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計算機在各個領域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教師而言,掌握一定的多媒體技術,更好地駕馭課堂,已是大勢所趨。
● 擴大知識容量
初中歷史教學受課時限制,知識有限,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拓寬渠道,將更豐富的知識以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制成課件就是一種不錯的做法,既擴大了課堂容量,也深入挖掘了教材。
例如,《中國歷史》七年級(下)第16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中關于“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quán)”的內(nèi)容講解非常簡單,學生不易理解其前因后果。為此,我制作了課件并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首先播放音頻資料《七子之歌·澳門》,學生欣賞并跟唱,隨后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最后展示港、澳回歸的時間及圖片并配背景音樂《我的一九九七》。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而這些資料的搜集及呈現(xiàn),都離不開網(wǎng)絡的支持。
● 激發(fā)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圖文并茂,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中國歷史》八年級(下)第12課《香港和澳門的回歸》中,課文講了 “一國兩制”構(gòu)想和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兩個內(nèi)容。如果照本宣科,學生就會覺得枯燥無味。因此,我事先從網(wǎng)上搜集了很多有關澳門的圖片及視頻資料,利用多媒體對其進行編輯,制成課件,加上配樂詩朗誦。我將整堂課分為“母子傷別離”、“慈母聲聲喚”、“母子慶團圓”三個板塊。授課時,當我將這些多媒體資料展現(xiàn)給學生時,學生們頓時被吸引住了。另外,我還利用多媒體將港、澳被侵占的過程制成動態(tài)課件;播放香港回歸的視頻、中英政權(quán)交接儀式。整堂課學生始終都興趣盎然,主動參與的熱情十分高漲,真正達到了教師愿意教、學生愿意學。
● 加強情感教育
作為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引入多媒體技術,利用其集聲、文、圖、活動于一體的功能,對已發(fā)生的歷史事件進行加工處理,將生動、形象的畫面呈現(xiàn)給學生,讓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引起共鳴,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例如,我在講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第13課《海峽兩岸的交往》中關于“日益密切的交往”時,因內(nèi)容較少,學生無法深刻理解海峽兩岸血濃于水的真摯情感,體會不到兩岸人民盼統(tǒng)一的熱切愿望。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閱讀課本,查找兩岸交往的事例并找出身邊發(fā)生的事例;欣賞圖片并配以《我的中國心》背景音樂;回答問題。這些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尤其是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了多媒體形象生動、圖文并茂的特點,使學生在欣賞圖片、歌曲的同時,心底油然而生一種“我是中國人,我自豪”、“臺灣,你快回來吧”的愛國情感。
● 提高教師素質(zhì)
多媒體技術的引用,為歷史教學注入了新鮮的活力,但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還需掌握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制作聲、文、圖、活動俱全的課件,讓歷史課成為一場感官盛宴。
總之,多媒體技術已成為歷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歷史教師,我們要順應時代要求,不斷學習,勇于實踐,讓歷史教學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