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莊子“逍遙游”與阿Q“精神勝利法”之比較

2011-08-15 00:49:04宋麗萍
關(guān)鍵詞:郭象逍遙游神人

宋麗萍

莊子“逍遙游”與阿Q“精神勝利法”之比較

宋麗萍

莊子逍遙游所要達到的精神境界與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不能等同的。莊子的逍遙是使人的心靈得到升華的一種可貴的思想品德,這對于現(xiàn)實社會中的人們保持自身的美好品德、保持自身的本真有著重要的意義。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一種自欺欺人、讓人頹廢墮落的精神毒品。二者在本質(zhì)上是完全不同的。

“逍遙游”;消極精神勝利法;途徑

一、莊子逍遙與阿Q精神之不同

(一)階級地位不同

莊子是戰(zhàn)國時期的一個沒落的知識分子。身處在社會大變革的時期,面對民命如草芥、君臣如虎狼的社會現(xiàn)實,莊子深感奴隸主階級大勢已去,但他又不肯附和新興的地主階級,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合作。陸德明序中曰:“齊楚嘗聘以為相,不應?!薄皶r人皆尚游說,莊生獨尚其事。”他于是“遁跡山林”,成為“隱士”。莊子的思想并非完全代表著沒落奴隸主階級的利益,他一生都致力于使自己成為“歸隱之士”,試圖超脫于世俗之外,但有時又難免暴露出一定的階級屬性。

辛亥革命之后,中國仍然處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雙重壓迫下,相當多的中國人在經(jīng)濟上深受剝削,在精神上深受奴役,他們無名、無姓、沒錢、沒地位、沒尊嚴,是典型的城市流氓游手好閑之輩。這個階層的群眾受各種強權(quán)勢力的壓迫,他們要么奮身反抗,為自己的地位努力爭取,要么碌碌無為,繼續(xù)受欺凌和自欺,而阿Q則屬于后一種,他不清洗自己小小的恥辱,甚至在面對更多恥辱時也能昂頭而去。

(二)社會基礎(chǔ)不同

莊子的思想長遠而深邃,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他對世俗社會的猛烈抨擊以及由這種抨擊所產(chǎn)生的對統(tǒng)治者的不滿和指責上。莊子身處亂世,面對統(tǒng)治者的黑暗,他想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卻無展現(xiàn)才能之地,因為世俗太過于黑暗和腐朽。莊子深知這種社會矛盾,并提出解決矛盾的舉措,卻得不到統(tǒng)治者和世人的支持。正是由于莊子對于社會現(xiàn)實有超乎一般人的看法和思想,所以才會有超乎一般人的“逍遙”之最高境界。

莊子在《逍遙游》中說:“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譯游吳瓊哲,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边@反映出莊子渴望自由自在、無牽掛的逍遙自由的境界。其在《逍遙游》中所闡發(fā)的思想可分為兩種情況:其一,“出淤泥而不染”。即是說,在官場為官之人,即使知道自己所在的這個環(huán)境,也不為這個環(huán)境中的權(quán)勢、功名所玷污,真正的逍遙者是不會為這些世俗的事務所麻痹的。其二,遠離世俗。人應在大自然中感受真正的逍遙所在,不為世俗而煩惱,不為人間的紛爭而擾心,使精神達到自由自在、無牽掛、無阻礙的境界,達到從有待到無待、從有我到無我的境地。郭象在《注》曰:“夫小大雖殊,而放于自得之場,則物任其性,事城其能,各當其分逍遙也。”唐朝成玄英在《疏》中曰:“斯皆率性而動,稟之造化?!?/p>

而作為社會最底層的農(nóng)民階級,阿Q深受封建統(tǒng)治禮教、道德規(guī)范的影響,這就形成了以阿Q為代表社會底層人士的麻木不仁和愚昧無知,反映在其精神上,就是自我麻醉和自欺欺人。

二、莊子逍遙游與阿Q精神勝利法之比較

精神勝利法是人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它是人在不能滿足自身物質(zhì)需求或者遭受挫折的情況下而尋求的一種精神上的安慰或心靈上的解脫。人往往會有需要精神安慰的時候,當人類的心靈遇到困難,便本能地渴求得到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和自我開脫。有的人能夠正確地去面對這一切,從精神安慰中得到更大的沖力來實現(xiàn)現(xiàn)實中所不及的東西,而有的人卻用精神安慰來麻痹自己,以獲得精神上暫時性的滿足和勝利,此之謂精神勝利法。

精神勝利法可分為積極的精神勝利法和消極的精神勝利法。積極的精神勝利法是人們在遇到困難時,能夠通過精神的勝利來擺脫失敗或者困難帶給自己的打擊,并且通過正確的途徑使自己克服這種不良情緒,從而形成對困難事物的一種全新認識,并利用這種認識來改變現(xiàn)狀,改變事物的性質(zhì),從而扭轉(zhuǎn)乾坤。消極勝利法則是在面對困難時持一種消極妥協(xié)的態(tài)度和無所改進的狀態(tài),即使改變也只是改變其表面現(xiàn)象,不會改變事物的性質(zhì)。

在筆者看來,莊子的逍遙是莊子對其所處的“世道荒淫,蒼生離亂”的社會的絕望,是其在不愿混同萬物的前提下對精神逍遙的一種追求。莊子深知,到達這個逍遙是一個十分艱巨的過程,是一個從有待到無待、從有我到忘我的過程。因此,他在《逍遙游》里用寓言的方式,表現(xiàn)出人們在追求逍遙境界時所受到的限制。莊子以鯤鵬展翅九萬里開篇,繼以小雀其劬勞相襯,以明大小之辯,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來表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以及以知效一官來說明世俗之人是有所待。即使宋榮子也只是“雖能忘有,未能遣無”,而列子“亦不能復過此”。相對于俗人而言,莊子的逍遙雖然很難,但他卻強調(diào)了逍遙是這樣的一種狀態(tài):“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鼻f子用“堯讓天下于許由”來說明“無名”;用“藐姑射之山神人”來說明“無己”;用“大瓠、大樗只用”來說明“無功?!?/p>

成玄英在《疏》中指出莊子逍遙的核心思想在于“唯當順萬物之性,游變化之塗,而能無所不成者,方盡逍遙之妙致者也”,他還提到“詢其至道,云物性不同,各有素分,循而直往,因而任之”,“逍遙適性,樂在其中”的道理也就一個“順”字?!叭f物必以自然為正,自然者,不為而自然者也”,“不為而自能,所以為正也”,其中蘊含的也就是一個“順”字。莊子也用了大量的篇幅來證明逍遙乃“順”,而“順”就是要“順”心。

自然之物之逍遙是要“順”其本性。莊子在談到更高境界的逍遙時,談及到了宋榮子、列子,他認為這些隱士所達到的逍遙也是有所待的。而真正無待的逍遙是神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承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物有本性,神人也是順其本性而為,無所不在、無所不能、自然而然。莊子認為萬物應順性而為,其核心就是如何達到人的逍遙,達到精神上的逍遙,超越自我。

而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消極的,是不為人類所提倡的,是一種逃避現(xiàn)實、逃避困難的依賴。阿Q的精神勝利法可以概括為兩點:第一,自尊自大,自輕自賤。例如:阿Q在城市中呆過幾日后,回來便會顯擺自己在城市中的所見所聞,真把自己當成城市之人,小看在未莊這小地方?jīng)]有見過世面的人,覺得他們沒有見過城里的煎魚,沒見過城里的條凳。而阿Q在城市里又看不慣城里人的生活方式,他是一個典型的社會底層人物的矛盾集合體,他的身上反映了底層社會人們的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就是阻礙他們成為人上人的消極的精神勝利法。第二,自欺欺人,欺軟怕硬。阿Q自欺欺人的想法發(fā)人深省。例如,在自己被打時,他會立刻轉(zhuǎn)換思想說自己是被自己不孝順的兒子所打,然后在心里感嘆世道的不合理。之后,想著被兒子打了,打了就打了,反正被兒子打了,雖被打了,自己還多了個兒子。他在精神上又一次轉(zhuǎn)敗為勝。阿Q最喜歡與人打架,他很“聰明”,總是量力而行,見到弱小就動手欺負,見到高大的就躲掉,這是典型的欺軟怕硬。

三、莊子達到逍遙的途徑

(一)如何做到“無為”“無待”“無心”

莊子在提到如何達到“無為”時,曾拿鯤鵬、蜩自然之物來說明自然之物是有大小之分,但都是出自自然之手,都不知道為何有大小之異。郭象《注》曰:“夫趣之所以異,豈知異而異哉?皆不知所以然而自然耳,自然耳,不為也。此逍遙之大意?!蓖瑫r,郭象在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不及大年”中說到“故知物性不同,不可強相希效也”。莊子以堯帝不治天下而治來說明“無為”的重要性,郭象在《注》中曰:“夫能令天下治,不治天下者也。故堯以不治治之,非治之而治者也。”“夫治之由乎不治,為之出乎無為也,取于堯而足,豈借之許由哉!”成玄英在《疏》曰:“故老子云為無為,事無事,又云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因此,“無為”而為就是要順萬物之本,不要逆水行舟。

莊子在追求“無為”的同時,還要做好“無待”。莊子的“無待”是逍遙的境界之一,他在《逍遙游》中指出:“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即是說,鯤鵬再大也是要憑借風的力量,船再小也要有足夠的水量。列子御風而行,“雖乎免于行,猶有所待者也”,因此列子也是“未數(shù)數(shù)然也”。因此,不論是物還是人,如果有所待,要達到逍遙都是很難的。莊子也列舉了藐姑射之山之神人,其逍遙就是因為無所待,“乘云氣,御飛龍,而游四海之外”。

(二)如何做到“無己”“無名”“無功”

莊子認為常人是很難達到逍遙的,因為常人有包袱、有依賴、有追求、把自己的得失看得很重,把功名利祿看得很重。他認為,要真正達到逍遙,必須把所有的欲望拋擲在腦后,達到“無己”“無名”“無功”的境界,才是真的逍遙。莊子認為“無己”“無名”“無功”是達到逍遙的三個逐步提高的境界。郭象《注》曰:“無己,故順物,順物而至”,莊子列舉了宋榮子、列子、神人來一一說明“無己”的境界。成玄英在《疏》中曰:“榮子知內(nèi)既非我,外亦非物,內(nèi)外雙遣,物我兩忘,故于內(nèi)外之分定而不忒也。”雖然宋榮子已經(jīng)達到一個無己的境界,但是其仍是“猶有未樹也”。莊子認為神人是“無己”的,是達到逍遙的重要步驟之一。一個人連自己都忘記了,他還想要什么。無極無所求,就如形同枯木,心若死灰。

莊子認為要達到逍遙僅僅“無己”是不行的,而且要“無名”、“無功”。要達到逍遙,就不要追求過多的功名,不要越俎代庖。莊子還以大瓠、大樗所謂無用之用來說明“物無所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背尚ⅰ妒琛吩唬骸坝鳛榈乐?,要在忘心,若連役智慮,去之遠矣?!币簿褪钦f,要達到逍遙,最終要忘心,把心忘了,也就忘了世界上的所有。

[1]郭象.莊子集釋,清末郭慶藩[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曹礎(chǔ)基.莊子淺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7.

B223.5

A

1673-1999(2011)24-0042-03

宋麗萍(1985-),女,山西介休人,西北大學(陜西西安 710127)哲學與社會學學院碩士研究生。

2011-10-19

猜你喜歡
郭象逍遙游神人
郭象思想中的養(yǎng)生之“德”
人間相與神人涵化——尹向東創(chuàng)作論
阿來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0:42
“戰(zhàn)場神人”拼好運
郭象玄學與中國山水審美的獨立
中州學刊(2017年9期)2017-10-17 16:49:27
《逍遙游》中“而”字的用法與讀音
莊子的人生境界探析
青春歲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6:06:09
大魚海棠——中國動畫的逍遙游
青春歲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1:05:41
宋榮子:《逍遙游》中不應被忽視的人物
良渚玉器神人獸面像的真相
大眾考古(2015年6期)2015-06-26 08:27:16
20世紀以來郭象研究之述評
社科縱橫(2015年9期)2015-04-08 22:06:34
溆浦县| 济宁市| 黔江区| 忻城县| 郴州市| 孟村| 土默特右旗| 尼玛县| 福建省| 濮阳县| 连南| 桂阳县| 新竹市| 华亭县| 塘沽区| 保定市| 和顺县| 公主岭市| 湖州市| 侯马市| 大邑县| 原阳县| 星座| 曲靖市| 东光县| 余干县| 桃园市| 吴江市| 普洱| 塔河县| 汕尾市| 富平县| 通化市| 平昌县| 玛纳斯县| 井冈山市| 全州县| 永兴县| 长岭县| 汉阴县| 新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