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勛 聶艷超 張孟云
(周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周口 466000)
為了解周口市居民死因分布特點及對壽命的影響,找出威脅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評價人群健康水平和社會衛(wèi)生服務狀況,為制定疾病預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學依據(jù)。我們對周口市2009年全死因資料進行了分析。
死因資料來源于2009年周口市死因監(jiān)測點(沈丘縣、扶溝縣)上報的常住人口的死因監(jiān)測報告,人口資料由各監(jiān)測點公安局提供。標準人口構成采用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
表1 2009年周口市居民主要死因分析
按國際疾病分類法(ICD-10)標準分類進行死因編碼,死因歸類按國家衛(wèi)生部(CCD-87)17大類歸類,用DeathReg2002軟件系統(tǒng)進行統(tǒng)計分析。潛在壽命損失年(potential years loss of life,PYLL)的計算只對1~69歲組的人群[1],并剔除死因不明的個案。PYLL=ΣAi×Di(Ai:各年齡組剩余生存年數(shù);Di:各年齡組死亡數(shù);i:年齡組);減壽率是PYLL與同期人口總數(shù)之比,表示平均每人損失的壽命年數(shù)。
本市2009年居民總病死率為643.80/10萬,標化病死率為590.83/10萬,嬰兒病死率為4.59‰,新生兒死亡占嬰兒死亡的75.94%。期望壽命為75.93歲,其中男性72.35歲、女性77.71歲。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心臟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損傷和中毒居死因前5位,占全部死亡總數(shù)的89.48%,報告因病死率分別為:158.55/10萬、144.79/10萬、134.85/10萬、80.65/10萬、57.23/10萬(表1)。
2009年男性報告病死率為699.05/10萬,標化病死率為670.39/10萬;女性報告病死率為584.43/10萬,標化病死率517.45/10萬。男性病死率明顯高于女性(χ2=10.19,P<0.01)。各年齡組全死因病死率,0~歲組較高為4.59‰,1歲后隨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至15~歲組降到最低為0.28‰,20~歲組開始漸漸上升,40~歲組以后迅速上升,85歲組最高為333.92‰。男性和女性病死率迅速上升期起始年齡不同,男性在40歲,女性在45歲。
不同的死因在各年齡組分布的差異較大,0~14歲組致死原因主要是圍生期疾病和先天異常,其次是損傷和中毒,占年齡段死因的78.04%;15~34歲主要死因以交通事故、意外中毒、淹死等意外死亡為主,占全年齡段死因的61.16%;35~59歲的主要致死原因是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及損傷和中毒,占年齡段死因的84.97%;60歲及以上心腦血管疾病為首要死因,其次為惡性腫瘤和呼吸系統(tǒng)疾病,占年齡段死因的87.22%。
潛在壽命損失率分析前5位分別為損傷和中毒、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心臟病、圍生期疾病。損傷和中毒對早死的影響比較大,所致的壽命損失最為嚴重,男性損傷和中毒減壽年數(shù)為17259人年(減壽率為9.53‰),女性損傷和中毒減壽年數(shù)為5966人年(減壽率為3.30‰)。
2009年周口市居民的病死率為643.80/10萬,標化病死率為590.83/10萬。居民主要的致死原因以慢性非傳染性疾?。ê喎Q慢性?。┖蛡εc中毒為主,前5位主要死因依次為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心臟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損傷和中毒,占全死因的89.48%;與西安市、蘇州市基本相同[2,3],但是死因順位略有不同。1~34歲年齡段病死率相對較低,35歲以后進入迅速上升期,并以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病死亡為主。提示慢性病的預防重點應放在40歲以下人群。
傷害與中毒雖然在全死因順位中排在第5位,但潛在壽命損失順位中居第1位,是造成早死及青壯年死亡的主要死因,是威脅周口市居民健康、影響人均期望壽命的重要因素。傷害與中毒死亡又以交通事故、自殺、意外中毒、意外跌落為主。1~14歲組以淹死和意外死亡為主,占62.86%;15~34歲組以交通事故為主,占50.79%。提示我們要注意傷害的防治。
目前,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心臟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慢性病是周口市居民的主要死因,損傷和中毒是造成周口市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慢性病的預防應成為今后衛(wèi)生防病工作的重點。慢性病防治需要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干預手段,使人們的慢性病知識、態(tài)度及相關行為發(fā)生改變,最終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地降低慢性病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提高居民的生命質量和期望壽命。
[1]洪榮濤,祝國英,曹衛(wèi)華,等.PYLL及其在勞動力人口健康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公共衛(wèi)生,1997,13(1):54-55.
[2]黃春紅.2007年西安市居民全死因監(jiān)測分析[J].職業(yè)與健康,2009,4(25):388-389.
[3]王海濤,陸艷.蘇州市2007年居民全死因監(jiān)測結果分析[J].上海預防醫(yī)學雜志,2009,21(12):58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