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峰
(唐峰:江蘇大學藝術學院。)
梁元帝蕭繹,是南朝梁代具有代表性的畫家。蕭繹《職貢圖》是以封建王朝國境內外的少數(shù)民族向中國帝王進貢的歷史史實為題材的人物卷軸繪畫。是中國繪畫史上第一部辟用外域職貢人物為作畫題材的工筆人物卷軸畫,亦是現(xiàn)存最早的職貢圖。
根據(jù)梁《職貢圖》之序和岑文記載,該畫作始創(chuàng)于公元526年蕭繹十九歲至公元541年蕭繹三十四歲前。歷時約一十五年。序中帝四十載為公元541年,即大同七年。從《職貢圖》題跋上我們了解到各國使臣進貢時間和物品。很多歷史記載都證實蕭繹在做《職貢圖》之時無論從繪畫上還是對繁榮朝貢盛況的了解記錄上都付出了相當多的精力。同時印證了職貢圖的創(chuàng)作并非一氣呵成,而是陸續(xù)補充繪制完畢之判斷?!堵氊晥D》是蕭繹盡閱向梁朝進貢的蠻夷使臣的樣貌的親筆描繪,并非只是帝王之家用來賞心悅目的紙上閑談。更重要的是記錄史實,對朝政盛世的側面贊揚,這深得梁武帝的欣賞。與清代乾隆皇帝命宮廷畫師繪制的《皇清職貢圖》(歷時10年)相比較,元帝蕭繹一人描繪職貢圖所耗用的時間精力比清代眾畫師還要多5年有余。這不是其他朝代宮廷畫師根據(jù)素材合作完成所能比擬的。
蕭繹《職貢圖》為絹本,線描設色??v26.7cm,橫200.7cm(原為402.6cm)。原作朝貢人物不少于25國,甚至超出31國?,F(xiàn)僅存12國畫像。各國使節(jié)面容莞爾卑微,著意激揚禮教和對梁皇圣朝的敬仰與歸順?!堵氊晥D》作為展現(xiàn)國運的象征,是對繁榮昌盛的一種期望。繪畫方法采取線描勾勒,分染凹凸或平涂著色的方法。其實,魏晉時期乃至宋朝的很多古畫多為絹本,絹的表面涂膠礬再磨光,質感柔和。在上面寫字作畫均是透不出墨色的,這更適合精細、重彩繪畫的表現(xiàn)。
蕭繹在《職貢圖》的用線方面,相對于顧愷之的高古游絲描曲線弧度較為婉轉,以緩慢變化的曲線為主。較琴弦描略細略彎。線條以高古游絲描為主,輔以蘭葉描相托,簡練蒼勁,富有彈性。用筆勾線濃淡相宜,線條提按依舊變化不大,漸變均勻。用中鋒運筆,注重線條起始交代。頓筆為長尖圓頭形態(tài)。線條濃淡變化依次拉開,色與墨相間勾勒,線中依稀有斷續(xù)澀澀的飛白變化。墨色相讓互不遮掩。是彌足珍貴的研究外域人物繪畫與民族服飾表現(xiàn)的盛宴。
從畫面形象布局方面來說,蕭繹《職貢圖》二十多個人物形象,全部安排為橫卷,并且有規(guī)律的左向順從側身。這種構圖是當時繪畫的慣例嗎?在蕭繹創(chuàng)作以人物為描繪題材的《職貢圖》之前,東晉顧愷之繪制過《洛神賦》與《女史箴圖》有眾多人物造型的作品。畫面人物形象生動、情態(tài)不一。再如同朝繪畫前輩張僧繇繪制過《五星二十八星宿圖》,每一星神或坐或立富有變化,側邊則為星法篆書。對比之下,我們可以更加確信蕭繹畫面中有規(guī)律的人物形象是經過謹思慎想的布局。由此體現(xiàn)出蕭繹思想中治國平天下的儒家信條。畫面人物形象飽滿,造型精細嚴謹,人物面龐似于張僧繇的畫風,但已不是清削形象,倒是與北齊楊子華筆下的鵝蛋臉有幾分相像。著色著墨技法方面,以分染平涂為技法。形象準確生動,層層暈染注重裝飾效果。在畫面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滑國使者膚色白皙,臉型橢圓,鼻梁高挺,發(fā)長及頸,無須。翻領過膝長袍,腰系束帶,內襯貫頭衫。人物膚色為暗栗色。蕭繹用赭黑、淡赭、朱膘白、白色略加勾染來區(qū)分了不同使國的膚色形態(tài)。 周古柯國使用赭黑色應對暗栗膚色的描繪,體現(xiàn)了種族的明確差異??梢?,根據(jù)膚色不同,蕭繹對著色方法做了藝術化的歸類處理。
另外,現(xiàn)存十二國使整體形象注重對頭部特征的深入刻畫。如鄧至國使頭戴“突何” 帽,長垂至腰下。發(fā)隨帽約制腦后。劍眉入鬢,皮膚白皙。朱色勾染。末國使:土人剪發(fā),著白氈帽。百濟國呼帽為冠。波斯國使帽子近似“天冠”。倭國頭部以木綿帖首。在《職貢圖》的創(chuàng)作中中,蕭繹用優(yōu)美流暢的線條簡潔概括的著色描繪出各國朝拜的人物及其配飾的同時,也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容。讓我們感受到“筆才一二,其像應焉”的南朝人物畫風,映射出當時的社會思潮。也使我們通過繪畫這一手段,更直觀的了解到南朝梁代帝王對美學,以及對政治的感受和認識。亦有學者認為《職貢圖》與‘南朝畫風’建立起一種‘緊密’的聯(lián)系。在論及早期卷軸畫史的時候,“這件《職貢圖》就成為一件具有重要參照價值、甚至‘風格標型意義’的作品”。
現(xiàn)存中國歷史博物館的《職貢圖》是宋人對梁元帝蕭繹所繪的《職貢圖》的摹本。關于這一點金維諾先生與岑仲勉先生做了較為詳盡的考證。同認為摹本對原作較為忠實。據(jù)考證蕭繹《職貢圖》原作朝貢人物不少于25國,甚至超出31國?,F(xiàn)僅存12國畫像。針對《職貢圖》題跋的探討方面,金維諾先生根據(jù)《石渠寶笈》中的“蘇宋題記”對比《職貢圖》題跋、文獻的避諱言詞,認為職貢圖是北宋熙寧年間所摹。而岑仲勉先生所論為隋至初唐一段時間所摹。同時《職貢圖》的題跋亦零散不齊,很多已經丟失或模糊不清。筆者參照的題跋內容以宋摹本為藍本,根據(jù)《梁書》、《南史》等古著的記載。加以李垠周先生、連冕先生、余太山先生及蕭繹《職貢圖》相關記載研究的梳理考證。綜合了解收藏留印與題跋的詳細內容,使職貢圖的研究更加直觀。
中國繪畫史上,現(xiàn)存歷史博物館的蕭繹《職貢圖》一直是剖析早期卷軸畫面貌以及梁代歷史風云的典藏。這種觀點依據(jù)可以在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卷中得到展現(xiàn)。一幅國寶級的《職貢圖》歷時久遠流傳至今,它究竟經過了怎樣的起伏歷程?我們從殘卷提拔上依稀可見的收藏印章,可追溯它的足跡。宋以前唐代摹本《閻立德王會圖》、顧德謙摹《梁元帝番客入朝圖》都已遺失。宋本殘卷上印有八方收藏印,依次為:蕉林書屋、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鑒寶、宜子孫、御書房鑒藏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tǒng)御覽之寶。其中“蕉林書屋”是由鑒賞家梁清標于康熙六年創(chuàng)建于河北正定縣,主要收藏歷代書法名畫。第二方印章“蕉林書屋”的齋名源自梁清標《蕉林書屋圖小序》。從另外幾方收藏印“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tǒng)御覽之寶”綜合起來看,我們可以推測《職貢圖》在清朝是從梁清標手中傳出,曾經過乾隆、嘉慶、溥儀之手又被清代宮廷收藏過。楊仁愷先生在《國寶沉浮錄》一書中記“舊模本嘉者。殘。鄭洞國夫人經手轉讓。上海市文管會代南京博物院收購,60年代初支援中國歷史博物館建館?!庇纱恕堵氊晥D》在現(xiàn)代應該是故宮的舊藏。
梁《職貢圖》為后世研究繪畫和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史證材料,無論在繪畫研究還是歷史研究方面都彌足珍貴且影響深遠。
[1]郭懷宇.《職貢圖》的時代風格再研究——探討由“摹本”所建構起的早期卷軸畫史的有效性[J].美術.北京:北京報刊發(fā)行局,2011.
[2]岑仲勉.現(xiàn)存的職貢圖是梁元帝原本嗎[J].金石論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韓]李垠周.早期職貢題材繪畫之再探討[J].美術研究,2001.
[4][唐]姚思廉.梁書卷三本紀第三武帝下[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73.
[5][唐]李延壽.南史[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6][韓]李垠周.早期職貢題材繪畫之再探討[J].美術研究,2001.
[7]連冕.宋摹梁元帝《職貢圖》與中古域外“冠服”[J].裝飾,2008.
[8]余太山.梁書·西北諸戎傳與梁職貢圖——兼說今存《梁職貢圖》殘卷與裴子野《方國使圖》的關系[J].燕京學報新,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