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艷英
漳南書院與顏元的教育思想
韓艷英
顏元主教漳南書院雖不足4個月時間,但其影響深遠。根據(jù)顏元的建校規(guī)劃和他有關(guān)教育的論述,介紹了顏元在主持漳南書院教學過程中,揚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大膽吸收西方教育思想的做法與主張。
漳南書院;顏元;西學東漸;“實學”;“習行”
漳南書院原河北肥鄉(xiāng)縣屯子堡之義學,有學田百畝,在學師郝文燦、楊計亮、李榮玉等協(xié)力經(jīng)營下田舍益廣,侍郎許三禮為其題名“漳南書院”后,來此求學者益多,名聲漸大??滴跞迥辏?696年)春天,郝文燦聘請62歲高齡的教育家顏元主教漳南書院[1]412。
顏元到屯子堡后,親自擬定了一套規(guī)模宏偉的建校規(guī)劃。在書院建正廳三間,名曰“習講堂”,下設文史、經(jīng)史、理學、武備、藝能、帖括六齋,講授禮、樂、書、數(shù)、天文、地理等[2]85。 其中,理學齋和帖括齋皆北向,暫時設置,以應時制。另外,還附有輔助設施:榻行賓的左六間房,容車騎的右六廈,更衣亭、馬射圃堂、倉庫、廚灶等??梢?,顏元的規(guī)劃設想嚴密而宏偉。顏元首先付諸實施的是“習講堂”,其高二丈有奇,架木復苫,中堂板屋,有高臺三尺,三階,上設師座,塑望弟子拜謁或宣明教條時升座,平日燕居會客,都在臺下幄前。正在積極籌建六學齋是,是年8月,漳水暴漲,已建成的“習講堂”盡沒于洪水中。顏元對此束手無策,隨辭館告歸。之后,郝文燦及該堡鄉(xiāng)紳曾屢次函促顏元回書院,但顏元因水患未除,自己復衰老多病,卒未成行。顏元主持漳南書院雖不足4個月,但其不同于傳統(tǒng)教育的教育計劃的初步實施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6世紀末葉,隨著新航路得到開辟和歐洲殖民主義船隊的闖入,不斷有基督教傳教士來華活動。伴隨著他們的活動,西方的科學技術(shù)陸續(xù)地傳入中國?!拔鲗W負載的大量新知識為探求經(jīng)世實學的明清學人開拓了視野,樹立了標桿,并激勵知識界倡導務實的學風。 ”[3]21一種異與傳統(tǒng)價值觀的“實學”思潮興起,給明末清初的文化教育送來了一股清新之風。部分有識之士以書院為基點,開始創(chuàng)辦和經(jīng)營新式學校。顏元主持的漳南書院正是這一時期出現(xiàn)的新型書院中的一個代表。
在教育目標方面,中國傳統(tǒng)教育以儒家的“四書”“五經(jīng)”為衡量知識分子學問的主要標準,不屑為一事一藝。自然科學知識和工匠技藝是沒有資格登上教育殿堂的,只能以口耳相傳的師徒形式流行于民間。漳南書院擺脫傳統(tǒng)書院為封建政府培養(yǎng)官僚和圣賢的教育觀念,轉(zhuǎn)而為社會各個階層培養(yǎng)經(jīng)世人才,期望“通儒濟濟,澤被蒼生”。顏元在漳南書院的教育中,開始注意并力圖扭轉(zhuǎn)傳統(tǒng)教育中的重人倫道德、輕自然科學研究的教育觀念和意識,將天文、歷算、輿地、水利等方面的實學,加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將教育觀念逐步轉(zhuǎn)向“經(jīng)世致用”。在摒棄舊教育價值觀的同時,力求強調(diào)專于技藝,培養(yǎng)人才。強調(diào)書院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和造就一批能為天地造實績的圣賢,而不是精于注經(jīng)、窮性、空談義理的庸才。顏元在《存治編·學?!分刑峒皩W校的辦學宗旨,即“古之小學教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大學教以格致誠正之功,修齊治平之務”[1]109。漳南書院的教育,要求開闊學生視野,投向現(xiàn)實事物和未來科學世界。
在教育內(nèi)容上,漳南書院順應時局,大膽吸收西學因素,形成全新的學校教育知識分類體系和課程設置體系。西學東傳,雖然經(jīng)學在明清學術(shù)界仍占據(jù)重要地位,但實學思潮已不容忽視,自然科學知識越來越被明清之際的士大夫所重視?!段鲗W凡》《童幼教育》等介紹西方教育的著作的面世,使在實學思潮影響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不得不重新審視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內(nèi)容,并逐步改變傳統(tǒng)固有的教育觀念,開始重視科學教育,并走向崇實黜虛的科學觀。這一注重實用科學觀,在漳南書院的六齋課程設置上就可窺見一斑,它添加了以往沒有的內(nèi)容,如文事齋的天文、地理;武備齋的兵法、射擊;經(jīng)史齋的詩文、歷法;藝能齋的水學、火學、工學、象學等科。顯而易見,它增加了傳統(tǒng)教育中沒有的教學內(nèi)容:科學技術(shù)知識。
在教學方法上,吸取了西方教育中的分科教學思想。漳南書院下設六齋,除以應時局的理學齋和帖括齋外,還有文事、武備、經(jīng)史、藝能四齋。此四齋的教授內(nèi)容,分別類似于傳教士艾儒略的《職方外紀》和《西學凡》中介紹的文理等分科教育思想,其中艾儒略介紹的文科包括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即古圣命訓、各國史書、自撰文章和評論,另外還有社交規(guī)則、音樂、舞蹈、數(shù)學等等。文事齋和經(jīng)史齋內(nèi)設的禮、樂、書、天文、詩文等科,則類似于西學中的文科。
新事物往往是在舊事物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顏元主持的漳南書院,其教育目的正如其中堂對聯(lián)所描述的:聊存孔緒,勵習行,脫去鄉(xiāng)愿、禪宗、訓詁、帖括之套;恭體天心,學經(jīng)濟,斡旋人才、政事、道統(tǒng)、氣數(shù)之機。學校教育之目的是培養(yǎng)“通經(jīng)致用”的人才,這是學校的首要職責,而不再是宋明傳統(tǒng)教育那樣要培養(yǎng)“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的圣賢。顏元在其著作里也頻頻提及“圣賢”和“賢才”等,但他提及的“圣賢”皆是能“為天地造實績”的圣賢。他說:“人必能斡旋乾坤,利濟蒼生,方是圣賢;不然,雖矯語性天,真見定靜,終是釋迦牟尼,莊周也。”[1]673漳南書院要培養(yǎng)的“澤被蒼生”的圣賢,不是以儒家經(jīng)典為內(nèi)容培養(yǎng)為封建政府服務的官僚人員,而是為社會各個階層服務的實用人才。此圣賢,非彼圣賢也,圣賢不再是高不可攀,而是人人都可做得的。
顏元認為,實學為其教育內(nèi)容才能實現(xiàn)“通儒濟濟,澤被蒼生”的教育目標,而古堯舜周時代的“三事”、“六府”、“三物”就是真正的實學。 唐虞時代,“學治俱在六府、三事”,而其他學治便是異端;周孔時代,“學治只有各三物”,三物之外的其他學術(shù)便是外道。堯舜周時代的“六府”、“三事”、“六德”、“六行”,都是古代教師傳授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也是“居以養(yǎng)德,出以輔政,朝廷以取士,百官以奉職”[1]401的依據(jù)。這里所說的“六府”,即木、金、水、火、土、谷?!叭隆保刚?、利用、厚生?!叭铩?,指“六德”(知、仁、圣、義、中、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漳南書院的教育內(nèi)容以此為基礎,這正是其承襲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體現(xiàn)。顏元之漳南書院的教育內(nèi)容并非完全照搬古代傳統(tǒng)文化,而是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他說:“夫文不獨詩書六藝,凡威儀、辭說、兵、農(nóng)、水、火、錢、谷、工、虞,可以藻采吾身,黼黻乾坤者皆文也?!保?]190可見顏元主張實施的教育內(nèi)容,顯然突破了歷代經(jīng)學和理學的傳統(tǒng)內(nèi)容。
中國歷代教育家和思想家都十分重視教育方法??鬃诱f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墨子說過,“言必行,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合符節(jié)也,無言而不行也”;孟子說過,“君子深造之一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源?!边€有因材施教和循序漸漸教學法等等。顏元論及讀書的方法時說:“如煉丹,初時烈火煅煞,然后漸漸慢火養(yǎng)。又如煮物,初時烈火煮了,卻須慢火養(yǎng)?!弊x書就應這樣,“初勤勉著力,子細窮究,后來卻須緩緩溫尋。反復玩味,道理自出。又不得貪多欲速,直須要熟,功夫自熟出?!保?]98這種觀點近似于孟子的循序漸進讀書法。顏元又說:“學者須振萎惰,破因循,每日有過而改,有善可遷,即成湯日新之學也?!保?]669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顏元主張摒棄宋明時代重灌輸、主背誦的“靜”的教學方法,而實行“動”的“習性”的教學方法。他所謂的“習行”就是親自去觀察和實踐,去“實做其事”。顏元認為要獲得真正有用的知識,必須通過親身的“習行”,“躬行而實踐之”,求諸客觀的實際事物。他反對“終日兀坐書房”,兩耳不問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教育方法。他認為人的認識來源于客觀事物,所謂“見理于事”。求知必須“見之事”,“征諸物”,即必須直接去觀察事物,并且還要動手去做一番,才能獲得真正有用的知識[4]602?!耙簧韯觿t一身強,一家動則一家強,一國動則一國強,天下動則天下強。 ”[1]669但令人遺憾的是,顏元如何在漳南書院的教學活動中貫徹“習性”的原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沒有任何的資料記載。顏元提出的漳南書院的課程門類,也沒有任何信息披露其具體的教學方法。
顏元主持的漳南書院是在明末清初西學東傳的形勢下出現(xiàn)的,反映了當時中西文化交融的情況。雖然顏元在漳南書院主事僅數(shù)月,在當時的影響十分微弱,也未能超越封建文化教育的藩籬,但顏元主持的漳南書院在中國教育史上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為當時已近僵死的中國古代教育開辟了一個全新的方向,對于中國近代教育的產(chǎn)生起著重要的啟蒙作用[5]。顏元以傳統(tǒng)文化教育為根基溝通中西的思想和做法,為后世以中體西用為方向的書院變革,創(chuàng)建新式學校,起了奠基與準備的作用。
[1]顏元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7.
[2]李塨.顏元年譜[M].北京:中華書局,1992.
[3]徐海松.清初士人與西學[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
[4]毛禮銳,沈灌群.中國教育思想通史(三)[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7.
[5]王勝軍,鄧洪波.實學思潮影響下的漳南書院[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6).
G529.49
A
1673-1999(2011)11-0159-02
韓艷英(1985-),女,山東菏澤人,湖南師范大學(湖南長沙410081)歷史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明清史。
201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