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醉酒駕駛機動車的定罪與量刑
——以實現(xiàn)刑罰目的為視角*

2011-08-15 00:44:17畢敏敏佘淑華
關鍵詞:定罪醉酒量刑

畢敏敏,佘淑華

(1.湖南大學法學院,湖南長沙410082;2.株洲市天元區(qū)人民檢察院,湖南株洲412007)

醉酒駕駛機動車的定罪與量刑
——以實現(xiàn)刑罰目的為視角*

畢敏敏1,佘淑華2

(1.湖南大學法學院,湖南長沙410082;2.株洲市天元區(qū)人民檢察院,湖南株洲412007)

近年來,由醉酒駕駛機動車引起的系列惡性交通事故,引發(fā)了人們對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是否“入罪”以及如何定罪與量刑的激烈爭論。結合我國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在規(guī)制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方面的不足,借鑒國外其他地區(qū)在這方面的經(jīng)驗及法律規(guī)定,探討應該如何對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進行定罪與量刑,以真正做到罰當其罪,遏制和預防醉駕行為的發(fā)生,實現(xiàn)我國刑罰報應與預防辯證統(tǒng)一的目的。

醉酒駕駛機動車;刑罰目的;定罪;量刑;危害公共安全罪;交通肇事罪

愈演愈烈的醉駕事件接連發(fā)生后,醉駕入刑的呼聲漸起。在2010年8月23日召開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上,立法層面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形式對“醉酒駕駛機動車”是否“入刑”首次作出了回應。草案中規(guī)定,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或者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jié)惡劣的,處拘役,并處罰金。在很多人為草案叫好的同時,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一下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究竟該如何定罪量刑呢?本文中,筆者在對規(guī)制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的域內(nèi)作法和外國經(jīng)驗稍作梳理的基礎上,提出從實現(xiàn)刑罰目的的角度對此行為加以定罪量刑,以實現(xiàn)有效控制和預防的效果。

一、我國規(guī)制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的立法缺失

(一)刑事立法上的缺失

我國針對醉酒駕駛行為的刑事立法主要體現(xiàn)在刑法第114條、第115條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第133條交通肇事罪的規(guī)定上。立法之初及刑法修改時,上述條款對于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定應該說是明確的,司法實踐中能夠做到罪責刑一致,體現(xiàn)法律的公平和正義。[1]但是隨著汽車消費時代的到來,醉酒駕車事件已不再是偶發(fā),且醉駕釀成的交通事故危害后果十分嚴重,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對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而言,其明顯游離于刑法規(guī)定的此兩種犯罪之外,按現(xiàn)有刑法對其定罪量刑受到了現(xiàn)實的嚴峻挑戰(zhàn),甚至將使刑罰目的出現(xiàn)應然和實然的嚴重背離。

首先,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不宜認定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行為。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客觀上必須要有與放火、爆炸等相當?shù)目梢苑Q之為“危險方法”的行為。而醉酒駕駛機動車的情況錯綜復雜,僅就醉酒的程度而言,不同程度的醉酒對“醉駕”者駕駛車輛的影響程度會有很大差異,并且,不同的人醉酒的反應各不相同,駕駛技術,行駛速度,道路狀況等對事故的發(fā)生也有重要影響。因此,不能認為所有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行為,都與放火、爆炸等危險方法具有相當性,都可視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況且,根據(jù)刑法“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處罰”的罪刑法定原則,若要對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行為進行刑罰的懲處,只有將其歸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其他危險方法”中的一種。而“其他危險方法”的條文描述是個兜底條款,其不明確性將給法官留下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間,這就勢必導致司法隨意與不統(tǒng)一。

其次,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不是交通肇事罪的調(diào)整對象。交通肇事罪是典型的結果犯,要求有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chǎn)遭受重大損失的結果發(fā)生,如尚未有法定程度的結果發(fā)生,就不能定罪處刑。就醉酒駕駛機動車而言,其只是造成了法定危險狀態(tài),并不一定產(chǎn)生危害結果。因此,極具社會危害性但尚未有法定危害結果發(fā)生的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被排除在交通肇事罪之外,不被納入此罪調(diào)控的范圍,這無疑是刑事立法的缺失。

(二)行政立法上的不足

我國現(xiàn)有針對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的立法主要體現(xiàn)在行政法規(guī)上。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條規(guī)定:“……醉酒后駕駛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處15日以下拘留和暫扣3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機動車駕駛證,并處500元以上2 000元以下罰款?!庇秩纭吨腥A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7條規(guī)定:“違反交通管理,有下列第一項至第六項行為之一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有第七項至第十一項行為之一的,處5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二)無駕駛證的人、醉酒的人駕駛機動車輛?!?/p>

行政立法的管理措施是暫扣、吊銷駕駛證、罰款和拘留。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些規(guī)定似乎陷入了法律疲軟的狀態(tài),根本無法達到有效遏制醉駕的目的。比如拿罰款來說,最高2 000元的罰款數(shù)額,很多人尤其是“有車一族”根本不放在眼里,這就導致罰款的懲戒性弱,制裁性差,執(zhí)法效果很不理想。又如15天的拘留期,相對于違章者而言顯得蒼白無力,毫無威懾作用。正是行政立法懲罰力度的偏輕讓很多人有恃無恐,抱著僥幸的心理,屢屢以身試法。這樣的立法模式顯然已經(jīng)很難適應交通安全問題的嚴峻現(xiàn)狀。

二、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的國外立法

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作為一個世界性問題,各個國家和地區(qū)都采取了相應的應對措施。與中國相對寬松的法律處罰措施相比,國外多數(shù)國家都是立法上從嚴,標準也更具針對性。

在美國,醉酒駕車被認為是一項危險的犯罪行為。美國《模范刑法典》第205.5條規(guī)定公然醉酒罪:行為人以治療之外的目的攝取酒精、麻醉品或者其他藥物,致使在公共場所內(nèi)的自己、他人或財產(chǎn)受到明顯的影響或者干擾附近的他人的,構成犯罪。[2]各州對于“飲酒嚴禁駕駛”的規(guī)定是一樣的,處罰程度與方式也并無太大差異。加州規(guī)定,如果酒醉駕駛并在10年內(nèi)重犯,可以處以最高10 000美元的罰金,并吊銷駕照一年以上;只要檢驗證據(jù)達到規(guī)定血液酒精含量基準值以上即為該犯罪成立,或者依據(jù)警察對當事人的外觀行為表現(xiàn)之證詞,亦可判決有罪。[3]

日本人口多而道路窄,醉酒駕車同樣成為棘手的社會問題。日本對于醉酒駕車的處罰在法律上日趨嚴厲。對于醉酒駕車者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100萬元以下罰款,并當場吊銷駕照,3年內(nèi)不核發(fā)駕照;對于醉酒駕車司機的同乘者和供酒人則處以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30萬日元以下罰款。

新加坡的規(guī)定更為嚴格。其刑法第67條規(guī)定,任何人在酒精或藥物影響下,不能正確控制車輛而駕駛,或意圖駕駛機動車輛者,處六個月以下徒刑或1 000新元以上5 000新元以下罰金;再犯或連續(xù)犯,處十二個月以下徒刑并處3 000新元以上10 000新元以下罰金。第68條規(guī)定:任何人在酒精或藥物影響下,不能正確控制車輛而有可能駕駛車輛但尚未駕駛者,處三個月以下徒刑或500新元以上2 000新元以下罰金;再犯或連續(xù)犯,處六個月以下徒刑并處1 000新元以上5 000新元以下罰金。[3]

在我國臺灣、香港、澳門地區(qū),醉酒駕駛都被規(guī)定為犯罪。臺灣地區(qū)刑法規(guī)定,服用毒品、麻醉藥品、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駕駛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單科或并科十五萬元以下罰金。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在道路交通條例(第39條)中規(guī)定了醉酒駕駛罪;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在刑法典(第279條)中規(guī)定了危險駕駛道路上之車輛罪。[4]

國外和其他地區(qū)良好的交通秩序證明了以刑法手段加大對醉酒駕駛行為的懲處,能夠有效遏制因醉駕引發(fā)的交通事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合理借鑒國外立法經(jīng)驗,將有助于破解我國的“醉駕控制”難題。因此,在啟動有關立法時,可適當參考外國經(jīng)驗,將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定罪并給予刑事處罰。

三、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的控制思路——以實現(xiàn)刑罰目的為視角

(一)刑罰目的理論

刑罰目的是什么?這一命題是刑法學界乃至社會學界永恒的話題,目前,刑法學界對刑罰目的的認識主要有三種觀點:報應論、一般預防論和特別預防論。[5]在這些學說當中,我國刑法學界主流的觀點是并合論(折衷論)。[6]并合論者認為,刑罰是報應和預防的辯證統(tǒng)一,即“因為實施了犯罪并且為了不實施犯罪而科處刑罰”。

筆者比較贊同并合論的觀點。眾所周知,犯罪是社會危害性與人身危險性的統(tǒng)一。刑罰是對犯罪的否定,其目的亦應具有二元性。就社會危害性而言,其著眼于已然之罪,主要考慮犯罪給社會造成的惡害,故刑罰應表現(xiàn)為懲罰、報應;就人身危險性而言,其著眼于未然之罪,更多考慮犯罪分子的再犯可能性,故刑罰應表現(xiàn)為教育、預防。所以,刑罰的目的既是報應,又是預防,是報應與預防的對立統(tǒng)一。但是,刑罰目的并非報應與預防的等量齊觀,在刑事活動的不同階段兩者應該各有側重:(1)刑罰創(chuàng)制階段,實際上是刑事立法的過程。在這一階段,立法者考慮的是是否需要用刑罰及用多重的刑罰來遏制犯罪的發(fā)生,通過刑法的期待可能性指導人們的行為,進而實現(xiàn)一般預防的目的。但對一般預防的追求,不能超過報應的限度,且在對不同犯罪規(guī)定不同刑罰時更應兼顧刑罰的報應目的。(2)刑罰適用階段,即量刑階段。司法者應根據(jù)行為人所犯罪行的大小來決定刑罰的輕重,并在法定刑幅度內(nèi)兼顧預防目的,且個別預防與一般預防并重。(3)刑罰執(zhí)行階段,主要是指行刑過程。這一階段是對犯罪分子的改造過程,教育改造犯罪人是首要任務,無疑應以個別預防為主。但這一目的的實現(xiàn)同樣受到報應與一般預防的限制,如刑事判決所確定的宣告刑制約著實際行刑期限。

(二)刑罰目的對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定罪的影響

根據(jù)刑法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在分析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的定罪之前,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立法上是否將其“入罪”的問題。如前所述,在刑罰創(chuàng)制階段,立法者主要考慮是否動用刑罰來控制和遏止某一行為,進而實現(xiàn)刑罰的報應和一般預防目的。因此,從刑罰目的的角度對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的“入罪”進行考量,將為其正當性提供一個有理有力的依據(jù)。

首先,報應目的對醉駕行為“入罪”的影響。刑罰的報應目的要求刑罰的發(fā)動以犯罪的危害性為基礎。就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而言,其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對公民生命和財產(chǎn)權益構成巨大威脅。在一系列重大交通事故中,醉酒駕駛一直是重要誘因,且醉駕釀成的事故后果十分嚴重,如河南的“王衛(wèi)斌案”,南京的“張明寶案”,成都的“孫偉銘案”等。因此,醉駕行為將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陷入一種隨時可能被侵犯的風險狀態(tài),構成了巨大威脅。二是對社會產(chǎn)生巨大危害。公共安全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前提,交通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醉酒駕駛機動車嚴重影響了交通安全,損害了公眾的安全感和社會和諧。三是損害了法律的尊嚴。行為人明知我國法律法規(guī)對醉酒駕駛的禁止性規(guī)定和其容易造成嚴重的危害結果,仍然醉酒駕車,體現(xiàn)出對法律的蔑視。因此,將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上升為犯罪,運用刑罰加以懲處,有利于消除犯罪所帶來的罪惡,實現(xiàn)刑罰報應目的。

其次,一般預防目的對醉駕行為“入罪”的影響。通過將某種行為犯罪化來實現(xiàn)刑罰的一般預防目的,主要就是要發(fā)揮刑法和刑罰的威懾作用。就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而言,一方面,最嚴重的行政處罰是行政拘留十五天,不足以震懾醉酒駕駛行為人,不足以防止醉酒駕駛行為以及其帶來的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另一方面,公安部掀起全國范圍的專項整治行動后,在交管部門如此大的打擊力度和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下,醉駕行為依舊屢禁不止,甚至出現(xiàn)反彈現(xiàn)象,顯示出專項整治的局限性。因此,刑法作為社會的最后一道防線,有必要對這種應受處罰的風險狀態(tài)及時地進行否定性評價,動用刑罰進行威懾,努力將醉駕行為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有觀點指出通過“入罪”對醉駕行為進行一般預防與刑法的謙抑性不符,筆者認為不然。刑法的謙抑性,是指立法者應當力求以最小的支出——少用甚至不用刑罰(而用其他刑罰替代措施),獲取最大的社會效益——有效預防和控制犯罪。[7]換言之,凡是適用較輕的制裁方法足以抑制某種犯罪行為時,就不要規(guī)定較重的制裁方法。而現(xiàn)階段,行政制裁方法并不足以抑制醉駕行為,故發(fā)揮刑罰的威懾作用并不違背刑法的謙抑性原則。

(三)刑罰目的對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量刑的影響

量刑是罪刑關系的個別化,是針對具體案件、具體案犯適用法律。如前所述,立法者可能將醉酒駕駛機動車入罪并給予刑事處罰,但不可能對將來要發(fā)生的每一起醉駕行為都能預先設定恰如其分的刑罰,只能在法律中預留一定的量刑空間,供法官在審理案件時自由裁量,在不同的時空環(huán)境下,不同的法官基于自身對刑罰目的的理解對不同的犯罪人進行量刑,量刑結果肯定無法穩(wěn)定和統(tǒng)一,必然會出現(xiàn)量刑差異和失衡,進而影響刑罰目的的有效實現(xiàn)。因此,從刑罰目的視野對醉酒駕駛機動車的量刑進行分析,將有助于實現(xiàn)量刑公平、公正。

首先,刑罰的報應目的對醉駕行為量刑的影響。根據(jù)刑法第5條罪刑相適應原則,刑罰輕重應當與罪行輕重及犯罪人的主觀惡性相適應。換言之,刑罰的報應根據(jù)應是犯罪的客觀危害和犯罪人的主觀惡性。意大利法學家貝卡利亞指出:“犯罪對公共利益的危害越大,促使人們犯罪的力量越強,制止人們犯罪的手段就應該越強有力,這就需要刑罰與犯罪相對稱。”[8]即犯罪的社會危害程度的大小,是決定刑罰輕重的重要依據(jù)。同時,犯罪的主觀惡性是犯罪人支配其犯罪行為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它往往標志著犯罪人應受到道德譴責和法律責難的程度。

就醉酒駕駛機動車而言,一方面行為本身給道路上其他不特定主體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造成了某種危險,具有客觀危害性,另一方面行為主體存在主觀上的過錯,具有主觀惡性,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刑事處罰。實踐中,犯罪時間、犯罪地點、犯罪主體等因素因案而異,如:犯罪時間是白天還是凌晨深夜,犯罪地點是熱鬧繁華、人流擁擠的大街還是偏僻的鄉(xiāng)間公路,犯罪主體是剛上路的新手還是駕車多年的老司機,犯罪主觀方面是故意還是過失,是疏忽大意的過失還是過于自信的過失等等,這些都會影響醉駕行為的客觀危害大小和主觀惡性程度。因此,在對醉駕犯罪量刑時,應該全面考慮,綜合分析,做到刑罰的輕重適度,以實現(xiàn)刑罰的報應目的。

其次,刑罰個別預防目的對醉駕行為量刑的影響。刑罰的個別預防主要是通過消除再犯可能性實現(xiàn)的。再犯可能性是指犯罪人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一般通過人身危險性大小表現(xiàn)出來。因此,審判機關在查明犯罪事實的基礎上,量刑時必須充分考慮犯罪人的個人情況,如:犯罪前的一貫表現(xiàn)、犯罪后的表現(xiàn)等。在對醉駕者進行再犯可能性的判斷時亦應如此。如醉駕者平時無任何違章記錄,犯罪后真誠地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性質及其后果,并有嚴重的痛苦感和悔罪感的,表明其再犯可能性不大,對其可作出較輕的處罰。反之,行為人屢屢醉駕不改,對行為性質及后果沒有半點悔意,可能再犯醉駕之罪,那么,便應判處能有效遏制這一犯罪發(fā)生的刑罰。

再次,刑罰一般預防目的對醉駕行為量刑的影響。有觀點認為刑罰的一般預防功能只應存在于立法階段,反對在量刑階段強調(diào)刑罰的一般預防功能,認為在定罪量刑階段強調(diào)一般預防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相悖,不利于刑罰公平和正義目標的實現(xiàn)。[9]筆者認為,一般預防旨在防止一般人犯罪,因此活生生的刑罰適用將更加有利于威懾不穩(wěn)定分子,教育警示社會公眾。如醉駕行為屢禁不止,法官在對此類案件量刑時,在對“從寬”與“從嚴”進行選擇時,應當在法律規(guī)定的幅度內(nèi)更多地考慮“從嚴”打擊,讓公眾更多地感受到法律對此類犯罪強烈的否定,而不是對犯罪人過多的同情與寬宥。同時,要在醉駕行為的量刑階段彰顯預防功能,應把握好三個方面。一是判斷初犯可能性,綜合考量醉駕率、交通事故發(fā)生率、公眾民憤、社會交通形勢等因素,使刑罰輕重與初犯可能性大小相適應;二是公開審判,讓公眾知曉醉駕行為的性質及其后果,自覺養(yǎng)成“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的習慣;三是做到量刑均衡,防止出現(xiàn)同罪不同罰,樹立刑罰的公信力和威懾力。

四、結語

由于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的嚴重危害性,將其“入罪”已是大勢所趨。至于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的罪名和法定刑配置問題尚需要深入論證和進一步考察。必須明確的是,治理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決不能單純依靠刑法來懲治。我們一方面重視刑罰的報應和預防目的,同時還要動用行政、經(jīng)濟、教育等多種手段,對醉酒駕車行為進行有效調(diào)整,還公眾以道路安全。

[1]石紅衛(wèi),陸之悅.危險駕駛行為的刑事處罰探析[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9(5):29-30.

[2][美]美國法學會編.美國模范刑法典及其評注[M].劉仁文,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209.

[3]張曙曦.從蒸汽機車到汽油車交通法規(guī)走過一百四十五年[EB/OL].http://news.xinhuanet.com/auto/ 2003-11/05/content_1161024.htm.

[4]張普定.“酒駕”入罪法理探析[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46.

[5]肖洪.刑罰的目的應該是“一般預防”[J].現(xiàn)代法學, 2007(5):169.

[6]張明楷.刑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96.

[7]陳興良.刑法謙抑的價值蘊含[J].現(xiàn)代法學,1996 (3):14.

[8][意]貝卡利亞.論犯罪與刑罰[M].黃風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527.

[9]韓軼.刑罰目的的建構與實現(xiàn)[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112-116.

(責任編輯:楊 睿)

Conviction and PenaltyM easurement for Drunken Driving of Vehicles——From Perspective of Realizing the Purpose of Punishment B IMin-min1,SHE Shu-hua2

(1.School of Law,Hunan University,Hunan Changsha410082,China;2.Tianyuan District People’s
Procuratorate of Zhuzhou,Hunan Zhuzhou412007,China)

A series of vicious accidents caused by drunken driving raised the heated debate on whether the behavior of drunken driving“gets into the crime”and how to convict the drunken driver and measure the penalty in recent years.In combination with inadequate regulations of the current laws about drunken driving and referring to the overseas experiences and laws in this aspect, the writer tries to convict and measure the behavior from the view of the purpose of penalty for realizing dialectical unity of retribution and prevention in order to really correctlymeasure the penalty and deter and prevent the drunk driving behavior.

drunken driving of vehicles;purpose of penalty;conviction;measurement of penalty;crime of jeopardizing public security;crime of causing traffic casualties

D924.399

A

1672-0598(2011)01-0090-05

12.3969/j.issn.1672-0598.2011.01.015

2010-09-25

畢敏敏(1985—),女,湖南邵陽人;湖南大學法學院2009級刑法專業(yè)碩士。

佘淑華(1973—),女,湖南武岡人;株洲市天元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察官。

猜你喜歡
定罪醉酒量刑
刑事程序法向度的量刑規(guī)范化研究
西比琳(六)
打擊奸商,定罪沒商量
Drunk 醉酒
醉酒八仙2
醉酒八仙
論自首在量刑中的適用
西藏科技(2015年5期)2015-09-26 11:55:20
間接處罰之禁止——以交通肇事罪定罪量刑中的賠償因素為中心展開
潛逃歸案疑犯的量刑規(guī)范
聚眾斗毆轉化定罪的司法適用及其規(guī)范
海峽法學(2015年2期)2015-02-27 15:07:38
屯昌县| 内黄县| 宕昌县| 漠河县| 博爱县| 葫芦岛市| 吉木乃县| 织金县| 莱州市| 洛扎县| 成武县| 正镶白旗| 墨玉县| 建德市| 和硕县| 双鸭山市| 留坝县| 德令哈市| 兰溪市| 诏安县| 贵德县| 甘肃省| 绥宁县| 嘉峪关市| 镇安县| 光泽县| 施甸县| 嘉祥县| 舞钢市| 五原县| 旬邑县| 始兴县| 农安县| 宣汉县| 临海市| 惠州市| 察隅县| 宜川县| 荔波县| 墨江| 台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