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霞 邢玉芹 姜 燕
患者,女,56歲,因少眠、憂愁、伴胸悶、憋氣2 余月,加重7 天入院,既往體健,查體未見異常。精神檢查:意識清,定向力佳,接觸被動,否認幻覺及感知綜合障礙,思維遲緩,自我評價過低,注意力欠集中,遠近記憶力尚可,即刻記憶力下降,智力一般,情緒低落,焦慮不安,意志活動減退,偶有生不如死感,自知力部分存在。按CCMD-3 診斷為“無精神病性癥狀的抑郁癥”。入院后給予西酞普蘭10mg1次/d,勞拉西泮1mg 每晚口服,7 天后睡眠較好,心情好轉(zhuǎn),主動語言增多,逐漸加量至20mg,1次/d,復查血常規(guī)各項指標正常,20天后西酞普蘭加量至30mg,1次/d,復查血常規(guī)示:血小板68×109/L,再次詢問病史,患者既往無血小板減少史,考慮為西酞普蘭所致。加服利可君片10mg、VB410mg,3次/d,將西酞普蘭逐漸減少至停藥,改用舍曲林治療,32 天后,復查顯示血小板為102 ×109/L,患者住院76 天病情完全緩解出院。
西酞普蘭系新型抗憂郁藥,是一種二環(huán)氫化酞衍生物,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抑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神經(jīng)元對5-HT的再攝取,從而增加中樞5-羥色胺能神經(jīng)的功能有關(guān),常見的不良反應(yīng)有惡心、口干、多汗、頭暈、睡眠時間縮短、震顫、腹瀉等,血小板減少則非常罕見,故應(yīng)引起臨床工作者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