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梅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醫(yī)院,河北 保定 072450)
為探討丹紅注射液對腦梗死患者血脂、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筆者對收治的96例腦梗死患者進行了治療前后血脂、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急性腦梗死患者96例,依據(jù)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1]并經(jīng)CT證實,均為首次發(fā)病,均除外急性感染、炎癥性疾病、結(jié)締組織病、惡性腫瘤等疾病和近期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中男60例,女36例;年齡51~74歲,平均 62.8 歲。
所有患者均予常規(guī)綜合治療,包括應用適量脫水劑,改善腦循環(huán),調(diào)控血壓、血糖以及防治并發(fā)癥等。同時,加用丹紅注射液(濟南步長制藥有限公司),每次30 mL,加入25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以15 d為1個療程。于治療開始前1 d和治療結(jié)束次日進行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指標檢查,采用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
結(jié)果見表1??梢姡c治療前比較,治療后除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外,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均明顯降低(P<0.05)。
動脈粥樣硬化是急性腦梗死發(fā)生的常見誘因,脂質(zhì)代謝紊亂是其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局部或全身炎癥在動脈粥樣硬化及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nèi)炎癥反應可促進動脈血栓形成。炎癥反應引起血管壁損傷,繼而激活血小板,引起血小板聚集、黏附,形成不穩(wěn)定斑快,同時啟動局部的免疫反應,加劇斑塊脫落、血栓形成,從而引起腦梗死。C反應蛋白(CRP)是一種急性期反應蛋白,是機體炎癥反應的一種敏感但非特異性標志物,參與局部或全身炎癥反應。C反應蛋白可能促進血栓形成和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研究結(jié)果顯示,腦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含量高于正常人,提示炎癥反應參與了腦梗死的病理過程,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腦梗死的嚴重程度和預后密切相關(guān)[2]。因此,降低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降低血黏度和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腦血液循環(huán),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表1 治療前后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變化比較(±s,n=96)
表1 治療前后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變化比較(±s,n=96)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5。
?
丹紅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中藥丹參和紅花的提取物。丹參有調(diào)節(jié)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減輕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紅花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為常用活血化瘀中藥,能明顯降低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能提高實驗動物高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HDL/TC)的比值,還有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改善微循環(huán)的作用。另有研究證明[3-4],丹紅注射液可降低實驗性家兔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延緩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減少超敏C反應蛋白生成,減輕血管壁炎癥反應,進而產(chǎn)生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丹紅注射液可以明顯降低腦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可能與其直接抑制了血管壁的炎癥反應有關(guān)。本研究結(jié)果也證實,丹紅注射液用于治療急性腦梗死,可明顯降低患者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對腦梗死的防治具有積極作用,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1]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79 -380.
[2]董 旭,梅建強,許文鐘,等.丹紅注射液對腦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2008,30(9):980.
[3]張富亮,吳慧軒,王 強.丹紅注射液治療高脂血癥60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7,16(10):1 225.
[4]谷黨英.丹紅注射液的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09,18(23):2 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