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聽語言就是利用視聽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眾傳播某種信息的一種感性語言。這便是我們所熟知的各種鏡頭的調度的方法和音樂運用的技巧。這些方法和技巧來自于人們長期的視覺和聽覺實踐,符合人們的觀賞習慣。
“光線(lighting)作為攝影藝術的靈魂,是電影重要的書寫工具。不同光源、光線角度、光線性質塑造同一物體的造型效果不同,物體呈現(xiàn)的特征也不同。光線是表達情緒、營造氣氛的重要手段。光線效果和影調是影片形成視覺風格的造型元素?!盵1]
然而,在說到光線的運用中,不得不說到色彩色調的運用,因為光本來就帶有色彩,他們是難以分割的。“影視創(chuàng)作利用人對色彩的情緒反應來選擇符合劇情、場景氣氛、人物心情需要建立畫面的主色和重點色?!盵2]“暖色調代表不安、暴力、刺激、溫暖、活力,又常常使影像有突出、前進的感覺。冷色調代表安靜、孤獨、隱蔽、后退、收縮的視覺聯(lián)想。”[3]
《全城熱戀》整片以“熱”貫穿,“熱”字是整個故事的核心字眼,既代表感情的溫度,同時也是城市的氣候。雖然是夏天拍攝夏天的感覺,但是在光照上,明顯有對光線進行加強的處理,配合演員身上抹的油和不斷地噴水,造成一種非常炎熱的感覺,而且整個畫面光線都有些泛白略帶些金黃色。給影片帶來了一種明顯的影調。在拍攝晚上的場景時,人工光的成分變得很明顯,泛著藍色。光對人物有塑造形體和強調表現(xiàn)內容的作用。影片在00:11的時候,劉若英坐在病房打吊針,很多病人都坐在各自的病椅上,此時已是黃昏。屋內比較暗,然而,從側面的窗戶那就打了一束金黃的光,集中照在劉若英一個人的臉上,不僅體現(xiàn)了她臉上的層次,也表現(xiàn)了她的皮膚質感,塑造了人物形象,而且突出了表現(xiàn)的主體。觀眾可以在灰暗的屋子里一眼看到主人公,集中了注意力而不會去注意旁邊那些無關緊要的表現(xiàn)元素——群眾演員。
而在色彩色調上,《全城熱戀》里對它的把握也是很有特色的。影片表現(xiàn)了兩個時空的5段愛情故事,每個故事各具特點,無論是處在哪個愛情階段的人,看了之后,都會有一份自己的領悟。在表現(xiàn)過去時空的那段愛情故事時,細心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整個畫面籠罩著一層黃色色調,給人一種與其他幾個現(xiàn)在時空的故事形成了對比和區(qū)別。暖暖的色調不僅給人一種懷舊的感覺,還有一種溫暖,溫馨的感受,也從故事表達上,預示著這是一個美滿的結局。而在大S與謝霆鋒那段愛情故事里,基本上都是藍色的色調,雖然與故事內容大部分是晚上有關,但是我覺得它主要也是給人一種悲傷的氣息。整體的藍色調給人一種莫名的憂郁,雖然其中充滿了幽默和調皮,這也預示著這是一個悲劇結局的故事。影片中色彩色調在表達情節(jié)渲染氣氛表現(xiàn)情緒上有很巧妙的運用。
在《全城熱戀》中成功地出現(xiàn)了多種蒙太奇的運用,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值得我們去分析和欣賞。敘事蒙太奇跟表現(xiàn)蒙太奇中較常運用的手法都有所體現(xiàn),整部影片以天氣的炎熱中的“熱”字來影射戀愛中的“熱”,用這一外向的意向把戀愛具體化、生動化。
平行式蒙太奇就好比小說中的“話分兩頭”的敘述方法。開篇就是幾組獨立的情節(jié),分別將幾段即將上演的愛情分別獨立的呈現(xiàn)給觀眾,沒有具體的某一位或兩位主人公,而是一群主人公。讓故事情節(jié)在幾個愛情片段相互交織中表現(xiàn)出來,豐富了故事情節(jié)。這幾組獨立的沒有交叉的愛情故事就是平行蒙太奇成功運用的比較好的例子之一。
而表現(xiàn)每一段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各自生活的部分就是運用的交叉式蒙太奇的手法,交叉式蒙太奇的主要特點是把同一時間內,在不同空間發(fā)生的兩種或三種動作線交叉剪輯,以此造成懸念,使劇情逐步趨于緊張,推向高潮。
“積累式蒙太奇是利用從內容到性質上相同的一些類型的畫面,而在這一類畫面里所表現(xiàn)的主體是不同的,按照動作或造型特征,取其不同的長度組接起來,構成一種緊張的場面,造成預想的氣氛和節(jié)奏。或是將幾個主體形象相似的的鏡頭組接在一起,造成一種效果積累。它具有渲染氣氛、強調情節(jié)的作用?!盵4]
片中在01:04分的時候響起了一首很寧靜悠長又帶有一絲傷感的英文歌曲,然后相繼出現(xiàn)了所有主人公的在燥熱的白天過去之后,在自己的小空間里思念著對方的鏡頭。有的嘆氣、有的凝視遠方、有的扇著扇子癡癡地盯著手機、有的看著烏龜發(fā)呆等等一組類似鏡頭,雖然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人,卻都表達了事情發(fā)展當時各對戀人對彼此的想念,與當時的情節(jié)相映襯,戀人們的感情發(fā)展都到了一個瓶頸,大家心里的情緒復雜、苦澀。通過這些鏡頭的積累,產(chǎn)生了一種與燥熱的夏天相反的舒緩節(jié)奏。強調渲染了一種憂傷的氣氛。
心理式蒙太奇又叫“情緒式蒙太奇”或“過去與未來式蒙太奇”,即給人物的心理活動作畫面造型,可以直接生動的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動和精神面貌,經(jīng)常用來敘述過去的事件或未來的想象。心理蒙太奇的運用在影片中的成分不是特別突出,主要在片尾的部分有所體現(xiàn)。
隱喻蒙太奇又叫“象征式蒙太奇”,即通過鏡頭和畫面的連接,將不同的形象加以并列,或以甲比乙,或以此喻彼,從而產(chǎn)生比擬、象征、暗示的作用。畫面的比喻是在上、下兩幅畫面的沖擊中產(chǎn)生的。片中也用到,就是小女孩生命消失,墻壁上出現(xiàn)蝴蝶飛走的影子。雖然沒有直接拍攝小女孩的死,但是蝴蝶的飛走,就給觀眾預示了一個小小生命的消失,帶來一種傷感。
藝術電影以追求藝術的創(chuàng)新和表現(xiàn)力為主,主要考慮的是實現(xiàn)自己對電影的思考和探索;而商業(yè)電影則以商業(yè)考慮為主,追求最大票房價值,因而在影片中充滿了吸引觀眾眼球的情節(jié)。不過,商業(yè)電影同樣注重影片的商業(yè)性、觀賞性和藝術性,注重精良制作與豐滿的故事情節(jié),是藝術與商品二元屬性的融合。我們應當把商業(yè)電影和藝術電影看成人類文化長廊中的兩枝奇葩,用正確的眼光去衡量它們、欣賞它們。
在畫面效果上,該片打造了一種比較唯美的效果。色調,燈光加各種美妙的視覺元素,給觀眾一種激動人心的享受。影片中每個主人公在光線造型上都塑造得很細致,通過自然光打底加人工光的修飾還有柔光以及后期的處理,使得每個主人公都非常鮮活漂亮,各具魅力,煥發(fā)著光彩。人物的膚質、面部層次、靈動的眼睛,還有場景的柔美、溫馨、炎熱但又不讓人覺得刺眼的夏日表現(xiàn)等等都讓觀眾得到美的享受。
還有不少明星養(yǎng)眼,不少橋段搞笑,不少場景讓你記憶猶新。其中張學友、劉若英、謝霆鋒、大S、徐若瑄、吳彥祖、井柏然、楊穎等等靚麗的明星,凸顯了該片的商業(yè)性,確實可以牢牢地吸引住觀眾的眼球。尤為明顯的是大S,短發(fā)造型以及壞壞的黑煙圈眼影,演繹不良少女紋身、飚車、游夜泳等等這些元素,和之前她飾演的一些長發(fā)淑女的角色形象形成巨大的反差,這些都是能調起觀眾興趣,吸引大眾眼球的因素。
4.3.1 影片的節(jié)奏把握
總體感覺是影片以快節(jié)奏的蒙太奇手法來體現(xiàn)高溫炙烤下的躁動和激情,就像現(xiàn)在微博的速食文化能夠為更多人所接受一樣,幾段熱戀也在快速切換的時間和空間的鏡頭中展開,精心雕琢的影像,簡短利落的對話,樸素真摯的細節(jié),輕松幽默的動畫,濃烈跳躍的色彩,巧妙而得體地呈現(xiàn)出一幕幕愛的奇跡。讓觀眾在不斷地奔馳而過的跳躍和切換中體會到愛的暖流正在緩緩地凝聚和流動,在寒冷的冬夜里溫柔地撫慰一對對戀人的心。
影片也有柔情舒緩的時刻,當劉若英和張學友在局促的小屋里享受期盼已久的涼爽的時刻,它慢下來,兩人手拉手娓娓而談,破舊的藤椅好像浪漫花園里的秋千輕輕搖蕩。其實,攝影師的故事也是調節(jié)氣氛的一曲略帶悲情柔板華爾茲。
4.3.2 影片的敘事商業(yè)性特點
從敘事上來說,《全城熱戀》一共有六個小單元,有四個是一對一的異性戀純愛故事,一個是傷害與彌補外加意外收獲的愛情故事。它的敘事支點是愛情,讓觀者品砸愛情的五味雜陳。影片里設置了一些有趣的小細節(jié),例如某段愛情發(fā)生的時間、張學友和徐若瑄故事的交叉點、謝霆鋒與吳彥祖故事的交叉點等等,這些足夠巧妙又不落俗套的小細節(jié)讓整部影片可供回味的地方多了許多。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本片里某位六年沒演戲的大牌的出現(xiàn),因此看到那里的時候和全場的觀眾一起在驚呼,樂趣也不少。
之所以說本片意外且驚喜,意外是指本片的質量令人意外,驚喜則是指本片的故事在俗套中依然堅持了一些與眾不同的風格。像謝霆鋒的段落和張學友的段落,都沒有交代他們的愛情結局,留給觀眾自己去想象。還有井柏然和楊穎這一段,把最大的懸念放在最后,而且是觀眾完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這些敘事的表現(xiàn)都讓觀眾在觀看期間不會感覺乏味,從而體現(xiàn)了它強烈的商業(yè)效果。
注釋
[1]張菁 關玲 《影視視聽語言》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第50頁
[2]張菁 關玲 《影視視聽語言》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第42頁
[3]張菁 關玲 《影視視聽語言》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第43頁
[4]傅正義 著 《影視剪輯編輯藝術》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第82頁
[1]最新版《中國電影發(fā)展史》,中國電影出版社,1998。
[2]李俊著:從馮小剛電影特性看中國商業(yè)電影的出路[M],電影評介。
[3]陳尚榮:在商業(yè)和藝術之間游走--論馮小剛,當代文壇,2005。
[4]傅正義著:《影視剪輯編輯藝術》,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5]張菁 關玲著:《影視視聽語言》,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6]宋家玲著:《影視敘事學》,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