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以直為先:范仲淹“治道賦”的創(chuàng)作思想發(fā)微

2011-08-15 00:42曹頌今洛陽理工學院中文系河南洛陽471023
名作欣賞 2011年11期
關(guān)鍵詞:范仲淹

⊙曹頌今[洛陽理工學院中文系, 河南 洛陽 471023]

以直為先:范仲淹“治道賦”的創(chuàng)作思想發(fā)微

⊙曹頌今[洛陽理工學院中文系, 河南 洛陽 471023]

在對范仲淹的研究中,“治道賦”一直是研究者較少涉足的領(lǐng)域?!爸蔚蕾x”屬于律賦,其形式固定,創(chuàng)作的心態(tài)復雜,往往被人認為是應命之作而被人忽視。盡管范仲淹有大量的“治道賦”,但這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少。文章試圖通過對范仲淹“治道賦”的內(nèi)容的分析研究,從一個側(cè)面反映范仲淹在仕途上的理想追求。

范仲淹 治道賦 創(chuàng)作思想

作為北宋“能臣”的范仲淹,一生都在為自己兼濟天下的仕宦理想而不懈追求?!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道德自律和“大厲名節(jié)”的人格操守,充分顯示了他作為一代名相的風骨。當時的名將韓琦說他:“以王佐之才,遇不出世之主,竭忠盡瘁,知無不為。故由小官擢諫任,危言鯁論,建明規(guī)益,身雖可絀,義則難存,天下正人之路,始公辟之。”(《文正范公奏議集序》)①對范仲淹品行不吝溢美之辭?!端问贰し吨傺蛡鳌芬苍u價其為“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jié),自仲淹倡之”(見《宋史》卷314)。

站在歷史的角度評判,無論是他的政治理想,還是人格魅力,都與一種處世觀不無關(guān)系,就是直面現(xiàn)實的態(tài)度。即使在他不為后人熟悉的律賦之中,也掩蓋不了這種思想的鋒芒。

一、宋代律賦創(chuàng)作與范仲淹的賦作

談及律賦,我們就不得不對這種文體進行簡單的介紹。律賦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其文體特征出于駢賦。它興于唐代,盛于晚唐五代及北宋。最初的律賦是為科舉而設(shè)立的守關(guān)之文種。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限韻而作,考生要根據(jù)考官的題目,依照限定的八個字的韻腳來做文章。唐抄本《賦譜》云“:近來官韻多勒八字,而賦體八段,宜乎一韻管一段,則轉(zhuǎn)韻必待發(fā)語,遞相牽綴,實得其便?!雹诼少x句式嚴整,多為四六句,兩兩對稱,到了宋代,其基本句型除了四六句外,還發(fā)展為三七、二八等句型,對稱的特征始終不變。律賦為應舉而設(shè),且多出于應命之作,因此,律賦的社會價值和文學地位歷來為人所輕。但律賦對作者寫作素養(yǎng)的要求卻是非常高的,在命題創(chuàng)作的條件下,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因難見巧,考驗著作者的才情、構(gòu)思、命句等能力?!胺菍W優(yōu)才高不能當也。”唐宋進士中文化名人輩出,“以詩賦為名臣者不可勝數(shù)”,不能說律賦沒有一點貢獻。宋代的文人大多以詩詞而名,以文賦而仕,范仲淹也不例外。早年的范仲淹為走上仕途,曾經(jīng)刻苦地研讀和練習寫作各種辭賦,尤重律賦的寫作。《全宋文》收錄了范仲淹賦類作品38篇,除少數(shù)的作品如《明堂賦》《秋香亭賦》《靈烏賦》是古賦外,余者均為律賦。他對律賦的重視,即使在律賦最盛的唐宋兩代,也是不多見。就律賦的數(shù)量而言,宋代以律賦聞名的作者,在數(shù)量上都遜于范仲淹。如劉敞(21篇)、文彥博(16篇)、王禹(14篇)、楊杰(12篇)、田錫(11篇)、歐陽修(9篇)、蘇軾(7篇)等。值得注意的是,范仲淹對律賦的寫作,并非單純地將其作為應舉的手段,而是借助這種特殊的文體,全面地反映社會和個人的精神索求。既可為教化服務,又可“研究物情,規(guī)戒人事”,表現(xiàn)出與現(xiàn)實結(jié)合的趨向,這與大多數(shù)文人只將律賦作為應考的工具,有著很大的區(qū)別。時人對范仲淹律賦是極為推崇的,宋人吳處厚評價他的《金在熔賦》時感嘆“:則公負將相器業(yè),文武全才,亦見于此賦。”③

清代人陳元龍編定的《御定歷代賦匯》,把范仲淹的律賦分為天象、治道、典禮、禎祥、文學、性道、農(nóng)桑、宮殿、室宇、音樂、仙釋、鳥獸、鱗蟲、草木共14類,在這14類作品中,占比例最大的是治道類(20篇),其次為性道類(5篇附1篇),其他均為1篇。范仲淹強調(diào)律賦的社會作用,在他親撰的賦論《賦林衡鑒·序》中,明確提出律賦的創(chuàng)作原則是“權(quán)人之輕重,辨己之妍媸”,并將“祖述王道”“、褒贊國風”作為律賦重要的社會責任。而“治道賦”正是擔負這些責任的最合適的文體。從這里我們不難理解范仲淹律賦寫作的動機?!爸蔚馈币辉~,早見于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鑒》,謂“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宋神宗感其用意,賜名《資治通鑒》,意為“鑒于往事,資于治道”。所謂治道,即治世之道。范氏的“治道賦”,涉及君德、國政、教化、明禮、選才、休兵等諸多方面的內(nèi)容,可以說是直面當時北宋王朝的社會弊端,而提出的策論性的主張。

二、范仲淹“治道賦”的思想內(nèi)容

“治道賦”的創(chuàng)作,是范仲淹以儒學精神為基調(diào),為宋王朝規(guī)劃的一個理想的治國藍圖,這些作品的每一方面的內(nèi)容,都是這幅藍圖中的一個拼塊。作為“慶歷新政”主導者之一,他深刻地意識到,在歌舞升平之下,有巨大危機的存在,而借助“治道”主題的賦作表達的正是他面對現(xiàn)實的隱憂。以這些賦作中數(shù)量最多的“君德”的律賦為例,范仲淹在這方面,先后有《圣人大寶曰位賦》《王者無外賦》《圣人抱一為天下式賦》《堯舜率天下以仁賦》《體仁足以長人賦》《君以民為體賦》《用天下心為心賦》《從諫如流賦》等8篇作品,從不同的角度以“圣君”的標準來規(guī)勸仁宗。他不僅要求皇帝以“九五之尊,求忠信而為助;億兆之上,與慈儉以同施”(《圣人大寶曰位賦》),對民應“教禮讓而表其修飾,立刑政而防其逸豫”(《君以民為體賦》),還直言切情地勸告皇帝“從忠諫而弗逆”,告誡“臣不興諫,則君道有虧”(《從諫如流賦》)。這些言論即使與唐代諍臣魏征的“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諫太宗十思疏》)的言論相比,也可堪伯仲。深受儒學浸淫的范仲淹,以“內(nèi)圣”為至高的道德,充分地踐言自己“儒者報國,以言為先”(《讓觀察使第一表》)④的行為準則的同時,他也將這樣的標準推及及君。從君臣之論上看,范仲淹是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他在“治道賦”中對“君德”的論述,是宋代文化氛圍中新的君臣關(guān)系形成的思想前提。他提出的“虞舜以舍己從人而稱圣德”的觀點,完全體現(xiàn)了士大夫文人對原始的傳統(tǒng)儒學中君臣關(guān)系的回歸。

對“君德”尚且直言不諱,對其他的社會問題,在“治道賦”中范仲淹更是坦陳心跡。如吏治方面,他要求官吏“克勤于邦,同致皇王之道;各揚其職,以成社稷之勛”(《六官賦》),提出“上克承于天道,下不違于民欲”(《政在順民心賦》)。為使政令得到有效的貫徹,他主張“發(fā)號施令,實允葉于群情”、“舉刑罰罪,因眾棄而方行”。這般振聾發(fā)聵的言語,在“治道賦”之中比比皆是。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雹荩ā墩撜Z·憲問第十四》)正是基于對北宋王朝“邦有道”的認識,范仲淹治道賦才能警世醒人,發(fā)如此的黃鐘大呂之聲。

范仲淹“治道賦”中的思想,不僅僅是限于文辭,也見諸行動,他走上仕途的所作所為,充分印證了他追求的“致君于無過,致民于無怨”的政治追求。如天圣七年(1029),在對待宋仁宗率文武百官朝拜劉太后上壽一事,他就直言不諱地稱“此乃開后世弱人主以強母后之漸也”,力陳太后此舉“于禮不順”(《諫仁宗率百官上皇太后壽疏》)⑥。不久,又因上疏太后,直言還政仁宗問題上被黜。在仁宗居大位之后,又在郭皇后廢立問題上直言犯諫,率百官“伏爭之”,被押解出京城,貶知睦州。這些行為充分體現(xiàn)了他耿介的性格。范仲淹對自己為官的理想并不避諱,他言及自己處世“生稟迂疏,親逢明盛,居常苦節(jié),動必危言。踐揚諫諍之曹,傾盞諮詢之地”(《杭州謝上表》)。⑦正因為如此,才能有如此劇烈的抗爭。在20篇的“治道賦”之中,除了少數(shù)的作品如《金在熔賦》《水車賦》以及《堯舜率天下以仁賦》,或借物寓理、或以古喻今之外,大多都直陳胸臆。字里行間,滿篇都是尊賢求善、修政教化的立言立命的思想。他的賦作的社會目的,不是出于個人的仕途進退,而是使“政教不墜,禍患不起,太平之下,浩然無憂”(《上資政晏侍郎書》)⑧。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士子情懷,正是范仲淹一生所著力鑄造的道德模范。

律賦在創(chuàng)作形式上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以限韻的形式突出寫作的主旨。一般四字一句,每字一韻,全文設(shè)八韻。全文論述的起承轉(zhuǎn)合都圍繞這八個字進行。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唐宋時期絕大多數(shù)的律賦中看到。如樓鑰以“渡江擊楫,誓清中原”為韻的《擊楫誓清中原賦》的詠史賦、蘇軾以“王用三法,斷民得中”為韻的《三法求民情賦》治道賦等。⑨范仲淹的“治道賦”,在主旨上都有著明確的思想導向。如《圣人大寶曰位賦》限韻為“仁德之守,光大君位”、《王者無外賦》限韻為“王者天下,何外之有”、《陽禮教讓賦》限韻為“修射崇飲,民不爭矣”、《得地千里不如一賢賦》的限韻為“賢寶邦本,何地能及”等等。從這些限韻的內(nèi)容,就能洞悉范仲淹輔成王道,“上誠于君,下誠于民”的士人道德觀。他為自己制定“言政教之淵流,議風俗之厚薄,陳圣賢之事業(yè),論文武之得失”(《范文正公集·奏上時務書》)⑩的為官之道,在這些“治道賦”中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歐陽修對范仲淹的直言十分欣賞,稱贊他“登朝與國論,每顧是與非,不顧自身安?!保W陽修《上范諫書》)。而“治道賦”中的許多觀點,正是他在朝堂之上直言的思想基礎(chǔ)。

三、范仲淹“治道賦”產(chǎn)生的文化背景

范仲淹“治道賦”之所以能發(fā)驚世之言,是有深厚的思想基礎(chǔ)和社會基礎(chǔ)的。

首先是范仲淹的個人因素。出身于貧寒之門,飽讀孔孟之書的范仲淹,對以儒學修身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深信不疑,并時刻在個人修養(yǎng)上要求自己“常默默以存志,將乾乾而希圣。庶幾進退之間,保君子之中正”(《蒙以養(yǎng)正賦》)?。他在青年時代,就立志做“上醫(yī)醫(yī)國,其次疾人”的人,為社會提出經(jīng)世致用的“良方”。如《金在熔賦》中,明確提出士人許國的標準:“如令區(qū)別媸妍,愿為軒鑒;倘使削平禍亂,請就干將。”(《金在熔賦》)?以抒發(fā)整肅朝綱、安定邊廷的志向。將自己比作待熔之金“,居圣人天地之爐,亦庶幾于國器”。這種主動而強烈的兼濟天下的愿望,打破了宋代“以寬厚沉默為德”的官場規(guī)則,也受到了世人的充分肯定。

其次,是宋代積弱的社會現(xiàn)實。北宋立國不久,就先后受到遼、西夏等“蠻夷之邦”的侵擾,在多次的戰(zhàn)爭中損失巨大,國家形象大受影響。在如此不堪的局面下,如范仲淹這樣的知識精英,面臨巨大的“理想壓力”,他們自身的“文化優(yōu)越感”在嚴酷的民族競爭面前變得蒼白,迫切地需要在富國強兵的改革中找回自信。他在“治道賦”中的大聲疾呼,對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人謂“器大者聲必閎,志高者意必遠”(范開《稼軒詞序》)“,治道賦”雖沒有條陳措施,但從范仲淹國政、教化、明禮等治國方略上,可以看到他深遠的思慮。

再次,是宋代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北宋在立國之初,就定下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治國之策,對知識分子禮遇有加。朝廷“做宰相當須儒者”,地方上則命“士人典州”,給予知識分子充分的信任,明令“不欲以言罪人”。并通過嚴格的科舉政策選拔,使大量出身寒微的優(yōu)秀人才能夠躋身仕途,與范仲淹同時的如張齊賢、歐陽修、王禹等,形成了一個知識分子的精英群體。從社會環(huán)境上看,范仲淹無論是在文章中發(fā)耿介之言,還是在宦場之上行忠直之事,都與北宋統(tǒng)治者精心經(jīng)營的尊士重文的氛圍不無關(guān)系。在開放的人才政策之下,士大夫們完全釋放出了“士固為知己者死”、“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文化品格,表現(xiàn)出強烈的“仕以行道”的入世精神。范仲淹的行為,無疑是這些人物中“最先標舉這種‘先覺’精神的人”。?上下其位的生活遭遇和士報知己的思想,使范仲淹對現(xiàn)實的觀察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霸律珴M滄波,吾生樂事多。何人獨醒者?試聽濯纓歌。”(《漁夫》)(《范文正集卷一》,四部叢刊初編集部)“治道賦”中所呈現(xiàn)的,絕不是人云亦云的應命之論,而是一個思想家發(fā)出的黃鐘大呂之聲。

當然,站在今天的立場對范仲淹的“治道賦”的影響,我們還應該客觀地看。這些賦中的大部分思想觀點,或許存在坐而論道的空泛,也不如他留給后世的諍言直諫的奏議切中時弊。但從形而上的角度認識,這20篇“治道”之論所表達的,是一個不愿為“循吏”的士大夫的文化自覺,也反映了他在道德的自我完善過程中,愿意一力承擔社會責任的優(yōu)秀品質(zhì)。其中所體現(xiàn)的,既有受理學思想浸淫的宋代知識分子向原始的儒學回歸的時代追求,也完整地表達了他在“事君以忠”的觀念之下面臨變革時的思考。他以自己特有的精神追求,為后人樹立了光輝的典范。

① 韓琦.安陽集(卷二十二)[A].四庫全書景印文淵閣本[C].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② 詹杭倫.唐宋賦學研究[M].北京:華齡出版社,2006:267.③ 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十)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本[M].北京:中華書局,1998.

④ 范文正公集(卷十六)[A].四部叢刊初編本.上海:上海書店,1989:441.

⑤ 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⑥ 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卷三七八)[M].四川:巴蜀書社,1990:605.

⑦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卷三七○)[M].四川:巴蜀書社,1990:454.

⑧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卷三八一)[M].四川:巴蜀書社,1990:658.

⑨ 曾棗莊.論宋代律賦[J].文學遺產(chǎn),2003(5).

⑩ 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卷三七七)[M].四川:巴蜀書社,1990:582.

?? 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卷三六七)[M].四川:巴蜀書社,1990:399,403.

? 郭學信.論范仲淹人文性格及其文化成因[J].聊城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6).

作 者:曹頌今,洛陽理工學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編 輯: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歡
范仲淹
范仲淹畫粥苦讀
貧窮累人
近水樓臺先得月
憂國憂民的范仲淹
范仲淹“忍窮”
官場圣人范仲淹
官場圣人范仲淹 第九章 重返京師
官場圣人范仲淹
范仲淹苦讀軼事
范仲淹“持節(jié)”自掏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