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者結合教學實踐,探討素質教育大背景、大環(huán)境之下中學歷史的教學方法問題,以提高教學效率,強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 中學歷史課 素質教育 方法探討
中學歷史課是一門思想性、教育性很強的文化基礎課,它對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是有很大幫助的。要想教好這樣一門課程,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下面,我結合自身實踐談談體會和認識。
一
長期以來,中學歷史教師上課主要靠四個“一”,即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幅掛圖。這樣做雖然能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經常束縛學生的思路,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在這中間,有的教師甚至整堂課都在講與歷史無關的閑話;有的教師對教材不加分析,講課時照本宣科,不加選擇強行灌輸,進行“填鴨式”教學,從而使得學生成為接受知識的機器。
而現在有些所謂優(yōu)質課,雖然已經開始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但是,由于整堂課都是講給聽課的領導看的,為聽課而講課,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純粹是一堂“作秀”課。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教師課前也進行了精心排練,反復表演,講課中間,還穿插了一些表演活動,甚至師生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設計得細致入微,但是,顯然這種課的實際教學效果并不佳。
我就曾見到過這樣的一位老師,在領導聽課時采用啟發(fā)式教法,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并且討論得很充分,很熱烈,也很深入,但場面卻有所失控。在這種情況下,這位老師只好安排大家課下繼續(xù)討論。結果,校長說這位老師沒能完成教學任務,不能算作一節(jié)好的歷史課。
二
那么,究竟怎樣的課才算好的歷史課呢?參照專家的意見,結合自己的實踐,我認為一節(jié)好的歷史課應具備如下特點。
?。ㄒ唬┮哂忻鞔_的目的性。
教師在講課時要有明確的目的:這節(jié)課要講些什么內容?如何講?需借助什么樣的教學手段?最終達到怎樣的目的?什么樣的思想教育層次?對這些都要有清醒的認識,要做到心中有數。
(二)要有明確的思想性。
一節(jié)好課一定要有明確的指導思想。教學指導思想是教師在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鉆研大綱,鉆研教材,研究學生之后形成的對一課的宏觀考慮,是課堂教學設計的總體思路,甚至可說它是一課之魂。在制定教學指導思想時,要考慮讓學生怎樣學?學什么?須知教師的責任應該是幫助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獲取有益的知識。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應只知道過去,更應對于如何知道過去有初步的認識。教師在歷史課上幫助學生發(fā)展并形成這種能力,就是獲取有益的知識。
?。ㄈ┮锌茖W的嚴密性。
科學性是教學的重要原則,它要求教師傳授的知識和運用的方法都必須是科學的,即對概念、定義的表述,所做的論證,所引的事實,以及語言表達都是正確無誤的。因而,教學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切忌以偏概全,顧此失彼,教學要精煉,切忌模糊或拖泥帶水,模棱兩可;也不可將歷史課變成說評書、講故事、演話劇,以博學生喝彩;更忌敷衍學生,表現為既不了解學生,又不鉆研教材和大綱,拿起課本就上課,照本宣科,和尚念經或隨心所欲,等等,原則會使歷史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ㄋ模┮v實效性。
在歷史課堂上,教師不要人為地刻意追求形式的完美,而要講求實效。由歷史知識的“過去性”特點所決定,教師必須在學生學習具體的歷史內容時,幫助其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使已經“死”去的歷史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活”起來,二是使已經永遠成為過去的歷史與現實、與學生的生活建立起某種聯系。只有這樣,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才可能被激發(fā)出來,進而在學習歷史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才能不斷地被調動起來。因此,無論是教師教的活動,還是學生學的活動,都要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和教學目標展開。在歷史課堂上,特別是教師教的活動需充分展開,因為這是學生學的活動展開的必要前提和條件。離開了這一點,學生學的活動就會有很大的盲目性,從而使整個課堂教學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
三
在明確了上好課的條件基礎上,到底怎樣才能上好課呢?
(一)教學設計要有科學性。
歷史原本就是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因此,歷史課絕對應該是一門很有趣的課程。有的老師很會講歷史,把歷史講得極其生動,學生完全被老師講述的內容和風采所吸引,四十五分鐘很快就過去了,這樣的教學效果必然也是很好的。
但有的老師講的都是精確的歷史事實,講得沉悶枯燥,顯然這樣的教學效果是很難令人滿意的。心理研究表明:一個中學生大腦自然興奮持續(xù)時間約20分鐘,且每天第一、二節(jié)持續(xù)時間較長,20—35分鐘開始分散,35—45分鐘則是無精打采。因此,教師在授課時,要結合學生上述生理特點,把要講的重點、難點盡量放在每節(jié)課的最佳時間,力求重點突出、難點分散。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在這段時間學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躍便于掌握,另一方面是因為時間充分,不會草草收場。一般而言,對重點、難點的處理要遵循“快、慢、多、透”四字原則,即接觸要快,講解要慢,應用要多,理解要透;同時,也要注意精煉,從教法、語言、時間、板書上好好考慮,做到教法活而不亂,用時足而不拖,語言精而準確,板書少而明晰。課堂教學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情景選擇不同的方式,力求使歷史課堂變成“死”去“活”來。
(二)教師要注意轉換觀念,注意師生的平等性。
傳統(tǒng)師生關系下的教師,是居高臨下的權威,缺乏對學生應有的尊重和關愛,更缺乏雙方的互助與合作,使課堂變成死氣沉沉的“說教課”,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想上好一節(jié)課,必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進行必要的“雙邊”活動。雖然一講到底、進行“滿堂灌”是無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的,但片面追求表面氣氛的活躍、實行一問到底的“滿堂問”,顯然也是不適宜的。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精講巧問,要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對學生提問,讓學生思考、討論、回答,鼓勵學生發(fā)言,尤其是學困生,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幫助學生儲備大量歷史知識,拓寬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提出各種假設,并虛心進行自我檢查,培養(yǎng)批判思維,還要設計一些研究性的課題或問題,讓學生鉆研,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并及時評價。評價要留有余地,以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鞏固知識、提升能力。
?。ㄈ┓答佇畔⒌膶嵭?。
在進行講述的同時,還要及時對課堂效果進行反饋。為此,要注意及時進行練習,要注重動口、動腦、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以培養(yǎng)學生的讀說能力、思維能力。“教”是為了“不教”,歷史信息反饋也同樣,只靠老師的信息反饋是不夠的,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反饋。作業(yè)、習題既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又是課堂學習的深化,是教師幫助學生形成學科技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習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信息反饋的途徑之一。教師要精心設題,根據學生活動的情況,檢查對本課知識掌握的程度,檢查學習的質量。及時反饋信息,通過信息發(fā)現存在的問題,根據實際情況調控教學、改進教學、完善教學,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有始有終,變成一堂真正好的歷史課。
參考文獻:
?。?]趙一夫.個性.創(chuàng)造性.
[2]張元.教好每一節(jié)歷史課.
?。?]陳家麟.學校心理學.
[4]張一儀.當代條件下的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