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劉長卿湖湘詩重系年

2011-11-19 21:27肖獻軍
中國文學研究 2011年1期
關(guān)鍵詞:貶謫郴州洞庭

肖獻軍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81)

劉長卿一生沉淪下僚,生活漂泊無定,加上他的生平資料缺乏,因而他的詩歌系年難度較大。今人關(guān)于劉長卿的生平及詩歌系年的主要成果有傅璇琮的《劉長卿事跡考辨》、郁賢浩的《劉長卿別李白事跡小辨》、鄒志方的《劉長卿與越中交游》、楊世明的《劉長卿行年考述》、儲仲君的《劉長卿詩歌名篇系年質(zhì)疑》、陳順智的《劉長卿重出詩考》、胡可先的《劉長卿事跡新證》;另外,傅璇琮主編的《唐五代文學編年史》、儲仲君的《劉長卿詩編年箋注》、楊世明《劉長卿集編年校注》,對劉長卿的生平和詩歌系年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劉長卿曾多次經(jīng)歷湖湘地區(qū),創(chuàng)作的湖湘詩歌較多,寫作時間大多集中在春、秋兩季,因而其湖湘詩系年尤為困難,各家對他的湖湘詩歌的系年,僅少數(shù)取得一致。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有關(guān)史料及詩歌在《劉隨州集》中出現(xiàn)的位置,對湖湘詩重新考辨系年。

一、乾元元年至上元二年貶南巴過湖湘之作

(一)史料考辨

唐獨孤及在《送長洲劉少府貶南巴使牒留洪州序》中說:“曩子之尉于是邦也,……子于是竟謫為南巴尉?!瓡l有叩閽者,天子命憲府雜鞫,且廷辨其濫,故有后命,俾除館豫章,俟條奏也。是月也,艤船吳門,將渉江而西。……但春水方生,孤舟鳥逝,青山芳草,奈遠別何,同乎道者,盍偕賦詩 ,以貺吾子?!薄?〕(p3933-3934)獨孤及與劉長卿有交往,劉曾寫詩《送獨孤判官赴嶺》,因而資料可信。從《序》可看出劉長卿在長洲尉上受誣而貶南巴,后又重推,但仍維持原判。

現(xiàn)在問題是劉長卿在“重推”之前是否進入湖湘地區(qū),《序》中有:“故有后命,俾除館豫章,俟條奏也?!薄?〕(p3934)似乎在“重推”之前,劉停留在洪州,而沒有入湖湘地區(qū)。但劉長卿有詩《卻赴南邑留別蘇臺知己》,詩中有“又過梅嶺上,歲歲此枝寒?!薄?〕(p1495)據(jù)《地輿廣記》載,梅嶺在虔州,因而此次劉長卿所走的不是沿長江而下洞庭的水路,而是從洪州走陸路進入撫州,再由撫州過梅嶺入虔州,然后再進入郴州。由此詩可推出,在“重推”前和“重推”后,劉長卿兩次進入湖湘,且都是走陸路。因而,在儲、傅、楊三家給劉詩系年時,把很多有關(guān)洞庭的詩都入系入此階段,恐怕有誤,只有從南巴返回時過洞庭寫的詩才是這段時間所寫。又因明刊本此詩后附有皇甫冉《歸陽羨兼送劉八長卿》,儲、楊兩家以為此詩作于蘇州,實屬有誤,“卻赴”表明已離開,從詩中地名看,劉長卿作此詩時已進入虔州境內(nèi),即將入湖湘境了。

《劉集》中有《將赴南巴至余干別李十二》,李十二疑即李白,“誰憐此別悲歡異,萬里青山送逐臣”〔2〕(p1559)與二人當時情形相符。李白乾元元年被貶,長流夜郎,遇赦還,上元元年至余干,與劉長卿相遇。詩中有“江上花催問禮人,鄱陽鶯報越鄉(xiāng)春”〔2〕(p1559),與《卻赴南邑留別蘇臺知己》均作于早春,可知重推后貶南巴當在乾元二年,而重推前貶南巴(只進入湖湘,然后就折回)在乾元元年秋、冬之際。

(二)此間經(jīng)歷

乾元元年,劉長卿從任上免職,作《時平后春日思歸》,其后入獄,出獄后貶南巴。本年秋進入湖湘境內(nèi),作《赴巴南書情寄故人》詩中有“南過三湘去,巴人此路偏”〔2〕(p1493),表明已進入湖湘境內(nèi)?!爸钡澜窈卧凇薄ⅰ安脮l訴”〔2〕(p1493)可以看出應在重推之前。本年秋“會同譴有叩閽者”〔1〕(p3933),劉長卿案件得以重推,得知消息后,劉長卿東歸,在湖湘境內(nèi)作《寄萬州崔使君》,詩中有“搖落秋江暮,憐君巴峽深”〔2〕(p1505),而無語涉及自己貶南巴,可見作于回歸時。重推后貶南巴回歸在春天,因而只能是重推前貶南巴回歸時作,據(jù)儲考,崔令欽于乾元元年任萬州刺史,也可以與此詩相證。

然而重推并沒給他帶來好運,乾元二年,重推后仍維持原判,再次赴南巴,于上元元年春與李白在余干相別,寫下《將赴南巴至余干別李十二》,然后走陸路至梅嶺,寫下了《卻赴南邑留別蘇臺知己》,上元元年秋,再次進入湖湘境內(nèi),作《重推后卻赴嶺外待進止寄元侍郎》,詩中有“卻訪巴人路,難期國士恩?!樟顢?shù)行淚,來往落湘沅”〔2〕(p1494),《秋杪江亭作》詩中有“扁舟如落葉,此去未知還”〔2〕(p1494),《桂陽西州晚泊古橋村住人》詩中有“故山隔何處,落日羨歸翼”〔2〕(p1539),“南路隨天長,征帆杳無極”〔2〕(p1539),此年冬到達南巴,之后寫下《新年作》有句“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2〕(p1483),可見已達貶謫之地。又《舊唐書》載,乾元三年“閏四月……己卯,以星文變異,上御明鳳門,大赦天下,改乾元為上元”?!?〕(p259)估計劉長卿這次被列入了赦免范圍,但消息從長安傳到南巴,要等到幾個月之后,因此劉長卿北歸至湖湘境內(nèi)時,已是上元二年春。在湖湘境內(nèi),他寫下了《入桂渚次砂牛石穴》,詩中有句“扁舟傍歸路,日暮瀟湘深”〔2〕(p1578),后往返于揚州、蘇州間,寶應元年入淮南幕。

(三)湖湘詩系年

乾元元年秋:《赴巴南書情寄故人》、《寄萬州崔使君》

上元元年春:《卻赴南邑留別蘇臺知己》

上元元年秋:《重推后卻赴嶺外待進止寄元侍郎》、《秋杪江亭作》、《桂陽西州晚泊古橋村住人》

上元二年春:《入桂渚次砂牛石穴》

二、大歷二年至大歷四年巡岳州之作

(一)史料考辨

《新唐書》載:“(劉長卿)至德監(jiān)察御史,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轉(zhuǎn)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zhuǎn)運留后?!薄?〕(p1604)《唐故朝議郎行監(jiān)察御史上柱國鄭府君墓志銘并序》載:“至德中,衣冠多陷于寇賊,公(鄭洵)獨固節(jié)不撓。及克復兩都,同州刺史顏公真卿首舉貞白,奏攝本州從事。后京尹李公峴復表為幕賓,旋拜廷尉評,俄除新繁令,政有經(jīng)矣。左端揆裴公冕特薦所知,詔授監(jiān)察御史。紀綱由是不紊亡?!薄?〕(p300)“(至德)二年四月,……(顏真卿)軍國之事,知無不言。為宰相所忌,出為同州刺史,轉(zhuǎn)蒲州刺史。”〔3〕(p3592)《全唐文》卷五一四殷亮《顏魯公行狀》:“(顏真卿)乾元元年三月,又改蒲州刺史?!薄?〕(p5228)因此,鄭洵當在乾元元年三月后在李公峴幕賓,則任監(jiān)察御史至少應在乾元二年左右。此時與劉長卿同朝為官,且為監(jiān)察御史。其后鄭洵多次轉(zhuǎn)官,貶于沅江不會早于乾元二年。鄭深撰《唐故監(jiān)察御史貶岳州沅江縣尉滎陽鄭府君墓志銘并序》:“唐大歷四年三月廿七日,前監(jiān)察御史、貶岳州沅江縣尉滎陽鄭府君諱洵,春秋五十三,卒于巴陵之官舍?!薄?〕(p300)故《巡去岳陽卻歸鄂州使院,留別鄭洵侍御,侍御先曾謫居此州》因詩中有“秋”,詩當作于乾元二年至大歷三年間。

在《劉集》中,上詩稍前有詩《送李侍御貶郴州》,又獨孤及《揚州慶云寺律師一公塔銘》:“(靈一)寶應元年冬十月十六日終于杭州龍興寺,……殿中侍御史頓邱李湯嘗以文字言語,游公廊廡?!薄?〕(p3962)可見,李湯、鄭洵、劉長卿三人同在乾元寶應年間為侍御史,這也是他們有詩歌交往的原因,又《太平廣記》載:“永泰中,李湯任楚州刺史。”〔6〕(p3845)永泰二年正月,即改年號為大歷元年。那么,李湯被貶為郴州司馬究竟是在楚州刺史之前還是在楚州刺史之后呢?韋應物有詩《送李二歸楚州》下注“時李季弟牧楚州,被訟赴急”〔2〕(p1928)。李二即李湯之史,此注表明李湯在任楚州刺史后因事被貶。從《韋集》前后詩看,此詩當作于永泰年間冬。永泰二年十一月,改元大歷,大赦天下。然而此時李湯還尚“牧楚州”,唐律一般是赦前不赦后,所以李湯被貶當在改元之后,這到了大歷二年。從大歷二年至大歷四年,劉寫下了《送李侍御貶郴州》、《洞庭驛逢郴州使還寄李湯司馬》、《酬李侍御岳陽見寄》三詩。

(二)此間經(jīng)歷

大歷二年春,劉在岳州寫下了《初至洞庭,懷灞陵別業(yè)》,“初至洞庭”也表明第一階段貶南巴時所走為陸路,又作有《送李侍御貶郴州》、《酬李侍御岳陽見寄》、《寄普門上人》,至秋返回淮南幕府,寫下了《逢郴州使因寄鄭協(xié)律》,中有詩句“更落淮南葉,難為江上心”〔2〕(p1490)可證。大歷三年秋再次至鄂州,寫下《岳陽館中望洞庭湖》、《巡去岳陽卻歸鄂州使院,留別鄭洵侍御,侍御先曾謫居此州》、《洞庭驛逢郴州使還寄李湯司馬》、《喜晴》,《湘妃》、《斑竹》也應寫于此段時間,初至洞庭對這里一切有新鮮感,待久了之后就會對異地風物熟視無睹。大歷四年春往返于夏口和岳州之間,寫下了《夏口送屈突司直使湖南》、《雨中過員稷巴陵山居別業(yè)》、《送劉萱之道州謁崔大夫》,秋屈突司直返回,劉長卿寫下《重陽日岳城樓送屈突司直》為之送別,然后離開岳州,至蘇州、常州一帶。

(三)湖湘詩系年

大歷二年春:《初至洞庭懷灞陵別業(yè)》、《送李侍御貶郴州》、《酬李侍御岳陽見寄》、《寄普門上人》

大歷三年秋:《岳陽館中望洞庭湖》、《巡去岳陽卻歸鄂州使院,留別鄭洵侍御,侍御先曾謫居此州》、《洞庭驛逢郴州使還寄李湯司馬》、《湘妃》、《斑竹》

大歷四年春:《雨中過員稷巴陵山居別業(yè)》、《送劉萱之道州謁崔大夫》

大歷四年秋:《重陽日岳城樓送屈突司直》

三、大歷六年春至大歷八年秋出使湖南之作

(一)史料考辨

《劉集》中有《和樊使君登潤州城樓》,《宋高僧傳》卷一七《唐金陵鐘山元崇傳》:“大歷五年,刺史南陽樊公雅好禪寂?!薄?〕(p419)《全唐文》:“大歷六年……春正月,夕次朱方,刺史樊公稱江月當軒,愿以卮酒侑勝?!薄?〕(p3827)“樊公”均謂潤州刺史樊晃。今人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劉長卿事跡考辨》,樊晃大歷五年至七年正在潤州刺史任上〔8〕(p251)。集中又有《夏中崔中丞宅見海紅搖落一花獨開》,崔中丞,即崔昭,據(jù)《唐刺史考》考證,崔昭任宣州刺史在大歷五年至大歷十一年間〔9〕(p2224)。由此可見大歷五年劉長卿還在潤州、宣州一帶。又《劉集》中有《贈元容州》,據(jù)楊考:元容州即元結(jié),大歷三年任容州刺史、容管經(jīng)略史。四年丁母憂,寄柩永州,乞讓容州。五年居家祁陽浯溪。七年入京卒,年五十四。本詩中有“避世歌芝草,休官醉菊花”〔2〕(p1534),只可能作于大歷五年秋或六年秋,而大歷五年秋劉長卿在宣州,故此詩作于大歷六年秋。從而推斷出,劉出使湖南,當在大歷六年春。

(二)此間經(jīng)歷

大歷六年春,經(jīng)岳州,作《湘妃廟》,然后進入長沙,有《送道標上人歸南岳》、《重送道標上人》,本年秋繼續(xù)南行,至道州,作《斑竹巖》(注:斑竹巖在湖南道州),并與元結(jié)相會,作《贈元容州》。本年秋返回長沙,作《長沙過賈誼宅》,詩中有“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2〕(p1566),本年冬作《送梁侍御巡永州》、《奉酬辛大夫喜湖南臘月連日降雪見示之作》、《歲夜喜魏萬成、郭廈雪中相尋》。大歷七年早春,作《酬郭夏人日長沙感懷見贈》,其后與同僚朋友交游唱和,度過了一段較愉快的時間,此間詩作較多,有《春日宴魏萬成湘水亭》、《長沙早春雪后臨湘水,呈同游諸子》、《晦日陪辛大夫宴南亭》、《長沙館中與郭夏對雨》、《陪辛大夫西亭宴觀妓》,并于本年春作下了兩首送行詩《送蔡侍御赴上都》、《送獨孤判官赴嶺》,同時,訪浮丘公舊隱處作《洞山陽》,訪云母溪作《云母溪》。大歷七年冬,在長沙拜訪了法崇禪師,作《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過法崇禪師故居》,并再次與魏萬成交游,作《題魏萬成江亭》。大歷八年春,作《過裴虬郊園》,《舊唐書》載:“(大歷五年)夏四月庚子,……澧州刺史楊子琳、道州刺史裴虬、衡州刺史楊濟出軍討玠?!薄?〕(p296)此詩題下注“時裴不在,因以寄之”,時裴虬應離任道州。大歷八年晚春,出使任務(wù)完成,與辛大夫告別,作《湖南使還留辭辛大夫》,點明此次出使緣由是“王師勞近甸,兵食仰諸侯”〔2〕(p1535)。在返回途中,有較長時間逗留于洞庭沅江一帶,作《赤沙湖》、《秋云嶺》、《花石潭》、《石圍峰》(地志說在湘潭縣,但從詩句看,石圍峰當在武陵一帶)、《浮石瀨》、《橫龍渡》。詩人還未到達鄂州,似乎預感到將有事情要發(fā)生,在本年秋作下《上湖田館南樓憶朱宴》反映了這種思想,“歸期誠已促,清景仍相留”〔2〕(p1536),隱含不愿回鄂州的想法。

(三)湖湘詩系年

大歷六年春:《湘妃廟》、《送道標上人歸南岳》、《重送道標上人》

大歷六年秋:《斑竹巖》、《贈元容州》、《長沙過賈誼宅》

大歷六年冬:《送梁侍御巡永州》、《奉酬辛大夫喜湖南臘月連日降雪見示之作》、《歲夜喜魏萬成、郭廈雪中相尋》

大歷七年春:《酬郭夏人日長沙感懷見贈》《春日宴魏萬成湘水亭》、《長沙早春雪后臨湘水,呈同游諸子》、《晦日陪辛大夫宴南亭》、《長沙館中與郭夏對雨》、《陪辛大夫西亭宴觀妓》、《送蔡侍御赴上都》、《送獨孤判官赴嶺》、《洞山陽》、《云母溪》

大歷七年冬:《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過法崇禪師故居》、《題魏萬成江亭》

大歷八年春:《過裴虬郊園》、《湖南使還留辭辛大夫》

大歷八年秋:《赤沙湖》、《秋云嶺》、《花石潭》、《石圍峰》、《浮石瀨》《橫龍渡》、《南楚懷古》、《上湖田館南樓憶朱宴》

四、大歷八年秋至十年秋貶長沙之作

(一)史料考辨

《新唐書》載:“(劉長卿)至德監(jiān)察御史,……鄂岳觀察使吳仲孺誣奏,貶潘州南巴尉。會有為辨之者,除睦州司馬,終隋州刺史?!薄?〕(p1604)《按覆后歸睦州,贈苗侍御》中有“羊腸留覆轍,虎口脫余生”〔2〕(p1540),則在“吳仲孺誣奏”和“按覆”之間,必有一次貶謫經(jīng)歷,但貶謫地卻不可能是南巴。其一,同一人兩次同貶一僻遠地在唐代是很少的。其二,《劉集》中出使湖南詩后無一首貶南巴詩。那么,劉長卿究竟貶于何處呢?《劉集》中有《聽笛歌》一首,其詩如下:

舊游憐我長沙謫,載酒沙頭送遷客。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復吹笛。橫笛能令孤客愁,淥波淡淡如不流。商聲寥亮羽聲苦,江天寂歷江楓秋。靜聽關(guān)山聞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嘯。又吹楊柳激繁音,千里春色傷人心。隨風飄向何處落,唯見曲盡平湖深。明發(fā)與君離別后,馬上一聲堪白首。(《聽笛歌》)〔2〕(p1575)詩后自注“留別鄭協(xié)律”〔2〕(p1575),而在大歷二年秋淮南幕上,劉寫下了《逢郴州使因寄鄭協(xié)律》,鄭當時曾于郴州任職。而從大歷二年至大歷八年間,劉長卿無貶謫之說,可見,大歷八年至九年間,鄭仍在湖湘一帶,聽說劉被貶謫,于是載酒而來送行。從詩中以湖湘意象寫笛聲,可見貶謫當在湘中或湘南地區(qū)。因而“舊游憐我長沙謫”兼有用典和實指的含義,也即劉長卿真有被貶謫長沙的經(jīng)歷。在《劉集》中,另有《感懷》一詩,儲、楊、傅三人均未為之系年,詩中有句“自笑不如湘浦雁,飛來即是北歸時”〔2〕(p1572),相傳雁飛至衡山而北歸,“飛來即是北歸時”說明被貶當在此地,而不是南巴。又《集》中有《湘中憶歸》:

終日空理棹,經(jīng)年猶別家。頃來行已遠,彌覺天無涯。白云意自深,滄海夢難隔。迢遞萬里帆,飄飖一行客。獨憐西江外,遠寄風波里。平湖流楚天,孤雁渡湘水。湘流澹??粘钣?,猿啼啾啾滿南楚。扁舟泊處聞此聲,江客相看淚如雨?!?〕(p1579)

“西江”在唐代有多處,但詩中最有可能是指岷江,《元和郡縣志》載:“巴陵城,對三江口。岷江為西江,澧江為中江,湖湘江為南江?!薄?0〕(p657)“獨憐西江外,遠寄風波里?!薄拔鹘狻币布聪嬷械貐^(qū),也可見貶謫之處為長沙。

(二)此間經(jīng)歷

大歷八年秋,吳仲孺誣奏,貶長沙。自鄂州出發(fā),寫下了《晚次湖口有懷》,詩中有“頃為衡湘客,頗見湖山趣”〔2〕(p1538)。同年秋天,進入洞庭湖,謝太虛死,寫下《杪秋洞庭中懷亡道士謝太虛》,詩中有“漂泊日復日,洞庭今更秋”〔2〕(p1537)、“千里杳難望,一身當獨游”〔2〕(p1537),抒發(fā)對貶謫生活的不滿。同年秋,在湘中地區(qū)與鄭協(xié)律相遇,寫下《聽笛歌》,詩中有“舊游憐我長沙謫,載酒沙頭送遷客”〔2〕(p1575)。大歷九年春夏之間,寫下詩《長沙贈衡岳祝融峰般若禪師》、《贈湘南漁父》,貶謫激起了他對隱居生活的向望。大歷九年秋,詩人貶謫已一年,然而似乎還無歸望,《晚泊湘江懷故人》,詩中有“惆悵增暮情,瀟湘復秋色。扁舟宿何處,落日羨歸翼”〔2〕(p1522),所作《湘中憶歸》中有“終日空理棹,經(jīng)年猶別家”〔2〕(p1579),《感懷》中有“自笑不如湘浦雁,飛來即是北歸時”〔2〕(p1572),言語中對貶謫生活充滿不滿和厭倦。應在本年“時監(jiān)察御史苗丕就推”,案情有轉(zhuǎn)機,劉長卿開始自長沙北歸,第二年春至岳州,寫下《弄白鷗歌》來表達心情的愉悅,然而二度被貶使他對官場生活感到厭倦,寫下《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一身已無累,萬事更何欲”〔2〕(p1538),并產(chǎn)生隱居愿望。然而約在大歷十年春,“就推”完成,劉長卿依然被貶睦州。其年秋開始動身,繞岳州會好友,寫下詩《九日岳陽待黃遂張渙》和《南楚懷古》,發(fā)出了“往事那堪問,此心徒自勞”〔2〕(p1536)的感嘆,其后經(jīng)蘇、揚一帶,停留一段時間,大歷十一年,到達睦州,本年秋寫了《按覆后歸睦州贈苗侍御》,表達對其感謝之情,此后,劉長卿再無往湖湘經(jīng)歷。

(三)湖湘詩系年

大歷八年秋:《晚次湖口有懷》、《杪秋洞庭中懷亡道士謝太虛》、《聽笛歌》

大歷九年春夏間:《長沙贈衡岳祝融峰般若禪師》、《贈湘南漁父》

大歷九年秋:《晚泊湘江懷故人》、《湘中憶歸》、《感懷》、《過湖南羊處士別業(yè)》

大歷十年春:《弄白鷗歌》、《湖上遇鄭田》、《江中晚釣,寄荊南一二相識》

大歷十年秋:《南楚懷古》、《九日岳陽待黃遂張渙》

相對而言,劉長卿的湖湘經(jīng)歷較為復雜,然而通過分析有關(guān)史料和他的詩集中詩歌排列順序,我們還是能夠勾勒出他在湖湘地區(qū)的大致活動情況,也使得他的湖湘詩歌系年成為可能,這為全面了解劉長卿的生平和詩歌的創(chuàng)作情況提供了幫助。

〔1〕(清)董浩等.全唐文〔C〕.北京:中華書局,1983.

〔2〕(清)彭定求等主編.全唐詩〔C〕.北京:中華書局,1960.

〔3〕(后晉)劉昫等.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4〕(宋)歐陽修 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5〕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偃師杏園唐墓〔Z〕.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6〕(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1.

〔7〕(宋)贊寧.宋高僧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7.

〔8〕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0.

〔9〕郁賢皓.唐刺史考〔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

〔10〕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3.

猜你喜歡
貶謫郴州洞庭
郭文龍
湖南郴州糧油機械有限公司
游岳陽洞庭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風過洞庭》
《星月一舡壓洞庭》
古代文人的仕宦情結(jié)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關(guān)系
非同凡響的秋歌
探究劉禹錫、柳宗元的貶謫之路
郴州質(zhì)監(jiān):嚴把電網(wǎng)質(zhì)量關(guān)
上饶市| 濉溪县| 铅山县| 昆明市| 衡东县| 辽阳县| 阜康市| 于都县| 甘洛县| 马鞍山市| 赤城县| 绥宁县| 新巴尔虎左旗| 扎鲁特旗| 大方县| 河北省| 桦川县| 喜德县| 沙雅县| 黄骅市| 绥芬河市| 江西省| 宜兰市| 顺义区| 内丘县| 墨脱县| 自贡市| 安阳市| 揭东县| 四平市| 历史| 苍梧县| 呼伦贝尔市| 泉州市| 天柱县| 灵丘县| 洪湖市| 温宿县| 轮台县| 崇明县| 抚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