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生物教師如何利用網絡平臺收集資源、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加強師生交流、樹立教師的形象等各方面問題進行闡述。
關鍵詞:生物教學;網絡資源;網絡教學;師生交流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曾預言說:“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絡,誰就擁有了整個世界。”在信息網絡技術逐步成熟的今天,教師只有緊跟時代的步伐,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才能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從而最終實現(xiàn)教育目的。
如何在生物學教學中更加有效地應用網絡平臺呢?針對這個問題,筆者將從四個方面逐一論述。
● 網羅教學資源,為我所用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zhàn)場。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網絡課件等,把圖像、聲音、文字等教學資料融合在一起,能使學生獲得多種感官的刺激,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應用的普及,從互聯(lián)網上獲取教學資料已成為教師制作課件、改革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
1.資料的收集
網絡幾乎能給我們所要的任何資料,當然這些資料需要我們主動地去搜索、遴選。常用的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都有非常強的搜索功能,只要輸入適當?shù)年P鍵詞,就能給我們提供可選擇的相關資料。收藏一些生物專題網站,因為從中我們可能找到更直接的教學資料,如中學生物教學、中國生物教學網、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網站。平時在瀏覽網頁時,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看到與生物教學有關的圖片、視頻、Flash等,要養(yǎng)成及時收集的習慣,只有平時的收集,才能得到用資料時的便捷。除了網上資料的收集,教師也要注意對自己原創(chuàng)資料的收集及保存。
2.資料的整理
資料收集后,必須及時分析、整理、重命名,分門別類,統(tǒng)一管理,不然我們就會被海量信息淹沒。筆者的做法是在硬盤上建立三個文件夾,分別是課件素材、課件、題庫,每一個文件夾下再按章節(jié)建立文件夾,這樣,收集到的資料可以直接分配進入相應的文件夾,方便以后的調取、使用。收集的資料要經常翻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知道自己有多少資料,還缺什么資料,這些資料才是真正屬于我們自己的。翻看過程中,還要及時去除無用的、過時的資料。定期對資料進行備份,以備不測。
3.資料的利用
網上下載的課件,少部分可以直接引用,更多的要根據(jù)學生特點和教師特點進行修改、整合,對課件中需要選用的圖片、視頻等資料,進行必要的編輯和修改,使課件具有針對性、有效性。
● 開展網絡教學,提高實效
當前,很多學校建有網絡教室,利用網絡教室的硬件設備進行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的整合,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筆者有幸參加了特級教師周俊主持的“生物學科專題學習網站的建設與應用研究”課題的研究,周俊老師致力于建設生物學科專題學習網站,利用專題學習網站開展課堂教學。周俊老師提出,生物學習專題網站應包括六大模塊,即情境模塊(導言,創(chuàng)設情境);任務模塊(任務:組成小組合作研究或個人獨立研究;分析任務,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資源模塊(教師圍繞任務預設的資源);過程模塊(學生自主探究;形成初步成果);評價模塊(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實現(xiàn)交流和共享);總結模塊(學生進行反思,教師總結)。
以課題組成員,常熟市實驗中學鄧輝老師的網絡課《人體的免疫防線》為例,他的網絡課件以Moodle為平臺進行制作,該課件包括六個主題,一是“觸目驚心”,讓學生分組嘗試利用網絡查找計算機鍵盤、人民幣、人的口腔等分別有多少細菌,利用聊天室進行查找結果的展示和交流;二是“蘋果腐爛的啟示”,利用蘋果,模擬探究皮膚是第一道防線,讓學生體會這種模擬實驗的科學精神;三、四分別是“大自然的饋贈”和“絕地反擊”,都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資源,重點是讓學生了解人體三道防線的特點和作用,包括重要的名詞解釋,這兩個主題中,教師一方面重視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又注意學生的反饋和及時的歸納總結;五是“學以致用”,這是一個答疑解惑的環(huán)節(jié),用于學生的自測,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及時作出必要的說明;六是“海闊天空話免疫”,這個主題不僅是課堂內容的延伸,也是課堂空間的延伸。這節(jié)課中,鄧老師還設計PPT課件進行“導航”,用精彩的了了幾語,像導游一樣帶領著學生在精心設計的Web網頁中參觀游覽,起到了傳統(tǒng)教學不能達到的效果。
網絡教學有著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如資料翔實,圖文結合,任務多樣;它具有開放性,能讓全部學生同時參與到各種活動中,真正實現(xiàn)全員參與;及時、高效的反饋,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也有利于學生自我檢查糾正。
● 建設個人網頁,展示自我
教師除了通過建設專題學習網站開展網絡教學以外,還可建設個人網頁,張揚個性,宣傳自我,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一個界面友好,內容豐實,個性突出的個人網頁,定會引來學生崇拜的目光,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
制作一個個人網站,并沒有很多人想象得那么復雜,網上有很多現(xiàn)成的模板,稍作修改就可以了。教師個人網頁,最好是申請一個比較好記的域名。網頁的內容可以包括:①自我介紹,以示真誠;②個人榮譽,一是可以得到網友(包括學生、教師)的認可,二是激勵自己進一步努力學習和工作;③教學點滴,記錄下自己教學中的苦與樂,也為撰寫教學論文積累素材;④自制課件,可供他人共享,如果有人下載,也是對自己能力的肯定;⑤“留言板”,方便網友與自己的交流。
制作個人網頁,是教師修身養(yǎng)性、培養(yǎng)學生、擴大交流、學習知識的平臺,如果由于教師能力和精力所限,制作博客和QQ空間也是不錯的選擇,也能起到相似的效果。
● 師生在線交流,答疑解惑
雖然不少家長、老師對學生上網進行“窮追猛打”,但不管你信不信,很多學生還是時不時地上網,并且,絕大多數(shù)學生有自己的QQ號。QQ是很流行、極易交流的工具,教師如果能利用QQ與學生進行交流,能拓展教育的時空界限,進行答疑解惑,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
近幾年,我每接手一個新班級,都會在第一堂課時,公布自己的QQ號和網名,坐等學生加我為好友。事實上,每一個班總有一些學生會主動加我為好友,很多班級還會把我拉進他們的班級群。利用QQ平臺,一些學生會對我進行一些生物知識的咨詢,也會對我的課堂教學提出意見和建議,對此,我總是熱情回復,也積極改正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不少學生在畢業(yè)幾年后,依然和我保留著聯(lián)系,讓我感受著做教師的成就與滿足。
學生偏愛QQ交流的原因主要是快捷方便、顧慮少,想和老師談心的時候不用跑到辦公室,即便是老師不在線,也可以在網上留言,老師上線就可以看到他們的心里話。很多平時不好意思說或者不愿意說的話,都能夠在網上向老師傾訴,使得交流更加隨意、自然。在QQ平臺,教師、學生的身份是平等的好友關系,所以學生很少對教師的的勸導有逆反心理。
利用QQ也能和同行進行交流。教師之間可以通過QQ群以即時聊天的形式進行教材探討,研究最新時事中出現(xiàn)的與生物及生物教學有關的問題;交流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偶發(fā)事件的處理方式;共享課件、習題等教學資料。
教師一定要重視網絡對教學的影響,同時利用網絡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更新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教師要熟練運用各種網絡平臺,就必須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科研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和不斷進取的精神。運用好網絡平臺,必將增強教師的吸引力,大大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素質和教師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周俊.優(yōu)化生物學科專題學習網站的對策[J].中小學信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