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人慶
那是一個原本叫艾蒿坪的小村。但現在已經被“長壽村”這個新的稱為所替代。之所以被稱為“長壽村”,緣于小村有史以來村民少病絕癌、世代長壽、壽命均在85歲以上。
長壽村坐落在八百里太行山深處,幾十戶人家,一百多口人,就像是散落在大山褶皺里的一顆珍珠,恬靜,柔美。紅石墻,紅石屋,石板小路是小村的意象,掩映在綠樹濃蔭之中,讓人賞心悅目。小村周圍,群山環(huán)繞,山環(huán)水抱,放眼滿目綠屏翠嶂,一望無際的數萬畝原始次生林給了這片土地無限的生機,也賦予了她的靈秀和靜謐。小村背依山勢險峻、氣勢壯觀的摩天嶺,山上長滿了油松、樟子松、漆樹、板栗等珍貴樹種,點綴著恣意生長的野生連翹、黨參、柴胡、何首烏等200余種中草藥,空氣異常清新。一條連接冀晉兩省的千年古道,從山下逶迤蜿蜒著,一直伸向“雞鳴三省”(河北、山西、河南)的太行八大關之一的峻極關。那清一色紅石板鋪就的古道上,流走了悠悠歲月,隱約著駝鈴馬嘶遙遠而神秘的余韻,融化了在了青山與綠水的雅致與清幽。
山的半腰,一眼清泉汩汩流淌,當地人叫長壽泉,甘冽的泉水滋潤了滿目青山,也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長壽村人。那是怎樣的一股甘霖啊,清澈,透亮,流珠瀉玉般噴涌而出,掬一捧入口,清爽甘涼,沁人肺腑,不由讓人神清氣爽,久久地,總也不愿離去。
長壽村是一個綠色的世界,高高低低,遠遠近近,深深淺淺,或濃重,或恬淡,或蒼翠,或鮮嫩,綠得耀眼,綠得讓人心醉。長壽泉源自這樣的大山,帶著大山的靈氣,當地人不無自豪地說,雨水從樹葉上滴落,從滿山的連翹、黨參、柴胡、黃芪等藥材的根下流過,又從山體的巖縫里滲過,富含了靈藥和礦物質的精華,藏之千年,聚涌而出,飲之自當長壽。長壽泉的出水口位于海拔1200米的地方,視之無端,察之無源,經有關部門測定,其水的生成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富含鈣、鍶、偏硅酸、鋅等多種礦物質。也就是說,那甘霖一般的泉水,是詩人孟浩然筆下“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綿綿細雨,是杜甫“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夜喜雨,抑或是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融化的雪水,踩著唐詩宋詞平平仄仄的韻腳一走千年,依次經過植被根須的過濾,山體緩慢的滲透,與各種植物、礦物的混合和地球磁場長時間的物理作用,才成就了我們眼前那甘綿可口的長壽泉水。
與村里的老人閑聊,話題自然離不開長壽。據他們講,村里的祖先多自明代搬遷至此,從那時起,普遍長壽的現象就有了,至今已有幾百年。村里每個人都有過四世同堂的經歷,五世同堂的亦不在少數。更讓人感到神秘的是,長壽村村民一生中幾乎不生病,至今沒有人得過癌癥,絕少心臟病、高血壓,老人到八九十歲還能和年輕人一起干活,去世時無痛苦,大多是無疾而終。平時偶有個感冒發(fā)燒,上山采把柴胡或其他草藥熬了喝,很快就好,直到現在,村里也沒有一家診所。
長壽村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帶著一層神秘的色彩,行走在那一方山水,突然間就渴盼下一場雨來。據說,此山多雨多雪,來塊云彩便是雨,可惜我們來的時候,只下了一場小雨,并且是下在了夜里,那雨點滴點滴答答敲打著石板屋頂,在夜色里歡快舞蹈,依稀滴落在游人夢中的笑靨。
青山涵養(yǎng)著水源,綠水滋潤著青山,好山好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長壽淳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