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濤
(揚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揚州225009)
圖式理論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探析
馮 濤
(揚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揚州225009)
本文以圖式理論為基礎,分析圖式理論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可行性,并提出相關的策略,探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圖式理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1)是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指導性文件,其中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边@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以聽說能力為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這是一個極具挑戰(zhàn)性的任務。另一方面,認知心理學中的圖式理論經(jīng)過人們大量的研究,已被證實能夠適用于二語和外語教學。本文將以圖式理論為基礎,分析圖式理論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可行性,并提出相關的策略,探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研究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解釋了人腦中知識儲存的結構或體系。Rumelhart(1980:33)將圖式(schemata)稱作“認知的構件”(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并認為圖式理論是關于“知識如何表征以及這種表征如何促進特定方式下知識的使用”的理論。根據(jù)圖式理論,所有的知識都被包裝成各種稱為圖式的單元,而圖式則是人記憶中所呈現(xiàn)的基本概念的數(shù)據(jù)結構?;趫D式理論的語言輸入被認為是一個在讀(聽)者和文本之間互動的過程,Cook(1989:69)指出:在文本或上下文中的關鍵詞或短語的刺激下,人腦中能夠激活已有的圖式。如果新的文本信息不符合讀(聽)者大腦中的已有圖式,那么讀(聽)者就會對新信息產(chǎn)生誤解或忽視新信息,但也會修改已有圖式以適應新信息。
圖式一般可分為兩種類型:內容圖式(content schemata)和形式圖式(formal schemata)(Carrell&Eisterhold 1983),前者指與話題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和社會文化知識,后者指關于不同類型的文章中修辭結構和組織結構等方面的背景知識。此外,也有人提出“語言圖式”的概念,用以指文章中句詞結構、語法變化等(Cohen 1994,轉引自盧植2006:147)。
圖式理論認為人的大腦對信息的處理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自下而上”(bottom-up)的處理方式?!白韵露稀狈绞街傅氖且粋€具體到抽象、部分到總體的過程。信息接受者從基本的語言知識入手,從音節(jié)、單詞、短語、分句到句子、語段逐步理解。這些具體的圖式合成較大的高層次圖式,從而激活頭腦中較大的圖式發(fā)生作用。另一種是“自上而下”(top-down)的過程。“自上而下”方式是一個抽象到具體的過程,指頭腦中的高層次圖式預測或預期輸入的信息,并對這種信息予以肯定或否定,即運用背景知識去理解材料?,F(xiàn)在一般認為,在信息輸入過程中,上述兩種模式是同時發(fā)生,互相影響的。
圖式在二語和外語教學中的作用已得到廣泛的認同。劉紹龍(1996)根據(jù)圖式理論認知加工模式進行的研究發(fā)現(xiàn),受試者在具備或被提供背景知識或圖式的情況下,能較快地投入“聽力”狀態(tài),較少地注意語言難點,并主動利用大腦已有的背景知識(圖式)來破譯生詞、難句,保證整體理解的實現(xiàn)。董燕萍(2005:90,104)認為,圖式能促進篇章的理解,因為適合的圖式能夠將篇章的信息組織成一個整體,并有助于細節(jié)的重建,篇章的理解過程是篇章新信息和背景知識相互作用的過程。
圖式理論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可行的,這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得以證明: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之前,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課堂中,語法翻譯法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束定芳(2004:6)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當時外語教學的主要形式基本上是課堂為主,課堂教學主要還是以教師講解為主。語法翻譯法強調詞、短語、句型的講解、分析和記憶,是典型的“自下而上”(bottom-up)的處理方式。這樣,外語教學被看作和歷史、地理等一樣是一門知識課。“實際上,外語學習完全是一種能力和技能的培養(yǎng),需要大量的聽說和閱讀實踐”(束定芳2004:11)。圖式理論強調“自上而下”(top-down)的信息處理方式,要求信息的接受者充分利用大腦中已存的背景知識來理解文本,形成互動,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這樣的學習方式本身就是實踐,是在實踐中學習英語。同時,《教學要求》(2007:1)將大學英語課程描述為“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由圖式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正是體現(xiàn)了上述幾個方面的有機統(tǒng)一,因而可以應用于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
從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國外的研究者們對圖式理論開始了廣泛的研究。在中國,對圖式理論的研究相對較晚。韋漢和章柏成(2004)經(jīng)過文獻研究發(fā)現(xiàn),20世紀80年代末國內開始這方面的研究,1997年以后,國內對這一領域的研究進入了活躍期。外語教學工作者和研究者們對圖式理論與外語教學這一課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索,分別從閱讀、寫作、聽力、翻譯、口語等不同角度肯定了該理論對外語教學的作用和影響,如王鵬(2002)、張琦(2003)、朱云萍(2004)、賀玲(2005)、斯琴、李滿亮(2007)等等。國內教育者們對圖式理論的研究能使教學實踐更符合學習者的認知心理,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發(fā)揮作用。
基于圖式理論的外語教學強調兩個互動:師生互動和學生與文本的互動。教師在課堂上需要“激活學生已有的圖式”和“幫助學生建立新的圖式”(周相利2002),而學生則利用已有圖式對所需輸入的文本進行加工,獲取新知識,建立新圖式。這種模式不僅為學生理解學習材料提供了新途徑(強調預測和“自上而下”的加工),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在學習中進行積極有效的思維,改善其學習策略。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自身的背景知識或圖式的同時,也能夠減少或消除枯燥地大量記憶單詞、短語、句型等所產(chǎn)生的挫折感,提高學習興趣。
束定芳(2005)主張一定要對國外的相關理論、尤其是二語習得理論進行認真學習和消化,不能照搬教條。我們對圖式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也應結合實際情況,采用適合的策略和手段。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針對不同來源、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制訂個性化的方案,在學生接觸學習材料的不同階段激活其已有圖式和建立新圖式,培養(yǎng)他們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合適的學習材料是學習成功的基礎和前提,所用材料應該在難度上與當前學生的水平相適應。從圖式理論來看,這就要求從語言、體裁、內容三方面進行選擇。對于剛入學的大學生,可學習一些語言較簡單的記敘性的文章,而后逐漸過渡到語言較復雜的說明性文章以及諸如演說等的議論文。聽力材料的選擇因為涉及語音的判斷等,語言應比閱讀材料簡單一些。同時,內容上應先選擇大學生熟悉的且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然后再增加一些與我們有區(qū)別的國外生活方式的材料,接著選擇一些以工作為背景的話題和社會性問題的文章。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提供一些專業(yè)英語的選修機會,如商務英語、法律英語等。這樣的選材方式能更容易地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激活其已有圖式和建立新的圖式,使其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有了合適的材料,不一定就會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課堂上,學生會有一種置身事外的心理,很難對與自己無關的材料產(chǎn)生興趣。我們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材料的加工,構建自己的圖式,而不是由教師教給他們圖式。教師可以根據(jù)即將學習的材料,在第一次課上以問答、集體討論或小組討論等形式,從語言、內容、體裁三方面“預測”學生的圖式知識,判斷學生已有的圖式與即將學習的材料之間的差距,據(jù)此布置學生課后練習,彌補差距。學生被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分別從語言、內容或體裁等方面進行研究,并在第二次課上臺作報告。其他小組的學生可以提問,教師也可給予必要的引導,目的是使全班同學的圖式知識與即將學習的材料“接軌”。這樣,當材料最終被呈現(xiàn)給學生時,學生會發(fā)現(xiàn)很容易理解,而這種理解是建立在自己的主動加工學習基礎上的,印象更加深刻,更有成就感。
基于圖式理論的課堂,手段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氣氛更加活潑。在學習材料之前,學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討論,“預熱”圖式;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要求自主研究,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啟動”圖式;在學習之后,學生可以進一步思考,將新知識通過筆頭或口頭的形式鞏固,“保養(yǎng)”圖式。這樣的模式,使得學生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在實踐中綜合訓練聽、說、讀、寫等各種語言技能,并且在學習中加強了團結協(xié)作和交流溝通能力。此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明顯標志就是計算機網(wǎng)絡的輔助教學。教師可以采用書本、實物和電腦多媒體相結合的方式呈現(xiàn)學習材料。學生在課外的自主研究可以通過網(wǎng)絡獲取資料,用電腦制作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用投影儀顯示或在網(wǎng)絡教學平臺上上傳,供全班同學分享和討論,同時給教師的檢查帶來方便。
圖式理論是經(jīng)過廣泛研究證實的人們理解和加工語篇的認知模式,能夠指導大學英語教學。如果我們以圖式理論為基礎,在教學中制訂符合實際的有效策略,就能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Carrell,P.L.&Eisterhold.J.C.(1983).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17).
Cook,G.(1989).Dis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A scheme for teacher edu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umelhart,D.E.(1980).Schemata: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A].In Spiro,R.J.,Bruce,B.C.&Brewer,W.F.(eds.)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C].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董燕萍(2005).心理語言學與外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賀玲(2005).英語聽力理解的圖式制約[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劉紹龍(1996).背景知識與聽力策略[J].現(xiàn)代外語(2)。
盧植(2006).認知與語言--認知語言學引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斯琴,李滿亮(2007).從圖式理論的視角看閱讀理解的心理過程[J].內蒙古大學學報(1)。
束定芳(2004).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束定芳(2005).呼喚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J].外語界(6)。
王鵬(2002).內容圖式對大學英語學習者閱讀的影響[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
韋漢,章柏成(2004).圖式理論和中國外語教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3)。
張琦(2003).圖式論與語篇理解[J].外語與外語教學(12)。
周相利(2002).圖式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10)。
朱云萍(2004).圖式對聽力理解的影響[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1)。
2010-12-20
馮濤,揚州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應用語言學和外語教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