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課教材內(nèi)容的道德標準易于判斷,不學教材知識一般也不會判斷失誤;事例脫離學生實際,英雄太完美,讓學生可望而不可即,甚至懷疑這些英雄是編造出來的;法律條文繁瑣冗長,雖然只講了一些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但在學生看來,與自己關系不大;國情知識所涉及的是黨的大政方針,與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和政治素養(yǎng)相差甚遠,使得許多學生在課堂上無精打采、昏昏欲睡,或者做其他作業(yè),或者看其他書籍,或者小聲講話,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激情。怎樣才能扭轉(zhuǎn)這種不利的教學局面呢?思想品德課新課程改革對我有很大的觸動,我們必須突破傳統(tǒng)的以教師說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在優(yōu)化課堂結構、實施教材知識的重組上下工夫。
一、時政與教材相結合,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許多學生課下聊天,提起伊拉克戰(zhàn)爭津津樂道,說到小布什眉飛色舞,調(diào)侃我國經(jīng)濟政治實力言無不盡,暢談我國的科技成就歡欣鼓舞。青少年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對國家大事非常關心。思想品德課教師要有敏捷的思維和銳利的眼光,善于捕捉那些與思想品德學科相關的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將德育、時政融入教學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如教學“實施科教興國的發(fā)展戰(zhàn)略”時,用多媒體播放載人飛船“神舟”七號在甘肅酒泉成功發(fā)射的畫面,介紹世界各國對此的好評,引導學生樹立用科技創(chuàng)新征服自然的雄心壯志,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再如教學“承擔對社會的責任”時,先用多媒體播放有關汶川大地震后全國人民眾志成城,紛紛捐款捐物,奔赴災區(qū),幫助災區(qū)人民重建、恢復家園的感人場景,使同學們認識到,作為公民,要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
新課改的本質(zhì)是“以人為本”?,F(xiàn)代教育中,人的發(fā)展不僅僅是知識的發(fā)展,更是由“自然人”向“社會人”、“文化人”的發(fā)展。“自然人”體現(xiàn)出來的是人的自然屬性,是對自己利益的關注。作為“社會人”,就需要思考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需要扮演的社會角色,需要思辨各種社會關系,需要堅持道德上正確的主張,愿為他人作出奉獻和犧牲。成為“文化人”,更需要樹立文化批判的意識。顯然,學生角色的轉(zhuǎn)變,關鍵在于自身所接受的引領,所接受的學校教育教學。及時將社會熱點事件引入課堂,能為思想品德課教學增添活力,更有效激發(fā)學生關注國家大事和國際時事的興趣,促使學生養(yǎng)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良好品質(zhì),增強愛國情操和責任感。
二、情境與教材相結合,增強學生參與度
教學成效往往取決于增強學生的認知,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愿學”,將外在的知識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素質(zhì)。為此,在教學中,要常常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一課的學習中,我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外國人”、“未滿18周歲的人”、“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滿18周歲,沒有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中國人”等,讓其他同學判斷這些角色中,哪些具備選舉的資格。同時將有關國籍、權利和義務等相關問題聯(lián)系起來。表演的學生積極性很高,其他學生也感到很新穎,課堂氣氛必然十分活躍。與此同時,我因勢利導,開展“競選班長”、“競選學生會干部”的活動,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將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
三、實際與教材相結合,提高教學實踐性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揮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之中,將思想品德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是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重要一環(huán)。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思想品德教學的基本原則,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既是由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決定的,又是學生掌握知識、認知活動的客觀要求。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和重組教材,結合當?shù)貙W生生活的實際,以教材與生活中密切相關的問題為素材,提出符合學生實際能力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如在講授《維護消費者權益》這一課時,我就事先讓同學們搜集日常生活中消費者權益受侵犯的行為,課堂上讓學生就消費權益被侵犯的行為后怎么做談談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學說找人教訓一下商家,出出氣;有的同學說打12315消協(xié)投訴熱線;有的同學說找“師爺說新聞”、“小強熱線”曝光商家;也有同學說要積極與商家協(xié)商解決,等等。同學們七嘴八舌,爭先恐后發(fā)言,并就解決措施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最后得出結論:消費者合法權益受損時,要通過正當、合法的途徑來使問題得到公正、合理的解決。在這里,我創(chuàng)設了合適的生活情境,調(diào)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經(jīng)驗,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課堂建構的積極性,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就怎樣解決生活中碰到的問題,開展認真的思考,尋找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方法。其意義,除了讓課堂充滿思辨的活力,不再空洞枯燥外,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參與知識學習,有話可講,有理可說,課堂不再是教師的獨角戲,學生不再是站在一旁看熱鬧的觀眾,從而確立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提高了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增強教學實效性
現(xiàn)代教育教學手段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次革命?,F(xiàn)代教育手段有多種模式,如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恰當運用能把抽象概念、原理具體化、形象化,易于學生接受,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如在《維護國家統(tǒng)一》教學中可以將香港、澳門、臺灣的歷史和現(xiàn)狀的一些片段制作成生動形象的教學課件,把相應的資料顯示在大屏幕上,增加課堂的容量,使學生對國家主權、領土、政權有深刻的理解,并使學生樹立為了國家的統(tǒng)一作出貢獻的理念,這樣比起空洞的說教定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苯虒W改革,就是要還原學習的本來面目,把樂趣還給學生,讓學生愛學習、會學習、做學習的主人,領會到求知的快樂,最終實現(xiàn)學生的解放,學習的解放。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解讀.
?。?]陶行知文集.
?。?]新課程教學評價——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