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教師應牢牢把握兒童社會生活這條主線,引導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本文作者以“關注社會”為主題,自2001年至今,在3-6年級品德與社會課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依據(jù)研究性學習的5項原則,通過問題情境、實踐體驗、表達交流、效果評價等研究性學習的環(huán)節(jié)逐步推進課程,創(chuàng)辦學生??锻劭词澜纭?,拓展了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空間。
我校學生愛上品德與社會課,因為教學內容密切結合生活實際,教材中的許多話題來源于學生接觸的社會生活,學生們感興趣、想研究、愿交流、望分享,但每周短短的兩節(jié)課遠不能滿足他們對社會生活研究的渴望。如何才能改變這一現(xiàn)狀,讓學生真正走出課堂,走進社會?自2001年始,我在3—6年級中以“關注社會”為主題,在品德與社會課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
我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以“關注社會”為主題,進行了研究性學習的嘗試,研究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進入問題情境階段
本階段要求師生共同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識的鋪墊,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
在講授四年級上冊《珍愛生命》單元中的《獻出愛心,延續(xù)生命》時,為了讓學生感悟生命是脆弱的、生命是寶貴的,我結合了2009年在抗擊“甲流”過程中,白衣戰(zhàn)士忘我救人的事跡,社會各界眾志成城的無私奉獻精神,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經驗,說一說自己通過觀察社會、了解社會,感悟到人類的生命在受到威脅時,社會各界為了挽救生命、延續(xù)生命作出的貢獻。
由于創(chuàng)設的情景來源于學生生活,學生很快選取了自己的研究主題——
有的學生說:“在抗擊‘甲流’期間,醫(yī)務工作者的貢獻最大,我要以《白衣天使——英勇的人》為研究主題,歌頌醫(yī)務工作者在抗擊‘甲流’期間的先進事跡。”
有的學生說:“小學生可以從自我保護做起,為抗擊‘甲流’作貢獻,我們可以找一找《抗擊“甲流”的小秘訣》,把它們整理出來,發(fā)給各班的同學,并向身邊更多的人進行宣傳?!?br/> 2.實踐體驗階段
在確定研究問題之后,學生進入具體解決問題階段,通過實踐、體驗,形成一定的觀念、態(tài)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本階段中,學生實踐、體驗的內容包括:在開放情境中主動搜集和加工處理信息;小組合作及各種形式的人際交往、溝通;以科學態(tài)度解決實際問題;形成記錄實踐過程的文字“作品”。
在講授六年級上冊《騰飛的祖國》單元中《日益富強的祖國》時,為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從建國至今,祖國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結合當時社會中正在進行的“1978-2008中國改革開放30年”紀念活動,以“30年,變化在身邊”為主題,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通過書籍、網絡、照片等多種形式收集了相關的資料,并把這些資料按照衣、食、住、行、用等幾個方面分類整理,綜合分析后,感悟出改革開放30年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
有的學生在以“我和媽媽比生活”為主題的研究中寫出——
比出行:媽媽小的時候,是姥爺用自行車帶她上學,家里出行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現(xiàn)在,自行車已漸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私家車。
比用具:媽媽小的時候,上學總背著一個綠色的軍用書包,一直背到初中畢業(yè)。從小學到初中畢業(yè),媽媽只用了一個鉛筆盒。每逢期末,媽媽都把沒用完的作業(yè)本的空白頁撕下來再訂成一個本接著用。我們現(xiàn)在可大不一樣了,上學用的文具精美。電腦、MP5、點讀機……這些高科技的產品,讓我們的學習更加輕松、愉快。
學生在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綜合整理后得出了結論:和媽媽比較,我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生活方式等方面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祖國的富強與變化在學生與家長的生活對比中娓娓道來,學生將這些初步的研究成果在小組或全班充分交流。
3.表達和交流階段
在這一階段,學生將取得的收獲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材料。這些書面材料包括學生圍繞研究主題撰寫的評說。如結合五年級上冊《社會呼喚誠信》制定的“三鹿奶粉再報食品新警報”小調研;結合六年級上冊《文明素養(yǎng)面面觀》制定的“城市牛皮癬”小調研……教師將這些作品進行編輯整理,收錄在我校品德與社會學科的學生??锻劭词澜纭分?。
學生將這些研究的成果以口頭報告的方式向全班匯報,通過交流、研討與其他學生共同分享。在交流、研討中,學生要學會發(fā)現(xiàn)和欣賞他人的優(yōu)點,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形成敢于申辯的勇氣和善于思辨的技巧。
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方式
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我注重了過程性評價和對話性評價這兩種評價方式。
1.過程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是一種動態(tài)的評價,它采取目標與過程并重的價值取向,對研究性學習開展的動機、過程、效果以及與學習密切相關的非智力因素進行的全面評價。
如結合六年級上冊《從“東亞病夫”到相約2008》,有的學生對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子舉重冠軍唐功紅的事跡進行了研究,撰寫了“大塊頭有大勇氣”的評說。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我對學生研究主題的選擇、題目的制定、研究的內容等多方面進行了評價。
研究主題的選擇:你的研究能夠抓住奧運會這個全世界都關注的問題進行評說,通過中國女舉重選手唐功紅奪冠的事跡,說明中國成為了屹立在世界東方的體育強國。
題目的制定:“大塊頭有大勇氣”這個題目非常新穎,吸引人,和研究的內容相吻合。唐功紅是女子舉重選手,用“大塊頭”形容不為過。新穎的題目是本文的亮點。
研究的內容:能夠圍繞研究主題通過網絡、電視等多種媒體收集資料,并能圍繞主題篩選有價值的信息,綜合整理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如果能夠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談一談作為小學生應該如何學習奧運健兒的精神就更好了。
2.對話性評價
對話性評價是評價者和被評價者共同進行的一種民主協(xié)商、主體參與的心理建構過程,即多元主體對話的過程。這種協(xié)商式的評價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自尊、自信,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合作,可分為學生自評、師生互評、生生互評。
如有的學生圍繞四年級上冊《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開展了“伸出援助之手,汶川依舊美麗”的主題研究,表達交流時,我首先讓學生進行自評,即自己對研究進行整體的概括評價和局部的邏輯分析,明確自己研究了什么?是如何進行研究的?有哪些成功之處?學生在自評時說:“5·12汶川地震牽動著無數(shù)中國人的心,大災無情人有情,我們不能避免災難的發(fā)生,但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向災區(qū)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奉獻愛心。我們研究的是在地震發(fā)生后,全國乃至世界是怎樣幫助災區(qū)人民重建家園的,我們從自力更生、共度難關;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球援助、重建家園幾個方面收集了資料。我們的研究是全面的、系統(tǒng)的?!睂W生自評后,教師和其他學生對其研究再次進行評價,使對話性評價更加深入,富有針對性。
研究性學習成果
我以“關注社會”為核心教學內容,在品德與社會課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已經整整10年。經過10年的實踐,所有的學生都愛上了品德與社會課,這說明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使學生對品德與社會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對教材中的話題運用各種方式進行分享與交流,培養(yǎng)了他們的問題意識、合作意識,以及關注現(xiàn)實、關注人類發(fā)展的責任感。從2001年開展研究性學習至今,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對社會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問題進行了研究:“美伊戰(zhàn)爭”、“聚焦奧運”、“神七飛天”、“朝鮮核問題”、“索馬里海盜”、“三鹿奶粉事件”……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拉近了課堂與現(xiàn)實的距離,使品德與社會課真正走進了社會,走進了學生的生活。
在研究性學習開展的10年時間里,收錄學生研究成果的學生??锻劭词澜纭芬呀洺霭媪?6期,學生的文字作品相繼在《北京少年報》和《現(xiàn)代教育報——小學生??分邪l(fā)表。
在研究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年齡小,能力水平有限,對很多問題的思考還不是十分到位,但學生在參與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方式、感受體驗以及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出的科學態(tài)度、創(chuàng)新精神和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具有深遠意義。■
□編輯 王宇華