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招生工作已經(jīng)結束,國家級名牌大學、重點大學在學校本地增投了大量招生指標,擴大了招生規(guī)模。此舉引發(fā)了一些非議,也使得高校招生地域不公平問題再次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一方面,名校在屬地進行擴招,隨意性強,理由不充分。一些學校在當?shù)馗呖紙竺藬?shù)較去年大幅下降的前提下,依然大幅增加當?shù)劁浫∶~,校方給出的解釋是“生源質(zhì)量優(yōu)秀,報考踴躍”,這樣解釋顯然難以服眾。
另一方面,名校在屬地進行擴招,使原本就驚人的各地錄取率差距更加驚人,有招生歧視的嫌疑。社會輿論認為,高校尤其是名牌大學在屬地大幅進行擴招,不僅與教育部縮小本地招生比例的要求背道而馳,更是一種事實上的招生地域歧視,侵犯了屬地以外考生的受教育權利,違背了教育公平原則,其必然導致“高考移民”乃至“高中移民”等不合理現(xiàn)象愈演愈烈。
盡管高校辦學自主權賦予了高校決定某個地區(qū)招生規(guī)模的權利,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大學的任何辦學決策特別是招生決策都可以不受社會的監(jiān)督與制約,不顧及社會的公平與正義。為此,建議:
1.建立規(guī)范、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和辦法,合理分配名牌大學在各省的招生計劃、增投計劃。切實做到按規(guī)則分配,依靠制度、政策規(guī)范招生行為。招生分配計劃可以嘗試按考生比例分配,并逐步在全國實行統(tǒng)一的高考錄取率。
2.名牌大學在各地的招生增投計劃及錄取情況應當在媒體公布,并說明理由。
3.建立合理的自主辦學機制。公立學校建立理事會,理事會由立法機構的代表(代表廣泛的民意)、政府官員(代表舉辦者)、學校領導(代表辦學者)、社會賢達人士(代表社會各界)、教師代表(代表教育者)、學生代表(代表受教育者)以及校友代表等組成,負責學校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和預算。像招生方式、招生規(guī)模這類重大辦學決策,應由大學理事會做出,而不是由學校行政班子決定。
(劉明華??全國政協(xié)委員,西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