦,這包括公租房、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農民養(yǎng)老保險、130萬農村留守兒童、“兩翼”農戶萬元增收、校園安全、群眾看病等領域。重慶方面預計,這十大民生工程三年內將投入3000億元。這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公租房項目,按照計劃,今年重慶將提供1000萬平方米的公租房搖號,這相當于去年當地主城商品房銷售總面積的50%,意味著將有10萬套左右的公租房在主城供應。與全國其他城市相比,這個比例高得驚人。
這樣,在中國的西部、東南部,兩個旨在解決社會問題的較為完整的方案,已經初步形成。當然,相比較而言,廣東的社會建設模式目前還缺乏可操作的政策性方案,重慶模式則有了實質性的進展,盡管人們對于其可持續(xù)性有一些懷疑。
應當說,這兩個方案之形成,與兩地的經濟社會狀況有直接關系。重慶處于西部,相對比較貧困,且城鄉(xiāng)差距比較大,因而重慶的主政者不能不面對低收入者的生活困境問題。相反,廣東是改革開放最早的地區(qū),經濟較為發(fā)達,貧困似乎并不是嚴重問題,真正的問題是企業(yè)家、中產階級等新生社會力量成長、擴大,而無法在體制內得到妥善安排。當然,大量外來人口的安頓,也是一個嚴重挑戰(zhàn)。
放寬視野從全國范圍內觀察,可以發(fā)現,這兩個方案實際上具有某種普遍性。也就是說,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一方面是在過去十幾年高速增長過程被置于邊緣的人群的生計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在增長中受益人群的社會政治權利問題。針對前一個問題,共同富裕差不多是唯一的解決方案;面對后一個問題,則只能是采取社會建設的方案。
從這個角度看,重慶模式和廣東模式的探索及方案的逐漸清晰、成型,乃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因為它形成了或者將形成兩套政策組合,有助于不同地方或者不同時期的主政者進行選擇。而這樣的政策組合的變換使用,將會對中國社會的政治發(fā)育,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