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文個性化教學的實施者是教師,只有教師個性化地教,才能引領(lǐng)學生個性化地學。而衡量教師能否在課堂上確立個性化閱讀理念的關(guān)鍵就看其教學設計、教學行為是否符合個性化閱讀教學理念。教師不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領(lǐng)者,也是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者,只有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的定位,樹立文本解讀的學生主體觀,才能突出學生個體學習的主體地位,才能定好情感基調(diào),定好教學思路,從而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
關(guān)鍵詞: 閱讀教學 個性化教學 主題解讀 教學設計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樹立個性化教學理念,多角度地深入解讀文章主題,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而教學設計就像寫文章的立意,立意的高遠深淺直接影響著文章的好壞,所以教學設想的立意同樣決定了教學設計的高遠和深淺。因此,主題解讀和教學設計是教學實踐的靈魂,是貫穿教學實踐的綱。
一、主題解讀與設計要有新意
我們所倡導的新意并非完全否定傳統(tǒng)的解讀,而是以更加客觀科學的態(tài)度重新解讀文本。把這個解讀放在一個更廣闊更自由的平臺上,實事求是地觀照文本,找回它固有的本位現(xiàn)象或本位要義。文學作品的多義性,決定了作者、讀者、編者的多義理解,事實制造了文學的意義縫隙或空白,而這些縫隙或空白不免讓人產(chǎn)生遐想而生新意。這種新意往往是人無我有,或人有我無,或推陳出新。
例如《羚羊木雕》,一位老師是這樣設計的:
1.矛與盾:這是一場發(fā)生在?搖?搖和?搖?搖之間的矛盾沖突。
2.得與失:隨著羚羊木雕的傳遞“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3.進與退:面對這么慘重的損失,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避免嗎?
從這三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看出老師富有個性、別具一格的解讀,他把羚羊木雕送而收回這一事件,處理成三個心理或者思想沖突:矛與盾、得與失、進與退。形象的語言材料,最終成了老師理性的靈光,使學生產(chǎn)生思維的碰撞與感悟。
二、主題解讀與設計要獨特
1.獨特就是要讀出作者寫作的意圖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辈煌淖髡咚珜懙奈恼屡c作者當時的寫作背景和生活經(jīng)歷有關(guān),文中往往包含著作者思想感情的寄托,包含著作者自我內(nèi)心的剖析。我們在解讀文本時,要感悟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從作者的視角,深入地感受文本的意義,體驗文本的內(nèi)涵,與作者達到情感共鳴。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本的意義及實質(zhì)性的重點內(nèi)容,才能給文本的價值取向準確定位,才能定好情感基調(diào),定好教學思路,從而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
例如《生命,生命》一文,描寫了幾件平常小事:小飛蛾在險境中掙扎,香瓜子在磚縫中長出小苗,“我”靜聽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作者杏林子試圖通過它們向我們詮釋: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假如我們就此閱讀文本,可能也只能體會到這一層面。但是,當我們走進杏林子的內(nèi)心世界,去追尋、傾聽她的內(nèi)心獨白時,就不難發(fā)現(xiàn):杏林子自身的境遇就是對生命進行頑強抗爭的極好例子,而她對生命的強烈呼喚,在《生命,生命》一文中體現(xiàn)得如此強烈。她曾說:“除了愛,我一無所有。”文中的她連一只小小的飛蛾都不忍傷害,雖然生命是脆弱的,但她卻格外珍惜。當我們從她“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的視角出發(fā),鏈接“愛”的感悟,聯(lián)系作者的生活體驗,文本的內(nèi)涵會更充蘊、更豐滿、更靈動,那么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就更透徹,也更能領(lǐng)會生命的內(nèi)涵和真諦,也更能引起情感的共鳴。
2.獨特就是要讀出教師自己的東西
所謂教師要讀出自己的東西,就是教師要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體會,對于教材、教參、資料進行思考和選擇,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趨,不做教參的傳聲筒,而是根據(jù)自己的解讀,形成自己的理解,從而更好地引領(lǐng)學生學習。
要做到讀出自己的東西,我們要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要有自己的教學思想,需要我們廣博的閱讀和學習。教師只有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解才能教會學生個性的閱讀。例如《吆喝》就可以進行這樣的設計:吆喝——底層百姓的生活——生活中的藝術(shù)——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每個人都在創(chuàng)造藝術(shù)。又如《春酒》也可以這樣處理:春酒——春酒的形式——酒文化——民俗文化。這兩種處理,其實都是教師獨特的解讀視角產(chǎn)生的結(jié)果,根據(jù)自己的文化底蘊和文本背景,形成一種新的鑒賞方式和解讀視角,從而引領(lǐng)學生進入一種全新的領(lǐng)域。
3.獨特就是要讀出符合學生自己的東西
學生之間存在著家庭背景、生活經(jīng)驗、知識積累、性格氣質(zhì)等方面的差異,他們對閱讀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所以,“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生往往喜歡閱讀自己喜歡的課文,只有自己喜歡的文章才能讀出自己的理解,才能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在解讀文本的時候,要考慮學生的閱讀力和理解力,要解讀出符合學生生活實際,能引起學生體驗和共鳴的個性閱讀思路。
所謂設計出符合學生自己的教學思路,要從學生的知識儲備和閱讀能力出發(fā),使學生有興趣閱讀,喜歡讀這個文本,這樣才有可能使學生碰撞出富有個性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思維的火花。例如在學完《愚公移山》后,在總結(jié)愚公排除萬險、堅韌不拔的精神后,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你欣賞愚公嗎?《愚公移山》的故事激勵著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民為理想而奮斗,如果你是愚公你會怎么做?學生甲:如果我是愚公我會搬屋而不會去移山,因為從山區(qū)把房屋搬到交通便利的平原,比移山不是容易多了嗎?學生乙:如果我是愚公,我會把山打個洞,這樣路也就方便了,用不著“出入之迂也”了……在閱讀額的體驗中,學生讀出了自己的東西,每個人都不一樣,都在文本的閱讀中獲得了熏陶、感悟。獨立思考,獨立體驗,獨立獲得。
4.獨特就是要讀出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東西
我們的教材大多數(shù)是緊跟時代的步伐,跳動著時代的脈搏,但也不排除其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和情感的距離,因此,我們要在時代發(fā)展的框架下思考、架構(gòu)教師自己和學生自己的解讀思想和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在主題解讀和教學設計時要有時代特色,要貼近時代發(fā)展的步伐。
首先,要體現(xiàn)社會發(fā)展多元的文化方向?,F(xiàn)在的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不再像以前那樣劃一、單調(diào),而是呈現(xiàn)多元化的趨向。因此,表現(xiàn)在解讀文本上就是不拘于一種詮釋,不屈服于一種權(quán)威,不停留于一種評判標準,也不局限于一種思想模式。
其次,要適合學生未來發(fā)展的方向。能對學生未來發(fā)展有影響的,就是思想方式、學習能力、個性品質(zhì)、道德情操等,而語文閱讀教學是在以文本為載體的課堂上,對學生的這些方面施加影響,提升其語文素養(yǎng),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
如對《故鄉(xiāng)》主題的開放性、多元性解讀:(1)“故鄉(xiāng)”是中國人精神的反映。從孩子的純真、有生氣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鈍,表現(xiàn)了中國民眾的生命和活力怎樣被扼殺。(2)表現(xiàn)中國社會愚昧、落后、貧窮的輪回。從閏土父子和楊二嫂身上,可以看出這樣輪回的影子。(3)渴望純真的人與人的關(guān)系。這樣的解讀更為合理,更適合時代的特點。
三、主題解讀與設計要有深度
深度就是一種主題內(nèi)涵的挖掘、拔高,或者是教學主題的重新定位與把握。既可以是縱向的,又可以是橫向的;既可以是順向的,又可以是逆向的;既可以是平面的,又可以是立體的……深度的視點可以是思想的角度,可以是文化的角度,可以是自然的角度,也可以是人文的角度,角度多樣,但都應隨文而論。我們需要標新立異,但這個“新”和“異”,這個深度不能脫離文本,離開了文本,這種深度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種深度是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從特殊到一般,從點到面,是站在某一個角度的高度審視的。
《那樹》的“人應有感恩之心”“環(huán)保問題”是學生讀完后的第一印象,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時,設計一個問題:“曾經(jīng)的‘福樹’為何變成‘壞樹’,是它做錯了什么嗎?”這樣一來,學生就必須再去讀文本,找到作者深刻焦慮與憂思的東西。那么,思維就會往深處而去,精彩也就彰顯了出來。教師的解讀會影響學生知識的達成。一般來說,教師作為文本與學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準、人生經(jīng)驗、審美水平要高于學生,他可以起到向?qū)缘淖饔?。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建構(gòu)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離不開學習主體與文本之間的交互作用。教師應善于幫助學生從他們自己的經(jīng)驗出發(fā)去實現(xiàn)與文本的視界融合。要允許學生對文本作出多種解讀,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解讀。當學生有了個性化體驗后,教師不能僅滿足于此,要與學生共同討論哪些理解最合理,哪些又為什么是不合理的。但重要的不是結(jié)論,而是過程。這樣的解讀和設計既有高度,又有一定的深度,體現(xiàn)教師對文本的富有個性的角度和賞析。
多角度個性化解讀文本,進行個性教學設計永遠是語文教師難以言盡的話題,也永遠是語文閱讀教學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對話的過程,是教師、學生運用自我期待同文本撞擊的過程。”這三者之間,教師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唯有教師的正確把握,唯有教師首先與文本進行細致、廣闊、深入的對話,才能在教學中左右逢源、得心應手,才能選出恰當?shù)慕虒W內(nèi)容,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引領(lǐng)學生與文本進行心靈的溝通,把握文本的精髓,體悟文本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