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 蒙,胡文立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北京 100020)
人體的纖溶系統(tǒng)中,纖溶酶的轉化主要依賴于血漿游離的t-PA和PAI的活性。t-PA是由血管內皮細胞合成的一種絲氨酸蛋白酶,能激活纖溶酶原轉變?yōu)槔w溶酶,同時特異性的結合于纖維蛋白凝塊上,加強纖溶效應。PAI是t-PA的抑制物,血管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與血小板等均能合成PAI。血小板是PAI重要的儲存庫。正常情況下t-PA與PAI21處在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兩者對人體纖溶系統(tǒng)的調節(jié)起著保護血管的完整性和暢通血管通道的作用,一旦其平衡失調,可能導致出血或血栓形成。許多研究發(fā)現(xiàn)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血漿t-PA和PAI21活性有明顯改變,而對于不同梗死面積t-PA、PAI是否隨之改變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漿的t-PA、PAI測定,了解其與腦梗死面積大小之間的關系,從而明確t-PA、PAI是否對臨床腦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積大小有評估作用以及對治療的指導作用。頭顱核磁共振彌散像,能精確呈現(xiàn)急性梗死灶部位及大小,排除陳舊病灶干擾,以其為依據(jù),準確度大大提高。分別研究梗死組與對照組之間差異,以及梗死組之間差異,了解三者與急性腦梗死以及梗死面積之間的關系。
選擇我院神經(jīng)內科自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243例,其中男性175例,女性68例,年齡 27-83(60.0±11.4)歲。入選標準:診斷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診斷標準[1],經(jīng)頭顱MRI彌散像證實有新發(fā)梗死灶。以同期住院經(jīng)核磁共振檢查證實無新發(fā)梗死灶97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44例,女性53例,年齡35-89(58.6±10.6)歲。所有病例均排除腫瘤、血液病、嚴重肝腎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等。
1.2.1 實驗器材與試劑 t-PA含量測定試劑盒(中國上海太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PAI-1含量測定試劑盒(中國上海太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1.2.2 臨床資料 病例組依據(jù)頭顱MRI彌散像所示病灶大小分為腔隙性梗死組(梗死灶直徑≤1.5 cm)96例(如圖2),腦梗死組(1.5 cm<梗死灶直徑<4 cm)113例(如圖3),大面積腦梗死組(梗死灶直徑≥4 cm)34例(如圖4)。對照組(如圖1)經(jīng)核磁共振檢查證實無新發(fā)梗死灶。
1.2.3 標本采集 所有患者人院次日清晨空腹經(jīng)肘靜脈抽取靜脈血10 ml,置于含有1/10體積0.109 mol/L枸櫞酸鈉抗凝液的塑料管中,3 000 rpm,離心10分鐘,分離血清和血漿,吸取血漿儲存于-80℃?zhèn)溆谩?/p>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1.5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ˉx±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均數(shù)顯著性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多重比較采用LSD檢驗)。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圖1 對照組(無新發(fā)梗死)
圖2 病例組(腔隙性梗死)
圖3 病例組(腦梗死組)
圖4 病例組(大面積梗死組)
2.1 對照組與各病例組t-PA、PAI檢測結果(見表1)
對照組與大面積腦梗死組t-PA、PAI值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其余兩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表1 對照組及各病例組TM、t-PA、PAI檢測值(單位:ng/ml)
2.2 合并病例組,再次與對照組比較(見表2) 對照組與總病例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表2 對照組及總病例組TM、t-PA、PAI檢測值(單位:ng/ml)
許多研究表明腦梗死患者體內存在內源性纖溶系統(tǒng)異常,血漿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劑(PAI)水平的變化對纖溶系統(tǒng)的平衡起決定性作用,是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3]。
本研究檢測結果顯示,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漿t-PA活性明低于對照組,PAI活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可能原因:(1)腦梗死患者因動脈粥樣硬化內皮細胞廣泛受損,合成t-PA的能力下降。(2)發(fā)病急性期自身溶栓機制的啟動消耗大量t-PA。(3)病灶處血管平滑肌細胞大量增殖并向內膜移行,此時增高的凝血酶刺激血管平滑肌細胞大量合成和釋放PAI。(4)粥樣硬化斑塊處形成高濃度的PAI,進入血液。(5)患者血小板的功能增強,而血小板本身含有高濃度的PAI,被大量釋放進入血液。有報道證明,PAI在纖溶系統(tǒng)中起決定性作用,血管梗死性疾病血漿中纖溶活性的降低是由于PAI活性的升高,即PAI在一定時間內的釋放量大于t-PA的釋放所致[4],t-PA與PAI結合將失去活性。血漿中t-PA活性減低,PAI活性增高,患者的纖溶活性降低,血液處于相對高凝狀態(tài)。在有高濃度PAI活性的腦動脈嚴重部位就容易生成血栓,堵塞血管,表現(xiàn)為腦梗死[5]。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大面積腦梗死患者血漿t-PA水平比小面積腦梗死、腔隙性腦梗死患者明顯降低(均P<0.01)。提示腦梗死急性期血漿t-PA水平降低程度、PAI水平增高與梗死面積有一定程度相關,腦梗死面積大,t-PA水平降低越明顯,同時PAI水平增高也越明顯。
腦梗死急性期和恢復期伴有tPA和PAI的動態(tài)變化[6]。中風后1周內t-PA濃度升高至200%-450%不等,且與病情嚴重程度和梗塞體積有關。也有發(fā)現(xiàn)急性期PAI正常,但隨訪中PAI升高。上述結果的不同可能與檢測方法,動脈粥樣硬化廣泛程度,內皮細胞損傷、平滑肌細胞增殖遷移、血小板活性增高合成釋放tPA、PAI不同有關。在恢復期,tPA仍保持高水平,后遺癥期漸下降,PAI活性后遺癥期維持高水平,與再發(fā)腦梗死高度相關。
[1]YU W,Kestanian V,Fisher M.Endovascular recanalization of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80 days after symptom onset[J].Stroke,2007,38∶1387.
[2]腦血管疾病分類及診斷[J].中華神經(jīng)外科雜志,1997,(13):2.
[3]Lo EH,Broderick JP,MoskowtzMA.tPA and proteolysis in the neurovascular unit[J].Stroke,2004,35∶354.
[4]杜小平,張 樂等.腦梗死患者的胰島素抵抗與血漿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相關性的研究[J].臨床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04,17:403.
[5]Johansson L,Jansson JH,Boman K,et al.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complex as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first stroke[J].Stroke,2000,31(1):26.
[6]Zhang ZG,Chopp M,Goussev A,et al.Cerebral 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 by fibrin is associatedwith upregulation of PAI-1acutely afteronset of focal embolic ischemia in rats[J].J Neurosci,1999,19(24):1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