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民[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7]
作 者:張文民,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杜涯的長篇小說《夜芳華》(作家出版社2011年1月版)不是那種讓人拿起來就無法放下、非要一口氣讀完的作品,它像一杯有些苦澀的清茶,需要慢慢品味。
小說主人公楊道芳出生于20世紀50年代初,這位平凡的中原女兒走過了一條極其崎嶇坎坷的人生道路,遍嘗世間冷暖與苦難。楊道芳的經(jīng)歷見證了共和國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其間許多重大事件都給這個女人的命運打上深深的烙印,因此可以說《夜芳華》是一部平民的史詩,它以對大時代進程中苦難人生的敘寫表達了作家對底層命運的悲憫,正如作者在題記中所言:“這里所寫的,是千百年來在這塊土地上曾經(jīng)發(fā)生的,正在發(fā)生的,或?qū)砣詴l(fā)生的。這是一個人的文學實錄,也是一篇祭文,這篇祭文寫給本文的主人公,也寫給那些在大地上像本文主人公一樣生活著的人們?!雹?/p>
打破長期以來文學對“人”的意識形態(tài)化想象,還原“人”的本真面目與生存處境,以創(chuàng)作表達對具體的作為生命個體的“人”的深沉的愛與悲憫,是杜涯的《夜芳華》努力的方向。
楊道芳作為半個多世紀大歷史進程中一個普普通通的個體存在,她承受了太多的苦難,作者似乎有意把她置于“萬劫不復”的境地來透視普通人的艱難生存,楊道芳的遭遇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使得這部小說具有很強的歷史反思力量:
比如楊道芳和孫朝陽這兩個人相愛很深但脆弱得不堪一擊的婚姻,正好折射出統(tǒng)治中國半個多世紀、至今尚未完全消除的“城鄉(xiāng)二元對立社會結(jié)構(gòu)”對普通人尤其是置身于城市的“鄉(xiāng)之子”的命運無可逃避的操控?!俺青l(xiāng)二元對立社會結(jié)構(gòu)”是一定歷史時期國家為了實現(xiàn)資本原始積累而犧牲農(nóng)村發(fā)展城市、犧牲農(nóng)業(yè)發(fā)展工業(yè)的戰(zhàn)略指導下的產(chǎn)物,有其歷史合理性,但在這種社會結(jié)構(gòu)中“城”和“鄉(xiāng)”被分割成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形成了新的壁壘森嚴的等級制。
孫朝陽雖然接替父親成為城里醫(yī)院的一名員工,但他是一個“合同工”,是一個永遠無法和“城里人”平起平坐的“下等人”,“城市里的鄉(xiāng)下人”是孫朝陽無法逃避的宿命,他的敏感、多疑、極端自尊又極端自卑的復雜性格,他和楊道芳脆弱得不堪一擊的婚姻,他孤注一擲最終導致自我毀滅同時也毀滅了愛人幸福的悲壯反抗,都可以從這里找到解釋。這個“城市里的鄉(xiāng)下人”所作的困獸之斗最終遭遇必然的失敗,因為他挑戰(zhàn)的不僅僅是曾院長、屈院長之流的特權(quán)人物,而是強大的社會體制。
又比如楊道芳后半生的遭遇足可引起讀者對三十多年改革進程中弱勢群體命運的思考。改革的本義是要革除舊的不合理的體制,促進社會的進步和人的全面發(fā)展,但改革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利益再分配問題,一些既得利益者、特權(quán)階層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和特權(quán)便假改革之名行謀私之實,這樣改革就變成一場弱肉強食的森林搏殺。楊道芳和孫朝陽因為在分配房子問題上得罪了醫(yī)院的曾院長,便成為曾院長一次次借改革之名打擊報復的對象:“進修學習”沒有楊道芳的份,“工作轉(zhuǎn)正”沒有孫朝陽的份,在“減員增效、優(yōu)化組合”浪潮中工作出色的楊道芳被“下崗”,徹底淪落底層。
當意識形態(tài)化的宏大敘事津津樂道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時,背后卻是更龐大的弱勢群體所付出的更大的犧牲,以及更多的既得利益者、特權(quán)階層以權(quán)謀私中飽私囊。改革如何兼顧公平、正義,如何保障弱勢群體的權(quán)益,這是作者所要叩問的問題。
再比如楊道芳和黑老大趙紅均的相遇相知則向人展現(xiàn)了一個很有亮色的現(xiàn)代江湖世界,趙紅均并不是人們想象中飛揚跋扈、殺人越貨的黑社會頭目,而是有情有義、慷慨豪爽,帶領弟兄們除暴安良,維護了一方平安。小說拋開道德化的評價,寫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江湖中人”形象,同時融入了作家對“黑社會”存在的獨特思考。而楊道芳在趙紅均死后為了籌措給兒子看病的錢走上“借腹生子”的道路更讓人觸目驚心,它反映了在一個市場化、商業(yè)化社會中資本主宰一切的無情現(xiàn)實:富人用金錢買來窮人的身體作為繁育下一代的工具,窮人為了生存淪為富人的生育機器,親情、倫理、道德被貌似平等的資本交易徹底摧毀。作家的筆就像一把刀,鋒利、冷酷、殘忍,一點一點把現(xiàn)實剖開,讓人看到一種鮮血淋漓的真實。
小說并沒有停留在羅列、展覽人生苦難的層面,也沒有把主人公楊道芳寫成一個類似于新寫實小說中被生存所擊垮的動物性存在的人物形象。
楊道芳美麗、善良、溫柔、多情,飽經(jīng)磨難而不改柔韌與堅強,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在暗夜般的冷酷生存中搖曳一身暗香,這也許就是小說題目“夜芳華”的含義。楊道芳拒絕了高門顯宦的求婚,嫁給“城市里的鄉(xiāng)下人”孫朝陽,這種選擇源自真摯的愛,源自十六歲那年的春天接到少年孫朝陽送上的那把鮮艷的杏花時的一見鐘情,盡管兩人婚后的生活很清貧,但她仍然愛得無怨無悔。孫朝陽的慘死給楊道芳母子帶來毀滅性打擊,兒子成了支撐她活下去的希望與動力,為了兒子她和并不喜歡的周國強草草結(jié)婚,同樣為了兒子她又和他離婚,甚至最后為了挽救被癲癇病折磨陷入絕望的兒子她迫不得已走上“借腹生子”的路,一個柔韌而堅強的女人,一種崇高而神圣的母愛,以這種極端的方式表達出來。
《夜芳華》表達的主題讓人感到沉重,但作家在面對人生苦難與不幸時持精神擔當與靈魂拯救的態(tài)度,并表達對理想人性的美好愿望,所以并不讓人感到絕望。小說語言樸實無華、清清淡淡,這與所表達的普通個體的生存、命運與反抗苦難的主題相匹配。前幾章對楊道芳的豆蔻芳華以及她與孫朝陽的朦朧初戀的敘寫細膩、委婉、動人。到結(jié)尾楊道芳已是一位滄桑歷盡、子孫承歡的老人,令人升起白云蒼狗、人生如夢之感。
“桐花”在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成為貫穿始終的意象。比如小說開始部分的描寫:
六歲的那年春天,楊道芳從屋中走出,來到庭院里,抬頭便看到了滿樹粉紅的花束,高高地在風中,輕搖著,絢爛著。此后的每年春天,庭院中的桐樹便開一樹粉紅的喇叭花,一束一束明艷地伸展著,蓋滿了整個庭院,整個庭院里便都是桐花的淡淡香氣了,香氣在庭院里盛不下,便向左鄰右舍和近旁的胡同里彌漫去,飄散去,于是有很長一段時間,左鄰右舍和近旁的胡同里便整日都飄散著桐花的淡淡香氣了。②
這是剛剛開始有了人生記憶的楊道芳眼里的桐花,燦爛、芬芳,一如她剛剛綻開的豆蔻芳華。小說結(jié)尾,飽經(jīng)磨難、年華已老的楊道芳又回到原來的平房小院,迎接她的仍然是迎風怒放的桐花,而此時已物是人非,令人傷感:
春天的時候,院落中仍是年年地開一樹明艷的桐花,春風不時地從高高的桐樹花冠上呼呼吹過,滿樹滿枝的桐花都在風中輕輕地搖擺著,在湛藍天空的背景下顯得異常絢爛,讓人想起那在這個院落中曾有過的絢爛的青春,絢爛的生命。年年,楊道芳也會偶爾抬頭看看滿樹的桐花,感到心中似乎有些萌動,但很快地,她的心便平靜了,她的生命又進入了一片寂靜。常常地,每當一陣風吹過,便會有幾朵桐花從高高的花冠上凋落,緩緩地落到地面,發(fā)出輕微的啪嗒的聲音,像是春光里的一聲無人解會的嘆息,像是對這個院落里曾有過的美好年華的祭奠,也像是對那在這個院落中曾有過的絢爛的青春、絢爛的生命的一聲嗚咽,一聲低低的哭泣……③
這里的“桐花”意象已成為楊道芳一生的寫照。桐樹是中原地區(qū)最常見的一種樹木,雖屢經(jīng)風霜,但每到春天必然迎風怒放一樹繁花,花開花落之間,是風塵遮掩下的寂靜生命,是歲月流逝里的滄桑芳華。
①②③ 杜涯:《夜芳華》,作家出版社2011年版,題記,第3頁,第321—3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