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杰
漳州白云巖
陳忠杰
“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這是800多年前宋代理學大師朱熹在漳州白云巖曾經(jīng)留下的一對名聯(lián)。最近被溫家寶總理引述,引發(fā)了人們對漳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熱切關注。漳州白云巖以佛開基,以儒揚名,自古有七奇八景及朱文公“使飛瓦”等民間傳說?,F(xiàn)在,當?shù)卣畬?A級標準規(guī)劃建設白云巖景區(qū)。
白云山位于漳州城東南10公里,東鄰觀音山(又名惠文山),西毗魚嘴巖,南靠雙第山(又名同第山),北望云洞巖(在鶴鳴山)。山的主峰——土寨峰是一座原始城堡,海拔399.6米。白云山腰有50多畝亞熱帶原始林木,密布在山坡上,這就是漳州城郊外著名風景名勝區(qū)之一——白云巖。
白云巖開山禪師唐代僧人虔誠初到白云山,在龍井坑搭個草棚居住,日夜敲木魚念經(jīng),有時還爬上白云山最高峰觀看天文氣象。據(jù)說他養(yǎng)有一只白狗,狗晚上經(jīng)常不見,后來發(fā)現(xiàn)它睡在山腰凹處草叢中。這里天上常有一片白云,地上沒有露水。虔誠禪師發(fā)現(xiàn)此處岡巒千仞,林壑邃美。特別是山腰凹處,巖壑間時有白云繚繞,真是一塊風水寶地!他打算在此建廟居住,卻找不到水源,就把手中錫杖植入石頭中,石頭里便飛出一股清澈的泉水,(后人叫“卓錫飛泉”)于是就在此地建立廟宇,因此得名白云巖。
南宋紹熙元年(1190)4月,宋代理學大師朱熹(漳州人尊稱他為朱文公)到漳州任知州期間,常常利用空閑時間登臨白云巖解經(jīng)釋注。朱文公詮注并最終在白云巖定稿刊刻的《四書》,后來被稱為朱熹臨漳版本的《四書集注》。朱之后,其《四書集注》是歷朝科舉考試的標準教科書,對傳播中國文化思想起到重大作用。近年來,北京大學等單位的一些著名學者也十分推崇朱熹臨漳版本的《四書集注》。
朱文公在白云巖不僅著書立說,還創(chuàng)辦紫陽書院,給諸生講解《誠意》章?,F(xiàn)在,白云巖八景之一的百草亭內(nèi)還立一碑碣,高2.62米,寬1.02米,厚0.175米。上刻“紫陽夫子解經(jīng)處”7個鋒棱蒼勁的大字。書院原來還有朱文公親手書寫的“與造物游”堂匾和“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的對聯(lián)。2011年4月14日,溫家寶總理同國務院參事和中央文史館館員座談時,發(fā)表了題為《講真話·察實情》的講話,他說:宋代理學大師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時,曾為創(chuàng)辦的白云巖書院寫過一幅對聯(lián)“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這是千百年來中國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摘自《人民日報2011年4月18日第二版》)
朱熹的弟子成百上千,而載入《宋史·道學傳》的陳淳(1155—1219,龍溪北溪人,人稱北溪先生)是朱熹在白云巖講學的重要弟子之一,影響尤其顯著。他一生不應科舉,未入官場,著有《北溪大全集》《北溪字義》《嚴陵講義》《禮詩》《女學》等著作,他是朱文公門下建樹較多的傳人。其《北溪字義》在中國臺灣和日本影響很大。
白云巖紫陽書院是閩南最古老的書院之一,一直影響宋、元、明、清至現(xiàn)在。明代漳籍理學家、書法家黃道周曾多次上白云巖為閩南書生講課,并在大雄寶殿的大門上方題下“白云深處”4個八分體字,還蓋上三枚私章。該書法墨寶矯健如游龍,飄逸似流云,是一個國寶級書法絕品,對于后人研究黃道周書法藝術極富文化價值。
為緬懷朱文公過化之恩澤,后世把書院改造成朱子祠,祀朱子像。清康熙年間漳籍進士唐朝彝在外為官,告老還鄉(xiāng)后,不但重建朱子祠,而且,捐兩處渡稅供作祭費。后來,鄉(xiāng)人雕了唐公像來陪祀?,F(xiàn)在的朱子祠是清乾隆年五十年(1785)重修的,前看有通風、采光、門屏等書院風格,后視如宗祠、廟宇一般的結構,祠內(nèi)懸掛朱熹名聯(lián)的圓柱還在。東壁有兩碑,一碑是《重修白云巖紫陽書院碑》,另一碑是《白云巖紫陽書院建置祭田記》。此二碑系清朝乾隆甲辰進士山西和順縣知縣龍溪先賢鄭玉振所書,對研究白云巖紫陽書院乃至研究漳州歷史文化名城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無獨有偶,臺灣金門也在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修朱子祠(原來宋紹興年間朱熹任同安縣主簿時,曾在金門講學并在金門創(chuàng)辦燕南書院),塑朱子像及其先賢像于其中,現(xiàn)是金門同胞崇儒祀祖和祖國文化傳統(tǒng)的象征地。(摘自郭堯齡《朱熹與金門》)。研究漳臺歷史,不能忽略了“朱子過化”的歷史,漳州白云巖的朱子祠和臺灣金門的朱子祠的前身漳州白云巖書院和臺灣金門燕南書院都是朱文公在閩南任職時所建,又都是在清乾隆年間(18世紀80年代)重修,這在全國也并不多見。
白云巖寺院幾度沉浮,幾度重修,現(xiàn)在香火旺盛。白云巖寺(大雄寶殿)正堂供奉觀世音、三寶佛等;左右?guī)抗┓铋_山禪師虔誠、地藏王、玄天上帝;朱子祠供奉朱文公、唐朝彝二神;白云巖的百草亭、朱子祠、大雄寶殿同處一條線上,座南向北。這種佛、儒、道三教并存,和平共處的特殊文化現(xiàn)象,在全國名山古剎中也是罕見的。
在白云巖中,至今還保留許多文人墨客的石刻、匾額、楹聯(lián)、詩文和民間傳說,其中最出名的是朱文公“使飛瓦”的故事。相傳,朱文公為了創(chuàng)辦書院,又苦于磚瓦不容易搬上山,便出一布告:端午節(jié)朱文公將在白云巖上“使飛瓦”。端午節(jié)那天,漳州百姓紛紛前來看熱鬧,朱文公要求大家每人提上一磚一瓦上山看奇跡。轉眼之間,所有的磚瓦全部被搬到了山上。朱文公這時才告訴上山的百姓:本府也是凡夫俗子,哪有什么“使飛瓦”的法術?只不過是用“使飛瓦”的奇名來激發(fā)大家的好奇心:一來減輕南門溪木橋的負擔,減少因看賽龍船而被擠落水中的不幸者;二來也請諸位鄉(xiāng)親幫忙將磚瓦搬上山來,人多力量大么!謝謝大家了!百姓這才知道原來朱文公“使飛瓦”是為大家著想。
此故事更是有口皆碑,贊頌了朱文公“心系百姓,胸懷子民”的崇高精神。
白云巖除了有傳奇的民間傳說,還有“七奇句”和“八景詩”之說。七奇句:奇蝦紅殼、奇螺無尾、奇蛙白頸、奇龜柴頭、奇鶯棲石、奇蟻黃色、奇鼠飛樹。八景詩:白云巖上何有石,采藥煉丹百草亭,佳珍異味意果園,解經(jīng)泡筆洗硯池,松關鳥語聽好音,晚浦歸帆觀巖前,棠蔭漏月觀美景,卓錫飛泉敬客情。
“七奇八景”有的勝跡猶存,有的湮沒遺失,民間傳說也真假參半。但是,白云巖景奇水美以及美麗的民間傳說,給白云巖名勝古跡增添了幾分神奇美妙的色彩。
目前,白云巖風景區(qū)的規(guī)劃方案已經(jīng)由廈門大學專家制作出臺。整個景區(qū)覆蓋面積3000畝;其中游覽區(qū)占地880.8畝,功能拓展區(qū)占地2074.3畝,宗教與朱子文化核心區(qū)28.3畝,配套服務區(qū)16.6畝。景區(qū)將依托白云巖古跡而規(guī)劃,突出朱子文化內(nèi)涵。景區(qū)建成后,必將大大提升漳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品位,也將豐富漳州百姓的休閑娛樂生活。
責編:吳文文白云巖上何有石,采藥煉丹百草亭,佳珍異味意果園,解經(jīng)泡筆洗硯池,松關鳥語聽好音,晚浦歸帆觀巖前,棠蔭漏月觀美景,卓錫飛泉敬客情。
“七奇八景”有的勝跡猶存,有的湮沒遺失,民間傳說也真假參半。但是,白云巖景奇水美以及美麗的民間傳說,給白云巖名勝古跡增添了幾分神奇美妙的色彩。
目前,白云巖風景區(qū)的規(guī)劃方案已經(jīng)由廈門大學專家制作出臺。整個景區(qū)覆蓋面積3000畝;其中游覽區(qū)占地880.8畝,功能拓展區(qū)占地2074.3畝,宗教與朱子文化核心區(qū)28.3畝,配套服務區(qū)16.6畝。景區(qū)將依托白云巖古跡而規(guī)劃,突出朱子文化內(nèi)涵。景區(qū)建成后,必將大大提升漳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品位,也將豐富漳州百姓的休閑娛樂生活。
責編:吳文文
作者單位:(福建漳州龍海市顏厝鎮(zhèn)長邊中學) (福建漳州龍海市顏厝鎮(zhèn)長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