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昕彤
刑事再審程序在保障人權、增強人民檢察院行使法律監(jiān)督職能、糾正人民法院生效錯誤裁判、實現最終司法正義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該項制度的設立,對依法糾正生效的錯誤裁判,保護國家利益和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樹立審判權威,維護法律尊嚴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我國刑事訴訟法對此作了專門規(guī)定,但在實踐中發(fā)揮的作用還遠未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由于長期受計劃體制及前蘇聯(lián)的影響,我國對再審程序的理論研究比較薄弱,許多重大理論問題亟待改革,加之現行刑事再審程序的設計缺陷較多,并帶有濃厚的職權主義色彩,與現代社會對法治國家的要求不符,甚至嚴重背離,存在諸多弊端,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我認為,我國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刑事再審程序。本文從我國刑事再審程序存在的缺陷入手,對比國外關于刑事再審制度的立法,試圖找到我國刑事再審制度的完善途徑,使其更好的發(fā)揮作用。
再審程序,在我國又稱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皩徟斜O(jiān)督”是從蘇聯(lián)刑事訴訟法學中借鑒來的一個概念。①它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對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發(fā)現在認定事實或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時,依法提起并對案件重新審判的一項特別程序。②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編第五章對審判監(jiān)督程序作出了專門的規(guī)定。刑事再審程序對切實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準確懲罰犯罪,實現司法公正,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1997年刑事再審程序雖然經過了修正,但是在法條構建上仍然不盡如人意,不能滿足司法實踐的需求;在制度設計上也不符合現代法治社會對正義的要求。
“實事求是”、“有錯必糾”、“不枉不縱”是我國指引刑事再審程序時的理念。有的學者認為“建立刑事再審程序的最大目的,就是貫徹‘實事求是’、‘不枉不縱’、‘有錯必糾’的原則,最大限度地實現刑事訴訟懲罰犯罪?!雹鄣牵皩嵤虑笫?,有錯必糾”的指導思想單純追求案件的客觀真實,單方面的偏重實體正義,忽略程序正義的本質,這種設計導致其將實體正義視為壓倒一切的價值目標,而程序正當性卻不太重視,如再審的啟動具有一定的隨意性、不利被告人之再審缺乏限制、審判權表現出非被動性和非中立性等。④同時,忽視訴訟效率是我國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價值追求過于偏頗的另一個重要表現。⑤因此,我們應該在現代化法治理念指導下對刑事再審指導思想進行改造。
刑事訴訟法第204條規(guī)定啟動再審的事由包括:1、有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的;2、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的;3、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4、審理人員在審理該案件的時候,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刑事訴訟法》第205條規(guī)定,檢察院和法院提起再審的理由是生效裁判確有錯誤。而法律對“錯誤”沒有嚴格界定,且判斷“錯誤”的主體也不是特定的。從這些規(guī)定中,我們不難發(fā)現我國法律確立的刑事再審啟動理由主要是實體錯誤,對程序性錯誤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對再審理由的規(guī)定過于籠統(tǒng),而且在實踐中也并沒有將程序性錯誤作為啟動再審的理由。
我國現有的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再審案件可以由做出生效裁判的原審法院進行管轄,并且司法實踐中,大部分案件都是由原審法院進行再審,包括基層法院。這種可以由原審法院對再審案件進行管轄的規(guī)定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弊端:1、由原審法院糾正自己的錯誤會使當事人存有疑惑,尤其是因法官有枉法裁判等行為而引起的再審,很難取得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2、由原審法院對再審進行管轄,必然導致各級法院都有權對再審進行管轄,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再審成為普遍的審判任務;3、再審不僅是一種糾錯程序,它還兼有實現司法公正、確保法律正確、統(tǒng)一適用等功能,而由原審法院啟動再審勢必難以保證上述功能的實現;4、我國現行法律規(guī)定原審法院啟動再審都是由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之后確定,因此對由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再審的案件,會因其存在各種顧慮而很難自主地進行審判,而難以真正達到糾正錯誤的目的。⑥
在我國,法院和檢察院是刑事再審程序的啟動主體,我國《刑事訴訟法》第205條第一款和第二款都是對法院主動啟動再審所作的規(guī)定。然而法院不應成為訴訟的發(fā)起者,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檢察機關和原審被告才是真正的當事者。法院所行使的再審啟動權在性質上屬于被動性的審判權,理應具有中立性。在當前司法環(huán)境難以保障司法獨立的前提下,法院決定再審權為干擾司法獨立提供了法定渠道。因為法院自身擁有決定再審的權力,黨政領導、人大代表以及社會各界團體,才可以要求法院憑職權去糾正所謂的錯案,法院除了著力憑職權照辦復查之外,幾乎無任何法定理由加以推辭。長此以往,法院將越來越陷入難以自拔的被動深淵,司法獨立也將因此而受到阻礙。⑦
我國《刑事訴訟法》對再審的發(fā)起時限、次數均未作規(guī)定?!蛾P于規(guī)范人民法院再審立案的若干意見》第10條規(guī)定:刑事案件的申訴人不服生效判決、裁定的,在刑罰執(zhí)行完畢后兩年內提出。該規(guī)定與以前申訴無任何期限的規(guī)定相比是一大進步,但是,對法院決定再審權以及檢察院再審抗訴權的行使,是否要受兩年發(fā)起時限的限制,或者是否受其他時間限制,則未作明確規(guī)定。司法實踐中法院決定再審以及檢察院抗訴再審皆不受發(fā)起時間的限制,至少不受兩年發(fā)起時間的限制,顯然是法律規(guī)定不完善的表現。更為不妥的是,刑事訴訟法以及司法解釋卻未就再審的次數做出限制性規(guī)定,以至于同一案件可以被數次再審的現象時有發(fā)生,違背“禁止重復起訴”的原則。每級法院都既有權審查處理當事人的申訴,又有權決定是否啟動再審,即使那些已經過一次或幾次再審且裁判生效的案件,法院或檢察院仍然可能再次再審。再審程序這種特殊的例外程序成了常見的正常程序,這不僅破壞了司法裁判的穩(wěn)定性,更為濫用權力干預司法的人廣開方便之門。
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有較為完整的刑事再審制度:
在法國,刑事再審僅限于為了被告人的利益,禁止對被告人不利的再審的提起。《法國刑事訴訟法》622條至626條規(guī)定了申請再審的適用范圍:如果事實上的錯誤已經導致有罪的人被宣告無罪釋放,裁判決定一經取得既決事由的權威效力,便構成一種絕對障礙,阻止對錯誤地宣告無罪釋放的決定進行任何變更;與此相反,如果因為發(fā)生事實上的錯誤,某一無辜的人被不公正地判處刑罰,在此情況下,盡管判刑判決已經產生既判力,仍有可能對這種司法錯誤進行糾正。
《法國刑事訴訟法》第623條規(guī)定可以提起再審申請的人員有:1、司法部長;2、被判罪人、無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3、在被判罪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以后,由其配偶、兒女、父母及其全部繼承人。⑧
在德國,刑事再審被明確區(qū)分為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審和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審兩種情況。發(fā)現新證據或新事實為對受判決人之利益提起再審是最常見的情形。在《德國刑事訴訟法》在第359條第1款至第3款,第362條第1款至第3款中規(guī)定了為受判決人之有利或不利而提起再審的個別理由:1、因為一份對裁判有重要影響的偽造文書;2、因證人或鑒定人之錯誤;3、因法官犯罪(曲解法律、枉法行為或賄賂)。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審在理由的規(guī)定以及啟動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即必須對上述犯罪已有確定效力的有罪判決,或者因法律上或事實上得原因致使不可能開始或進行?!兜聡淌略V訟法》第361條第2款規(guī)定:“在死亡情況中,死者的配偶、直系和旁系親屬以及兄弟姐妹均有權申請再審?!痹诘聡?,檢察機關、原審被告人及被告人死亡后其近親屬均可提出再審申請?!兜聡淌略V訟法》第373條規(guī)定:1、在重新審判中,應當是或者維持原來的判決,或者撤銷原判決對案件另作裁決;2、僅由受有罪判決人,或者為了他的利益由檢察院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提請再審的時候,對于原判決在法律行為的處分種類、刑度方面,不允許作不利于受有罪判決人的變更。⑨
在日本,只有在對被告人有利的情況下才能申請再審?!度毡拘淌略V訟法》439條規(guī)定:下列人員可以提出再審的請求:1、檢察官;2、受有罪宣判的人;3、受有罪宣判的人的法定代理人及證人;4、受有罪宣判的人死亡或者處于心神喪失的狀態(tài)時,其配偶、直系親屬及兄弟姐妹。第454條規(guī)定:檢察總長在判決確定后發(fā)現案件的審判違反法令時,可以向最高法院提起非常上告⑩?!度毡拘淌略V訟法》第452條規(guī)定:在再審時,不得宣判重于原判決的刑罰。對于法院已再審申請缺乏理由而做出不受理裁定的,任何人不得以同一理由再次提出再審的請求。(11)
審判監(jiān)督程序,在糾正錯案、維護司法公正等方面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上述分析該制度存在的諸多問題,影響了其功能的充分發(fā)揮。因此,根據現代訴訟理念,立足我國的實際,參照聯(lián)合國刑事司法準則的要求,以及借鑒國外的相關經驗進行改革和重構。具體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完善:
意大利刑法學家貝卡利亞說:“訴訟本身應該在盡可能短時間內結束”,這是因為“懲罰犯罪的刑罰越是迅速和及時,就越是公正和有益”。(12)目前我國刑事再審程序以追求實體真實為目標,具體而言就是要查明案件客觀真實,準確懲罰犯罪,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做到不枉不縱。其實“實事求是”、“有錯必糾”并不是絕對的訴訟目標,為了實現一些更高的價值理想,其完全可能被犧牲,并且這也是一個社會走向法治社會的重要標志。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應努力使“既判力”理論和“禁止雙重危險”原則所體現的一些現代訴訟理念得到確立和普遍的承認。程序公正不僅是實現實體公正的手段,而且與實體公正具有同等重要的獨立價值;同時公正是司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只有公正司法才能體現社會正義和保障實現社會正義。(13)所以,在刑事再審程序改革和完善過程中,應該吸收“一事不再理”原則和“禁止雙重危險”原則的價值精神,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程序理念,限制國家濫用公權力,保障被告人的人權。
在法院主動提起再審時,由于缺乏控訴一方,造成了控審合一的現象,也易對刑事再審造成某種審前己經形成的傾向性。所以取消法院主動提起再審的權利,增加當事人的申訴。未經檢察院抗訴或當事人申請,法院不能自行啟動再審程序,而只能被動地接受申請并審查。這就使得法院真正成為居中裁判者,而當事人和檢察院則是有權提起再審程序的主體。
廢除法院對再審程序主動提起的權利,這不僅是符合訴訟理論的,也是保護當事人權利的要求,法院在審理再審案件時充分保證了控辯雙方平等的前提之下行使自己的權利,真正的公平和正義才有更大實現的可能。
我國刑事再審可以借鑒大陸法系通行做法,將再審制度歸為兩種模式:一是保護被告人模式;二是實體真實模式。(14)再審程序的設計,應以保障被告人的人權為基本出發(fā)點。再審理由的確立同樣要考慮人權保障問題,所以學界現在普遍認同的方式就是將再審分為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審和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審,并對二者區(qū)分不同的再審理由。
對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審,再審理由包括:首先,實體方面:“1、發(fā)現原生效裁判所依據的實物證據系偽造、變造,或者原審所依據的言詞證據經查證為不真實或者是采取刑訊等非法手段取得,不具有可采性;2、同一案件事實,發(fā)現新的犯罪人,足以證實原判有罪人為無辜的;3、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未達到法律規(guī)定的證明標準的;4、發(fā)現新證據,與證明原裁判事實的證據存在嚴重矛盾的;5、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在辦理該案件過程中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處理行為的?!?15)其次,程序方面:“1、違反公開審判規(guī)定的;2、違反回避制度的;3、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的;4、剝奪或者明顯限制了被告人的辯護權;5、一審未經開庭審理而作出判決的;6、其他嚴重違反程序公正的情況。”(16)
對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審,再審理由應受到嚴格的限制:“1、違反公開審判規(guī)定的;2、違反回避制度的;3、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的;4、剝奪或者明顯限制了被告人的辯護權;5、一審未經開庭審理而作出判決的;6、其他嚴重違反程序公正的情況?!?17)
我國的再審管轄存在著兩個方面的重大缺陷:一是管轄不具有確定性;二是再審案件由終審法院管轄。(18)管轄問題直接關系到再審案件處理的及時性與公正性。為了保護當事人的申訴權,保證刑事再審啟動程序的公正性,有必要仿效國外的制度,確定終審法院的上一級法院為再審管轄法院,將再審程序的啟動權與對案件的審理權歸于同一法院,可以減少一些銜接性的程序,有利于再審效率的提高。(19)這樣一來也能夠使再審法院和再審法官站在一個更為公正的立場重新審視再審案件。
總之,再審程序既要受到刑事訴訟目的的制約,又要兼顧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在理性的對待“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同時,樹立現代司法理念,引入國外的成熟規(guī)定,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司法的穩(wěn)定性、權威性,使得再審程序既能維護法院裁判的既判力,又能充分保障被追訴人的合法權益。
注釋:
①陳瑞華:《刑事訴訟的前言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485頁。
②陳光中主編:《刑事訴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347頁。
③陳光中:《刑事訴訟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315頁。
④陳瑞華:《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494-500頁。
⑤龍宗智:《徘徊于傳統(tǒng)與現代之間》,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21頁。
⑥卞建林:《刑事訴訟法專題研究》,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86-290頁。
⑦虞政平:《我國再審制度的淵源、弊端及完善建議》,《政法論壇》2003年第2期,第124頁。
⑧卞建林、劉枚:《外國刑事訴訟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82-183頁。
⑨卞建林、劉枚:《外國刑事訴訟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19-220頁。
⑩非常上告是日本再審程序的一種,是指在判決確定之后,針對該判決違法法令而采取的救濟程序。參見:龍宗智:《徘徊于傳統(tǒng)與現代之間》,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20頁。
(11)卞建林、劉枚:《外國刑事訴訟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61-264頁。
(12)[意]貝卡利亞:《論犯罪與刑罰》,黃風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版,第56頁。
(13)陳光中、鄭未媚:《論我國刑事審判監(jiān)督程序之改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90頁。
(14)陳瑞華:《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481-482頁。
(15)陳光中、鄭未媚:《論我國刑事審判監(jiān)督程序之改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07頁。
(16)陳光中、鄭未媚:《論我國刑事審判監(jiān)督程序之改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09頁。
(17)陳光中、鄭未媚:《論我國刑事審判監(jiān)督程序之改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09頁。
(18)龍宗智:《徘徊于傳統(tǒng)與現代之間》,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28頁。
(19)龍宗智:《徘徊于傳統(tǒng)與現代之間》,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28頁。
[1]陳光中,徐靜村主編.刑事訴訟法學[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2]卞建林主編.訴訟法學研究[M].中國檢察出版社,2007.
[3]樊崇義.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與對策研究[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
[4]樊崇義.正當法律程序研究[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
[5]陳瑞華.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6]龍宗智.徘徊于傳統(tǒng)與現代之間[M].法律出版社,2005.
[7]陳衛(wèi)東.刑事審判監(jiān)督程序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1.
[8]陳瑞華.刑事審判原理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9]陳光中.外國刑事訴訟程序比較研究[M].法律出版社,1988.
[10]陳光中.中國刑事訴訟程序研究 [M].法律出版社,1993.
[11]張建良,胡子君.我國刑事再審事由設置的反思與重構[J].法學評論,2005.
[12]樊崇義主編.訴訟法學研究[M].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
[13]李向東,韓旻.刑事再審程序之重構[J].河北法學,2003.
[14]陳光中,鄭未媚.論我國刑事審判監(jiān)督程序之改革[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5]卞建林.刑事訴訟法專題研究[M].科學出版社,2007.
[16]卞建林,劉枚.外國刑事訴訟法[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
[17][法]羅伯斯比爾.論革命法制與審判[M].趙涵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