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建 孫惠蓮 李秀芳
(1.河北經貿大學馬列教學部,河北石家莊 050061;
2.石家莊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培訓部,河北石家莊 050021;
3.河北建筑工程學院社科系,河北張家口 075000)
【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 90周年】
中國共產黨加強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的歷史經驗及其啟示
郭 建1孫惠蓮2李秀芳3
(1.河北經貿大學馬列教學部,河北石家莊 050061;
2.石家莊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培訓部,河北石家莊 050021;
3.河北建筑工程學院社科系,河北張家口 075000)
中國共產黨 90年發(fā)展的歷史,也是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的歷史。認真回顧這段歷史,總結經驗,對于我們更好地貫徹和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將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成為“黨支部工作和戰(zhàn)斗力的基礎”,“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的戰(zhàn)斗堡壘”,具有極為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歷史發(fā)展;歷史經驗;啟示
基層黨組織的執(zhí)行力是指黨的基層組織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上級黨組織的工作目標、要求等無條件、高效率地貫徹落實的能力?;鶎狱h組織的執(zhí)行力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這是我們黨在90年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中,不斷總結自身建設經驗得出的結論。認真回顧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的歷史,對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入研究思考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的現(xiàn)實問題,全面加強和切實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中國共產黨90年發(fā)展的歷史,也是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的歷史。依據黨在不同時期面對的形勢與中心任務的不同,我們可以將之劃分為建國前 28年、建國后至改革開放前 27年和改革開放至今三大歷史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黨的成立到新中國的建立。建國前這28年,中國共產黨加強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主要是圍繞奪取革命勝利的需要進行的。這 28年又大致可以劃分為四個時期:
第一次大革命時期。黨從成立伊始,就十分重視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執(zhí)行力建設。中共一大、二大、四大對黨員入黨的條件、黨組織與黨員活動的原則都有過具體規(guī)定。中共五大更是提出了“一切工作歸支部”。這一時期,由于黨緊緊抓住發(fā)展黨員和建立黨的基層組織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使我們黨由成立時的50多名黨員發(fā)展為一個全國范圍的、擁有 5.7萬余名黨員的群眾性大黨。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1927年《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修正黨章議決案》明確規(guī)定“黨的指導原則為民主集中制”。[1]1928年 10月湘贛邊界黨的二大提出,要嚴防“獨立國”傾向,“黨的發(fā)展,特別注意質量”。[2]1929年古田會議提出對不合乎條件的黨員實行“厲行洗除”。[3]1935年瓦窯堡會議提出了吸收新黨員的主要標準。在這一時期,基層黨組織的執(zhí)行力建設得到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在革命根據地各項建設以及對敵斗爭中發(fā)揮出了戰(zhàn)斗堡壘的作用。
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39年陳云在《支部》和《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兩篇文章中就如何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進行了系統(tǒng)闡述。1940年中共中央發(fā)出指示,要把對干部和黨員教育“當做支部工作的重要部分。”[4]1941~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也是一次加強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的運動。1945年黨的七大強調了在組織上建黨的重要性,對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做了多方面的規(guī)定。
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針對基層黨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從 1947年冬到 1949年春在解放區(qū)開展了一次全面的整黨運動,平山縣“開門整黨”的形式受到中央的高度評價。[5]1949年2月中共中央對發(fā)展黨員又提出了“寧少勿濫”的基本要求。[6]
正是由于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基層黨組織的執(zhí)行力建設,才使黨的基層組織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始終能夠保持強大的執(zhí)行力和戰(zhàn)斗力,真正地發(fā)揮了戰(zhàn)斗堡壘的作用。
第二階段是從新中國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結束。這27年,我們黨加強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主要是圍繞如何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需要和自主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進行的。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1950年黨的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了謹慎地發(fā)展黨的組織的方針和整頓基層黨組織的要求。此后整黨工作從1951年下半年開始到 1955年結束,期間有 65萬人被開除出黨或被勸告退黨。1956年黨的八大規(guī)定了基層黨組織的八項任務,對黨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八大的許多正確規(guī)定在后來的實踐中都沒有堅持下去。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里,基層黨組織建設偏離了正確軌道,黨員標準被降低,入黨程序被簡化,特別是從 1969~1971年間開展的整黨建黨運動,給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帶來了極大的破壞。
第三階段從 1977年至今。這一時期黨的基層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是以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為核心,圍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展開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對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在黨的十二大后開展的整黨運動中,共有 12萬余名黨員或被開除或被勸退,14萬余名黨員被緩期登記,18萬余名黨員受到不同處分。黨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都提出要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成為黨的全部工作和戰(zhàn)斗力的基礎。黨的十六屆四中之后,全黨普遍開展了一次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針對基層黨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推進基層黨組織工作創(chuàng)新”,“抓緊抓好黨員隊伍建設”,“加強基層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等一系列意見和要求。2010年中組部、中宣部組織開展的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為在新時期加強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開辟了新的途徑。
黨成立 90年來,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不懈地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執(zhí)行力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主要包括:
第一,必須堅持把思想建設放在首位。堅持思想建黨是馬克思主義建黨思想的一條基本原則。早在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就認識到“無產階級思想領導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7]1935年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從思想上建黨的方針。1941~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是對全黨進行的一次普遍的馬列主義思想教育運動。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反復強調全黨要加強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學習。江澤民同志關于“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時期加強思想建黨的偉大成果。建黨 90年來,正是由于我們黨始終堅持把思想建設放在首位,才使我們黨的基層組織始終能夠保持強大的戰(zhàn)斗力,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始終能夠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的作用。
第二,必須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進行。基層黨組織的執(zhí)行力建設歷來是同黨的政治路線和中心任務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正是由于我們黨始終按照黨的政治路線,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加強對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從而使基層黨組織能夠在曲折中不失方向,在艱難中日益壯大。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明確提出黨的建設要圍繞黨的基本路線,為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任務服務。黨的建設必須按照黨的政治路線來進行,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展開,這是黨的十六大總結黨八十多年歷史經驗,得到的“最根本的一條”。[8]這一條,在慶祝建黨 85周年大會上被看作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一條寶貴經驗,在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上又被作為執(zhí)政黨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提了出來。
第三,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是根本。黨員隊伍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基層黨組織的執(zhí)行力和戰(zhàn)斗力。在大革命后期,黨在大力發(fā)展基層組織的同時,由于對黨員的教育和整頓沒有跟上,黨員隊伍質量得不到保障,大革命失敗后,有的黨員公開退黨,有的甚至成了可恥的叛徒,全國黨員人數銳減,黨的基層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在整頓基層黨組織的過程中,“厲行洗黨”,“黨員數量大為減少,戰(zhàn)斗力反而增強?!盵9]抗戰(zhàn)時期,針對各地在發(fā)展黨員過程中存在的“拉夫”和“關門主義”兩種傾向,黨提出要將黨員的發(fā)展與教育整頓相結合。解放戰(zhàn)爭中,針對黨員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黨提出了謹慎發(fā)展的方針。建國初期,各地開展了對黨員和基層黨組織的教育整頓。在“文革”十年中,黨員隊伍建設遭到了嚴重破壞。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員隊伍建設又開始走上健康發(fā)展的軌道,廣大黨員在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出了模范帶頭作用。
黨員隊伍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黨員隊伍的質量始終是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的決定因素,是黨全部戰(zhàn)斗力的基礎。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始終高度重視黨員隊伍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黨的事業(yè)長盛不衰,興旺發(fā)達。
第四,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是重點。基層黨組織干部隊伍的建設,直接關系到黨的政治路線能否得到切實貫徹和實行,關系著黨的事業(yè)興衰成敗。在建黨初期,由于基層黨組織及其干部隊伍并不鞏固,因而在大革命的緊要關頭,沒有能夠擔負起領導的責任,致使黨的組織遭到嚴重摧殘。1935年,毛澤東在瓦窯堡會議指出,完成黨的偉大政治任務,“必須大數量的培養(yǎng)干部”,否則,革命是不能成功的。1938年,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10]。1949年,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革命勝利之后,能不能鞏固勝利,“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關鍵在于執(zhí)政以后能不能把黨的干部隊伍建設好。[11]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江澤民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 75周年座談會的講話中指出:“七十五年來,我們有一條基本的經驗,這就是:黨領導的事業(yè)要取得勝利,不但必須有正確的理論和路線,還必須有一支能夠堅決貫徹執(zhí)行黨的理論和路線的高素質干部隊伍。”2000年江澤民強調,我們黨要做到“三個代表”,關鍵在于建設一支能夠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高素質領導干部隊伍。[12]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必須把提高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能力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建設的核心內容抓緊抓好?!?/p>
總結黨 90年的發(fā)展歷史,正是由于我們黨從建黨伊始就始終重視基層黨組織的干部隊伍建設,在不同歷史時期,培養(yǎng)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適應革命和建設需要的基層黨組織的干部,我們黨才能最終戰(zhàn)勝了各種艱難險阻,始終保持著強大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從勝利不斷走向勝利。
第五,加強作風建設是基礎。黨 90年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不斷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作風建設的歷史。早在 1929年,毛澤東在古田會議上就指出:“黨內批評是堅強黨的組織、增加黨的戰(zhàn)斗力的武器?!盵13]1941~1942年的延安整風運動更是對全黨集中進行的一次思想教育和作風教育運動。1945年黨的七大報告明確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確立為黨的“三大作風”[14]。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反復強調:“要搞好我們的黨風、軍風、民風,關鍵是要搞好黨風?!盵15]1994年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更是將執(zhí)政黨的黨風問題提高到了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十五屆六中全會提出,黨風建設要“八堅持八反對”。十七大報告指出:“優(yōu)良的黨風是凝聚黨心民心的巨大力量”。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要求全黨要以堅強的黨性保證黨的作風建設。
綜觀中國共產黨走過的歷程,黨始終把作風建設視為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的基礎,努力探索不同歷史時期加強基層黨組織作風建設的新思路、新途徑,從而確保了基層黨組織的執(zhí)行力,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維護了黨的形象,完成了黨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任務。
第六,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是關鍵。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zhàn)斗力和執(zhí)行力的重要保證。早在黨的二大之后,一整套嚴格的黨紀黨規(guī)就開始建立了起來。1927年中共五大選舉產生了黨的歷史上最早的紀律檢查機構——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1937年毛澤東指示對逼婚不成槍殺女生的紅軍將領黃克功“根據黨與紅軍的紀律,處他以極刑”,1952年,毛澤東親自處理劉青山、張子善特大貪污案,都在全黨全社會引起極大震動,彰顯了從嚴治黨的堅強決心。從嚴治黨在黨的七大上被確立為黨建的基本指導思想。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建立健全了黨建工作責任制,成立了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加大了反腐敗斗爭的力度,嚴肅整治黨內不正之風。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了“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的科學論斷。2006年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指出,“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是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巍然屹立,千錘百煉而更加堅強的一個重要原因”。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依據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又進一步指出:在當前“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和緊迫?!?/p>
黨 90年的輝煌歷程告訴我們,黨要管黨須臾不可懈怠,從嚴治黨一刻不可背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只有繼續(xù)堅持黨的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寶貴經驗,就一定能夠保證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
第七,加強制度建設是保障。在加強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中,必須抓好基層黨組織的制度建設,因為制度問題往往“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長期性?!盵16]注重基層黨組織的制度建設,是我們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在中共一大通過的黨綱中,就有對吸收新黨員的條件及其程序有了相應的規(guī)定。在 1927年《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修正章程決案》中,民主集中制就已經被確立為“黨部的指導原則”。1939年,陳云撰寫的《支部》和《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兩篇文章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于黨的基層組織制度建設認識的日趨成熟。新中國成立后,中共中央開始逐步建立和健全對干部的各種檢查、巡視制度和輪訓制度。黨的八大之后,黨的制度建設開始受到了左的錯誤路線的影響。此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黨的集體領導制度、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被破壞,黨的監(jiān)察機構被取締,黨員的民主權利被剝奪,黨的各項制度遭到了空前的破壞。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中指出,“制度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盵17]此后,黨的制度建設開始提速。2009年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在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指出:“不斷推進黨的建設實踐創(chuàng)新、理論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建立健全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制度體系,推進黨的建設科學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是黨的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溫黨的制度建設的經驗教訓,對于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制度建設,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執(zhí)行力,提升黨的執(zhí)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建黨 90年來,我們黨在加強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認真總結這些歷史經驗,對于新時期如何搞好基層黨組織的執(zhí)行力建設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啟示一:必須把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擺在執(zhí)政黨建設更加重要的位置。建黨 90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戰(zhàn)勝各種艱難險阻,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取得領導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基層黨組織的執(zhí)行力建設。黨 90年的發(fā)展歷史已經證明,基層黨組織是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yè)的堅強組織保證,基層黨組織的執(zhí)行力建設得好不好事關黨的生死存亡。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各級黨組織一定要把加強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擺到更加重要位置,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的戰(zhàn)斗堡壘?!?/p>
啟示二:搞好支部建設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的核心。早在 1928年,毛澤東就強調了黨支部建設的極端重要性,他說:“紅軍所以艱難奮戰(zhàn)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18]支部是構成黨組織的最基本單位,它是黨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橋梁,是黨在人民群眾中的戰(zhàn)斗堡壘,擔負著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到基層的重要責任。因此,只有支部建設好了,基層黨組織的執(zhí)行力就有了保證,黨的一切工作也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由于我們黨面臨的任務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和緊迫,因此,通過搞好支部建設,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執(zhí)行力,對于充分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啟示三:以提高素質為重點,抓緊抓好黨員隊伍建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黨員隊伍,對加強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列寧多次說過:“徒有其名的黨員,就是白給,我們也不要。”[19]“質重于量、鞏固重于發(fā)展”,是我們黨在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方面總結出來的一條基本經驗。民主革命任務的完成正是由于我們黨建立起了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yōu)良、有著很強執(zhí)行力的黨員隊伍。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的黨員隊伍不斷壯大。但是在黨員隊伍的建設上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到了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的建設。因此,以提高素質為重點,抓緊抓好黨員隊伍建設已經成為我們加強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亟待破解的課題。
啟示四:要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時刻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密切聯(lián)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宗旨?;仡欬h90年的奮斗歷程,正是由于我們黨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謀群眾之所求,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堅持走群眾路線,才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千錘百煉更堅強”,取得領導中國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在新的歷史時期,黨要經受住長期執(zhí)政帶來的各種考驗,就必須要堅持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各項事業(yè)和一切工作的核心內容,采取切實措施,時刻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
啟示五:加強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需要有制度和機制作保證。在加強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這一系統(tǒng)工程中,制度建設更具有根本性和長效性。從一定意義上說,制度建設也是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的大問題。從黨的發(fā)展歷史來看,什么時候重視和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制度建設,基層黨組織的執(zhí)行力就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就能得到更好的貫徹落實,黨的事業(yè)就會蓬勃發(fā)展。相反,什么時候忽視了基層黨組織的制度建設,或者基層黨組織的制度遭受破壞,黨的事業(yè)就會遭遇嚴重的挫折,甚至失敗。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一定要把制度建設貫穿于其中,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的長效機制。
[1]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 (第 3冊) [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89年版.第 144頁.
[2]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黨史資料征集編研協(xié)作小組、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上)[M].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 1987年版.第 188~189頁.
[3]毛澤東文集 (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 89~992頁.
[4][10]毛澤東選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第 452、526頁.
[5][11]毛澤東選集(第 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第 1308、1438頁.
[6]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 (第 18冊) [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92年版.第 133頁.
[7][9][13]毛澤東選集 (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第 77、75、90頁.
[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全會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2年版.第 663頁.
[12]江澤民.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偉大綱領[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第 20頁.
[14]毛澤東選集 (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 1093~1094頁.
[15][16][17]鄧小平文選 (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第 46、333、333頁.
[18]毛澤東文集 (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 65~66頁.
[19]列寧選集 (第 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 76頁.
D262
A
1009-6981(2011)02-0045-05
2011-01-25
本文系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 (紀念建黨九十周年)基金項目“加強基層黨組織執(zhí)行力建設研究”
(項目批準號 10JDJNJD087)階段性成果。
郭建(1965-)男,河北經貿大學馬列部副教授,主要從事黨史與建設研究。
[責任編輯袁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