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放
(東莞理工學院外語系,廣東東莞 523808;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廣州 510420)
針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科技一體化、文化多樣化的時代,我國國家經濟建設以及科技、軍事、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對人才質量提出新的要求 (王守仁 2010b)。根據最新出臺的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2010)(以下簡稱《綱要》),為“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要“培養(yǎng)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
毋庸置疑,國際化人才的基本素質之一就是外語能力。在我國,高校外語學習群體龐大,人數近3000萬,大多數學生以學習英語為主(王守仁2010b)。大學英語教師承擔了繁重的教學任務,其教學科研水平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yǎng)質量,可以說大學英語教師的職業(yè)素質關乎國家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的有效實現。而在 《綱要》(2010)中也突出體現了教師的重要性以及對教師的高層次要求,“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要“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和教學能力”、要“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
那么大學英語教師如何達到“高素質專業(yè)化”等諸多要求呢?王守仁(2010a)提出了“復合型大學英語教師”的概念,指出業(yè)內人員當具備幾種素質,即熟悉外語教學理論(教育學、語言學習理論、測試學等),具有較強的英語運用能力,有較好的計算機運用能力,以及他后來補充的“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王守仁 2010b)。顯而易見,國家、社會、民眾對大學英語教師寄予了重托、期望值很高,但伴隨而來的是前所未有的要求與挑戰(zhàn)。而目前大學英語教師的職業(yè)現狀又是如何?是否存在改進的空間?
從現實情況來看,有幾方面的問題阻礙了大學英語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提升,這也限制了該職業(yè)發(fā)展的上升空間。
首先,職業(yè)教育不完全到位。目前從業(yè)的大學英語教師基本上具備英語專業(yè)學位,但并非都畢業(yè)于師范專業(yè)。由于在學生時代主要學習以語言知識和文學為主線的課程,非師范類的英語專業(yè)學生對教學原理和教學方法掌握不足,造成難以勝任教學工作的結果。而對于英語師范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如果沒能將書本理論與實際教學情況有機結合,也需要較長時間進行調整適應,因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其次,職業(yè)環(huán)境造成工作壓力。根據調查,由于近年來的高校擴招,我國大學英語課程的師生比高達1:130(王曄2010),中青年教師更承擔了超負荷的工作量。在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工作畸變成機械勞動的情況下,教師對新技術的學習、對科研知識的更新以及對職業(yè)的反思都無暇顧及。
最后,科研功底薄弱造成局限。受學歷、職稱和授課內容的影響,許多大學英語教師專業(yè)水平逐漸被“磨蝕”**磨蝕(attrition)來自“語言磨蝕”理論,即語言習得的逆過程,指雙語或多語使用者由于某種語言使用的減少或停止,其運用該語言的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退(倪傳斌2007)。這里用來反映大學英語教師如長期教授基礎外語知識、忽略基本功訓練,會造成原有專業(yè)水平的下降。。在教師中彌漫著“科研功利觀”、“科研無用觀”,缺乏“以科研指導教學”的理念。由于未經過科研方法和學術寫作的系統(tǒng)訓練,許多大學英語教師的論文流于經驗總結式的泛泛而談,難以展開深入的研究,有的甚至在未經調查或驗證的情況下妄自斷言揣測,主觀主義傾向明顯。
雖存在問題,但現實并非悲觀。國家的關注和投入以及師生的共同努力正在產生積極效果,這是大學英語教師職業(yè)取得突破性發(fā)展的良好契機。正如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守仁(2010b)所說,“2003年以來,教育部啟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廣大英語教師以極大的熱情投入教學改革,勇于實踐,不斷探索,有效促進了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的提高?!鼻熬傲钊苏駣^,但問題不容回避。“舟輕不覺動,纜急始知牽”(姚崇),缺乏危機意識往往是最大的危機,外語教師應清醒認識到自身職業(yè)的瓶頸和困境所在,思考突破的方式與途徑。在硬件條件具備、國家政策有利的情況下,如何使我國數以萬計的高校外語教師走上職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外因尚需通過內因起作用。從業(yè)者的首要任務是解決思想認識上的問題,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論,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精神,進而樹立外語教學科研工作的正確態(tài)度。
在這個互聯網廣泛覆蓋、信息資源爆炸的時代,一名大學英語教師如果滿足于既有技能和水平,僅傳授書本知識,對教學方法不更新、對科研動態(tài)不知曉,一切從主觀認識出發(fā),就注定難以取得職業(yè)發(fā)展的長足進步,他的工作是盲目的,是“無的放矢”的。新一代大學生的學習訴求不同以往,外語教學科研成果也層出不窮,教師對這些實際狀況都需做周密系統(tǒng)的調查,方可有效開展工作。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理念、過程、策略、評價等方面有新的突破,適應新的發(fā)展(李青云2010)。教師則需自覺主動地更新教育教學知識,以科學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在工作強度較大的情況下,大學英語教師可以針對自己的專業(yè)基礎、實際工作需要以及個人時間,制訂合理的職業(yè)發(fā)展目標和計劃(王曄2010),養(yǎng)成閱讀國內外學術期刊、參加學術會議、吸取新鮮知識營養(yǎng)的習慣,從而拓寬視野、提升素質。
“理論和實際相分離”的問題在外語教師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一方面,部分教師對外語教學理論的理解僵化,談起來口若懸河,卻不知如何融入到教學科研工作中;另一方面,更多的教師對外語學習的科學原理知之甚少,僅憑經驗和直覺工作,在教學中遭受挫折便抱怨外部因素,甚至對教學工作產生厭倦。那么,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如何認識并處理科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關系呢?吳一安認為,一個既懂理論、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才可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吳一安2005)。對教學進行科學的研究,可以使教師對教學的規(guī)律有更深刻的認識,并在教育教學中按其規(guī)律從事;將研究應用于教學,可促使研究者對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探索(賈愛武2005)。簡言之,理論為教學實踐提供依據、指引方向;教學實踐對理論進行驗證,是后者的生長土壤。
事實上,大部分高校外語教師并不缺乏實際經驗,缺的是科學理論的武裝。從業(yè)者首先應培養(yǎng)正確的科研意識,積極學習應用語言學、語言測試與評估、科研方法等理論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結合教學實踐,用理論檢驗哪些做法是對的、哪些是錯的。有許多教師表示,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其實早有相關研究,如果學習過這些理論,就能少走很多彎路(呂樂2007)。學習理論和實施研究無疑是艱苦的,但教學工作會因此而走上正確的軌道,教師本身也會在鉆研的過程中體會“學無止境”的樂趣,因為科學研究的特點決定了它能成為教師職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動力。每年,國家教育部都會授權北京外國語大學等諸多院校開辦各種主題的外語教師研修班(王守仁 2010a),目的就在于以此為廣大渴學而又不得法的教師提供理論充電的機會。大學英語教師如能充分利用此類機會,積極參與學習和實踐,必能將豐富的教學經驗與先進科學理論結合起來,成為集研究者和教學者為一身的高層次人才,這也是高校教學人員的發(fā)展趨勢。
“實事求是”體現了求真務實的工作態(tài)度,更代表了去偽存真的科學精神。高校外語教師肩負教學和科研的雙重責任,無論是教書育人、傳道授業(yè),還是潛心探索、突破攻堅,都需要嚴守“實事求是”的職業(yè)道德。只有這樣,才不會在現實中迷失,才能克服各種誘惑和干擾、走上健康的職業(yè)發(fā)展道路。具體來講,“科學的自我反思”非常重要。教學工作的自我反思,指教師通過內容或其他方式對自己的教學思維、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活動的再認識(王曄 2010)。在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習者特點以及教學設計進行反思分析,這有助于依據實際情況選擇教學方式;在教學之后,教師應反思回想教學過程,思考成敗之處及其原因,這有助于在工作中發(fā)現問題、調整教學策略??蒲泄ぷ鞲侨绱?,對既有文獻的反思能夠理清學科研究發(fā)展脈絡,培養(yǎng)對研究問題的敏感性;研究進程中不斷的反思有利于調整思路、避免誤判,保證研究結果的科學性;研究之后,反思的作用更加寶貴,它可以幫助研究者總結經驗和不足,為之后的科研工作提供指導,同時指明后續(xù)研究的新方向和生長點。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突出強調了教師的重要作用,同時也細化了對教師的職業(yè)素質要求。在國家戰(zhàn)略對外語教學工作提出高標準、新要求的背景下,作為全國眾多大學英語教師中的一員,筆者深刻體會到肩負的重任和面臨的挑戰(zhàn)。在解決了認識上的問題、明確了前進方向之后,“行動”便是實現目標的保證。中國擁有世界上最為龐大的外語學習群體,能夠作為教學者和研究者對這一群體進行輔助和引導是值得驕傲的事情,相信越來越多的大學英語教師會積極更新觀念、培養(yǎng)本領,使這一職業(yè)發(fā)展蓬勃向前邁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 (2010-2020年)[EB/OL].[2011-01-31].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賈愛武(2005).外語教師教育與專業(yè)發(fā)展研究綜述 [J].外語界(1)。
李青云(2010).論大學英語數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在職發(fā)展途徑 [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5)。
呂樂,戴煒華(2007).教學研究:外語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關鍵 [J].外語界(4)。
倪傳斌(2007).外語磨蝕的本質屬性 [J].外國語(1)。
王守仁(2010).全面、準確貫徹《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中國外語(2)。
王守仁(2010).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J].外語界(5)。
王曄(2010).大學英語教師職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考 [J].成人教育(8)。
吳一安(2005).優(yōu)秀外語教師專業(yè)素質探究 [J].外語教學與研究(3)。
姚崇(1986).夜渡江.全唐詩(卷64-5)[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