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銘
(廣西民族大學預科教育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6)
提高組織學實驗教學質量的實踐與探索
謝銘
(廣西民族大學預科教育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6)
從實驗教材、實驗計劃、實驗提綱、教學手段和方法、鏡下檢查、實驗考試等方面,總結和探索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途徑。
組織學;實驗教材;實驗計劃;實驗提綱
組織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微細結構及其相關機能的學科,是學習其他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的重要基礎。組織學教學分為理論和實驗2部分,實驗是學好本門課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實驗教學主要以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各種組織切片為主,其不僅能驗證理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使學生熟練掌握生物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耐心細致、嚴謹求實、用實踐檢驗真理的科學精神,對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很有幫助。微細的組織細胞結構、特點肉眼看不見、摸不著,即使在顯微鏡下放大幾百倍乃至上千倍,展現(xiàn)在視野內的組織細胞依然微小、混亂、不易識別,從而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針對這些問題,筆者總結多年來的經驗,供同行交流探討。
1.1使用彩色圖譜實驗教材
舊的實驗教材文字過多、圖片少,大多是人工繪制的黑白模式圖,不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無法滿足實驗教學需要[1]。2000年后陸續(xù)出版了幾種《組織學與胚胎學彩色圖譜類》的實驗指導書,經過比較及試用,2003年以后,我們一直采用唐軍民、李英等主編的《組織學與胚胎學彩色圖譜類(實習用書)》教材,該教材與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本科理論教材緊密結合,由于清晰的圖像與學生鏡下觀察到的組織細胞結構、色彩大多一致,滿足實驗教學需要。
1.2 合理制訂實驗計劃
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實際情況,制訂合理的實驗計劃非常重要。應遵循實驗和各項技能訓練“先易后難,先簡單后復雜”原則安排實驗。強化實驗教學,使實驗課時接近理論課時,對實驗項目、內容,切片數量有所選擇,突出重點。
比如實驗繪圖是組織學實驗要求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但在有限的實驗時間內,它與觀察組織細胞結構相矛盾。本來應是觀察清楚后再繪圖,但有些學生為了完成繪圖任務,草草觀察后就對照教材圖片繪圖,實驗教學效果不佳。為避免這種現(xiàn)象,幾年來我們對繪圖的要求有所降低。
在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對醫(yī)學的強烈興趣和愛好,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任務。人機體的微觀世界是完美、巧妙、精細和豐富的,這為激發(fā)學生興趣、愛好提供了可能性,在實驗計劃中要體現(xiàn)這一點。除開設驗證性實驗外,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還增設了人口腔上皮細胞標本制作、血型鑒定等綜合性實驗。
1.3 編寫精練實驗提綱
實驗時間有限,為了突出重點,教師必須根據每次實驗課的目的、內容、要求、重難點,結合所備組織切片的實際情況,精練實驗指導,擬定實驗提綱,并提前交給學生,讓學生預習和實驗時有重點、有取舍、有步驟,避免了盲目性。
2.1 使用多媒體輔助實驗教學
組織學是微細解剖學,要眼見為實,學生需用顯微鏡來觀察研究直觀的微細結構,進而建立機體微觀的立體形象結構,從而加深對理論概念的感性認識。因此,直觀立體教學一直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直觀、信息量大、聲像圖文并茂等優(yōu)點,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不足,能明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實驗教學中,觀察機體的微觀結構必須與機體系統(tǒng)、器官大體解剖學結構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從大體(宏觀)到微細,從微觀到大體(宏觀),相互聯(lián)系、相互印證,進而上升到有機統(tǒng)一。如將起參考引導作用的各種圖像用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出來,不僅節(jié)省了時間,還吸引了學生注意力,利于教師深入淺出地講解和指導。
2.2 開展啟發(fā)式教學
設計并在實驗前或實驗中提出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邊思考邊做實驗。如泌尿系統(tǒng)實驗,觀察腎單位的組織結構,教師提出幾個問題:切片里面管道多不多?(學生觀察后會回答多)為什么那么多?(學生會回答因為泌尿小管長)管道大小、細胞、染色是否一樣?(學生觀察后會回答不一樣)為什么不一樣?(學生會回答結構、功能不一樣)。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層層剖析、步步深入,使學生對結構和功能產生統(tǒng)一認識和理解。
實驗課上師生的良性互動是開展實驗教學的基礎。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以提示、反問的方式解決,有的甚至讓學生自己思考答案,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另外注意結合臨床,采用生動形象的比喻等,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為確保學生找到、看見鏡下的組織細胞,教師每次進行鏡下檢查很有必要。每次實驗結束前教師要鏡下重點抽查一二個目標,并直接在學生實驗報告上注明對錯。鏡下檢查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教師必須堅持落實。
切片標本質量的優(yōu)劣對實驗效果影響很大。染色效果不佳或取材不正確等質量差的切片表現(xiàn)為組織結構、細胞層次不清,或無目標結構,學生很難鑒別、判斷。另外,標本使用時間久后,會有玻璃磨損和臟污。所以,實驗員要逐一鏡下檢查甄別切片標本,以保證實驗用標本質量。有時使用的動物切片標本,因為存在種屬差異,與人體結構有所區(qū)別甚至有較大區(qū)別,如腎上腺切片,人體標本皮質網狀帶不均勻連續(xù),有斷點,但猴子的卻是均勻連續(xù)的;食管粘膜下層的食管腺,小動物標本中食管腺稀少甚至沒有,這都需要教師帶教時注意提醒[2]。
生物顯微鏡是貴重的精密儀器,怕潮、怕塵、怕震動等,由于頻繁使用,經常會出現(xiàn)故障,實驗員必須定期做好除塵、鏡頭擦洗、維修等維護工作,以保證實驗時顯微鏡能正常使用。
實驗考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是考查學生實驗技能及對知識掌握程度和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而考試方式對考試質量影響很大。采用填圖式、看圖注字式等書面試卷及多媒體方式考核,不能達到實驗考試目的,因為不能真實反映學生實驗技能和水平。
為此,我們采取客觀、公正的實驗考試方式,即讓學生在實驗室使用顯微鏡,判斷所給切片標本是什么器官組織,并簡要寫明判斷依據。也可以要求學生在鏡下找到某種組織結構或某種細胞。若想取得好成績,學生在平時上實驗課時必須認真觀察切片,熟練掌握顯微鏡操作技能,考試時還要有較快的判斷和反應能力。監(jiān)考教師直接鏡下驗證并評分。這種考試方式客觀、公正、公平,能真實反映學生實驗技能和水平。實驗考試成績占本課程總評成績的25%~30%。
組織學是醫(yī)學專業(yè)的基礎課程,而保證和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對增強學生學習醫(yī)學的興趣與信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1]解繼勝,黃海玲,趙瓊芝,等.淺談組織學與胚胎學實驗指導教材的構建[J].解剖學研究,2007,29(4):290~291.
[2]鄒禮樂,雷小平,梅欣明.關于改進組織學實驗教學的幾點思考[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7,15(1):64~65.
G420
B
1671-1246(2011)13-0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