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新文
2011年6月26~29日,廣西區(qū)復明18號眼科手術車在我院對116例(116眼)白內障患者行免費復明手術,術中前房應用頭孢呋辛鈉,術后均未出現(xiàn)眼內炎等嚴重并發(fā)癥?,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1年6月26~29日4 d,廣西區(qū)“復明18號”眼科手術車在本院行白內障復明免費手術患者116例(116眼),男38例(38眼),女78例(78眼);年齡33~95歲,平均67歲;單眼術前糾正視力:<0.05者107眼,0.06~0.1者19眼;晶體核硬度按施玉英分級法:Ⅰ級2眼,Ⅱ級17眼,Ⅲ級49眼,Ⅳ級58眼。
1.2 所有患者經門診均行血壓、心電圖、胸片、血糖、肝腎功能、乙肝全套、血凝分析檢查。術眼檢查視力,光定位,色覺,裂隙燈顯微鏡,淚道沖洗,擴瞳,眼科B超。無手術禁忌證收入院滴氧氟沙星滴眼液待次日手術,復方托品酰胺術前1 h散瞳,患者術前30 min常規(guī)使用含有慶大霉素的生理鹽水(16萬U/500 ml)沖洗術眼,為了最大限度降低術后感染的發(fā)生,我們使用100 ml/L優(yōu)碘消毒結膜囊和眼周皮膚[1]。丙美卡因表麻3次,所有患者:均行小切口白內障摘除及人工晶狀體植入術,12點角鞏膜緣后2 mm反眉狀遂道切口寬5~7 mm,前房注入黏彈劑后開罐式截囊或環(huán)形撕囊,水分離及分層,旋轉晶體狀核到前房,注入黏彈劑保護內皮及后囊,用圈匙取出晶狀體,沖洗抽吸皮質,注入黏彈劑擴張囊袋,植入1片式PMMA人工晶狀體,抽吸黏彈劑,根據(jù)瞳孔大小酌情使用毛果蕓香堿,前房內注射0.1 ml含1 mg頭孢呋辛(青霉素過敏者不用)術畢切口密閉良好者不縫合,切口密閉欠佳者10-0尼龍線“8”字縫合1針。結膜囊涂四環(huán)素可的松眼膏包眼??诜^孢氨芐膠囊0.25,3次/d,共3 d,術后第1天術眼點地塞米松滴眼液及氧氟沙星滴眼液。本組116眼均全部Ⅰ期植入人工晶體,術中后囊破裂、玻璃體脫出3例。術后第1、2天,第1、2、4周隨診,隨診期間無一例眼內炎發(fā)生。術后視力≥0.05者115眼,脫盲率98.27%;視力≥0.3者109眼,脫殘率93.96%。
白內障手術后眼內感染的發(fā)生是多因素的,從選擇患者到術后處理,任何環(huán)節(jié)都可能導致術后感染的發(fā)生。對于醫(yī)療條件相對簡陋農村地區(qū),特別是在短期內進行大批量白內障扶貧復明手術的患者大部分來自邊遠貧困的農村家庭,加之大部分患者年老體弱,術后如出眼內炎并發(fā)癥,后繼治療非常困難,因此,如何防范術后眼內感染尤其要做好預防工作。首先,對于全身條件比較差,特別是高齡老人要十分慎重,如是糖尿病患者,本組患者將血糖控制在8.1 mmol/L以下才好進行手術。有眼局部感染病灶者不手術。第二,正常人的結膜囊內存在一定量的細菌。有人在202名觀察眼中,細菌培養(yǎng)陽性50名,占24.7%[2],因此,術前患者除了使用抗生素眼藥水之外,常規(guī)使用含有慶大霉素的生理鹽水(8萬U/500 ml)沖洗術眼也十分必要,同時為了最大限度降低術后感染的發(fā)生,使用100 ml/L優(yōu)碘消毒結膜囊和眼周皮膚,碘劑不僅對細菌、病毒有殺滅作用,對芽孢和真菌也有較強的殺滅作用。Speaker等[3]用DNA基因分析技術發(fā)現(xiàn)82%眼內炎致病菌來源于結膜囊、眼瞼、眼附屬器,說明局部手術區(qū)域是污染的主要來源。術前使用的沖洗、消毒液并不能徹底殺滅結膜皺褶深處的細菌,從而給眼內感染留下了隱患。在進行大批量白內障扶貧復明手術,消毒是較易出現(xiàn)差錯的環(huán)節(jié)。據(jù)《歐洲時代》刊文介紹,前房內注射頭孢呋辛能有效的降低白內障手術后眼內容炎的發(fā)生率(發(fā)生率僅為0.06%),頭孢呋辛是一種安全的、有效的、有相當寬的抗菌譜的藥物,可以用于前房內注射。瑞典國家白內障登記處自1999年以來,已有40萬白內障手術患者使用過。本組116眼患者術中前房用0.1 ml含1 mg的頭孢呋辛的應用,從我們的結果來看,不僅未發(fā)生眼內炎,而且術后角膜的水腫也能更快地恢復,提示術中前房注入頭孢呋辛在預防眼內炎方面是很好選擇。雖然現(xiàn)在對前房注射頭孢呋辛鈉有一定的爭議,如藥物副作用發(fā)生等,權衡利弊,在農村地區(qū)進行大批量白內障扶貧復明手術應該是較好的選擇。
[1]張良,余柏儒,蘇敏奇,等.Povidone-iodine(beta碘)在眼科手術中的應用.中國實用眼科雜志,1999,17(12):759-760.
[2]王忠海,金玉梅,孫玉敏,等.正常人202例眼部帶菌情況觀察.眼科新進展,2003,23(5):351-352.
[3]Speaker MG,Milch FA,Shah MK,et al.Role of external bacterial flora in thepathogenesisofacutepostoperative endophthaml itis.Ophthalmology,1991,98(5):639-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